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创新合作网络是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为适应创新复杂性的一种自组织涌现,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决定了网络功能并进而影响发生于网络上的集群知识扩散过程。建立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扩散模型,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特征的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上,运用仿真方法研究集群知识扩散规律。将知识扩散效率与创新合作关系距离相联系,考虑知识的全局扩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合作网络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集群知识扩散深度、知识扩散速度、整体知识水平增长效率以及具有最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创新合作网络中存在空间聚集的集群主体间倾向于具有相近的知识水平。最后给出促进最优创新合作网络安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出随着技术溢出的提高,领先企业和跟随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同变化情形,推导出由此产生的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出发,将R&D网络的演化视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进行研究。从宏观阶段划分、微观企业行为规则和网络特征统计量3个维度构建R&D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建立R&D网络自组织演化的理论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揭示其演化规律以及知识溢出效率对网络特征统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最终可达到稳定状态,企业具有择优连接的意识,使网络呈现出无标度和集聚特征,知识溢出效率对网络规模、网络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这为政府正确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诺基亚的R&D网络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模型与实际网络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网络刚性、功能同构、政府缺位及创新氛围缺失等原因,使得创新集群的创新能力趋于下降,因而进行治理是其必然选择。与产业集群相比,创新集群的根本区别就是创新集群具有更强的主体互动性和网络、知识的共享性。因此,本文从创新集群主体互动入手,对其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再借鉴"动态博弈"理论、Klaus知识溢出模型及CES、Ethier生产函数,构建了以创新溢出和"集群剩余"为基础的创新利得模型,对创新集群的多元主体互动和利得水平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主要考察个体组织惯性对集群网络演化的影响,首先从结构性和认知性两个层面对组织惯性进行界定和特征分析,进而分析识别组织惯性对企业网络行为的影响,构建不同惯性状态下集群网络演化的多主体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组织惯性对集群网络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来自于组织制度、标准和惯例等组织结构特征的结构性惯性,和源于组织认知结构、环境感知方式以及知识和经验的认知性惯性是组织惯性的主要类型;(2)组织惯性会提升集群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集群网络的"集聚优势",结构性惯性的影响远高于认知性惯性;(3)组织惯性会削弱集群网络演化的小世界现象,加剧派系分化程度,但同时会促进派系内交互效率的提升,进而提升集群整体的网络效率.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参与者交互偏好与知识网络演化: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网络是产业集群网络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本文将产业集群中参与者进行交互的偏好分为任务导向型和知识导向型,建立了一个基于多智能主体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模型,利用Blanche软件实现了知识网络演化模型的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研究了任务导向型和知识导向型知识网络的对网络演化的不同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主要考察个体组织惯性对集群网络演化的影响,首先从结构性和认知性两个层面对组织惯性进行界定和特征分析,进而分析识别组织惯性对企业网络行为的影响,构建不同惯性状态下集群网络演化的多主体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组织惯性对集群网络演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 (1) 来自于组织制度、标准和惯例等组织结构特征的结构性惯性,和源于组织认知结构、环境感知方式以及知识和经验的认知性惯性是组织惯性的主要类型; (2) 组织惯性会提升集群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集群网络的“集聚优势”,结构性惯性的影响远高于认知性惯性; (3) 组织惯性会削弱集群网络演化的小世界现象,加剧派系分化程度,但同时会促进派系内交互效率的提升,进而提升集群整体的网络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长元  杜鹏 《管理学报》2010,7(2):212-217
分析了竞争合作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SECI知识创新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知识网络节点演化规律分析了竞争与合作活动共同对成员企业知识创新的作用;从价值网角度探讨了知识创新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活动的影响;结合案例研究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与知识创新相互作用的正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高技术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微观理论模型,利用长春软件产业集群142家软件企业的调研问卷验证理论模型及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溢出、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吸收能力调节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集群外部社会资本与显性知识溢出正相关;集群内部结构资本与隐性知识溢出和显性知识溢出正相关;集群内部关系资本与隐性知识溢出和显性知识溢出正相关;集群内部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认知资本正相关;集群外部社会资本、集群内部结构资本和集群内部关系资本与企业潜在吸收能力正相关;集群内部认知资本与企业实现吸收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网络演化中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平  张苏荣 《管理学报》2011,(9):1372-1377
基于信任与合作博弈构建了产业集群网络演化模型,并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易关系型产业集群、混合型产业集群以及过度嵌入型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知识转移特征。模拟分析表明:在此3种产业集群网络演化过程中,交易关系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高,过度嵌入型集群中知识增长速度最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产业集群增长速度在降低;通过扩大产业集群网络规模、提高产业集群中行为主体吸收能力以及提高知识转移率,均可提高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在知识转移率较小时,只有大幅度提高知识转移率,其对产业集群知识增长速度提升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产业创新网络是由产业内以创新为目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企业间关系耦合而成的网络.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是其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产业创新网络描述为企业间以创新为目的的关系网络;企业节点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产业网络创新的基础,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以及企业的行为决策影响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基于此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来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中国基于TD-SCDMA标准的3G产业网络演进过程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够有效反映产业创新网络演进的特点,仿真模拟是分析产业创新网络演进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虑政府监管下的正式契约与非正式组织监管下的隐形契约对集群企业间创新合作的约束作用,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建立政府、非正式组织与集群企业的非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博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政府的正式规章制度还是非正式的集群隐形契约,都能够对集群企业的合作创新产生良好的约束作用,其中正式规章制度相较于隐形契约的约束强度更大,并且在集群发展初期对集群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行为起到重要约束作用,而隐形契约对集群企业的约束效果更加稳定持久。通过探究集群企业创新合作的行为过程,进一步了解产业集群的监管与约束机制,以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引导集群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合作创新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旭  李仕明 《管理学报》2007,4(1):94-99
在A-J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业集群内双寡头企业间的距离衰减系数变量,采用3阶段博弈,分析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距离对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市场的影响,分析企业在博弈中的决策,以及决策条件和效果,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合作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博弈第1阶段是企业在产业集群内的创新合作对象选择,决定相互之间的距离;第2阶段是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决策;第3阶段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决定产量。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中隐性契约的存在抑制了集群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使得集群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合作比一般企业更具有稳定性。本文基于产业集群隐形契约约束,根据Hotelling博弈模型,分阶段对集群企业间知识共享伙伴的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早期建立更为广泛的知识共享伙伴合作关系对集群企业的长远发展较为有利,集群企业总是更愿意与网络权力较大的企业形成知识共享关系,隐形契约的约束有利于产业集群建立更为稳定的知识共享关系网络,提升集群企业知识收益,有助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凯  郭稳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3):219-229
从竞合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演化博弈理论,通过构建高技术企业创新联盟成员企业竞合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信任度、互补度、风险系数以及合作创新贴现因子等因素对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Matlab对上述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较高的信任度和互补度可以提高联盟成员间的合作意愿,保障联盟的稳定运行;较高的合作创新贴现因子通过降低联盟成员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合作伙伴间进行长期合作的信心,维持了联盟的稳定运行;由于较高的风险系数增加了合作创新的风险成本,导致联盟成员间合作关系可能演变为竞争关系,从而阻碍了联盟的稳定发展。最后,根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知识流动为研究视角,将集群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内生化,构建包含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产业集群演化模型,重点分析集群知识分布和知识衰减程度与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知识分布下,混合创新模式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外部吸收创新模式与内部自主创新模式呈现出不同的创新产出演化路径;在外部吸收创新和混合创新模式下,均匀分布型产业集群的创新产出表现最好,集中分布型表现次之,异质分布型表现最差,而在内部自主创新模式下,集中分布型则表现最好;不同创新模式对知识衰减的敏感程度呈现阶段性差异特征。这些结论对产业集群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聚合制造与区域知识创新战略实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聚合制造对区域知识创新战略三种构成维度的实施作用。提出区域创新环境演化目标模式,分析聚合制造对其目标模式选择和实施过程的作用;分析聚合制造的资源诱导功能,探讨其对区域知识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从聚合制造对知识创新链的作用来分析其对区域知识创新共性路径的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