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犬全脑缺血再灌时浅低温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热休克蛋白在低温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犬心脏停跳再复苏模型。14只犬随机分成三组:非缺血对照组(n=4)、常规治疗组(n=5)和浅低温组(n=5)。用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内HSP70表达阳性细胞数密度和反应产物灰度值。结果:犬全脑缺血再灌后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1)。浅低温组HSP70表达增强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浅低温能增加再灌脑组织HSP70表达,并可能是低温脑复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蛋白70在肝缺血再灌注时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是否伴有可能与细胞恢复有关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的变化,我们对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进行了如下观察:(1)HSP70mRNA和HSP70蛋白在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动态表达;(2)肝缺血再灌注对HSP70蛋白合成的影响;(3)HSP70mR-NA与HSP70蛋白在肝缺血再灌注时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190—210g,随机分为3组。A组(n=6×6):持续阻断2小时后再灌注。B组(n=6×6):持续阻断1小时后再灌注。…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通过加强脑组织内源性的抗损伤机制如热休克蛋白70(HSP70)等基因的适当表达来提高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可能会是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突破点。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基因的表达,HSP70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创 伤性休克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 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3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 (观察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HSP70表达水平。结果  HS P70在创伤性休克组为(4 301.3±1 155.3),与正常对照组(6 092.3±1 233.5)比较,差异 有高度显著性(P<0.01);22例休克得到控制者HSP70为(6 102.2±1 291.6)较入院时 (4 273.6±1 099.3)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HSP70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创伤后休克发生发展的一个 重要因素,而且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产物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沙土鼠短暂的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Bcl-2蛋白表达与脑缺血耐受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63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四组。非缺血对照组(A组,n=5);预处理对照组(B组,n=6),单次脑缺血2min;缺血预处理组(PC组,n=26)与缺血对照组(IR组,n=26),有或无预处理缺血2min,间隔3d后缺血5min,分别再灌4h(P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和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大鼠78只分为3组;缺血预处理组,肝血流持续阻断组及假处理组。用免疫金银法动态观察再灌注24h内HSP70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肝缺血预处理能较早诱导HSP70的表达,肝细胞2也相应较轻,结论:肝缺血预处理可增加组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该保护作用可能与早期诱导HSP  相似文献   

7.
观察犬心脏停跳复跳后全脑浅低温(34℃)对脑组织前列环素和血栓素 A2 含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常规治疗4小时,6-keto-PGF1a水平无明显变化,TXB2含量明显上升(P< 0. 01),TXB2/6-kteo-PGF1a(T/K)比值明显升高(P<0.01);浅低温治疗组与缺血再灌常规治疗组比较 6-keto-PGF1a水平仍无明显变化,而TXB2含量下降(P<0.05),T/K比值降低(P<0.05)。提示全脑浅 低温能抑制脑缺血再灌后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途径代谢,调整脑内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有利于 脑复苏。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HSP70)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胡卫列李迎秋谭尚恒何恢绪李清荣目前已经发现热休克蛋白9HSP70)不仅对高温有反应,在许多情况下(如缺氧、感染、乙醇等)也能大量表达,保护细胞不受或少受损伤。为了探讨HSP70的表达在膀胱肿瘤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HSP70mRNA在人大肠癌中的高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RNA斑点杂交方法测定32例大肠癌病人标本中HSP7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人大肠癌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增高,是正常大肠粘膜的1.92倍(P〈0.001),肿瘤旁大肠粘膜的1.60倍(P〈0.001),肿瘤旁组织又是正常组织的1.31倍(P〈0.01),结论 HSP70基因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感脑)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性脑损伤组和热休克处理组,每组又h共3个时间点。采用百日咳菌液通过左颈内动脉注入制成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用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的HSP70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组iNOSmRNA的表达及Griess法测定各组的NO含量的变化。结果 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大鼠感脑各组及正常组有一定量的HSP70表达,而热休克处理组的HSP70的量明显高于感脑组(P〈0.01)。原位杂交结果提示iNOS在感脑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4、8、24h开始表达,可见明显的杂交信号,而休克处理组仅有少量的阳性颗粒。NO含量在感脑  相似文献   

11.
观察犬心脏停跳复跳后全脑浅低温对脑组织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常规治疗4小时,6-keto-PGF1a水平无明显变化。TXB2含量明显上升,TXB2/6-kteo-PGF1a(T/K)比值明显升高;浅低温治疗组与缺血再灌常规治疗组比较6-keto-PGF1a水平仍无明显变化,而TXB2含量下降(P<0.05),T/K比值降低(P<0.05)。提示全脑浅低温能抑制脑缺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动脉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21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分四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n-5),未予脑缺血处理;B组,预处理组对照组(n=5),于3min全脑缺血后未再次缺血,C组,预处理缺血组(n=5),于3min全脑缺血,再灌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全脑因后未再次缺血,C组,预处理缺血组n=5),于3min全脑缺血  相似文献   

13.
丹参提取物F在再灌注损伤中对胃粘膜抗氧化能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F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31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失血组(HE,n=9),生理盐水对照组(NS,n=10)及丹参提取物F组(DSEF,n=12);HE组大鼠在失血性休克20min后处死,NS及DSEF组则在休克20min后回输全部放出的血液,维持20min后处死。其中NS组静滴NS003ml/min,DSEF组静滴DSEF1g/100gwt。结果:HE组损伤指数为0,DSEF组损伤指数明显低于NS组(P<001),DSEF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NS组(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NS组(P<001)。结论:DSEF在再灌注损伤中可减轻氧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一氧化氮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研究L-Arg:NO通路在犬心脏停跳复苏后浅低温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15只健康犬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组,n=4只),常规治疗组(B组,n=5只)和浅低温治疗组(C组,n=6只)。A组动物只完成麻醉和手术,心脏不停跳,观察8小时;B、C两组动物完成麻醉和手术,心脏停跳18分钟,心脏复苏成功后治疗8小时。B、C两组均给予激素和脱水治疗,C组动物在心肺复苏成功后10分钟加用头部体表物理降温,20分钟内将鼓膜温降至34℃±0.5℃,维持8小时。各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行神经机能评分,开颅取右顶叶脑皮质,NADPH-d组织化学显示NADPH阳性细胞、Gries法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结果:(1)B组犬脑皮质NADPH阳性细胞数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犬脑皮质NADPH阳性细胞数和亚硝酸盐含量较B组显著降低(P<0.01),但NADPH阳性细胞数仍高于A组(P<0.01)。(2)C组犬神经机能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浅低温具有脑复苏效应,其抑制犬心脏停跳复苏后脑组织L-Arg:NO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具有脑复苏效应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膜流动性及Na+ -K+ ATPase的变化及低温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犬16 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n= 4),非缺血对照组;B组(n= 6),心脏停跳复苏后常温常规治疗组;C组(n= 6),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液灌注组。B、C两组动物心脏停跳18 分钟,复苏后治疗观察8 小时,A 组动物完成手术操作观察8小时,处死动物取脑组织测定线粒体膜流动性、Na+ -K+ ATPase 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B组动物脑线粒体膜微粘度和M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浅低温治疗后,脑线粒体膜微粘度明显降低,Na+ -K+ ATPase活性明显升高,MDA 含量降低。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致脑线粒体膜功能损害,浅低温可促进脑线粒体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F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复制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31只舌鼠随机分为单纯失血组(HE,n=9),生理盐水对照组(NS,n=10)及丹参提取物F组(DSEF,n=12);HE组大鼠在失血性休克20min后处死,NS及DSEF组则在休克20min后回输全部放出的血液,维持20min后处死。其中NS组静滴NS0.03ml/min,DSEF组静滴DSEF1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丹参提取物F(DSEF)与西咪替丁(CI)抗胃窦部粘膜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 以Itoh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员伤模型。1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n=7),丹参提取物F组(DSF,n=8)及西咪替丁组(CI,n=6),分别于尾静脉静注生理盐水,DSEF1k100g wt及CI6.5mg/100g wt。测定胃窦部粘膜损伤指数、损伤深度、细胞内钙含量及粘膜前列腺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头部重点低温脱水综合疗法脑复苏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头部重点低温脱水综合疗法(SHCDCT)对再灌主兔脑高代谢的影响,和后者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观察了完全性缺血(四血管式)30分钟后再灌注30、180和360分钟(n=8)时葡萄糖(G)、磷脂、游离T3(FT3)和促甲状腺素(TSH)的变化,和头部重点低温(SHC)、脱水(DH)、SHCDCT对此的影响。SHC(28℃)采用体表降温法获得。发现与未缺血兔相比,再灌注后G、磷脂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头部重点低温脱水综合疗法(SHCDCT)能否消除激动性氨基酸神经毒性,观察了完 全性脑缺血(四血管式,30分钟)后再灌注 30、180和 360分钟(n=8)时颞叶组织中谷氨酸(Glu)、门冬氨 酸(Asp)含水量和葡萄糖等的变化,比较了头部重点低温(SHC,28℃,体表降温法)、甘露醇脱水和 SHCDCT三种治疗对这些变化的影响。发现与未缺血动物相比,再灌注后Asp、Glu和含水量升高(P< 0.01 ),葡萄糖减少(P<0. 01),SHC和 SHCDCT显著抑制这些变化(P<0. 01),促进它们尽快恢复到未 缺血水平。结果提示:再灌注后尽早实施SHCDCT仍能有效缓解激动性氨基酸神经毒性,这可能是 SHCDCT脑复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拟探讨不同时间段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模型制作及分组:经戊巴比妥钠麻醉,行气管插管,通气频率 60次/分,潮气量2ml/100mg,开胸后用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上 1/3处,建立模型。60只SD大鼠,雌雄不分,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6只,余每组18只。空白组不行缺血/再灌注,余同实验组。对照组行缺血40min,再灌注后检测指标。PNS1组,于缺血前 1h腹腔注射PNS 150mg/kg,再灌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