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透视导航下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带34个髋臼损伤的33例患者行导航下髋臼骨折经皮螺钉固定术。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21个,B1型8个,B2型2个和c1型3个。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6d(2—8d)。2例患者髋臼骨折需要小切口切开复位。结果共放置空心螺钉43枚,放置1枚空心螺钉平均费时24.6rain,平均X线透视28.4s。将导航下图像与实时C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螺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为1.96mm,平均偏差角度为2.45。。术中出血少,其中1枚螺钉出现偏移。术后1例患者出现股神经损伤症状,2个月后恢复,该神经症状与髋臼骨折使用小切口复位有关,与螺钉固定无关。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5例,一般3例,优良率91%。结论经皮螺钉固定可以有效早期治疗髋臼损伤,透视导航技术可使螺钉固定的安置更加准确和安全,既减少了手术和X线暴露时间,又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骨折的微创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及研究的热点,而髋臼骨折由于其损伤及解剖特点,微创治疗相对困难,对于髋臼骨折采甩经皮螺钉技术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过一些尝试.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3 mm)的髋臼骨折采用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已发表文献,探讨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从1950年1月~2012年10月使用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相关文献,按照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需要的数据,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加权汇总分析。[结果]共检出524篇相关文献,经逐步筛选后有9篇被纳入分析,共有240名患者241髋,平均加权年龄为48.7岁,平均加权随访时间为34.1个月,加权后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优良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令人满意。[结论]螺钉固定治疗髋臼骨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切口钢板结合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K-L入路行钢板内固定并结合前柱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13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结果 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参照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标准: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 单切口钢板结合经皮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是处理髋臼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髋臼骨折中的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对手术正确操作方法的应用体会。方法2000年6月~2005年3月共利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34例。结果优良率达86.2%,本组病例随访1~22个月,伤口及骨折均正常愈合,无畸形或延迟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观察到伤口非特异性无菌性异物反应、窦道形成、钉道骨质溶解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特有的并发症。结论可取收内固定螺钉不需二次手术,可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负担,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97-2299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这类复杂髋白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复杂髖臼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前路切开复位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观察组(40例)给予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术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7.5%,高于对照组的7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效果满意,且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横断髋臼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横断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13例髋臼横断骨折分别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或者后外侧K-L入路结合前侧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前后柱拉力螺钉沿其功能轴固定。术后平均随访4年2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AAOS)标准评估患髋功能。结果 13例中12例获解剖复位,1例复位欠佳。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髋术后功能优良率为85%。结论 双柱拉力螺钉固定技术是一种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技术要求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8例髋臼骨折患者。记录复位质量、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 5±3. 2)个月。术后切口周围软组织感染1例,经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伤口愈合。术后2例出现患侧大腿前外侧麻木,术后3个月逐渐消失。术后按Matta评分标准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优6例,良1例,差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10~16(12. 5±3. 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优7例,良1例。结论 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顺行拉力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好,固定有效,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头骨折(附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15例青壮年股骨头骨折病例,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Ⅰ、Ⅱ、Ⅲ型应用单纯可吸收螺钉固定9例,联合钛空心螺钉固定1例;Ⅳ型可吸收螺钉同时固定髋臼后缘骨折2例,联合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3例。结果15例患者获2~3年随访,按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评分:优9例,良5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理想的内固定材料,避免了传统内固定材料二次手术副损伤的问题,术后要求早期骨牵引、被动功能锻炼及晚负重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8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骨折87例最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m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7.3%。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例,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平均88.5分,优良率86.2%。[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疔内固定可靠,免除了2次手术再损伤,并发症少,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最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在髋关节较应用于四肢骨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皮加压螺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经皮加压螺旋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6例,随诊34例1~7年,优良率占73%,骨折不愈合率9%,股骨头坏死率17%。该手术特点是切口小,手术简便,住院日期短。作者强调持续缓慢平行牵引复位,术中两枚克氏针临时固定股骨头的作用,并介绍了术中股骨颈侧位透视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42例,根据改良Evans分类法,Ⅲ型骨折7例,Ⅳ型24例,V型11例,结果: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7个月,全部骨折愈合,无髋内翻畸形,无钢板螺钉断裂及动力加压螺钉松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等优点,是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后路寰椎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迪  陈其昕 《中国骨伤》2006,19(3):189-192
后路寰椎螺钉固定包括寰椎侧块螺钉和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它们在解剖上是可行的,但需注意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的后弓厚度,避免损伤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术前必须常规行寰椎侧位X线及CT扫描帮助确定进钉点及进钉方向。螺钉有较好的拔出力(即使使用单皮质螺钉),并且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关节突间螺钉以及棒连接的结构与经关节螺钉后路钢丝植骨块结构一样稳定。目前较为常用的进钉技术有3种:Harms、Xia、Gupta等的侧块螺钉技术,以及Tan和马向阳等的后弓侧块螺钉技术。临床结果显示:后路寰椎螺钉固定技术能即刻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缓解症状,有较好的即刻稳定性,保留枕颈间的运动功能,并且有融合率极高,断钉率、疾病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极少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泔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同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收治1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骨折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犁3例,ⅡA型4例,Ⅲ型8例.入院后均给予颅骨牵引,行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复位不完全时,脱位不严重者采用C2.3复位固定;脱位严重时,在C<.2>椎弓根钉和C3侧块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C4的侧块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术后复奋X线片示:骨折全部获得骨件愈合,无明显的颈椎功能受限.结论 C2.3或C2-4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可达到早期复位、坚强同定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部骨折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创伤,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3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双头加压螺纹钉加折断式螺钉治疗5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3年至1998年作者在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病人中,选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16例病人.该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容易管理,病人易接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45岁;右侧股骨颈骨折8例,左侧8例.均在一周内就诊治疗.其中伴脑出血后遗症者5例,股骨颈骨折均发生在偏瘫侧.骨折分型: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Ⅰ型2例,GardenⅡ型4例,GardenⅢ型8例,GardenⅣ2例;按骨折线部位分型:头下型骨折3例,头颈型骨折3例,颈中型骨折5例,基底部骨折5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跖骨骨折病例26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26例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术后平均14周(11~18周)时完全负重,站立及行走时无明显疼痛不适,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FAS评分:95~100分13例,90~95分10例,85~90分3例。结论〓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的最佳选择及疗效的保证。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可克服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同时防止旋转畸形发生,给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跖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9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外固定失败后的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左侧10例,右侧15例;年龄在10~68岁之间;其中车祸9例,跌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均为新鲜骨折. 1.2 X线检查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肩关节正位及穿胸位X线片,根据X线片分型,内收型骨折16例,外展型骨折9例.  相似文献   

19.
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全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rnent,THR)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发展迅速,该手术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日见突出,减少及避免全髋关节手术中的失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措施。髓臼假体螺钉固定致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报道渐渐增多。现就髋臼周围的解剖关系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全区进行探讨,以下均以左侧为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Ho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远端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6例肱骨远端B3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截骨的方法显露,Hobert螺钉固定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复位后张力带固定.对手术入路、内固定的使用、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7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周.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5°(伸)~143°(屈).参照Cassebaum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7.5%.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Hobert螺钉、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远端B3型骨折暴露充分,固定可靠,适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