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饮茶型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选择西藏拉萨市的7个县作为调查县,每个县抽取4个乡(其中城关区2个乡)、每个乡抽取2个行政村作为调查村.调查监测村所有8~ 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同时采集尿样,尿氟测定采用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30-1996),依据《人群尿氟正常值》(WS/T 256-2005)进行评价.对监测村18周岁以上人群,按~25、~35、~45、~ 55和56~分为5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抽取不少于10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7).每个调查点采集居民饮用水,以及所有调查对象日常饮用的砖茶水进行水氟测定,水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①儿童氟斑牙:共对723名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氟斑牙患者91例,检出率为12.58%,氟斑牙指数为0.34;②成人氟斑牙:共对2626名成人进行氟斑牙检查,检出氟斑牙患者998例,检出率为38.00%,氟斑牙指数为0.71;③成人临床氟骨症:共对2626名成人进行了临床氟骨症检查,检出Ⅱ度以上患者15人,检出率为0.57%;④儿童尿氟:共采集测定儿童尿样70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1.97 mg/L,范围为0.01 ~ 17.56 mg/L;⑤成人尿氟:共检测成人尿样2626份,尿氟几何均数为2.16 mg/L,范围为0.01~-56.87 mg/L;⑥水氟:共检测水样52份,其中有15份水样的水氟含量范围超标;⑦茶氟:各县共检测2000份茶水样品,茶水氟中位数为2.38 mg/L,范围为0.03~56.87 mg/L.结论 氟斑牙、氟骨症、尿氟增高与调查点饮用茶水氟含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饮用高氟砖茶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掌握饮茶型氟中毒的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调查县(市)根据牧区、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及城镇分层,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场),每个乡镇调查成人、8-12岁儿童各100名。检查氟斑牙、氟骨症,测定水、茶、尿氟含量。结果调查成人2 006人,平均氟斑牙、氟骨症患病率分别为19.44%,6.33%。调查8-12岁儿童2 008人,平均氟斑牙患病率为19.02%。人均年砖茶消耗量为7.12 kg,人均日饮茶量为1 763 mL;饮水、茶水含氟量均值分别为0.46 mg/L,1.35 mg/L;成人、儿童尿氟均值分别为1.598 mg/L,1.262 mg/L。结论塔城地区存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与碘缺乏病及氟中毒的关系,1996年7月在陕西省蒲城县钤铒乡城南村和龙阳乡三家村调查了儿童氟斑牙和儿童甲状腺肿大的患病情况,测定了水、土壤、尿液中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城南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1.3%,三家村为97.2%,两村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城南村和三家村分别为13.6%和20.0%,差异无显性(P〉0.10),城南村水氟含量为0.96mg/L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关系较为密切,目前研究的越来越多,氟与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是氟研究进展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对42例氟中毒儿童与31例健康儿童发中铜、铁、锌进行了测定。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些微量元素在儿童氟斑牙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1 对象和方法 根据《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的诊断标准,在镇赉县选择42例饮水型氟斑牙儿童,在白城市选31名健康儿童作对照。年龄均在8~14岁。样品取后枕部头发,常规方法处理。发中铜、铁、锌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AA-670型)火焰方法测定。发氟用碱熔灰化——氟电极法测定。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氟暴露和地方性氟中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揭示饮用高氟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改水降氟对预防氟中毒的效果,对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3个乡的地下水进行了水质检测和氟中毒现状调查。方法 运用二维平面数据解析方法计算了该地区饮用水氟离子浓度的分布,以逐户访问和巡诊的形式进行了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现状调查和氟症状分类,选择2个改水情况截然不同的村庄为典型实例,对不同年龄层氟斑牙患病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 表明该地区饮用水氟离子浓度超标率达75%,氟斑牙患病率达53%,地下水氟浓度和氟中毒患病之间大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长期饮用高氟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明显,而成功的改水能有效地降低氟中毒,对改善年轻一代的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尿氟的测定,是目前诊断工业氟中毒或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参考指标。在确诊工业氟中毒时,首先应了解当地人群正常尿氟含量,在排除地方性氟中毒的基础上进行确诊。为此目的,我们对本市121名非氟作业工人和63名农民进行了尿氟测定,现报道如下。对象选择:均为远离山东铝厂非污染区和当地水氟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的非氟作业工人和农民。为便于与铝电解氟作业工人比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四川省饮茶型氟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四川省饮茶型氟中毒病情现状.方法 按<四川省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在四川省的饮砖茶区,选择10个县,每个县按不同方位选择10个乡镇,每个乡选择2个行政村和1所中心小学,对8~12岁儿童和20岁以上成人开展氟斑牙、氟骨症、尿氟调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氟骨症采用临床和X线检查,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调查儿童5044名、成人4053名,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55.69%(2809/5044)、60.41%(4053/6709),病损以轻度为主;成人氟骨症X线总检出率、Ⅱ度临床检出率分别为44.64%(167/1241)、38.94%(3883/9973).儿童和成人尿氟平均水平分别为1.88、2.78 mg/L,超出正常范围.儿童尿氟各年龄组间差别不大,而成人尿氟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尿氟水平与氟骨症间呈正相关(r=0.74).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氟骨症临床检出率分别为31.70%(1369/4318)、50.04%(1228/2454)、40.17%(1286/3201).以牧区最高.氟骨症X线检出率男性[49.57%(229/462)]高于女性[41.72%(325/779)],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5).结论 四川省调查区饮茶型氟中毒流行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饮用高氟砖茶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掌握饮茶型氟中毒的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情况. 方法 选择水氟低于2 mg/L的4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每个乡镇调查成人、8~12岁儿童各100名.检查氟斑牙、氟骨症,测定水、茶、尿氟含量. 结果 调查成人412人,平均氟斑牙、氟骨症患病率分别为32.8%,7.77%.调查8~12岁儿童451人,平均氟斑牙患病率为29.5%.人均年砖茶消耗量为3.14 kg,人均日饮茶量为1 269 mL;饮水、茶水含氟量均值分别为1.17 mg/L,2.65 mg/L;成人、儿童尿氟均值分别为2.453 mg/L,0.922 mg/L. 结论 察右后旗存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4月我们对新疆吐鲁番县艾丁湖乡改水降氟 2年后两个病区进行了水氟含量测定和 7~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吐鲁番县艾丁湖乡前进村和古丽巴克村为调查点 ,简称前村和古村。根据吐鲁番地区卫生防疫站提供的资料 ,两村均于 1998年井水改用自来水 ,改水后水氟值均为 0 .1mg/L。调查了两村 7~ 15岁儿童共 787人 ,其中前村 374人 ,古村4 13人。1.2 调查方法 :水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根据 Dean氏分类法检查氟斑牙。2 结果与分析2 .1 前村与古村氟斑牙患病率的比较 :因性别与氟斑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长平乡氟斑牙发病情况及氟源进行了调查分析。长平乡氟斑牙患病率为71.1%,成人尿氟平均值为2.52±0.71mg/L,明显高于对照区——张家坊乡;该乡燃木柴为炊。病区水氟不高,燃煤为炊,厨房空气平均氟含量为0.0210±0.0160mg/m~3;而对照区厨房空气平均氟含量为0.0012±0.0008mg/m~3。病区储存稻米和红辣椒的含氟量亦明显升高。结果显示,该乡的氟斑牙为燃烧煤污染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洪雅县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现况及食物、饮水含氟量.方法 对高庙镇和瓦屋山镇两所中心小学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和尿氟测定:对高庙镇三星村20岁以上人口进行临床检查,并在花园村选取50名2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前臂和小腿部X线摄片,检查氟骨症;对高庙镇三星村、瓦屋山镇付田村的食物(腊肉、玉米、干辣椒)和三星村5户居民饮用水样进行含氟量检测.结果 高庙镇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0.76%(161/395),氟斑牙指数为0.86;瓦屋山镇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4.36%(82/571),氟斑牙指数为0.31.儿童尿氟中位数为0.81 mg/L,范围0.16~3.89 mg/L.氟骨症临床检出率为5.27%(27/512),X线检出率为4.00%(2/50).腊肉、玉米、:干辣椒含氟量中位数分别为6.00、0.64、1.49 mg/kg.居民饮用水含氟量为(0.14±0.06)mg/L,全部合格.结论 洪雅县目前病情较轻,病区范围明显缩小,环境氟对人体的致病强度降低.摄氟途径主要是食用被氟污染的腊肉,腊肉的含氟量在洪雅县病区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应加强干预措施,降低摄氟量.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龙里县民主乡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寒地区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国家统一调查及检测方法进行。结果 调查点居民日人均总摄氟量为 6~ 8mg,其中 5 0 %以上由辣椒摄入。调查点总摄氟量及尿氟等远未达到贵州西北重病区的水平 ,但病情平行。与我省西北重病区比较 ,调查点居民氟骨症有以下特点 :无混合型和软化型 ;疏松型中无中度以上患者 ,疏松型中女性与男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辣椒摄氟途径将成为主要流行环节。高寒潮湿加重地氟病对机体的危害。饮食结构对氟骨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丰顺县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监测点防治效果、病情状况以及降氟设施使用管理情况.方法 1991-2007年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规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广东省丰顺县地氟病病区进行监测.选择大寨村(轻病区)、湖陂村(中病区)、安全村(重病区)作为调查点,采用Dean法诊断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每3~5年检查16岁以上成人临床及X线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大寨村,安全村2个监测点改水降氟后,饮水氟于2007年分别为0.83、0.27 mg/L,达到国家卫生标准(1.0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并出现波动,2007年分别为20.8%、3.8%.低于国家控制标准(30%);湖陂村监测点改水后,饮水氟仍波动在较高水平(1.01~2.30 mg/L),儿童氟斑牙检出率2007年为44.3%,仍高于国家控制标准.大寨村、湖陂村和安全村氟斑牙指数分别从1991年的1.5、3.0、1.3下降到2007年的0.3、0.8、0.1,流行强度分别达到阴性或轻微流行.2002年以后3个村儿童尿氟<1.50mg/L.成人临床氟骨症症状与体征阳性率[大寨村、湖陂村、安全村1991年分别为31.8%(84/264)、34.4%(131/381)、44.1%(89/202),2005年分别为11.0%(43/388)、12.9%(61/473)、9.6%(27/280)]、X线氟骨症检出率[1991年分别为70.0%(35/50)、86.0%(43/50)、46.0%(23/50),2005年分别为20.0%(10/50)、16.0%(8/50)、10.0%(5/50)]逐渐下降.结论 大寨村、安全村2个监测点的水氟达到国家卫生标准,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等主要指标已降至非病区水平,监测点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氟宁片治疗氟骨症一年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氟宁片治疗氟骨症的效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10.81%,总有效率为78.38%;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X线征象改变有所好转。尿氟在治疗半年后明显增高,血、发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除自觉症状,X线略有改善外,血、尿、发氟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认为氟宁片治疗氟骨症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和砷对暴露人群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6年选择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152例氟砷联合暴露者以及位于交乐村约13 km无高氟高砷暴露史59例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尿氟、尿砷及骨代谢效应指标尿羟脯氨酸(UHYP)和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骨强度指数(STI).结果 氟对UHYP、UNTX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9.785、4.225,P均<0.01),对STI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183,P>0.05).砷对UNTX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660,P<0.05),对UHYP、STI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2.012、0.183,P均>0.05).氟、砷的交互作用对UNTX有统计学意义(F=2.429,P<0.01),但氟、砷交互作用对UHYP和STI无统计学意义(F=1.218、1.001,P均>0.05).结论 氟可影响胶原代谢及骨吸收,砷主要影响骨吸收.氟砷混合暴露时对骨吸收影响较显著.对氟、砷暴露人群进行健康监测时,UNTX可作为评价氟砷污染致暴露人群骨代谢交互作用的生物学标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luoride and arsenic pollution on bone metabolism in exposed popul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fluoride and arsenic exposed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Jiaole village, Yuzhang town, Xingro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n 2006, and 59 not exposed people from Daguoduo village 13 km away from Jiaole villag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Urinary fluorine(UF), urinary arsenic (UAs), urinary hydroxyproline (UHYP),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 (UNTX) and bone strength index(STI)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main effect of fluoride on UHYP and UNTX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 9.785, 4.225, P < 0.01 ),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on STI(F = 0.183, P > 0.05). The main effect of arsenic on UNTX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 2.660, P < 0.05 ),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on UHYP and STI(F = 2.012, 0.183,all P > 0.05).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uoride and arsenic on UNTX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 2.429, P <0.01), but was not significant on UHYP and STI(F= 1.218, 1.001, all P> 0.05). Conclusions Fluoride exposure can affect the metabolism of collagen and bone resorption, and Arsenic exposure main affect bone resorption, fluoride and arsenic co-exposure have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on bone resorption. UNTX may be used as biological biomarker of bone metabolism for population co-exposed to fluoride and arsenic in health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富源县燃煤型氟中毒防治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云南省富源县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改灶降氟效果。方法 于1997~1999年对富源县3个氟中毒病区村进行了2周期炉灶使用情况和降氟效果对比监测。结果 新寨、迤得黑、德胜3个监测点玉米氟本底值均〈1.00mg/kg,辣椒氟本底值分别为4.55、1.70、2.85mg/kg。经贮存3个月后,玉米、辣椒含氟量呈不同程度升高,新寨明显低于迤得黑和德胜,监测户与对照户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而经贮存6、9个月后,粮食氟无继续升高趋势。新寨、迤得黑、德胜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47.0%、88.9%、90.2%;尿氟分别为1.01、3.55、4.41mg/L。新寨低于迤得黑和德胜,监测户与对照户间尿氟差异无显著意义。降氟炉灶第2周期监测结果与第1周期无明显差异,使用合格率分别为70%、0、4%,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监测点氟污染仍然严重,改灶降氟是预防燃煤型氟中毒的关键,宣传教育与管理、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有效实施改灶降氟工程的保证。预防燃煤型氟中毒应采取改灶降氟为主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体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患病情况间的确切剂量-效应关系,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家庭手压井饮水含氟量的不同,分别从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村瓦庙村和非病区村新淮村抽取调查对象,观察日均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患病情况,并把两村的调查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每个调查对象日均总摄氟量分为5个剂量组(<2.00、2.00~、3.00~、4.00~、≥5.00 mg/d),分析日均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患病情况的关系.结果 瓦庙村氟骨症检出率为31.06%(41/132),新淮村未发现氟骨症患者(0/35).调查对象随着日均总摄氟量的升高,氟骨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Quadriatic fit模型拟合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2.624-6.855x+3.424x2,r=0.997).根据剂量-效应关系计算的总摄氟量的基准剂量95%可信限的下限值为2.50 mg/d,由此可得日均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为2.50 mg/d.瓦庙村氟骨症患者[(5.09±1.20)mg/d]和非氟骨症者[(3.08±1.12)mg/d]的日均总摄氟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P<0.01).结论 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日均总摄氟量和氟骨症检出率间呈正相关剂量-效应关系,日均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2.50 mg/d)低于<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WS/T 87-1996)的要求(3.50 mg/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不同人群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方法发砷测定采用DDC-Ag法。结果病区砷中毒患者和病区正常对照组发砷含量均呈20倍以上高于非病区正常对照组;患者发砷含量有随病情轻重程度而增高的倾向;正常人群中发砷含量男高于女的现象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和病区对照者中不再存在,且反有女性高于男性的倾向;患者发砷含量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主要是女性患者发砷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因素造成的。结论发砷含量与环境煤砷污染有密切关系,发砷含量显著升高是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临床表现的病区砷毒接触者,可考虑称为亚临床砷中毒患者以引起对其防治的重视,而对此类患者存在的判断,发砷含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炉灶使用及其燃煤方式对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3个历史重病区村、2个病区对照村进行炉灶使用、燃煤方式、病情等状况的现况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前,历史重病区村所有住户使用没有烟囱的烧煤台灶或简易炉灶,采取村民组集中方式烘炕干燥玉米,玉米和室内空气氟污染严重.90年代后各户自行用敞煤火烘炕干燥玉米,但逐渐使用台灶和铁炉,燃煤氟释放量显著减少,粮食和室内空气污染减轻,病情得以控制.但是.在重病区联合与吉丰村,住户基本上还是使用简易敞煤火炉灶,冬季取暖铁炉烟囱出屋率较低,分别为51.3%(41/80)、41.7%(35/84),室内空气和粮食氟污染较重,与病情结果一致.2006年荷花村8岁以上人群氟斑牙总检出率[96.08%(392/408)]较1979年[90.51%(248/274)]明显增高(χ2=7.85,P<0.01).结论 炉灶燃煤方式对贵州省燃煤型地氟病病区形成有显著影响,炉灶类型与使用不当是贵州省地氟病重病区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1992-2006年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病情变化动态,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选择桓台县(1992-1996年)和梁山县(1997-2006年)作为监测县,调查2个县改水情况和饮水含氟量;在桓台县选择李家村,染山县选择东徐村,调查居民饮水含氟量,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尿氟水平以及16岁以上成人临床与X线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1992年桓台县、2006年梁山县的改水降氟完成率分别为100.00%(304/304)、63.72%(137/215);1992-1996年桓台县正常使用工程的水氟超标(>1.0mg/L)率范围为5.00%(5/100)~17.14%(18/105),1997-2006年梁山县为18.97%(11/58)~45.61%(26/57).1992-1996年李家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均<1.00 mg/L,1997-2006年东徐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均<0.50 mg/L.李家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由1992年的30.86%(25/81)降为1996年的10.13%(8/79,χ2=12.41,P<0.05),东徐村则由1997年的68.95%(151/219)降为2006年的0(0/38,χ2=222.04,P<0.01);李家村和东徐村儿童尿氟水平连续监测均低于1.40 mg/L.桓台县李家村16岁以上成人X线氟骨症阳性检出率由1992年的30.0%(15/50)降为1996年的13.95%(6/43,χ2=3.41,P>0.05),均为Ⅰ度病例;东徐村由1997年的64.58%(31/48)降至16.67%(4/24,χ2=14.71,P<0.01),且无Ⅲ度病例检出.结论 监测县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尚不平衡,梁山县进展比较缓慢;部分改水工程水氟超标;重点监测村居民饮用水水氟正常,氟中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加大投入,加快改水进度并加强改水设施的管理与病情监测,最大限度降低氟中毒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