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71例消化道癌(食管 癌、胃癌、大肠癌)患者和24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β2-微球蛋白(β2-MG)、唾液酸(SA)和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发现,癌症病人血β2-MG、SA和CEA含量较良性疾病明显增高(P〈0.05);其β2-MG阳性率为62.0%,SA为29.6%,CEA28.2%;三项标记物联合检测阳性率可提高到80.3%。实验证实,2-MG、SA、CEA的检测对消化道癌的诊断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FP、β-HCG、CA-125、CEA、SA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8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RIA、IRMA、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出AFP、β-HCG、CA-125、CEA、SA血清中的含量。结果:恶性生殖细胞瘤AFP、β-HCG血清含量高于恶性上皮细胞瘤及性索-间质细胞瘤(P<0.01);恶性上皮细胞瘤CA-125高于恶性生殖细胞瘤及性索-间质细胞瘤(P<0.01);恶性卵巢肿瘤各细胞类型CEA、SA无显著性(P>0.05);CA-125Ⅲ、Ⅳ期阳性率(97.7%)高于Ⅰ期、Ⅱ期(63.5%);5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87.6%,AFP、β-HCG、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84.9%;CA-125对浆液性囊腺癌、低分化腺癌敏感性接近100%。结论:AFP、β-HCG、CA-125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CEA、SA阳性率、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5例肺癌患者、20例健康人和3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同时对32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标志物水平检测。[结果]肺癌患者CEA、NSE、CYFRA21-1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患和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标志物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中比较均有差异,其中腺癌CEA阳性率81.8%、小细胞肺癌NSE阳性率87.5%、鳞癌CYFRA21-1阳性率81.3%.高于其他类型(P〈0.05),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94.3%,灵敏度92.8%,特异度95.2%;治疗有效的肺癌患者3种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下降,而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水平,以探讨外周血β2-MG、CEA、CA153、CA125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对140例乳腺癌患者及14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β2-M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EA、CA153、CA125的水平,数据统计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β2-MG和CEA的检测值分别为1.8(1.5—2.2)m(L和1.7(1.2—2.4)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1.3—1.8)mg/L,1.2(0.9~1.9)ng/ml,P〈0.05],且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以β2-MG检测为基础,联合检测未增加诊断的敏感性(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CA153在Ⅲ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β2-MG、CEA、CA153检测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β2-MG为基础的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加;血清CA153检测水平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2-MG、CEA和CA153对乳腺癌术后随访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法、速率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116例NHL患者和40例健康者血清CEA、β2-MG、LD和CRP的水平。[结果]NHL组的4种标志物CEA、β2-MG、LD和CRP的水平及检测灵敏度均高于健康组(P〈0.05)。NHL组灵敏度分别为13.8%、69.8%、52.6%、4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7%,明显优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EA、β2-MG、LD和CRP联合定量检测可提高NHL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系统测定128例肺癌患者,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82%(105/12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组(15.38%,4/26)(P〈0.01);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为79.28%(P〈0.01),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但与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P〈0.01);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及分期、病理类型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Scc—Ag、CA19—9、CDA联合测定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血清鳞癌抗原(Scc-Ag)、癌糖类抗原(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测定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78例肺癌、45例良性肺癌患者的血清Scc-Ag、CA19-9和CEA水平,评价3项指标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Scc-Ag、CA19-9和C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肺癌组(P<0.01),联合应用敏感性达70.5%,临床分期越晚,Scc-Ag、CA19-9和CDA水平和阳性率越高。Scc-Ag检测的阳性率以鳞癌最高(64.3%);CA19-9+CEA检测的阳性率以腺癌最高(71.1%)。结率该3倾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并对判断病情及病理类型有较大帮助,但对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确诊的肺癌患者109例为肺癌组(腺癌61例,鳞癌30例,小细胞癌1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75例为良性肺病组,健康体检者49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 1、NSE、CEA、CA125及SCCA的表达水平。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χ2检验比较各组血清CYFRA21 1、NSE、CEA、CA125、SCCA水平和阳性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上述5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的血清CYFRA21 1、NSE、CEA、CA125、SCCA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对照组;腺癌组血清CEA水平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腺癌组CEA阳性率高于鳞癌组;腺癌组SCCA阳性率高于小细胞癌组;鳞癌组SCCA水平和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鳞癌组CYFRA21 1水平高于小细胞癌组(P<005);小细胞癌组NSE水平和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肺癌及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肿瘤标志物CYFRA21 1、NSE、CEA、CA125、SCCA在不同病理分型肺癌中的表达各不相同,联合检测对不同病理分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胸腔积液四种标本中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的浓度,探讨不同标本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2例肺癌和4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液、痰液、BALF、胸腔积液中CEA、CA125、CA199和CYFRA21—1的浓度。结果:52例肺癌患者血液、痰液、BALF、胸腔积液中四种TM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9.2%、90.4%、88.5%和82.1%;而4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9.6%、26.1%、23.9%、21.7%。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问四种标本TM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不同标本之间TM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痰液和BALF标本TM联合检测较血液临床意义更大(P=0.01;P=0.02)。联合两个或三个标本检测与单个血液标本检测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标本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联合不同标本检测四种TM能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血浆内皮素和血清CEA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浆内皮素-1(endothe lin-1,ET-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ET-1和血清CEA测定。结果 NSCLC血浆ET-1的阳性率为55.8%,其中鳞癌阳性率为60.0%,腺癌阳性率为55.0%;NSCLC血清CEA的阳性率为39.5%,其中腺癌为55.0%;联合检测血浆ET-1可将NSCLC诊断阳性率提高到65.1%。结论 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NSCLC。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EA,CA19-9及CA242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50例术前大肠癌患者及其中70例术后患者和200名健康人血清CEA,CA19-9及CA242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3项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均P〈0.01);单项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特异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CEA、CA242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A19-9;CEA+CA242与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项或其他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CEA特异性高于CA242;3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明显低于单项检测。3个年龄段大肠癌患者CEA血清水平差异显著,年龄越大CEA水平越高(P〈0.05)。在Dukes分期中,3项标志物含量及检测的阳性率依次增高(P〈0.05~0.0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项标志物含量及CA19-9,CA242的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项标志物含量随肿瘤侵袭程度的增加显著增高,但在组织病理分类和肿瘤大体形态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ukes A+B期大肠癌术后3项标志物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C+D期改变不明显。结论3项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临床辅助诊断,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3项标志物检测对大肠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侵犯程度评估,尤其CA19-9和CA242比用于术前诊断更有意义,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手术有一定的帮助;术后检测有助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和糖链抗原125(CA125)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化学发光法测定81例肺癌、32例良性肺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CEA、NSE、SCC、cyfra21—1和CA125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CEA、NSE、SCC、Cyfra21—1和CA125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38%、55.56%、23.46%、62.96%、39.51%)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5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而升高。其中CEA在肺腺癌中明显升高(P〈0.05),NSE以小细胞癌升高明显(P〈0.05),SCC在肺鳞癌中明显升高(P〈0.01),Cyfra21—1以非小细胞肺癌升高明显(P〈0.01)。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和准确性更高。结论:外周血CEA、NSE、SCC、Cyfra21—1和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CEA、NSE、SCC和Cyfra21—1对肺癌病理分型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测75例原发性肺癌、3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32名健康人血心钠素(ANP)、胃泌素和癌胚抗原(CEA).并比较20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上述三项指标变化。结果血ANP、胃泌素和CEA肺癌组高于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ANP和胃泌素高于鳞癌和腺癌(P<0.01);胃泌素与CEA联检其诊断指数高于三项指标的单项检测的诊断指数;治疗后血ANP、胃泌素和CEA低于治疗前(P<0.01);SCLC患者治疗后血ANP和胃泌素下降程度高于鳞癌和腺癌(P<0.05)。因此,上述三项指标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组织学分型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4.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卵巢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66例卵巢癌患者,64例妇科良性病患者和144例健康女性的血清12项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PSA、PSA、β-HCG、HGH)的水平,并评价蛋白芯片的诊断价值。结果:卵巢癌组的血清CA19-9、CEA、CA242、Ferritin、AFP、CA125和CA153水平显著高于妇科良性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卵巢癌组CA125、Ferritin、CA19-9、CEA、CA242和CA153单项指标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68.2%、31.8%、30.3%、22.7%、19.7%和19.7%,与妇科良性病组和健康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蛋白芯片1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任何单项标志物(P〈0.001)。蛋白芯片检测中CA125+CA19-9二项和CA125+CA19-9+CEA三项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其CA125单项指标。蛋白芯片1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93.3%、92.0%、80.6%和96.0%。与其CA125单项指标比较,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从68.2%和90.5%增加到87.9%和92.0%。结论:应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有效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肠直肠癌组织CEA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CEA的表达情况,分析组织CEA与结肠直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189例结直肠癌组织CEA的表达强度,并用SPSS6.0软件在计算机上统计,分析其与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各项指标的关系,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病理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肝转移、术后转移复发、疾病分期、生存期及术前血CEA。结果:CEA在结肠直肠正常粘膜和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P<0.001);癌组织CEA是反映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指标,与肿瘤病理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CEA水平、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期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化越差,癌组织CEA表达越强;癌组织CEA表达强者较表达弱者具有更深的肠壁浸、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率、更晚的分期以及更短的生存期;癌组织CEA呈阳强阳性表达者其术前血CEA阳性率和水平均较高;术前血CEA阳性且癌组织CEA呈强阳性表达者术后转移复发率最高(50%),生存期最短(21个月)。结论:正常结肠下肠粘膜也可表达CEA,但强度与阳性率与癌组织有明显差异;癌组织CEA是反映结肠直肠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组织CEA与血CEA联合测定将更好地反映预后,术前血CEA阳性且组织CEA呈强阳性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6.
CA125阴性卵巢上皮癌的肿瘤标志物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术前CA125检测阴性的原因及其术后肿瘤标志物监测的策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4,CA19-9,AFP,HCG-β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40例术前CA125阴性卵巢上皮癌中,浆液性癌的比例明显下降,恶化及复发病例中,CA125,CA19-9,CE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0%(3/5),60.0%(3/5),40.0%(2/5)及42.9%(6/14),64.3%(9/14),57.1%(8/14),AFP,HCG-β阳性率很低。结论: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其病理类型,肿瘤负荷等因素有关,术前CA125阴性患者术后必须联合检测CA125,CA19-9,CEA。  相似文献   

17.
高炎  江坚 《中国肿瘤临床》1992,19(3):196-197
本文报告81例AFP阴性肝癌选用铁蛋白,CEA、β_2-MG三种肿瘤标记,探讨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AFP阴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其单项阳性率:铁蛋白56.7%、CEA19.7%、β_2-MG66.6%,三项中以β_2-MG阳性率最高,CEA最低。联合检测则以铁蛋白 β_2-MG为高,达44.4%。令人注目的是三项联合检测在81例中无1例出现三项检测均阴性者。据此,我们认为这些项目可作为AFP阴性肝癌的辅助检查,对提高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似无疑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K19、HBME-1、34βE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CT)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47例PCT、3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滤泡性腺瘤伴良性乳头状增生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患者的资料,观察HE切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K19、HBME—1、34βE12进行分析。结果47例PCT均显示复杂的乳头状结构、纤维化,可见毛玻璃样核、核沟和核内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PCT患者CK19的表达阳性率100.0%,HBME-1表达阳性率89.4%,34βE12表达阳性率42.6%。三者表达明显高于良性乳头状增生及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CT好发于中年女性,诊断时应和形态相似的良性乳头状病变相鉴别。CK19、HBME-1、34βE12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微核试验观察了胃癌62例,胃良性疾病53例,正常人12例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和正常组平均微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56‰,07%‰和0.58‰,三组间差异显著(Prto.001);三组平均做核率分别为1.82‰0.8‰和0.6‰,(P<0.05);不同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微核细胞阳性率与微核率无明显差异(P>0.05);胃良性疾病组中胃溃疡,慢性胃炎和正常人平均微核细胞阳性率与微核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胃癌患者不仅胃局部,而且全身各种细胞均存在突变现象;因此,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适用于筛选致胃癌及其它各种癌的化学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及其与相关病理因素、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8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为56.89%(33/5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42)、远处转移(P=0.006)和血清CEA水平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血清CEA阳性率31.03%(18/58),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蛋白水平(Χ^2=7.873,P=0.005),TaqMan定量RT—PCR与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的符合率为88.89%(化学发光法检测阳性的病例TaqMan定量RT—PCR检测阳性率);化疗后CEAmRNA阳性率略有下降,但不显著。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外周血CEA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Χ^2=9.992,P=0.002)。平均随访2年后,CEAmR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33.33%和7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结论:外周血CEA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表达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肿瘤浸润深度和血清CEA蛋白水平与外周血肿瘤细胞微转移相关。CEAmRNA的检测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