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建议煤炭的可浮性评定采用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作为依据以取代浮选速度试验,提出浮选精煤灰分邻近物产率的概念,初步探讨能否将其作为评定煤炭可浮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石焕 《中国煤炭》2012,38(3):77-79,83
介绍了陶二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现状,通过对煤泥性质分析,确定了浮选工艺设备和流程,生产实践表明,增设浮选后,浮选精煤灰分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药剂用量调整可控制在15%以下;浮选机工业生产效果整体上优于实验室小浮选试验结果,相近精煤灰分时,浮精产率和尾煤灰分高于小浮选试验;浮选机浮选效率大于80%,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煤泥的分选,采用先分级、再浮选的方法对新阳选煤厂不同粒级煤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煤泥的浮选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浮选入料的粒度越粗,浮选药剂用量就越大;0.5~0.25mm粒度级煤泥的可浮性最好;0.125mm粒度级的煤泥浮选精煤产率低,灰分高,可浮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张龙鑫 《煤炭工程》2014,46(2):22-24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灰"难题,相比于传统浮选机,在精煤产率相当时,浮选柱分选精煤灰分降低3.44%,尾煤灰分提高1.67%,浮选完善指标提高6.54%;在精煤灰分相当时,精煤产率提高10.27%,尾煤灰分提高6.9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14%。  相似文献   

5.
在对大量可浮性试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煤粉(泥)浮沉试验结果、分步释放浮选试验结果、浮选速度试验结呆与煤的可选性间的关系,得出了合理选择浮选精煤灰分在遵循最大精煤产率或全厂最大经济效益原则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浮选本身的规律,即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应选择煤的可浮性为极易浮选或易浮选,在某些必要情况时,选择中等可浮;不选择难浮选或极难浮选。  相似文献   

6.
细粒煤泥分级浮选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浮煤泥中细粒级含量高容易对分选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混合浮选工艺分选粒度范围宽,精煤产率低且灰分高。针对试验样品进行分级浮选探讨,提出+0.125 mm粒级的煤泥采用浮选机分选,-0.125 mm粒级的煤泥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的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柱机联合分级浮选方案较全粒级分选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目前重介质选煤工艺下选煤厂入浮煤泥水浓度升高对浮选柱分选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采用柱式主再浮工艺解决高浓度煤泥水浮选的思想,通过试验验证了柱式主再浮工艺的可行性。柱式主再浮工艺通过主浮保质、再浮保量可保证浮选效果,解决了浓度高煤泥水浮选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影响柱式主再浮工艺分选效果的工艺参数,对精煤产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再浮压力>浓度;对精煤灰分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浓度>再浮压力;对浮选完善指标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再浮压力>浓度。  相似文献   

8.
梁才祥 《煤炭科学技术》2014,(Z1):291-293,296
针对金佳矿选煤厂产品结构单一、分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分析原煤性质的基础上,对高变质煤分选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单元煤泥浮选试验,确定了煤泥最优浮选参数组合,并通过调整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直径,增加浮选系统对选煤厂进行了技术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效率为97.39%,中煤带精量小于8.00%,矸石带煤量小于0.60%;浮选入料质量浓度为99 g/L,精煤产率、精煤灰分、尾煤灰分分别为63.73%、9.92%和66.60%,精煤灰分明显降低,尾矿带煤较小,分选效果良好。因此,高变质煤分选精煤或生产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在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试样为-0. 045 mm含量较高的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根据浮选机确定的最优工艺试验条件,利用旋流微泡浮选柱通过调节循环泵压力进行分选。实验结果表明:在0. 12 MPa压力下,精煤产率达到41. 72%,精煤灰分降低至10. 65%,浮选柱精煤灰分相比于浮选机精煤灰分低了0. 54%,浮选完善指标高16. 96%,产率提高9. 94%,说明对于高灰细粒难浮煤泥采用浮选柱分选可以获得更好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炭试样细粒级含量高的特性,依据浮选机试验确定的最优试验工艺条件,利用旋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提高精煤回收率的试验,取得了精煤灰分7.78%、产率70.78%的良好分选指标.比较柱浮选和常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精煤灰分相接近的情况下,柱浮选的精煤产率要高9.32%.  相似文献   

11.
王登月  周杰  王永田 《煤炭工程》2014,46(1):112-114
论文通过Zeta电位和溶液离子的测定以及小浮选试验和自然沉降试验等手段,探讨了六偏磷酸钠在浮选中的降灰效果以及对浮选尾煤沉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浮选中适当添加六偏磷酸钠,能使浮选精煤灰分适量降低并同时提高浮选精煤的产率。但随着六偏磷酸钠的添加,浮选尾煤水质硬度变小,细泥颗粒表面电负性增强,导致尾煤沉降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2.
王靖千  王然风  付翔  吴桐 《煤炭工程》2020,52(3):137-142
浮选尾煤灰分是浮选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选煤厂浮选尾煤灰分多采用离线检测而无法实现在线准确测量,以及当前浮选软测量多采用单一的灰度图像从而导致软测量模型精度及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图像处理的浮选尾煤软测量方法,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浮选尾煤灰分软测量模型。模型以不同颜色空间的彩色特征、灰度均值以及浓度特征为输入变量,以尾煤灰分作为输出变量,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LS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尾煤灰分软测量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浮选尾矿灰分的在线预测,引入浮选尾矿图像的彩色特征可以提高尾煤图像分析的精度,预测精度达96.89%。研究成果在柳湾选煤厂现场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尾矿灰分测量效果。  相似文献   

13.
South African coals have a much higher ash content than European coals. Consequently, ash entrainment is often a problem in the flotation of South African coal, since it adversely affects the concentrate grade. It has thus been very difficult to produce a low ash metallurgical export coal by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aimed at reducing entrainment, viz. reverse flotation. The method involves the simultaneous flotation of the ash and the depression of the coal using cationic amine surfactants. Initial flotation testwork on liberated coal/ash mixtures has shown the excellent ash collecting ability of quaternary amines. For example, a concentrate ash recovery of 92% was achieved from a feed “coal” with an ash content of 54%. The tailings (ie product) ash was 12%. Coal depression was less successful; in the same experiment coal recovery into the concentrates was 27%. Improving the coal depression by altering the pH is being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4.
某铜锌铁多金属硫化矿含有较多的次生硫化铜(高达40%),受采场酸性废水的影响,浮选实践证明闪锌矿难以抑制,分选指标不高。根据浮选基础研究和工艺矿物学原理,结合研究对象,认为黄铜矿存在两部分粒子(1部分为天然可浮性好的粒子,另1部分为可浮性差的粒子),闪锌矿也存在两部分粒子(1部分为非氰抑制剂能抑制的粒子,另1部分为非氰抑制剂难抑制的粒子).由此导出两步浮选法的构想,提出铜、锌均两步浮选法。文中还阐述了用两步铜锌浮选法处理这种难选矿石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实践,结果令人满意。工业试验获得铜精矿含铜19.3%,含锌2.5%,铜回收率84.6%;锌精矿含锌51.7%,回收率高达80.7%;硫精矿含硫34.8%,回收率80.2%的好指标。伴生金的回收率由原来的26%提高到38%。此外,还介绍了混合精矿在非氰抑制剂存在下进行较长时间搅拌的措施对其分离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潘一矿选煤厂浮选入料中细泥含量高、灰分高的问题,采用浮选入料脱泥池对其进行选前脱泥。介绍了浮选入料脱泥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其底流量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脱泥池底流细泥产率与分选完善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底流中细泥产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分选完善指标就增加0.73个百分点;脱泥池入料灰分较低时,将底流流量控制在400 m3/h左右是合理的,当入料灰分在>40%时,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6.
郝明景 《煤炭技术》2014,(8):216-217
曙光选煤厂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浮选精煤灰分超标、尾煤灰分偏低的现象。为了改善浮选系统这种局面,该厂积极采用纳尔科捕收剂N9883来代替煤油,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浮精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北坑钨矿选钨硫化矿尾矿综合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三田 《金属矿山》2001,(1):50-51,59
北坑钨矿选钨硫化尾矿含有铋、钼、铜、银、硫等多种有价金属矿物,综合利用价值很高。通过对该矿石进行了钼、铋-铜-硫混合优先浮选,钼、铜-铋-硫混合优先浮选及等可浮3种工艺方案的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证明,采用等可浮工艺可以充分利用矿物自然可浮性的差异,减少药剂用量,选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钼精矿、铜精矿、铋精矿和硫精矿4种产品,既综合回收了有价成份,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郝成亮  初茉  杨彦博  曲洋  张超  周玲妹  吕飞勇 《煤炭学报》2019,44(10):3201-3208
煤炭作为化工原材料的应用途径正逐步向精细化、高端化利用转变,将高炭煤深度脱除矿物质制备成超纯煤可以作为高附加值先进炭素材料的原料。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微泡浮选柱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浮选试验,借助XRF,XRD和SEM-EDS分析了最佳浮选条件下的浮选精煤,进一步明晰微泡浮选方法深度脱除矿物质的过程和不同矿物质对无烟煤深度脱矿的影响。同时也采用了NaOH-HCl方法深度脱除无烟煤中的矿物质,通过XRD,SEM-EDS分析脱矿样品的性质,明确无烟煤中矿物质的脱除机理以及限制深度脱矿的因素。微泡浮选试验表明,当捕收剂用量3.36 kg/t、起泡剂用量1.81 kg/t和调浆强度4 560 r/min时,浮选效果最佳,能得到灰分0.52%、产率66.25%的浮选精煤,由测试表征可知细泥罩盖和粒度小于2μm、有机质占95%以上的连生体颗粒是限制微泡浮选方法深度脱矿主要原因。NaOH-HCl脱灰试验表明,随着样品粒度减小,样品灰分显著降低,当样品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01μm时,脱矿效果最佳,能得到脱矿率86.81%、灰分0.36%的脱矿样品。而无烟煤中低反应活性的石英和伊利石以及被煤基质包裹的微细硅酸盐矿物影响太西无烟煤的化学深度脱灰。基于微泡浮选方法和NaOH-HCl方法在高炭煤深度脱矿过程中存在的极限问题,提出浮选-化学联合深度脱灰方法对太西无烟煤进一步深度脱灰,首先通过浮选预处理减少石英和伊利石等低反应活性的矿物质总量,再将浮选精煤中存在的矿物质与NaOH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硅酸钠和易溶于酸的硅铝酸钠而被脱除,并以此构建了浮选-化学联合方法深度脱灰历程描述模型,最终得到超低灰(0.12%)、高碳、高发热量能制备成高附加值炭材料的超纯煤样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千鹅冲钼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粗选段采用混合浮选,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二次扫选得到钼铜硫混合粗精矿;粗精矿再磨后,一次粗选七次精选三次扫选抑铜硫浮钼,得到钼精矿;钼精尾采用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二次扫选抑硫浮铜,得到铜精矿;铜尾矿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得到硫精矿;粗选段尾矿经两次磁选得到铁精矿。各产品指标合格,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