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对DPPH自由基、O2-·、·O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6.84%,19.82%、7.32%和14.81%增幅较大,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从1.460 mg/m L升高到1.739 mg/m L,发酵前、后增加了19.1%,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17.2%,12.5%,7.0%和17.2%,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发酵前、后提高了12.8%;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869,0.926,0,920,0.953,P0.01。葡萄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展现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性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酚类物质变化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咖啡制作过程中废弃的咖啡果皮为原料,利用咖啡果皮表面微生物,在高浓度糖液环境下制备咖啡果皮酵素。研究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总糖、总酸、乳酸、醋酸、乙醇、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不同发酵时间咖啡果皮酵素的综合指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CEI),确定咖啡果皮酵素发酵状态。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微生物利用糖类等营养物质合成乙醇、醋酸、乳酸等成分,同时使咖啡果皮中的活性物质更好地溶出,蛋白质、总酚含量显著上升,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增强;发酵过程中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总酚含量变化趋势与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表现得尤为显著;适当的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提高咖啡果皮酵素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4.
蓝莓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蓝莓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从1.850mg/mL升高到了2.308mg/mL,发酵前后增加了24.7%;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3.6%,5.7%和16.5%;还原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20.4%和2.4%.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860,0.975 (p<0.01).结论表明,蓝莓酵素在发酵过程中体现了高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性能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乙醇、总酸、乳酸、醋酸、总酚的含量和pH值进行了跟踪检测,考察各代谢产物与各抗氧化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综合指标变化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竹叶酵素发酵过程中,乙醇含量从第10 d后的0.55%增加至180 d的2.73%,达到最高;总酸含量经发酵100 d上升至4.78 mg/mL后逐渐下降,发酵过程中pH值从4.37降至3.54后趋于稳定;乳酸和醋酸含量在前60 d快速上升,之后开始趋于平缓;总酚含量持续上升积累至0.63mg/m L,与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力均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竹叶酵素抗氧化性较好,尤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总酚含量可作为评价竹叶酵素抗氧化性的指标。综合评价指标(CEI)在第230 d时最高,可作为判定前发酵参考终点和补料发酵时间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树莓、石榴复合果汁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单一添加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单一添加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及同时添加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四种方式制备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OH、O2-·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不同制备方式对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方式优于单菌发酵和自然发酵方式,能增加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混菌发酵72 h时,总酚含量(0.57 mg/mL)、·OH清除率(67%)及O2-·清除率(54%)最高;发酵60 h时,总黄酮含量(0.41 mg/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94%)最高;pH值变化最小,利于发酵进行。  相似文献   

7.
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功效酶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并对总酚、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酵60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16 mg/mL和0.45 mg/mL;SOD、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酶活在发酵90 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2.12 U/mL、23.34 U/mL、10.03 U/mL、6.15 U/mL和2.14 U/mL;DPPH·、O2-·、·OH、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吸光度值)在发酵60~75 d时最高,分别为85.29%、78.85%、65.06%、59.04%和1.93。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苹果酵素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连翘叶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连翘叶不同提取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以水、60%乙醇、80%乙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连翘叶提取物,测定不同提取物中多糖、总酚和黄酮含量;以BHT为阳性对照,采用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ABTS自由基(ABTS~+·)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考察各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考察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与其活性的相关性。连翘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随评价方法的不同而不同。连翘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均与·OH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黄酮含量还与O_2~-·清除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连翘叶80%乙醇提取物和6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对银耳蓝莓酵素(tremella blueberry enzymes,TBE)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及其理化品质进行研究,从多个体系监测银耳蓝莓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银耳蓝莓酵素发酵后的总酚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了39.99%;金属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发酵前相比提高了7.30%、17.21%、15.40%、18.07%和10.47%;经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银耳蓝莓酵素发酵后的蛋白酶、脂肪酶、α-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分别达到51.10、5.64、0 U/mL和138.75 U/mL。  相似文献   

10.
以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为评价指标,多体系地考察了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分析和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诺丽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在60 d达到最高1.61 mg/mL,78 d后趋于稳定;总黄酮含量发酵至54 d时达到最高0.39 mg/mL,60 d后趋于稳定;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在发酵至54~66 d达到最高(71.22%、76.21%、58.64%),总还原能力在72 d达到最高(0.593);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诺丽酵素的pH值、总酸、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65、2.48 g/L、0.16 mg/mL和29.35 mg/m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分别达到376.43 U/mL和17.65 U/mL。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枣皮红色素的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近红外分析光谱对该色素的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水杨酸Fenton体系、亚硝酸根离子自由基清除体系、ABTS自由基清除体系、H_2O_2清除体系及普鲁士蓝法测定了枣皮红色素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枣皮红色素可能属黄酮类物质,其对DPPH·、·OH、O_2~-·、NO_2~-·、ABTS~+·、H_2O_2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和还原能力随着色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清除H_2O_2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明显大于同浓度的Vc溶液。枣皮红色素是一种较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葡萄酵素有机酸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葡萄酵素中有机酸种类与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性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及含量。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性指标,在多体系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葡萄酵素以酒石酸、乙酸和柠檬酸为主,同时因发酵代谢积累了丙酮酸、莽草酸和富马酸。葡萄酵素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在试验浓度范围,葡萄酵素对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优于VC对照,且对羟基自由基有特别强的清除能力。结论:葡萄酵素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其中部分来自于微生物的发酵代谢,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原因归咎于有机酸、多酚、维生素和SOD酶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金龙芒果为材料,测定了其果肉中总酚、类黄酮、V_C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4种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并对比了果肉与总酚、类黄酮、V_C及GSH对·OH、DPPH·和O_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四种物质含量依次为60、30、80及12 mg/100 g;芒果果肉对三种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对·OH的清除能力优于其他抗氧化剂,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于除V_C外其他三种抗氧化剂,相反,对O_2~-·的清除能力则弱于四种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水果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猕猴桃和葡萄为原料自然发酵制作酵素,并对发酵过程中pH、总酸、总酚、维生素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 pH呈持续下降后趋于平稳,总酸变化趋势基本与之相反;总酚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1~35 d有小幅下降,发酵后期总酚含量达24.9 mg/mL;维生素C含量呈持续下降后趋于平缓趋势;在发酵过程中,猕猴桃葡萄酵素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总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并于发酵后期达稳定状态,其中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与0.01 mg/mL维生素C表现接近, 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对照仍有一定差距。功能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参数相关性表明,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5.
以刺梨果实与冰糖按3种比例(质量比1∶1,2∶1,4∶1)制作酵素,测定酵素及刺梨自然发酵后残余果实中维生素C(VC)、总酚、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分析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比较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糖比1∶1制作的刺梨酵素中VC、总酚、SOD酶活性、·OH清除率与·O~(2-)清除率最高,分别达到1 519.31 mg/100mL、60.65 mg/mL、8 571.43 U/mL、78.69%和98.66%,且VC、总酚和SOD酶活性与·OH及·O~(2-)清除率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果糖质量比4∶1自然发酵后残余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OH清除率与DPPH·清除率最高,分别为32.05 mg/100 g、13.55 mg/g、37.58 mg/g、62.42%和95.33%,且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均与·OH及DPPH·清除率呈显著到极显著正相关。不论在刺梨酵素中,还是在刺梨自然发酵后的残余果实中,总酚与·OH清除率始终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光皮木瓜汁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光皮木瓜汁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酚和VC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皮木瓜汁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稀释10倍的果汁清除ABTS+ ·、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 ·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的IC50分别为0.0043、0.021、0.22、0.39mL,且对DPPH自由基、ABTS+ ·的清除效果明显高于O2- ·和 ·OH,同时可显著抑制Fe2+诱发的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光皮木瓜汁清除DPPH自由基、ABTS+ ·和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与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其与V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王然  张春玉  贾燕妮 《中国酿造》2019,38(1):158-163
以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羟基(O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胺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检测其在酸浆果蜂蜜酸奶发酵12 h和贮藏9 d过程中抗氧化活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OH、ABTS、DPPH)的清除能力均呈现不同幅度升高,五项指标升高幅度分别为41.31%、78.26%、122.45%、145.89%、160.42%;在贮藏期,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五项指标下降幅度分别为3.30%、10.00%、11.92%、9.77%、12.74%。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在发酵及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活性主成分总酚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桑椹酵素是以桑椹汁为原料再加入有益菌发酵而来。本文研究了桑椹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生理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发酵过程中的葡萄糖、果糖、乙醇、有机酸、花青素、原花青素和总酚的含量,并通过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DPPH·清除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桑椹酵素抗氧化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发酵30 d后,体系中葡萄糖和果糖总量下降到66.58 mg/m L,而乙醇、乳酸和醋酸含量明显增加,最后分别为27.19、4.03、4.69 mg/m L;活性成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在发酵30 d后,桑椹酵素中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酚含量增加了5.0%,且抗氧化活性也增强;10倍的发酵稀释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分别可达48.12%和98.16%。结论表明:桑椹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在发酵过程得到提升,且其变化与总酚变化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莓为原材料,发酵制备酵素,探究发酵过程中总糖、总多酚、总酸及特征性有机酸等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各功能成分与4种抗氧化参数(DPPH、羟基、ABTS等三种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的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降维思想,建立有关草莓酵素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表明:草莓酵素在发酵前期(20 d前)总糖含量下降不多,总酚、总酸、柠檬酸、L-苹果酸等含量略微上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相对较低,且还原力始终低于0.5,不仅对羟基自由基无清除能力,而且起促氧化作用;在发酵中期(20~30 d),草莓酵素中的总糖含量迅速下降,总酸、4种有机酸及总酚等代谢产物含量大大提高,各抗氧化指标均快速提升;发酵后期(30~75 d),草莓酵素的各种代谢产物积累量呈现稳定的趋势,其中柠檬酸和L-苹果酸积累量降低不明显。草莓酵素的还原力呈增加的趋势,发酵后期还原力增加速率变缓。经过30 d发酵,草莓酵素总糖、总酸、有机酸、总酚以及抗氧化活性趋于稳定。草莓酵素综合评价指标(CEI)在第75天综合得分最高,可作为前发酵参考终点或添补糖液、酵液的依据。建立一种草莓酵素发酵过程中综合性指标评价方法,可为草莓酵素的精准发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湘玉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效果。方法从湘玉竹中超声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分别研究湘玉竹粗多糖和精制多糖对DPPH、O_2~-·、·OH和NO_2~-的清除作用,并与VC阳性对照进行比较,考察湘玉竹多糖的抗氧化效果。结果湘玉竹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6.05%,精制多糖中多糖含量为13.26%。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湘玉竹粗多糖和精制多糖对DPPH、O_2~-·、·OH和NO_2~-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效果与多糖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IC_(50)结果显示湘玉竹多糖清除活性为O_2~-·DPPHNO_2~-·OH,而且相同浓度的湘玉竹粗多糖的清除能力强于精制多糖。除了NO_2~-以外,阳性对照VC对DPPH、O_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湘玉竹多糖。结论湘玉竹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开发成一种新的天然绿色食品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