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艳娜  顾剑华  金晓群 《中国医药》2014,9(11):1582-158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及总水平与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比浊法,检测反复喘息的婴幼儿60例(反复喘息婴幼儿组)及正常对照儿童60例(对照组)血清中25-(OH)D3、TIgE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并做比较.结果 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μg/L比(38 ±8) μg/L,t=15.81,P=0.000];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TIgE含量、EOS%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18) IU/ml比(51±10) IU/ml,t=25.84,P=0.000;(3.02±1.82)%比(0.72±0.27)%,=9.73,P=0.000];反复喘息婴幼儿组血清25-(OH) D3含量与TIgE含量存在负相关(r=-0.783,P=0.000),对照组血清25-(OH)D3含量与TIgE含量无相关性(r=-0.013,P=0.924).2组血清25-(OH) D3含量与EOS%无相关性(r=-0.084,P=0.523;r=-0.137,P =0.298).结论 血清25-(OH)D3的低下可能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反复喘息的婴幼儿组血清25-(OH) D3与TIgE有明显负相关性,表明婴幼儿反复喘息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3可能为临床预防婴幼儿反复喘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87-89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与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喘息组,同时期收治的30例肺炎患儿肺炎组,再另设30例健康婴幼儿分为健康组,采用电化学发光仪、免疫比色法和ELISA分析血清内25(OH)D、免疫球蛋白IgE(IgE)、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结果喘息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肺炎组和健康组,而喘息组的IgE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这两项指标在三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喘息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炎组IL-6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血25羟基维生素D表达降低和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具有相关性,25(OH)D的缺乏有可能会刺激IgE水平和白介素6水平升高,加重喘息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婴幼儿湿疹严重程度与血清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及白细胞介素3(IL-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选取63例确诊为婴幼儿湿疹的患儿(观察组)和同期接受体检的4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另根据特应性皮炎SCORAD评分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轻度组(n=20)、中度组(n=25)、重度组(n=18)。分别对其血清25-(OH)D3、IL-3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25-(OH)D3、IL-3与不同严重程度婴幼儿湿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儿IL-3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儿IL-3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儿I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25-(OH)D3、IL-3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方法检测4l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I组)血清25-(OH)D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补充维生素D3(VitD3)后1个月再次检测,并与补充前比较。结果RRI组25-(OH)D3及IgG、IgA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充VitD320万~40万U1个月后检查发现,随着25-(OH)D3水平的升高IgG、IgA也升高,IgM无明显改变。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VitD缺乏导致免疫功能损伤有关,儿科医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可常规检测血25-(OH)D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25(OH)D3水平的变化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因肺炎住院的78例婴幼儿作为肺炎组,按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另外选取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62例婴幼儿作对照组,测定所有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再将肺炎组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1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1)婴幼儿肺炎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7 d后,维生素D治疗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维生素D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非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维生素D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7.4%,高于非治疗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 缺乏可能是婴幼儿肺炎的诱因之一,在判断疾病轻重上也有一定的意义,维生素D 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可缩短病程、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患儿102例和正常儿童38例作对照,收集所有儿童过去3年内临床资料,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水平和血清钙、镁、磷、碱性磷酸酶、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比较两组血清25(OH) VitD水平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维生素D补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BMI和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差异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磷浓度、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25(OH)Vit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Vit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维生素D缺乏是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在我院妇产科体检正常的40例孕妇为对照组,确诊为糖尿病的40例孕妇为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孕妇血清25(OH)D3水平及相关糖脂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TC、HDL-C、TG、LDL-C及FBG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INS、25(OH)D3、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与血清25(OH)D3呈负相关(r=﹣0.9879,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与IR具有相关性,补充VD可在一定程度对IR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SP患儿73例。根据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分为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N组(n=32)和未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组(n=41);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单纯组(n=15)、关节症状组(n=17)、消化道症状组(n=14)及混合症状组(n=27)。选取同期41例体检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比较各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SP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HS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SP组和HSPN组血清维生素D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与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的25-(OH)D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但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症状组的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体内25-(OH)D水平较低,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的HSP患儿25-(OH)D水平更低。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儿童,但不同症状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并无差异,因此不同症状HSP患儿25-(OH)D缺乏程度可能与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受累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和吸收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吴爱民  陈强  刘建梅  李岚  张帆  吴丹遐 《江西医药》2014,(11):1134-1137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18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为哮喘组,哮喘组根据年龄分为婴幼儿组(<5岁)60例及儿童组(≥5岁)120例,分别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采用免疫印迹法)、血清总IgE,血清25-(OH)D3的检测及肺功能(5岁以上)及气道阻力测定(5岁以下),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28.14±9.34)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4.41±10.75)nmol/mL,且TIgE含量(300.01±102.13)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12±45.12)I-U/mL,哮喘组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65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sIgE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9.432,P<0.01)。儿童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25.86%,吸入性占74.14%;婴幼儿组sIgE阳性中食入性过敏原占70.21%,吸入性占29.79%;两组sIgE阳性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FEV1%pred呈正相关(r=0.568,P<0.01)。哮喘患者血清25-(OH)D3与气道阻力呈负相关(r=-0.439,P<0.01)。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及不足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联系,推断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纠正血清25-(OH)D3水平缺乏、不足,可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减少过敏发生率,故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某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钙制剂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NB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39/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NBA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NBA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泸州地区体检健康人群及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分析和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泸州地区某院的4 163例健康人群和患者检测的25(OH)D的水平,通过性别、季节、年龄以及疾病分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163例研究对象25(OH)D血清的平均浓度为(21.09±10.71)ng/m L。男性组与女性组25(OH)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秋季25(OH)D平均浓度最高;夏秋季25(OH)D平均浓度分别与冬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春季25(OH)D平均浓度与冬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对照组25(OH)D平均浓度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肾脏病组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泸州地区检测健康人群和患者25(OH)D水平缺乏普遍,与季节、年龄、疾病相关,尤其是慢性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刘志平  张金华  王湘宁  徐莹 《天津医药》2018,46(12):1316-1318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血清铁(SI)、铁蛋白(SF)及铁调素(Hep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单纯性NAFLD患者186例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D3≤20 μg/L,115例,]和非缺乏组(71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I、SF及Hepc水平;分析25(OH)D3与SI、SF、Hepc及HOMA-I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BMI、FINS、SF、Hepc水平及HOMA-IR均高于非缺乏组(P<0.05)。血清 25(OH)D3水平与 SF(r=-0.328)、Hepc(r=-0.314)及 HOMA-IR(r=-0.293)呈弱负相关(P< 0.05)。结论 维生素D水平下降增加了NAFDL患者体内铁负荷,加重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糖代谢人群血清25-(OH)D3水平的变化,并探讨25-(OH)D3与糖代谢紊乱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观察各组的血清25-(OH)D3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25-(OH)D3水平与BMI、FPG、GHbA1C、FINS、HOMA-IR、HOMA-IS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3组间的25 (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之间体质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间的FPG、GHbA1C、FINS、HOMA-IR、HOMA-IS、25-(OH)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OH) D3与FINS、HOMA-IS呈正相关(P<0.01),与FPG和GHbA1C呈负相关(P<0.01),与BMI、HOMA-IR无相关性(P>0.05).结论 糖耐量异常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人群,低水平的血清25-(OH)D3可能影响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引起血糖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3]在常见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应用CLIA及ELISA法同时测定97例健康人群( NC组)、57例 Graves 病( GD 组)、69例桥本甲状腺炎( HT 组)及7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 组)患者血清中的25( OH) D3水平,同时检测四组人群中的血钙、血磷水平及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CLIA法及ELISA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四组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血清间25( OH) D3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两组间比较示NC组血清中25( OH) D3的水平最高(63.46±17.28 ELISA法及57.28±16.36 CLIA法, P<0.05),GD组大于HT、SAT组(47.26±13.63 ELISA法及46.86±11.64 CLIA法, P<0.05)。 ELISA法检测的25(OH)D3值高于CLIA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及HT组中,25(OH)D3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及游离甲状腺素( FT4)存在正相关性与促甲状腺激素( TSH)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体( TPOAb)存在负性相关,而NC组及SAT组中25( OH) D3与甲状腺功能指标间不相关。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甲状腺相关疾病各组患者血清中25( OH) D3水平明显降低,CLIA法及ELISA法检测25( OH) D3结果相关系数高,均适用于临床检测外中血中25( OH) D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1-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免疫相关因素IgA、IgG、IgM水平,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1-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患儿中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60例为实验组,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血清1-25羟维生素D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清1-25羟维生素D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1-25羟维生素D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因此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_RP)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检测25(OH)D的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25(OH)D浓度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根据超声斑块性质分为4组。根据狭窄程度分为3组。分析不同25(on)D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4组25(OH)D浓度与血压、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动脉粥样斑块组25(OH)D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25(OH)D明显低于无斑块组、硬斑组、混合斑块组(P〈0.05)。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之间25(OH)D水平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25(OH)D浓度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提示可作为粥样硬化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维生素 D 缺乏对脊柱结核易感性及病理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3 年 6 月—2016 年 5 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初治脊柱结核患者 163 例 (病例组), 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查体人员 170 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2 组样本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 [25 (OH) D] 水平, 分为严重缺乏 (<25 nmol/L) 和其他情况 (包括缺乏、 不足及充足)。比较 2 组整体和不同季节的 25 (OH) D 水平变化; 病例组根据病理分型分为增生型和干酪样坏死型, 比较 25 (OH) D 的非严重缺乏 (≥25 nmol/L)、 严重缺乏 (<25 nmol/L) 组中病理分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 25 (OH) D 表达水平 [23.99 (20.55, 29.54) nmol/L] 低于对照组 [42.94 (35.68, 51.04)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且不同季节病例组 25 (OH) D 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而 2 组夏季 25 (OH) D 表达水平均高于春冬季 (P<0.008 3); 病例组春冬季 25 (OH) D 严重缺乏者比例较高, 夏季较低, 严重缺乏者在各季节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一年四季 25 (OH) D 缺乏者比例均较高, 但季节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干酪样坏死型有 107 例, 增生型有 56 例, 严重缺乏组干酪样坏死型比例 (79.17%, 76/96) 高于非严重缺乏组(46.27%, 3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排除季节影响, 维生素 D 缺乏与脊柱结核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并与脊柱结核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炎患儿与健康小儿外周血中微量元素的差异,观察小儿肺炎患者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联系。方法采取原子吸收法对十堰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70例肺炎患儿(观察组)与同期的7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外周血中铜、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观察两组小儿外周血中微量元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锌、铁的含量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而两组的铜元素的含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炎患儿在微量元素的补充中,加强对锌、铁的补充,并且对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试验组患儿同时给予孟鲁司特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复发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gA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92.8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86%(P<0.05);试验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随访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25-(OH)D3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维生素D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促进病情康复,并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和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