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石油》2008,(7):I0057-I0057
冷凝式油气回收原理:利用冷冻工程方法,将油气热量置换出来,使其气态变为液态,实现回收利用。依据对汽油油气组分模拟分析,须采用三级制冷工艺才能达到国家标准将要求的回收率。100—800m^3/h冷凝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设定三级制冷工艺,第一级从30℃降为3℃,将水分和C6以上组分冷凝下来;第二级从3℃降到-35℃,将C5以上组分冷凝下来;第三级从-35℃降到-70℃,将C4以上组分冷凝下来。根据不同汽油组分进行装置结构个性设计。冷凝回收的汽油汇流到油水分离器以后外输可直接销售使用。处理后净化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相似文献   

2.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组分模拟在石油工程中变得日益重要。状态工程模拟的主要作用在于当气液两相共存时,对气液性质同时进行热动力学特征的一致性评价,通过调整状态方程的参数可使方程适用于气液两相真实流体,或将状态方程参数变成组分的函数,状态方程就扩展到了混合物,最后分析了组分对硕氢流体相态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9):118-119
目前,许多油气库及站场中的储油罐无收气装置或原油稳定装置,当大罐挥发气正压力高于呼吸阀启动压力,挥发气会从呼吸阀溢出,大量的油品蒸汽散失于大气中,在造成油气损耗的同时还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总结梳理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四种常用油气回收工艺技术,根据各技术的特点,最终选用冷凝—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油气回收,先经过三级冷凝后回收大部分C3以上组分,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剂对低浓度油气进行吸附。该工艺适合全组分烃类混合物的回收,在某油库应用后可实现年盈利139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技术成熟后可在各油气站场及油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我厂合成氨装置排出的工艺冷凝液52吨/小时,原设计经汽提塔汽提后排入下水道,其水质组分如右表: 自一九八○年六月份开始,我厂对工艺冷凝液进行了综合利用,即将汽提后工艺冷凝液用于废热锅炉夹套冷却永、机泵密封永,再回收做为结晶循环水补充水,又由结晶循环水提供氨水制备用水。在冬季还利用汽提后工艺冷凝液及夹套回水进行采暖(水  相似文献   

5.
一种易挥发烃类油气混合物回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用于油气回收的三级直接冷凝法的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油气回收的三级加压冷凝法。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得出两种油气回收方法的回收效率和冷负荷特点。结果表明,三级加压冷凝法能有效减少第三级制冷负荷,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与三级直接冷凝法相比,三级加压冷凝法可将深冷温度提高约32℃,能耗降低51.87%。综合分析加压引起的温度和压力变化对爆炸下限和爆炸速率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三级加压冷凝法的安全性可以保证。  相似文献   

6.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石化集团北京设计院共同承担的 C4分离汽液平衡及模拟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浙江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成果能够精确描述含 C4 与微量水体系的精密分离过程 ,为丁烯 - 1装置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对丁烯 - 1装置的设计国产化有重大意义 ,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浙江大学化学系完成了汽液平衡数据 ,中国石化集团北京设计院用 ASPEN PLU S软件的数据回归程序回归出各组分的 SRK状态方程交互作用参数 ,并完成模拟计算。此项成果用于兰化公司丁烯 - 1装置的设计 ,该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产品合格 ,达到了聚合级丁烯 - 1的…  相似文献   

7.
在轻烃回收及化工工艺计算中,恒压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参数。本文利用PR及SRK状态方程导出了对汽,液相均适用的恒压热容偏差函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油气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工艺,并对其回收效果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考虑到太阳能作为动力能源供给,开发了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装置,利用Aspen Plus软件灵敏度分析工具,对4种不同浓度的汽油油气冷凝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冷凝段的冷凝温度可以设计在-25℃左右,此时回收率在50%以上;当冷凝温度为-25℃时,油气回收率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该集成工艺回收装置的油气回收率达到99%以上,出口油气质量浓度低于7.7 g/m3,可以达标。吸附剂动态吸附容量可达0.24 kg/kg,通过高真空解吸及微量氮气吹扫,饱和吸附剂可被完全解吸。该工艺的吸附热效应远低于纯吸附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相变热交换器的传热性能,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空气-水蒸气混合气体在换热圆管内、外的冷凝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气液两相流采用体积函数法模型,水蒸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采用组分运输模型,水蒸气冷凝的相变模型采用Knudsen相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冷凝相变流场,研究了空气质量分数对冷凝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蒸气的冷凝需经过对流区、组分扩散区、液膜阻力区;传热系数随混合气体中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混合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升高;当换热圆管内空气质量分数为0.3时,传热系数相比纯蒸汽冷凝降低50%;在相同工作条件下,蒸汽于管内发生冷凝的传热系数较于管外低68.4%。  相似文献   

10.
利用Aspen模拟软件优化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spen模拟软件研究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率与系统能耗的关系,并对冷凝回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认为:油气回收工艺宜设计为三段制冷工艺。当其制冷温度依次为2℃、-30℃及-80℃时,即可以确保国家规定的95%以上的回收率,且系统能耗几乎控制在最低;当其制冷温度依次为2℃、-30℃及-120℃时,回收率可高达99.62%,而系统能耗不会剧增。  相似文献   

11.
某石化公司卸车站原油卸车能力200 m~3/h,设置一套冷凝+吸附油气回收装置。当冷凝温度低于-30℃时,尾气中非甲烷总烃小于25 g/m~3。原油卸车间歇运行,卸车期间,冷凝连续运行,卸车结束,对冷箱进行手动化霜,冷凝系统安全运行和排放指标稳定。吸附罐设置一系列温度监测系统和氮气吹扫系统,防止热点形成,杜绝安全隐患。三相分离器的设置,实现了真空脱附气初步洗涤吸收和回收液体的油水粗分离。  相似文献   

12.
焉者盆地宝浪田的宝-联轻烃回收装置存在常温凝液分离器脱水效果差和原油稳定冷凝液烃含水高的问题,通过工艺改造,实现了装置常温凝液和原油稳定凝析液烃的降温脱水。从而解决了常温冷凝液烃和原油稳定凝析液烃进烃回收装置分馏系统产生的冻堵和产品含水的问题,为轻烃回收装置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SRK 和BWRS 这两个多根的状态方程,如何在多组份的汽液平衡计算中求出合理的根进行了探讨。一、概述状态方程在石油及天然气加工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进行多种的工艺计算,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某芳烃联合装置有机废气的挥发并进行有效的收集,设计了油气回收系统,包括油气收集和油气回收部分,对油气回收部分,重点研究了氧含量分析仪控制、油气总线压力和分液罐顶压力控制、低压废气管网总管压力控制、分液罐液位控制五个控制方案,实现了油气回收系统的自动控制。并从安全的角度对回收系统进行补充设计,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ʯ������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开采过程中的蜡质和沥青质等固相沉积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油气生产的各个环节,随着温度、压力和轻质组分逸出等热力学条件的变化所产生的有机固相沉积问题,给油气田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在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由于相间传质诱发的石蜡和沥青等固相沉积,将会改变油藏岩石的渗透性和润湿性,从而影响采收率的提高和注气开采效果。本采用状态方程描述气相和液相的相态,根据正规溶液理论校正固相混合物的非理想性;将以状态方程为基础的气—液平衡模型和以溶液理论为基础的液-因平衡模型有机地统一,建立了气下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将该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应用于某一油气体系的蜡固相沉积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温度、压力改变过程中,出现了气液固三相相态转换;压力对石蜡沉积点温度和石蜡沉积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压力对蜡沉积点温度的影响在低于饱和压力下更为显。  相似文献   

16.
油气体系气-液-固三相相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油气烃类体系的组成特点和相态特征,提出了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的计算方法,采用状态方程描述气相和液相的相态变化;而将固相视为非理想的固态溶液,用正规溶液理论来描述其非理想性,实例计算结结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石油开采,集输和加工过程中的气,液,固三相相态模拟研究。也可以用于石蜡,沥青等有机固相沉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的宝一联轻烃回收装置存在常温凝液分离器脱水效果差和原油稳定冷凝液烃含水高的问题。通过工艺改造,实现了装置常温凝液和原油稳定凝析液烃的降温脱水。从而解决了常温冷凝液烃和原油稳定凝析液烃进轻烃回收装置分馏系统产生的冻堵和产品含水的问题,为轻烃回收装置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喻朝善 《炼油与化工》2013,(4):15-17,61
某炼油厂2500kt/a蒸馏装置在加工哈萨克斯坦原油后,出现常压塔石脑油初馏点偏低问题。通过降低常顶油气二段冷凝冷却器E-46/A~F和E/47空冷风机的变频转速,提高石脑油外放温度;降低石脑油产品罐V-5的压力,解决常顶瓦斯后路压降大问题;常压塔顶油汽采用"两段冷凝"工艺,避免汽液两相在空冷器中的接触再吸收。技术改造后,解决了由于工艺设计缺陷造成的石脑油初馏点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几种常用的油气回收工艺的基础上,介绍了冷凝和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适宜使用的环境,并以河北某油库冷凝和吸附油气回收装置的实际应用为例,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关于该类油气回收装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包括冷凝油油水分离器温度的控制和油气与冷凝油换热方法;油水分离器的设置和除水控制;制冷压缩机组的防爆措施和正压通风取风口的位置及取风质量;以及保冷节能措施等。  相似文献   

20.
浅谈油气回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回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氧化焚烧法等,在油气回收的早期阶段上述几种方法都有应用.吸收法及氧化焚烧法由于其尾气排放浓度高且不能回收有价值烃类组分而被淘汰;吸附法和冷凝法成为油气回收的主流技术.只有将各种工艺相互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更好的油气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