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义表的二叉链式存储表示及其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广义表(Generalized list)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特点和存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表的二叉链式存储表示(称之为广义二叉链表,Generalized Binary Linked List,简称GBLL)。广义二叉链表是对广义链表的一种改进,它有利于广义表的推广和应用。此外还给出了若干个基于广义二叉链表的算法设计,并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减少运行时的内存开销和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大多是采用非递归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2.
对于无线城市数据中社团发现问题,针对已有的团搜索(CS)算法运行过程生成大量重复团、生成结果冗余、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等问题,从优化边存储、预先进行边处理、搜索建团入手,用特殊的二叉树结构存储、权重[K]选择排序、深度优先遍历构建T-CS算法。针对海量数据溢出问题,结合MapReduce模型,提出了MP-T-CS算法。实验证明,MP-T-CS算法不仅可以解决运行过程大量重复团问题,时间代价大大降低,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大大提升,生成团的代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二叉树结构的入侵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以二叉树结构取代原有入侵检测系统采用的链表结构,旨在改进入侵规则的存储和模式匹配,提高检测速度。对Snort规则结构作了简要分析,详细阐述了以规则聚类思想构建二叉树结构的过程;同时,采用C4.5算法为二叉树每个规则集节点动态选择最显著的特征,并进行并行测试,实现性能优化。为了尽可能减少冗余比较和无效匹配,引入数字型的IntMatch串匹配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模式匹配速度和规则的访问速度。  相似文献   

4.
张侃 《福建电脑》2011,27(2):85-86
递归生成二叉链表存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生成二叉树的方法,本文比较和分析了用C语言实现的几种递归生成算法,并指出了一种常见的错误算法。同时给出了两种递归遍历的C语言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叉树逻辑结构表示形式的多样性,说明二叉树在日常生活及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以不同的形式表示的二叉树的逻辑结构作为输入数据序列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算法也是多样的.描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输入数据建立二叉树二叉链表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链式结构XML文档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链式结构的XML文档生成方法,设计了一个利用Java中的stream tokenizer类实现HTML文档解析的算法,将解析得到的元素内容及文本内容生成的结点插入到相应的位置上,同步生成DOM解析树,对DOM解析树进行遍历,将遍历得到的信息以二叉链表的形式存储,采用改进的先根遍历算法对该二叉链表遍历,提取相应的信息构建DTD,完成整个转换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HEWN算法的复杂性分析——一点商榷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爱丽  杨志敏 《软件学报》2002,13(12):2337-2342
对最大团问题的HEWN(hierarchical edge-weight network)算法进行复杂性分析.首先通过分析HEWN的结构特点和所需进行的操作,设计了一种实现HEWN算法的数据结构,指出了在HEWN算法中HEWN的存储宜采用邻接多重表和二叉链表相结合的链表表示法,然后从HEWN的存储结构入手,剖析了HEWN的构造过程,在剖析过程中,通过与MCST(maximum complete sub-graphtree)比较,指出了当2j>n时潜在的、指数的生成和修改GM的次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结构化程序的特点,以及结构化程序与PAD图之间的关系,然后定义了存储PAD图的二叉树结构,最后给出了从结构化源程序推导出该二叉树的逆向生成算法,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提出用二叉键树存储0/1模式串集合,给出了基于二叉键树的多模式匹配算法。为避免回溯,提出了线索化二叉键树结构,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球结构的完全二叉树SVM多类分类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强  高丽  杨静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1):3268-3270
针对一般的SVM方法不能有效地处理不平衡样本数据及现有的偏二叉树结构SVM分类器速度慢的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球结构的完全二叉树SVM多分类算法。该算法利用球结构的SVM考虑了每个类的分布情况,能有效地处理不平衡样本数据;构建完全二叉树结构,使得同层节点所代表的SVM分类器可以并行工作,能提高其训练和分类速度,分类速度相当于折半查找。实例验证两者结合后的算法可实现准确且高效的多类分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否定选择算法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入侵检测算法,着重分析了检测器生成模块,对原否定选择算法做出了改进。改进算法主要对采用了基于空间包含的匹配算法和B、T双检测器来进行检测,增强检测器的多样性,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改进的否定选择算法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2.
自适应随机森林分类器在每个基础分类器上分别设置了警告探测器和漂移探测器,实例训练时常常会同时触发多个警告探测器,引起多棵背景树同步训练,使得运行所需的内存大、时间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随机森林集成分类算法,将概念漂移探测器设置在集成学习器端,移除各基础树端的漂移探测器,并根据集成器预测准确率确定需要训练的背景树的数量。用改进后的算法对较平衡的数据流进行分类,在保证分类性能的前提下,与改进前的算法相比,运行时间有所降低,消耗内存有所减少,能更快适应数据流中出现的概念漂移。  相似文献   

13.
一种检测器长度可变的非选择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申  罗文坚  王煦法 《软件学报》2007,18(6):1361-1368
检测器生成是非选择算法的关键步骤.已有检测器生成算法在生成检测器时存在"漏洞"区域和冗余检测器问题.提出了一种检测器长度可变的检测器生成算法,不仅可以消除"漏洞"区域,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检测器优化算法减少冗余检测器,进而提高检测器生成效率和检测效率.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和实验证明,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的非选择算法及r可变的非选择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杨铭魁 《计算机工程》2010,36(15):174-175
已有检测器产生算法的检测率和成熟效率较低,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算法。使用覆盖率估计值作为结束运行的控制参数,并采用随机生成和基因库相结合的候选检测器生成机制,在保证检测器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检测器成熟效率。通过人工合成和实际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虚警率较低,并且能减少所需的检测器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多边形内外算法中BSP树退化为链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点在多边形内外的判断算法。在构建水平扫描线的BSP树之前,对水平扫描线按照Y值进行排序,将排好序的水平扫描线按照二分法的顺序插入到BSP树中,其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lbn)。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增加BSP构建时间复杂度的前提下,能够保证BSP树的查找效果总是最优的,且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分析了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探讨了递归算法的递推消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递归遍历算法并用C语言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引入小生境思想能够较好地维持解的多样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特别适合于复杂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为了提高检测器的生成效率,降低算法开销,引入小生境进化原理用于未成熟检测器的生成;通过计算初始种群个体之间的海明相似度,依据个体之间的亲和力和适应度,构建多个小生境并分别进行进化,提出了基于小生境策略的检测器生成算法;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讨论了实验中涉及的参数,与穷举检测器生成算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该算法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检测器生成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的检测器生成算法是异常检测的核心问题, 针对现有算法存在检测率低、匹配阈值固定、检测器集合庞大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的检测器生成算法, 根据形态学空间的分析和覆盖问题原理, 自体集根据特征进行划分, 各个种群根据划分独立按遗传算法进化, 最后求得所有检测器种群的并集得到成熟的检测器. 所提出的算法有效降低检测器的冗余度, 减少检测器规模, 保持检测器的多样性; 并利用 maxSelf 实现匹配阈值 r 的自适应, 适用于多种匹配规则, 减小了阈值设置的局限性, 给出了算法的检测率高于传统算法的理论证明,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另外, 通过统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证明算法时间复杂度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Whereas most research on Internetware has focused on new technologies for keeping track of a changing Internet,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A large portion of the software running the Internet is open source software.Open source software is developed both by volunteers and commercial companies,often jointly.Companies get involved in open source projects for commercial reasons,and bring with them a commercial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Thus,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commercial involvement affects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pen source projects.This article presents case studies of three open source application servers that are being developed jointly by a volunteer community and one primary software company.We are interested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developer behavior,specifically task distribution and performance,based on whether the developer is an external contributor,e.g.,a volunteer working in their spare time,or a commercial developer from inside the primary backing company who is being paid for their time.To achieve this,we look at issue reporting as an example of commercial involvement in open source projects.In particular,we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asks among volunteers and commercial developers by studying the source of reported issues and quantify the task performance on user experience via the issue resolution speed.We construct measures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in issue tracking repositories.Our results show that,with intensified commercial involvement,the majority of issue reporting tasks would be undertaken by commercial developers,and issue resolution time would be reduced,imply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We hope our methods and results provide practical insights for designing an efficient hybri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Internetwar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