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及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经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手术后证实的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治疗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OPN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OPN、VEGF总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异位内膜的OPN、VEGF"+++"表达率高于同期在位内膜(P0.05);研究组血清O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清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VEGF在异位内膜组织呈高表达,可能对异位内膜的黏附与侵袭起推动作用,血清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联合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及健康妇女35例的血清,分别采用ELISA法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OPN和CA125含量。结果:与健康妇女相比,内异症患者血清OPN和CA125含量明显升高。内异症患者术前血清OPN和CA125含量明显高于术后,重度组内异症患者OPN和CA125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结论:OPN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联合CA125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TLR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3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异位内膜45例(异位内膜组)和相对应的在位子宫内膜32例(在位内膜组),对照组为32例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En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内膜组织中TLR3的表达情况,以及TLR3在内异症不同临床分期的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TLR3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TLR3蛋白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表达最低的是异位内膜,但与在位内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3蛋白在Ⅰ~Ⅱ期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与Ⅲ~Ⅳ期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TLR3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内异症发病,但与内异症的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和腹腔液CA12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子宫腺肌症和15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的CA125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症组的血清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腺肌症的阳性率高于内异症组(P<0.01);内异症组腹腔液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腺肌症组腹腔液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型内异症者血清CA12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腔液CA12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内异症组血清和腹腔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辅助诊断,腹腔液CA125较血清CA125敏感;如用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血清CA125较腹腔液CA125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RANTES(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 alT cellexpressed and secrete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的异位和在位内膜及35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月经周期,内异症组患者在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1);异位内膜中RANTE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在不同期别的异位内膜之间和在位内膜之间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内异症同一期别中,RANTES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NTES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表达明显增强,推测RANTES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P450arom)联合血清CA125检测在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ctriosis,EM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的45例盆腔EMs患者为研究组,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Ⅰ期)排除EMs且卵巢正常的患者45例为对照组,术前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研究组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P450arom的表达结果。结果研究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均有P450arom的强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弱表达或无表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子宫内膜P450arom诊断EM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93.3%、92.1%;检测血清CA125诊断EM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2%、91.1%、87.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EM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8.8%、89.1%。结论在位子宫内膜P450arom检测有助于盆腔EMs的诊断,联合血清CA125检测可提高盆腔EMs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集的88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因盆腔器官脱垂等其他类型疾病获取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DGF、OPN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OPN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的OPN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D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DGF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s组在位内膜组织中OPN与PDGF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9,P=0.077);EMs组异位内膜组织中OPN与PDGF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60,P=0.000)。结论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DGF、OPN呈异常高表达,在异位内膜组织中二者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介导的上皮-间质转换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重庆市西郊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EMS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位子宫内膜以及异位内膜标本中上皮细胞的标志分子E-cadherin和基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清中雌二醇水平。结果: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20.00%,在位内膜为38.0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异位内膜上皮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阳性率为74.00%,在位内膜为54.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异位内膜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而Vimentin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01)。内异症患者分泌中期血清中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上皮细胞的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降低,而基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表达上调,说明上皮-间质转换过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相关,而且雌激素可能参与了介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平  张怡  戴芙蓉  胡华利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87-2190
目的:探讨c-k it受体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 s)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2例EM s患者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c-k it和SCF的表达,并与30例非EM s患者在位内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c-k it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MOD)分别为0.42±0.09和0.37±0.0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的0.28±0.07(P<0.05)。②异位和在位内膜组中,SCF阳性表达分别为0.27±0.07和0.24±0.0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对照组的0.15±0.04(P<0.05)。③c-k it和SCF在异位内膜组增生期和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c-k it和SCF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殖期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④c-k it和SCF在异位内膜组Ⅰ/Ⅱ期与Ⅲ/Ⅳ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 it/SCF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增强,提示c-k it/SCF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毕冬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96-5599
目的:探讨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表达变化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9月期间在该院妇产科经腹腔镜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0例患者,并将患者分为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每组患者30例,同时选择同期入院行手术治疗的单纯子宫肌瘤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以及正常内膜组中的C-FOS、MMP-9、Survivin表达情况,并对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表达变化的意义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患者的C-FOS、MMP-9以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位内膜组患者C-FOS、MMP-9以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主要为阴性(-)至阳性(++),而异位内膜组患者C-FOS蛋白的表达主要为弱阳性(+)至强阳性(+++),MMP-9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主要为阴性(-)至强阳性(+++)。结论:检测C-FOS、MMP-9及Survivin在不同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对于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协助临床诊断均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全新疗法的探索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刘朝霞  朱亚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15-2519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组织中CD68、CD163的阳性表达并分析其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M2型巨噬细胞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CD68标记巨噬细胞(CD68+),用CD163标记M2型巨噬细胞(CD163+)和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EMs组35例异位内膜和20例EMs在位内膜以及2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D68、CD163的表达及MVD值。结果:EMs组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CD68、CD163、MVD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盆腔EMs I-II期与III-IV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月经周期中分泌期与增生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EMs组异位内膜MVD与CD68+、CD163+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754,P<0.01;r=0.808,P<0.01)。结论:M2型巨噬细胞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从而参与EMs的发生发展,阻断局部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杨霞  钱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16-2518
目的:探讨Survivin与L iv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80例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在位内膜标本为实验组,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子宫在位内膜标本45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L ivin蛋白的表达,将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EM s在位内膜中Survivin与L ivin的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本身即不同于正常内膜,对凋亡易感性低,随经血逆流到盆腔后具有存活能力,能够逃避盆腔中多种凋亡诱导信号的刺激,易于形成异位灶,同时致使子宫内膜组织向子宫肌层浸润,易于形成子宫腺肌症。  相似文献   

15.
钟蕙芳  林婧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04-3006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蛋白(Bcl-2)和体内Fas蛋白的天然配体(FasL)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Bcl-2与FasL在正常子宫内膜(19例)、异位内膜(33例)及在位内膜(11例)中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内膜组Bcl-2与FasL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及细胞膜上,Bcl-2在增生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分泌期(P<0.05),FasL在增生期的表达显著低于分泌期(P<0.05),即Bcl-2及FasL在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周期性。②异位内膜组Bcl-2及FasL的表达同样位于细胞浆或细胞膜,分泌期的表达与增生期相似(P>0.05),因此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Bcl-2与FasL呈持续表达且丧失周期性,且二者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0.0001)。结论:具有抗凋亡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逆流至盆腹腔后,因其高水平Bcl-2及FasL表达得以逃避机体免疫清除系统的影响而在异位存活、种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HLA-DR(人类白细胞抗原DR分子)及ICAM-1(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M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HLA-DR和ICAM-1的表达。结果:HLA-DR和ICAM-1在EM患者的异位内膜表达较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和ICAM-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和ICAM-1在在位子宫内膜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增生期表达高于分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在增生期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DR和ICAM-1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即同向表达。结论:HLA-DR、ICAM-1在EM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升高。这些异常变化导致EM患者腹腔局部免疫微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E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娄华  王宝金  郝大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486-348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特性的改变。方法: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EMs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24例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Survivin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②应用TUNEL技术监测两组子宫内膜细胞的凋亡特性。结果:EMs在位内膜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内膜细胞分泌期凋亡指数低于同期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内膜组织Ki-67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凋亡能力下降并非高度增殖导致细胞活性升高,在位内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EMs的病理生理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ng-2及受体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方法:选取病理证实为EMs患者60例为研究组(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选取同期因不孕症等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ng-2及受体Tie-2的表达。结果:①Ang-2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表达于间质细胞。Ang-2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位内膜同异位内膜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Ms在位内膜组分泌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殖期(P<0.05);对照组增生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P<0.05)。Ang-2在EMs在位内膜组、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均随月经呈周期性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②Tie-2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Ms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Tie-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e-2在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周期性,均为增生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中血管生成活跃,导致异位病灶组织中的血管数增加。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可能具有组织同源性。分泌期内膜更易在盆腹腔等处种植生长,增生期血管生成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