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桑叶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是桑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从桑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及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桑叶多糖产品的研发及桑叶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桑叶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黄酮及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研究对新疆和田地区同一季节(10月)的21个桑叶品种、不同季节(4月、8月、10月)的8个桑叶品种的DNJ、总黄酮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个品种桑叶的DNJ、总黄酮及多糖含量差异均非常明显,其中DNJ含量为0.574~3.505 mg/g,总黄酮含量为1.670~5.197 g/100 g,多糖含量为7.934~16.029 g/100 g。8个品种的10月桑叶多糖含量均高于8月桑叶、4月桑叶;除白桑之外,其余7个桑叶品种的10月桑叶DNJ含量均高于8月桑叶、4月桑叶,提示DNJ与多糖含量随季节累积而增多,而总黄酮含量的季节差异性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3.
桑叶多糖超高压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超高压提取桑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桑叶多糖的超高压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kL9(34)进行正交试验,以桑叶多糖的得率为指标,考察超高压压力、保压时间、pH和固液比(W:V)时桑叶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高压压力300 MPa、超高压时间4.5min、pH 9.0、固液比1:16,桑叶多糖的提取得率可达2.23%.同热浸提取和超声提取方法相比,超高压提取方法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是提取桑叶多糖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桑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利用水浸提法从桑叶中提取桑叶多糖.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出多糖提取的最优化条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三氯乙酸法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100℃、pH11、料液比(桑叶:水)=1:50(w/v)、浸提2小时,提取率为90.5%.  相似文献   

5.
应用二次顺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提取桑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料水比、pH对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桑叶多糖的较优提取范围.实验结果通过贡献率法计算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因子对桑叶多糖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温度>pH>时间;频率分析法得到桑叶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温度85℃,时间90min,料水比135,pH为7.45,在此工艺条件下桑叶多糖提取率为4.69%.  相似文献   

6.
桑叶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桑叶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桑叶多糖分别以125、250、500mg/(kg.d)小鼠灌胃,空白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后,通过小鼠碳廓清实验、血清溶血素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脏器指数来观察桑叶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在125~500mg/(kg.d)剂量范围内,桑叶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碳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及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结论:桑叶多糖对正常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蚌肉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贝类多糖,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本文从蚌肉多糖的分子结构、提取纯化工艺、生物活性、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蚌肉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果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糖是水果中一类重要的功能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水果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抑茵、抗病毒和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并就水果多糖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桑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桑叶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桑叶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 ∶ 19,浸提温度96℃,浸提时间2.5h;浸提2次,桑叶多糖的实际一次提取率可达3.094%.  相似文献   

10.
以桑叶多糖和脱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桑叶多糖发酵酸奶的最优工艺参数,并研究桑叶多糖发酵奶的品质。结果表明:桑叶多糖发酵酸奶最佳工艺参数为:桑叶多糖添加量1.7%、蔗糖添加量9.0%、接种量1.9%、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6.3 h,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桑叶酸奶,组织细腻,酸甜适宜,风味独特。桑叶多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产酸发酵,并能提高酸奶的黏度和持水性。  相似文献   

11.
桑叶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欧阳臻  李永辉  宿树兰  陈钧 《食品科学》2003,24(11):118-120
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桑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波长620nm,多糖换算因子f=3.07;在10~6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被测物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05;多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为2.08%(n=5)。测定结果表明,10月份桑叶中多糖含量最高。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桑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季节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欧阳臻  陈钧 《食品科学》2004,25(10):211-214
建立了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生长季节桑叶药材的DNJ含量进行测定。桑叶经0.05mol/L盐酸提取,在pH8.5的硼酸盐缓冲液条件下,用芴甲氧酰氯(FMOC-Cl)与DNJ反应生成荧光产物,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55:45,V/V);流速:1.0ml/min;柱温25℃;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nm,发射波长322nm。线性范围为0.567~34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2%。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DNJ含量与生长季节、温度有关,七、八月份DNJ含量最高。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桑叶中DNJ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取新疆特色植物药桑与黑桑的桑葚、桑叶和桑树皮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常规方法测定氨基酸、矿物质、黄酮、多糖和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药桑和黑桑不同部位中蛋白氨基酸种类丰富,均含有17 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均在0.60以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也较为丰富,其中药桑葚中生物碱含量最高,可达1.393 mg/g(干基),药桑皮中黄酮含量最高,可达11.999 mg/g(干基),黑桑葚中多糖含量最高,可达337.491 mg/g(干基)。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9 个指标提取了4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7.000%。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药桑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桑叶汁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鲜桑叶经过热烫、打浆、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分别以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浓缩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在花生油中,这5种有机溶剂和水的提取物均表现出抗氧化作用,以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其最适使用浓度为0.10%。0.10%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0.02%的茶多酚,但高于0.02%的BHTBHA、维生素C、维生素E。化学分析显示,桑叶汁的抗氧化成分以黄酮、萜类、羟基蒽醌、酚类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桑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欧阳臻  陈钧  李永辉 《食品科学》2005,26(3):181-184
本文对桑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单糖的组成进行了研究。桑叶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MP11、MP12、Mp13三个多糖组分。经糖腈乙酰化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知MP11由Rha、Ara、Xyl、Man、Glu、Gal组成,其比例为21:16:3:3:1:20;MP12由Rha和Glu组成,其比例为3:1:MP13主要由Rha组成。为桑叶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药桑叶为实验原料,通过集成提取工艺,获得3 种含量稳定的粗提物成分,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不同粗提物间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采用乙醇提取、柱色谱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桑叶中具有潜在降血糖活性的黄酮、多糖和生物碱粗提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评价3 种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采用CompuSyn软件对不同粗提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桑叶中黄酮、生物碱、多糖粗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抑制活性,且生物碱粗提物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多糖粗提物在高质量浓度作用下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作用与多糖质量浓度成正比;在本实验所使用的质量浓度与剂量配比内3 种粗提物相互组合时,黄酮+生物碱组合、多糖+生物碱组合表现为拮抗作用;黄酮+多糖组合、黄酮+多糖+生物碱组合在高质量浓度下对抑制α-葡萄糖苷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药桑椹花青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药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ns from Morus nigra L.,AMNL)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与白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ns from Morus alba L.,AMAL)和黑桑椹花青素(anthocyanins from Morus alba Linn.var.tatarica,AMALV)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以芦丁和VC为对照,测定AMNL对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和烷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测定其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AMN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9.07mg/L)显著高于AMAL与AMALV,弱于芦丁和VC。AMNL对O2.(IC50=2.82mg/L)和.OH(IC50=7.77mg/L)的清除能力不仅明显高于AMAL与AMALV,而且清除效果也优于芦丁和VC。各桑椹花青素对烷基自由基清除率均低于50%。AMNL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是AMAL、AMALV及芦丁的11.8倍、2.6倍及1.3倍,但低于VC。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产地鸡桑、华桑和桑的根皮中腺嘌呤、腺苷、胞苷、次黄嘌呤、鸟苷、尿嘧啶和2'-脱氧腺苷等7种核苷进行测定与分析,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enusil MP C18(5 μm,25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结果:7种核苷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49%~101.45%,RSD≤3%。不同产地鸡桑、华桑和桑的根皮中7种核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华桑与鸡桑的根皮中尿嘧啶和次黄嘌呤含量整体较高,而不同样品次黄嘌呤含量差异性较大,胞苷含量最低。桑的根皮中鸟苷和腺嘌呤含量较高,2'-脱氧腺苷含量较低。鸡桑与华桑中核苷成分略低于桑。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鸡桑、华桑和桑的根皮中7种核苷类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核苷类成分具有一定的等同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鸡桑、华桑和桑不能依据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加以区分,表明以华桑和鸡桑来源的崖桑皮可作为桑白皮的代替使用。结论:鸡桑、华桑和桑的根皮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为鸡桑、华桑和桑质量等同性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利  潘一乐 《食品科学》2009,30(4):72-75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桑种不同种质春、秋桑叶总黄酮含量。分析的12 份种质中,9 份种质秋季桑叶总黄酮含量高于春季,3 份种质春季总黄酮含量高于秋季。鲁桑、广东桑、瑞穗桑、白桑相比较,白桑叶总黄酮含量最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桑叶中五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奈酚)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法,并分析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类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其他成分与参照物异槲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相对校正因子具有良好的耐用性,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产地桑叶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无明显产地聚类特性;结论 一测多评法适用于桑叶中五种黄酮类成分的同时测定;桑叶药材需规范化种植以保证药材质量的可靠性,确保疗效的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