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Yin J  Zhai S  Guo W  Hu Y  Shi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192-1194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 (天然碱性脂SA)携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绿色荧光蛋白 (bFGF/GFP)基因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 ,以及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36只豚鼠分为 3组 ,预防组右耳圆窗注入SA bFGF/GFP复合物后次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15 0mg·kg-1·d-18天 ,治疗组先用庆大霉素 8d后次日右耳给药 ,对照组单用庆大霉素 8d。分别于实验前后及处死前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测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耳蜗GFP的表达 ;用耳蜗琥珀酸脱氢酶染色铺片 ,扫描电镜观察毛细胞的缺失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见双侧耳蜗均有GFP表达。预防和治疗组处死前的双耳ABR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5 ) ,耳蜗内外毛细胞缺失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5 )。结论 SA脂质体介导的bFGF/GFP基因单耳给药双侧耳蜗均有高效表达 ,并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耳蜗损害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功率Nd :YAG激光照射鼓膜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纤末端功率为 8W、6W、4W的Nd :YAG激光针对豚鼠作鼓膜照射 2s。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耳蜗基底膜铺片及扫描电镜技术 ,观察激光照射前后 (分即刻及饲养 2周后 )ABR阈值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所用激光功率与内耳损伤程度成正相关 ,3组ABR阈值在即刻和饲养 2周后均升高 ,8W、6W组均较 4W组升高明显 ,8W、6W组照射后 2周ABR阈值较照射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 4W组 2周后恢复明显 ,与照射前差异无显著性。照射后立即取材的耳蜗毛细胞形态改变的结果 :即刻 8W、6W组耳蜗外毛细胞出现肿胀 ,硝酸银浓染 ,血管纹血管扩张 ,4W组无明显改变。饲养 2周后 ,8W组外毛细胞平均损失达 45 % ,6W组平均损失 2 0 % ,以上两组内毛细胞亦有少量缺失 ,4W组内、外毛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本实验提示 :采用Nd :YAG激光治疗中耳疾病时 ,其光纤末端输出功率应控制在 4W ,时间为 2s为宜 ,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豚鼠模型听觉电生理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承德医学院选取豚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豚鼠给予白噪声暴露1周,暴露声压级(A计权)为110 dB,每日暴露1次,每次1.5 h,连续暴露1周;对照组豚鼠安静环境中饲养,未给予噪声暴露。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 dB nHL下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噪声暴露后1、2、4周体质量下降(P<0.01),且ABR阈值均不同程度上升,Ⅰ波潜伏期也逐渐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界限清楚;实验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紊乱、融合及缺失。光镜显示: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实验组耳蜗外毛细胞数有显著缺失,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后豚鼠听觉系统受到损害,毛细胞出现缺失、坏死,考虑永久性阈移(PTS)的产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异常及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DPOAE和ABR在早期诊断庆大霉素耳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3组,DPOAE组10只,ABR组10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每日肌注庆大霉素10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在注药后每3天测1次DPOAE和ABR。一旦DPOAE振幅下降50%或ABRⅢ波反应阈移10dB以上时,分别停药观察。2周后处死作耳蜗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DPOAE组注药第7天出现变化,停药2周后再测听力无继续下降;而ABR组注药第10天才出现轻微变化,停药2周后再测ABR阈移进一步加大。毛细胞形态变化与功能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DPOAE较ABR能更早发现庆大霉素耳毒性。  相似文献   

6.
尼莫地平和丹参对豚鼠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和丹参对缺血-再灌注豚鼠耳蜗损伤的改善机制.方法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豚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6 h组、缺血再灌注6 h用药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尼莫通500 μg*kg-1,丹参5 g*kg-1)及缺血再灌注6 h用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手术前及处死前分别测试ABR、耳蜗标本HE染色和电镜观察、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耳蜗组织iNOS免疫组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6 h用生理盐水组相比,用药组ABR各波潜伏期缩短、阈值降低,毛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耳蜗MDA含量及SOD活力、iNOS在耳蜗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和丹参合用可以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在豚鼠缺血-再灌注耳蜗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恺  董明敏  叶放蕾  刘雅丽 《医学争鸣》2004,25(17):1592-1594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耳蜗组织形态功能变化及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机制. 方法:豚鼠随机分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4 h, 48 h)组. 行ABR测试、耳蜗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耳蜗组织NF-κB, TNF-α表达. 结果:①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ABR各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阈值升高; ②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各组Corti器可见外毛细胞(OHC)变形,崩解破坏,散在缺失,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数目减少; ③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NF-κB,TNF-α在耳蜗血管纹(SV)、内毛细胞(IHC)、OHC、螺旋神经节细胞(SGC)表达逐渐增强,缺血-再灌注24 h组达高峰. 结论:NF-κB与TNF-α共同参与了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象,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黎,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0.
张帆  欧阳静萍 《医学新知杂志》2002,12(3):142-143,146
目的:旨在观察脑活性能否拮抗庆大霉素素蜗毒性。方法:取听力正常豚鼠50只,随机分为脑活素组10只[肌注脑活素360mg/(kg.d),10ds];大庆霉素组15只[肌注庆大霉素120mg/(kg.d)10d];庆大霉素+脑活素组15只(肌注等量庆大霉素+脑活素10d);生理盐水组10只(肌注等量生理盐水10d)。用药前及用药10d并饲养一周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第17d处死,行左耳耳蜗铺片、右耳石蜡包埋切片,并在光镜下观察内耳病理形态变化,对损失毛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庆大霉素+脑活素组ABR阈值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耳蜗各回毛细胞平均失率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结论:脑活素对庆大霉素所致毒性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过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入内耳鼓阶,研究IGF-1对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庆大霉索致耳聋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豚鼠20只,施用庆大霉素致耳聋后均分为IGF-1组和对照组,行鼓阶开窗术,微孔技术注入试剂(IGF-1组注入鼠重组IGF-1,对照组注入人工生理外淋巴液)10μl,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14 d行ABR测试;测试完后每组3只断头取听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改变.结果 IGF-1组ABR反应阈(RT)术后7、14 d均比术前有显著降低;IGF-1组比对照组RT在术后14 d有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发现对照组较IGF-1组毛细胞受损严重;同时,IGF-1组受损毛细胞表面有指状微绒毛生长.结论 微孔技术注入IGF-1可以改善豚鼠受损听力,减轻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继续损伤,其机制可能为减轻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并修复部分毛细胞,同时保护传人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 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 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 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 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 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 结论 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前列地尔对噪音性耳聋大鼠耳蜗毛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Bax及Bcl_2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 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地尔治疗组和针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制备噪音性耳聋大鼠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听力阈值测试.联合治疗组的针刺治疗穴位选取三焦经腧穴翳风(双)、外关(双).对各组大鼠进行耳蜗VEGF、Bax及Bcl-2表达检查.结果: 造模结束后,各组大鼠ABR听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VEGF水平较空白对照组低,耳蜗Bcl-2 mRNA表达减弱, Bax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联合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VEGF水平显著恢复,耳蜗Bcl-2 mRNA表达增强, Bax mRNA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结论: 针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改善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害,其改善听力、保护耳蜗结构是通过调节耳蜗基底膜毛细胞VEGF、耳蜗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mRNA的表达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4.
郭文杰  陈焱  王跃锜  蔡佩玲 《重庆医学》2015,(9):1171-1173,117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二十二碳六烯(DHA)全身给药对顺铂所致豚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豚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DHA加顺铂组、顺铂组,DHA加顺铂组连续给予植物油稀释后的DHA灌胃,500 mg?kg -1? d-1,共30 d。在灌胃22 d时,开始生理盐水稀释后的0.25 mg/mL的顺铂溶液腹腔注射,连续9 d ,正常对照组和顺铂组只给予相同剂量植物油灌胃。结果顺铂造模后,顺铂组和DHA加顺铂组 ABR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HA加顺铂组明显低于顺铂组。DHA加顺铂组外毛细胞残存数明显高于顺铂组,组织形态优于顺铂组,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顺铂组差于DHA加顺铂组。结论 DHA 灌胃给药对临床顺铂化疗耳毒性并发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d,3d,6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冲击波暴露合并缺氧对豚鼠内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氧对冲击波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和听毛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对冲击波暴露后不同组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技术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技术进行观测。结果冲击波暴露后单纯冲击伤组、冲击伤加缺氧组听阁均较暴露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毛细胞受到损伤,冲击伤加缺氧组更为明显。结论冲击波暴露后早期听阈阈值及听毛细胞损伤与缺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