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患者尿中核基质蛋白22(NMP 22)在泌尿系上皮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尿中NMP 22的值,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48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尿NMP 22的中位值为19.53 IU/L。以10 IU/L为临界值,NMP 22诊断膀胱移行上皮肿瘤的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5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为17.39%,特异性为100%。尿NMP 22在肿瘤的分期、分级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NMP 22检测比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更敏感,可以作为血尿患者和既往膀胱肿瘤患者的首选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以探讨其作为一种替代尿脱落细胞学的无创性检查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探针标记,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阈值;再收集95例因血尿或影像学检查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晨尿标本,分别作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其中79例膀胱镜下活检或术后标本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检测统计目标染色体畸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设定的正常阈值为3号染色体:3%;7号染色体:4%;17号染色体:3%;9号染色体p16位点:10%。FISH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为74.68%(59/79),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35.44%(2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FISH检测的特异性为93.75%(15/16),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为87.50%(14/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下FISH检测的敏感性呈现为高级别高阳性率: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为58.33%(7/12),尿路上皮癌Ⅰ级为54.17%(13/24),尿路上皮癌Ⅰ~Ⅱ级为86.36%(19/22),尿路上皮癌Ⅱ级和Ⅱ~Ⅲ级为94.44%(17/18),尿路上皮癌Ⅲ级为100%(3/3),敏感性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呈现增高趋势。结论:FISH检测技术具备无创、高敏感性的特点,优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不同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其FISH检测的敏感性不同,表现为高级别高敏感性。FISH检测上述位点在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敏感性较高,大大提高了低级别尿路上皮肿瘤的检出率,有望成为一种常规的膀胱肿瘤复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黏蛋白7(Muc 7)mRNA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膀胱癌患者和34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表达情况,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膀胱癌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1~87岁,平均65岁.TNM分期:Ta 1例、T1 22例、≥T2 29例.WHO分级:G1 18例、G2 14例、G3 20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0~75岁,平均58岁.结果 52例膀胱癌患者中Muc 7 mRNA检测阳性44例,敏感性为84.6%;34例非泌尿系肿瘤患者Muc 7 mRNA阴性29例、假阳性5例,特异性为85.2%,假阳性率为14.7%.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检测阳性18例,敏感性为34.6%;非泌尿系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检测阴性31例、假阳性3例,特异性为91.2%,假阳性率为8.8%.尿Muc 7 mRNA检测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uc 7 mRNA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膀胱癌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患者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蛋白和其mRNA表达的检测,以探讨其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方法检测48例TCCB、16例对照组(其中5例膀胱外泌尿系肿瘤患者、5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及6例健康者)尿脱落细胞Survivin的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8例TCCB患者中尿脱落细胞Survivin蛋白与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例(87.5%),47例(97.9%);对照组仅1例BPH患者mRNA阳性表达(3.1%)。TCCB组与对照组Survivin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检测尿液中Surviv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97.9%和72.7%、93.8%。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28例(58.3%),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3%和100.0%。结论尿脱落细胞Survivin检测诊断TCCB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无创,无痛苦,可作为早期诊断TCCB的敏感指标,其中RT-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非尿路上皮癌和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人群尿液作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结果:FISH技术的敏感性为82.5%,显著高于常规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25.0%(P〈0.05);FISH技术和常规脱落尿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均为100%,两者在特异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法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特异性与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一致,但其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所以,FISH技术更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无创性的诊断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及癌组织中抑制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检测,探讨早期发现、常规筛选膀胱癌且无损伤的方法。方法留取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0例泌尿系其他疾病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新鲜中段晨尿200mL,对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Survivin的表达,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取材病检。结果用巢式RT—PCR检测53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均有表达,所有样本尿中Survivin的表达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尿脱落细胞学敏感性为37.7%,特异性为100%。膀胱镜病检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与尿脱落细胞学敏感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膀胱镜检相同。而特异性分别为90%、100%、100%,P〉0.05,无差异。结论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癌患者尿及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其敏感性、特异性相同。尿脱落细胞Survivin表达敏感性、特异性高。尿取材无损伤、方便,敏感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相当,特异性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病检无差别,且对膀胱癌前病变的归转有一定价值。检测尿中Survivin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筛检膀胱癌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ImmunoCyt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膀胱癌患者86例,其中38例为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患者,48例有肉眼(镜下)血尿,分别进行标准尿脱落细胞学和ImmunoCyt检测.86例均行膀胱镜检查,对可疑组织进行活检. 结果膀胱镜检和病理证实28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ImmunoCyt敏感性为82%,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敏感性为89%.ImmunoCyt和细胞学的特异性分别为78%和94%. 结论 ImmunoCyt较细胞学对膀胱肿瘤更敏感,二者联合使用可在保持高特异性的前提下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早期检测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尿环氧化酶-2(Cox-2)蛋白、CK20 mRNA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30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同时行尿Cox-2蛋白、CK20 mRNA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Youden指数。结果:尿Cox-2蛋白、CK20 mRNA和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9.7%.66.7%.26.9%;特异性分别为93.3%、86.7%和100%;Youden指数分别为83.1%、53.4%和26.9%。尿Cox-2蛋白和CK20 mRNA的敏感性和Youden指数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P<0.05),同时尿Cox-2蛋自的敏感性和Youden指数高于CK20 mRNA(P<0.05)。结论:尿Cox-2蛋白和CK20 mRNA检测的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为膀胱癌提供了一个简单无创的检测方法,非常适合于复发率很高的膀胱癌的诊断与随访。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抗原临床应用效果与评价(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膀胱肿瘤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对112例怀疑或确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进行膀胱肿瘤抗原(BTA)测定。结果BTA诊断膀胱肿瘤的敏感性为77.4%略低于膀胱镜检查(96.4%)但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1.5%)同时BTA的阳性率随着肿瘤的分级增加而增高。认为BTA测定是膀胱肿瘤早期诊断,预后监测较为灵敏的指标,并具有快速,安全,无创伤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尿脱落细胞β2微球蛋白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作标记,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了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全部找见了β2-m完全丢失的阴性细胞-肿瘤细胞,阳性率为100%,而同时进行的常规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仅有43.33%,可疑为26.67%。认为该检测方法可明显提高尿脱落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膀胱肿瘤与尿液瘤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首次发现75%以上是浅表性膀胱肿瘤,其中10%~20%的病例会发展,故膀胱肿瘤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低,用特殊染色或免疫细胞染色对脱落细胞进行瘤标检测,可大大提高阳性率。同时对尿液中游离的瘤标进行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现将这两种癌标检测方法综述如下。1尿脱落细胞瘤标检测1.1吖啶橙(AO)染色癌细胞DNA含量高于正常细胞,此变化早于形态学改变。AO作为荧光染料以插入方式与核酸特异性结合,可检测尿脱落细胞中DNA异…  相似文献   

12.
13.
尿脱落细胞微卫星改变分析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6个微卫星位点,了解其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以外周血白细胞作为自身正常对照,检测31例膀胱肿瘤患肿瘤组织、尿脱落细胞以及10例正常人尿脱落细胞中的微卫星改变情况。结果 应用所选6个位点,诊断膀胱肿瘤具有90.3%的敏感性和100%的特异性,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10.3%)。结论 尿脱落细胞微卫星改变分析是一种无创、敏感、特异的诊断膀胱肿瘤的分子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PCR-ELISA法检测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53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非膀胱肿瘤和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4.15%(34.53)和7.69%(2/26),健康对照者7例均为阴性,膀胱肿瘤患者与正常人及非膀胱肿瘤患者的端粒酶活性分别相比,差别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但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诊断膀胱肿瘤的无创性检测方法,但不能预测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方法,分别对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以及膀胱癌患者和非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12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无端粒酶活性,48例膀胱癌组织中44例(91.7%)端粒酶阳性。膀胱癌患者尿液及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3.3%(40/48)和87.5%(42/48)。12例分化良好(G1级)膀胱癌患者中,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75.0%(9/12)和83.3%(10/12)。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中Survivin和mucin 7(MUC7)在诊断膀胱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75例膀胱肿瘤患者、38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自愿者在行膀胱镜检前分别留置3份尿液标本,通过检测尿液中Survivin、MUC7和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在临床诊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Survivin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3.3%和98.3%,MUC7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0%和100%;尿脱落细胞学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6.7%和100%;Survivin联合MUC7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8.7%和100%;Survivin联合MUC7、Survivin、MUC7与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联合MUC7、Survivin、MUC7与尿脱落细胞细胞学的准确性分别是99.2%、95.5%、88.7%、81.2.3%,与脱落细胞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检测两种肿瘤标记物Survivin及MUC7可以提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运用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晨尿,运用荧光标记的3号、7号、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探针,对尿液标本中的脱落细胞染色体进行FISH技术检测,建立正常人群的阈值.收集158例怀疑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鲜晨尿,在行膀胱镜检查前,同期进行FISH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FISH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4.8%和43.8%,FISH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P<0.05),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特异性分别为89.1%和87.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分级中,FISH的敏感性都高于尿脱落细胞,并且FISH敏感性随肿瘤分级逐级升高(P<0.05).结论 FISH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筛查、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69例疑似膀胱尿路上皮癌及20例对照组的尿液标本进行FISH及细胞学检测,比较两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统计膀胱尿路上皮癌各个染色体畸变的几率。结果 FISH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总的敏感度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分别为79.7%、22.0%,P<0.05),两者的特异度分别为93.3%、100%(P>0.05)。结论 FISH在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敏感性高于尿细胞学检查,同时其特异性亦较高,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抗原(BTA)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经膀胱镜检查或手术后病检确诊的膀胱肿瘤(37例)及非膀胱肿瘤(32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学及BTA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尿BTA诊断前列腺肿瘤的灵敏度(81.08%)高于尿脱落细胞学(59.46%),但其特异度(62.50%)和阳性预测值(71.43%)均低于尿脱落细胞学的特异性(96.87%)和阳性预测值(9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7.30%)高于单独尿BTA检查(81.08%)和单独尿脱落细胞学检查(59.46%),联合检查的阴性预测值(95.24%)及诊断符合率(81.16%)均高于单独检查(P<0.05);②BTA表达水平和灵敏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TA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可提高对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膀胱癌导致血尿的病因排查主要靠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敏感性较低,膀胱镜为有创检查.荧光原位杂交(FISH)诊断膀胱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研究旨在对比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在诊断血尿病因中的优缺点,为临床早期、无创诊断膀胱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