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在线预测输电线路的动态热容量,合理安排负荷高峰时期运行方式和调度管理,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确定风电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容量提供技术支持。为此,提出了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线路动态容量的在线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风速和日照辐射温度的在线学习和预测,基于IEEE 738标准进行输电线路动态容量的在线短期预测。利用典型的夏季和冬季实测数据进行动态容量预测后发现,预测未来1、2、4 h的动态容量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在10%、20%、40%以内。将短期的负荷预测与该方法结合起来,可为电力紧张地区和负荷高峰时期的智能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负载能力的动态预测能够为负荷调度方案和线路故障检修管理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提出基于运行环境变化对输电线路多时间尺度负载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利用Elman神经网络结合气温、风速、负荷的历史值实现在线学习并预测气象参数和负荷,再基于稳态和暂态热容量计算模型对输电线路不同运行时间的允许负载能力进行动态预测。对比输电线路负荷与稳态、暂态负载能力,充分挖掘了输电线路的潜在容量,为制定电网科学调度和检修策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ARIMA的输电线路容量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动态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系统中,线路可传输容量进行短期的预测对制定电力系统调度计划有重要意义.为此,对线路容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利用自相关函数ACF方法验证了线路容量为非平稳时间序列.采用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建模方法对输电线路容量数据先差分平稳化预处理,然后选择AIC准则进行模型识别和参数估计,最后应用ARIMA模型做出短期容量预测.实际系统中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综合考虑温度、日期类型和天气等因素对短期电力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对预测日负荷进行了预测,并采用在线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对预测误差进行在线智能修正。实际算例表明RBF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增加,我国负荷、能源分布不均的矛盾以及现有输电线路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对输电线路负载能力进行动态的监测和预测不仅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够为线路负荷的调度、检修计划的安排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基于气候模型并利用神经网络在线学习,以气象数据的预测为依础,研制了输电线路的负载能力预测系统。文中详细讲述了系统原理、硬件设计和功能,同时以现场测试的结果对该系统进行了验证,表明本系统在对输电线路稳态和暂态负载能力预测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动态预测稳态和暂态负载能力充分挖掘了输电线路的输送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快速、高效地预测电网短期负荷,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训练径向基神经网络,实现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建立了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气象、天气、日期类型等影响负荷的因素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法和粒子群–径向基网络算法,克服了径向基网络和粒子群优化方法的缺点,改善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输出稳定,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平均百分比误差可控制在1.2%以内。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做出合理调度的重要依据.提出基于小波包能量和神经网络理论的短期负荷预测新方法,将负荷序列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小波包能量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负荷序列的输入特征量.大量的预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电力负荷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负荷曲线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正确认识和分析负荷影响因素对负荷的影响一直是短期负荷预测的关键问题.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可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文中研究了电力市场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建模及其仿真.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时电价对短期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径向基(RBF)神经网络和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IS)相结合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对不考虑电价因素的预测日负荷进行了预测,并根据近期实时电价的变化,应用ANFIS系统对RBF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以使固定电价时代的预测方法在电价敏感环境下也能达到较好的预测精度,克服了神经网络在电力市场下进行负荷预测时存在的不足.某电网实际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传旭 《供用电》2014,(12):47-49
深入研究了温度、湿度以及风速等气象条件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的模型。以广东省某地区月负荷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利用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预测出日负荷曲线,并用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同时与同等条件下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误差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误差要小,其预测精度可以为供电企业对负荷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准确的调度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PW级脉冲功率驱动器中通常需要使用整体径向传输线(MRTL),以便将能量汇聚到负载上。为了了解MRTL的脉冲功率传输特性,基于多段均匀传输线级联模型,推导出了非均匀传输线输出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并从数学上证明了非均匀传输线的一些重要传输特性(首达波特性、脉冲压缩特性、高通特性)。利用CST微波计算软件包,对MRTL进行了3维电磁场模拟。结果表明:和电路模拟结果类似,指数线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高于Gaussian线和双曲线。但是,所有电磁场模拟得到的最大功率传输效率均比电路模拟大约低15%,这表明存在可观的非TEM模电磁场分量,因而基于TEM假设得到的电路模拟结果存在相当的误差。考虑到采用平板电极以便将几个MRTL叠在一起的要求,重点比较了双曲线和开孔指数线。虽然双曲线传输效率略低于指数线,但双曲线不需要开孔而易于加工,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提高10 kV及以下线损管理水平是当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10 kV及以下线损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通过加强10 kV及以下线损管理体制建设、细化指标分解、建立完善逐级考核制度等途径,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根据电网负荷的实测结果,用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电网的技术线损分布及构成,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线损计算结果,分析了我国电网技术线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降低技术线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绍兴地区T接线路的应用情况以及T接线路应用传统保护所遇到的技术困难,提出并建议基于光纤通道的电流差动保护是最适合T接线路的保护。着重分析了绍兴局开发的一种专用于T接线路的光纤电流差动保护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T接线路发生的一个实际的内部故障,对比了常规保护配置和多端差动保护的动作性能,结果表明多端电流差动保护非常适用T接线路,充分展示了其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年河南电网负荷实测的数据,用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河南电网技术线损构成,并提出了相应的降损对策。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ology to obtain the line impedance of current railway tracks by using only short‐circuit measurements. Open‐circuit measurements requi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ologies are discarded, since they cannot be carried out for railway tracks in service (electrically continuous and indefinite length). The mathematical basis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but focused on the changes in track length. The proposal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impedance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line at the Spanish AVE Madrid–Valencia (Cuenca) and in the AVE Atocha–Chamartin tunnel (Madrid).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线损是供电企业经营的重要考核指标.如何做好供电企业实际线损管理工作是一个实践性的探索.综合线损分析系统是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的高级应用部分,开发完整的综合线损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就《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4)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某些条文在执行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并对电气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执行规范和电器产品如何充分适应规范的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220 kV及110 kV六回路同塔线路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朝胜 《电力建设》2008,29(8):50-0
110 kV 同塔六回塔型的选择, 需重点分明地考虑以下几点: 铁塔结构清晰、受力与传力应尽可能简单, 并能满足分期架设和带电作业的要求; 能满足耐雷水平要求, 并尽可能降低双回乃至多回同时跳闸率; 走廊宽度不宜过大, 铁塔横担不宜太长, 施工、运行及维护方便; 同时, 尽可能优化杆塔结构, 以降低铁塔耗钢量; 还应对同塔多回路运行情况: 断线、倒塔、风偏以及雷击跳闸率、单回跳闸率、多回同期跳闸( 异名相故障等) 的跳闸率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莫余童 《湖北电力》2008,32(1):47-48
针对电力电缆线路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做好电缆线路保护有效标志及加强运行电缆线路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加强预试工作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