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细胞氧化会带来衰老与疾病,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来源的牛肝菌因富含多糖、三萜及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与药用价值。但牛肝菌中发挥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尚不明确,其抗氧化成分是否围绕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蛋白激酶B(Akt)-Nrf2途径发挥活性尚不清晰,严重阻碍了牛肝菌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与牛肝菌相关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分类分析了牛肝菌抗氧化成分结构与单一组分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围绕自由基清除,Fe2+氧化还原反应及酶活防御能力等评价方法,分析牛肝菌亟待解决关键问题,旨在为牛肝菌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真菌来源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食用菌、野生大型真菌、海洋真菌、植物内生真菌、虫生真菌、酵母等不同真菌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提出真菌来源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建议,展望从真菌中提取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再利用槟榔副产物——槟榔蒂,并提高食用菌菌丝体品质。方法:以平菇、榆黄蘑、金针菇为供试菌种,以菌丝长速、生物量、菌丝体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活性为指标,研究槟榔蒂水提物对3种菌菌丝体品质以及菌种生长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槟榔蒂水提物添加量为6.4 mg/mL时,平菇生长效果最好,添加量为4.8 mg/mL时,榆黄蘑、金针菇生长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8~6.4 mg/mL槟榔蒂水提物时,菌丝体活性成分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平菇、榆黄蘑、金针菇菌丝体三萜含量分别提高95.24%,70.91%,75.00%;槟榔蒂水提物提高了菌丝体抗氧化活性,菌丝体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榆黄蘑>金针菇>平菇;槟榔蒂水提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3种菌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活性,但对酶活性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添加适量槟榔蒂水提物可有效提高3种食用菌的菌丝体品质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5种食用菌(猴头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液体发酵菌丝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提取各发酵菌丝中多糖及蛋白并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力的大小,并研究菌丝多糖及蛋白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菌丝多糖及蛋白均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及清除O-2·、·OH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不同菌丝多糖及蛋白对同一自由基清除能力不同,同一菌丝多糖及蛋白对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亦不相同。利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菌丝多糖中,金针菇菌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顺序为金针菇>猴头菇>杏胞菇>香菇>鸡腿菇;5种食用菌菌丝蛋白中,猴头菇菌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顺序为猴头菇>金针菇>杏胞菇>香菇>鸡腿菇。菌丝多糖及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及蛋白含量越高,综合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测定五味子浆果果汁和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确定其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选择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3种木脂素成分,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果汁和种子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果汁抗氧化活性低于种子提取物。五味子果汁和种子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0.21%和1.74%,五味子果汁中未检出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含量为0.20%;种子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为2.79%、0.45%和3.09%。证明五味子种子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木脂素,果汁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用体外化学试验和TLC比较法对拐枣用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和抗氧化成分极性强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拐枣提取物抗氧化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拐枣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福建产区主栽紫薯抗氧化物质成分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对7个不同品种紫薯中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及花青素组分进行了分析,并测定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表明:福宁紫3号紫薯中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如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和花青素的含量均为最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紫薯中含有的花青素单体主要为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和矢车菊色素,不同品种紫薯中花青素组成及含量表现出的一定的差异性。福宁紫3号紫薯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0.5 mg·L-1紫薯鲜样提取液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ABTS清除率分别达到88.4%、49.1%、90.1%。 相对于其他品种,福宁紫3号紫薯在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方法对凤仙花红色花瓣进行活性成分提取,采用试剂盒法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凤仙花不同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以凤仙花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100g凤仙花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于2.3gVC、0.76g槲皮素和0.02g芦丁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具有较优抗氧化活性的山奈抗氧化活性部位,采用8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山奈,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备了山奈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余相5个部位,并分别采用DPPH和ABTS法测试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山奈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5个部位中,氯仿相抗氧化活性最好,其对ABTS的半清除浓度约为阳性对照VC的2倍,对DPPH的半清除浓度约为阳性对照VC的4倍,乙酸乙酯相也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再次是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抗氧化活性较差,水余相基本没有抗氧化活性。山奈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紫外辐射对红枣色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测定紫外辐射处理后红枣色素中总多酚、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DPPH·、·OH、O_2~-·能力和还原能力,评价紫外辐射对红枣色素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分析红枣色素中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对红枣色素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明显影响,且随紫外辐射时间延长,辐射距离缩短,红枣色素中总多酚、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及清除DPPH·、·OH、O_2~-·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逐渐降低。相关性研究显示,紫外辐射处理后红枣色素中总多酚、花色苷含量与红枣色素抗氧化活性的正相关性较强,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相对较弱,表明紫外辐射能明显降低红枣色素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萌发对黑大豆(Glycine max)、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豌豆(Pisum sativum L)的影响,研究了其种子及萌发后形成芽苗菜的生长特性(总质量、可食部分鲜重、可食率、苗长、含水量)、营养品质(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功能性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自由基清除力、FRAP亚铁还原力)。结果表明,3个豆类种子中,黑大豆的营养品质、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显著高于红小豆和豌豆。3个豆类芽苗菜以豌豆苗的总质量(12.83 g/10株)、苗长(16.02 cm)和含水量(93.82%)最高;黑大豆芽苗菜的可食部分鲜重(5.87 g/10株)和可食率(71.03%)最高;豌豆苗的可溶性糖含量(0.75 mg/g)、总黄酮含量(7.09 mg/g DW)最高;黑大豆芽苗菜的总酚含量(4.28 mg/g DW)最高、ABTS自由基清除力(110.39μmol/g DW)和FRAP亚铁还原力(75.52 mmol/g DW)最强。萌发显著降低了3个豆类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黑大豆萌发以后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显著降低,而红小豆和豌豆萌发后显著提高了其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此外,酚类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黑大豆种子、红小豆芽苗菜和豌豆芽苗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
杨梅提取物及其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梅提取物主成分是杨梅苷,比之其它黄酮类物质(如芸香苷)具有更强抗氧化能力,无论对水溶性食品(饮料、冷饮、维生素C)或脂溶性食品(食用油脂、乳脂、人造奶油、蛋黄酱、维生素D),均能发挥很好抗氧化作用,特别在护色、防止油脂酸败和香气劣化等方面,具有很强优越性;其安全性经毒理学长期试验,证明是安全的,并于2007年2月取得FEMA的GRAS批准号。  相似文献   

13.
对抗氧化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抗氧化酶和非酶类物质是延缓疲劳的主要物质。抗氧化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增强抗疲劳作用,抗氧化物质对慢性疲劳综合症具有治疗作用。探讨了测定氧化应激的方法,包括直接测定自由基的含量,由自由基引起的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害,抗氧化物质的活性等,一种方法不能有效评价抗氧化水平,通过多个指标的测定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此外,对抗氧化物质在延缓疲劳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大豆肽、乳清肽、鱼蛋白肽和猪脾脏蛋白肽等抗氧化活性肽都是良好的缓解疲劳的物质。植物提取物如皂甙、活性多糖、类黄酮、多酚、茶碱及其他动植物和食用菌等物质也有应用于延缓疲劳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非热处理技术,近年来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研究热点在UV-C对鲜切果蔬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鲜切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于果蔬贮藏的生理生化和品质特性改变,导致其食用品质和商用价值下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鲜切果蔬抗氧化系统主要由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维生素类等物质组成非酶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组成酶促抗氧化系统,共同发挥对鲜切果蔬贮藏品质的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UV-C和鲜切果蔬的特点,综述了UV-C对不同鲜切果蔬中非酶抗氧化系统和酶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探究果蔬鲜切伤害条件下,UV-C处理对果蔬抗氧化系统响应机制的影响和鲜切果蔬贮藏品质特性影响的机理,并为UV-C在鲜切果蔬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豌豆尖叶片、卷须和茎不同食用部位主要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用部位间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VC、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呈现叶片卷须茎的趋势,而总糖和还原糖则在卷须中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6种生物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FRAP对应的相关系数均高于ABTS。通过与5种常见叶菜类蔬菜进行比较发现,豌豆尖,特别是其叶片,含有更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从罗汉果内生真菌中筛选8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试验,用DPPH·清除法和·OH清除法测定发酵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株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通过化学成分定性试验,推测可能含有蛋白质、多糖、有机酸、黄酮和醌类等物质。在供试液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中菌株F5发酵液对DPPH·的清除率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萃取相(96.83%)>VC(95.77%)>氯仿相(95.24%);菌株F5发酵液对·OH的清除率大小顺序为VC(99.36%)>原液(73.56%)>水相(61.98%),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抗氧化的成分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he edible parts of fresh and dried Jaffa® sweeties, a new kind of citrus fruit, were analysed and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ies were assessed. Antioxidant‐rich fractions were extracted from fresh and dried sweeties with 1.2 M HCl in methanol/water (1:1 v/v),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se extrac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β‐carotene/linoleate model system, the extracts from equivalent quantities of fresh and dried sweeties showed 89 and 87% antioxidant activity respectively. Similarly, using the DPPH radical‐scavenging method, the extracts showed 87 and 85% antioxidant activity respectively. The best correlations were between caffeic acid content and β‐carotene and DPPH antioxidant activity values (r = 0.9849 and 0.9798 respectively, p = 0.005). Both fresh and dried sweeties are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when fresh fruits are not available, properly dried sweeties could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Copyright © 200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对产于云南的块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观察了子实体、子囊孢子的形态,并将块菌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进行了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块菌有大而壁厚的子囊孢子,人工培养时不易萌发。块菌的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都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能优于水提取液。  相似文献   

19.
林童  卢贞希  刘改霞 《中国油脂》2021,46(3):118-121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应用于可食性口红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6%,且以亚油酸(61.69%)为主;葡萄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735 mmo/L,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6.49%,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60%;葡萄籽油与甜杏仁油比例为1∶1时,制备的可食性口红清爽、滋润,品质佳,稠度与延展性与市售口红无显著差异,说明葡萄籽油可用于口红产品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两株丝状真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发酵对小麦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发酵小麦中还原糖、氨基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发现两株丝状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中还原糖、氨基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且黑曲霉发酵小麦中可滴定酸含量也显著增加,而米曲霉发酵小麦中可滴定酸并没有显著变化。利用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方法对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变化的研究发现,两株真菌发酵后,均能显著提升小麦的抗氧化性。因此发酵小麦相对未发酵小麦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