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原料,以磷酸锆钠银为抗菌剂,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载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敷料,同时,对制备的载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敷料的吸液完整性、力学性能、抗菌性、细胞毒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载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敷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以及抗菌效果,且细胞毒性较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9.98%,证明适合用作医用敷料。  相似文献   

2.
差别化纤维     
<正>TQ 342.820145159用于伤口敷料的静电纺皮芯型纳米纤维Cheng Feng…;Chemical Fibers International,2014,64(1),p.34(英)通过共轴静电纺制备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皮芯结构纳米纤维,SA为芯、PVA为皮。由于SA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止血、亲水、生物降解性能且无毒,它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由于高电导率的聚电解质,分子中的斥力阻碍了SA的静电纺丝。但PVA能很容易地静电纺成纳米纤维,并且PVA纳米纤维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3.
孔令霞  桑琳 《粘接》2024,(4):105-108
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制备了妇产科抢救用抗菌止血敷料用海藻酸钠/聚多巴胺晶胶(SA/PDA),研究了多巴胺加入量对抗菌止血敷料用海藻酸钠/聚多巴胺晶胶微观结构、压缩性能、膨胀性能和凝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多巴胺加入量的海藻酸钠/聚多巴胺晶胶都呈现多孔结构;随着多巴胺添加量的增大,抗菌止血敷料用晶胶的压缩强度先减小后增大,SA/PDA1的压缩强度最小,海藻酸钠/聚多巴胺晶胶的膨胀率逐渐增大,全血凝固时间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SA/PDA3的全血凝固时间为170 s。具有快速止血、吸附量大等特点,有望在妇产科抢救用抗菌止血敷料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VA纳米纤维膜,利用正交实验探讨静电纺丝过程中纺丝液PVA浓度、纺丝距离、纺丝电压和注射速度对PVA纳米纤维膜形貌及纤维直径的影响,得出制备纤维膜的较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纺丝液PVA浓度对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液PVA浓度的增加,PVA纤维的直径逐步变小,直径分布变窄;当纺丝液PVA质量分数为7%、纺丝电压为14 kV、纺丝距离为14 cm、注射速度为0.5 mL/h时,纤维膜的纤维直径最小,为203 nm;正交实验中PVA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注射速度4个因素的极差值分别为87.00,49.67,18.33,11.67;纺丝液PVA质量分数从5%增加到7%,纤维膜的断裂强度从2.21 MPa提高至2.81 MPa,断裂伸长率从31.63%提高至56.39%,水接触角从37.7°提高至48.7°。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混合液为纺丝原液,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PVA/SA/MF复合纤维。研究了PVA与SA及MF的共混比例对复合纤维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A/MF复合纤维的表面均匀光滑,其内部为网状结构;随着MF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阻燃性能增强,但其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PVA∶SA∶MF质量比为10∶1∶4时,复合纤维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较好,其极限氧指数(LOI)为29. 8%,断裂强度为3. 19 c N/dtex;当PVA∶SA∶MF质量比为10∶1∶6时,复合纤维的阻燃性能、热性能及耐阻燃耐久性最好,其LOI为32. 0%,600℃时的质量保持率为24%左右,水洗50次后的LOI为25. 9%。  相似文献   

6.
《合成纤维工业》2016,(3):45-47
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芦丁为改性剂,将PVA与芦丁共混于去离子水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备抗紫外PVA/芦丁纳米纤维膜,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工艺条件为电压20 k V,纺丝速度0.5 m L/h,接收距离10 cm,温度30℃;加入少量芦丁,对PVA静电纺丝成纤性无影响,但纤维直径增大,直径均匀性变差;纤维中PVA与芦丁之间存在氢键;相对PVA,芦丁质量分数为4.76%时,PVA/芦丁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平均直径为302 nm,抗紫外系数大于40,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CS)为基材,使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搭载壳寡糖(CHOS)的CS/聚乙烯醇(PVA)/CHOS纳米纤维膜,并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结构、抑菌性、亲水性以及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S/PVA/CHOS纳米纤维膜具备均匀密致的微观形貌;FT-IR测试表明,CHOS以物理混合的形式分散在CS/PVA/CHOS纳米纤维膜中;XRD测试表明,CHOS的加入改变了纳米纤维膜的结晶性,促进了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纳米纤维膜具备良好的亲水性,在m(CS):m(PVA):m(CHOS)=20:80:10时,CS/PVA/CHOS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相比于m(CS):m(PVA)=20:80的CS/PVA纳米纤维膜由59.8°下降到37.5°;抑菌性能和溶解性能测试表明,m(CS):m(PVA):m(CHOS)=20:80:10时的CS/PVA/CHOS纳米纤维膜相比于未搭载CHOS的CS/PVA纳米纤维膜,抑菌性提升了38.9%,溶解率提升了38.6%。  相似文献   

8.
刘颖 《化学与粘合》2022,44(2):137-141+154
针对传统光致变色纤维膜受酸碱等外界影响易导致变色效率低,以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在传统静电纺丝制备PVA/PEI纳米纤维膜的基础上,负载光致变色纳米微球,然后与戊二醛交联,得到性能稳定的光致变色纤维膜,并考察了PVA/PEI质量比、戊二醛交联以及光致变色纳米微球含量对光致变色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A/PEI的质量比为75∶25,光致变色微球的含量为10%时,经过戊二醛交联的光致变色纤维膜表面光滑,串珠连续且均匀;随着紫外光照的增加,纤维膜的颜色逐步加深,但当光致变色微球的含量大于10%时,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将光致变色纤维膜浸水24h,纤维膜仍保持连续且均匀的多孔纤维结构。根据以上试验看出,纤维膜材料可用于环境领域中,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合成纤维》2017,(8):11-14
选用海藻酸钠、仙鹤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聚乙烯醇(PVA),配制共混纺丝液,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医用改性海藻纤维,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添加了PVA和仙鹤草的海藻纤维与纯海藻纤维相比较,其干、湿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纤维水浸液对水的pH值影响较小,纤维吸液能力增强,止血效果显著,抗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将CdTe量子点(QDs)与聚乙烯醇(PVA)通过溶液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CdTe QDs/PVA复合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倒置荧光显微镜对复合纳米纤维进行微观形貌和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当PVA含量为10%、CdTe QDs浓度为1.5mmol·L-1时,所制备的CdTe QDs/PVA复合纳米纤维的荧光性能最佳,且纳米纤维表面光滑、尺寸均匀,直径为200nm左右。与溶液浇铸法制得的CdTe QDs/PVA复合薄膜相比,该复合纳米纤维膜的荧光性能有所提高,说明CdTe QDs在复合纳米纤维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海藻酸钙纤维和改性壳聚糖纤维为原料,通过针刺无纺布工艺制备含有不同比例的改性壳聚糖纤维的海藻酸钙/改性壳聚糖混纺敷料,同时,对制备的复合敷料的吸液性能、抗菌性能、止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藻酸钙/改性壳聚糖混纺敷料具有很好的吸液性能、抗菌性能以及止血效果,有效的改善了海藻酸钙敷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方法制备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聚物(PHBV)纤维膜材料,通过调节纺丝液中无水乙醇的含量制备出形态均匀的PHBV静电纺纤维膜。用浇铸法将聚乙烯醇(PVA)涂敷在PHBV静电纺纤维膜上,制备PHBV/PVA复合膜,通过调节PVA的浓度及涂覆量,研究复合膜配比对其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浓度为8%,PHBV/PVA体积比为2/3时,得到最佳性能的PHBV/PVA复合膜,水通量达到996 L/(m2.h),截留率为86%。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留细菌纤维素(BNC)独特的纳米三维网络结构,并改善其用于敷料时性能单一的不足,通过旋转浸渍法,将BNC与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复合,再置于硼酸(BA)-氯化钙溶液中浸渍交联,得到力学性能增强、抗菌效果显著、促凝血优异的复合水凝胶敷料。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拉力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抑菌圈和振荡法抗菌测试、全血凝固时间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抗菌水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SA、PVA与BNC实现了很好的复合,最大断裂拉力比纯BNC提高了3倍,杨氏模量提高了5倍多;复合抗菌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水蒸气透过率,达到751.8±40 g/m~2/24h;SA/PVA/BNC水凝胶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和良好的促凝血效应,在功能性敷料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助纺剂,对疏水改性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海藻酸辛酰胺(ACA)进行电纺性能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和流变仪对ACA的胶体界面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ACA/PVA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官能团和晶型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疏水改性使海藻酸钠(SA)分子灵活性增强,ACA分子可以蜷曲形成水动力学粒径大小为324 nm(PDI=0.38),zeta电位为-43.8 m V的胶束。疏水改性和添加PVA助纺剂可以有效地降低SA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使其有效链缠结增多,ACA/PVA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更加规整均一。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CA和PVA两者间的氢键作用力是其增加链缠结点,实现静电纺丝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溶液的性能及静电纺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质量分数为2%的海藻酸钠(SA)与质量分数为8%的聚乙烯醇(PVA)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后进 行静电纺丝,研究了SA与PVA溶液的相容性及SA/PVA共混溶液性能.结果表明:SA与PVA溶液相容;随着PVA含量的增加,SA/PVA共混溶液的粘度、表面张力、电导率则降低,共混溶液的可纺性提高;静电纺丝得到的SA/PVA超细...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制备和表征环氧化天然橡胶-g-壳聚糖(ENR-g-CTS)/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纳米纤维。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ENR-g-CTS/PVA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并用SEM、TEM和AFM方法观察ENR-g-CTS/PVA复合材料纳米纤维的微观形态。PVA纳米纤维和ENR-g-CTS/PVA复合材料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分别为约250和144 nm。与纯环氧化天然胶(ENR)相比,ENR-g-CTS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分解效果更好。此外,透过由ENR-g-CTS/PVA复合材料制备的载体膜,CSC释放20小时后的最大累积释放量达到18%。  相似文献   

17.
乳液静电纺丝可制备同时含有亲水和亲油两相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以聚己内酯(PCL)/三氯甲烷为连续相,海藻酸钠(SA)/去离子水为分散相,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Span80)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W/O)型乳液,并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得SA/PCL复合纳米纤维膜,经与Ca2+置换制得海藻酸钙(CA)/PCL复合纤维膜,研究了SA溶液浓度对纤维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pan80和分散相SA水溶液的加入可有效增加PCL的可纺性;当乳液体系中SA溶液体积一定,SA溶液浓度对SA/PCL乳液的黏度无明显影响;随SA溶液浓度的增加,SA/PCL乳液的表面张力降低,SA/PCL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出现极大值,但均小于仅添加Span80所得的PCL纳米纤维;SA在复合纳米纤维成形过程中会向纤维表面迁移,从而可实现SA与Ca2+交换,且离子交换后形成纤维间的粘连结构。  相似文献   

18.
《化工设计通讯》2017,(11):88-89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膜,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的无纺布对成膜的影响。选取PVA为原料,在纺丝液里添加了不同质量的马来酸酐和浓硫酸,得到了具有交联结构的的PVA-MAH-H2SO4纳米纤维膜。并用扫描电镜表征其交联结构,防水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交联改性后的PVA纳米纤维膜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胡永利  张淑平 《化工进展》2016,35(4):1126-1131
概述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作用.该技术可将多种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复合到同一根纤维中,使得纤维又增添了多种新的功能,因此其在多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广受关注.同时由于海藻酸钠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生物相容性及特殊的纳米效应,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高效抗菌剂均匀分布到海藻酸钠材料中制备成抗菌复合薄膜,使其在食品包装、创伤敷料、药物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本文还在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静电纺丝制备海藻酸钠抗菌复合薄膜过程中改性剂的优化、抗菌剂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并展望了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海藻酸钠抗菌复合薄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纳米纤维,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并对PVA纳米纤维膜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时间与温度对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VA质量分数在6%~10%区间内变化时,可得到直径分布较为均匀的纳米纤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纺丝电压的升高,PVA纳米纤维的不匀增大;接收距离的改变对PVA纳米纤维的直径变化影响不大;随PVA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在热处理时间相同时,PVA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处理温度相同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PVA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