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时听力改变情况。方法:对20只豚鼠药物造模,诱发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应用TUNEL技术观察凋亡表达,测试ABR阈值观察听力变化。结果:应用丁胺卡那霉素1天即可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连续应用3d,耳蜗外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但ABR阈值无明显改变;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甚至出现部分毛细胞缺失现象,此时ABR阈值明显升高。结论:耳蜗外毛细胞发生凋亡早期对豚鼠听力无明显影响,随着耳毒性药物应用时间延长,豚鼠ABR阈值升高可能存在两种原因:毛细胞凋亡或毛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那霉素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损害及乙酰胆碱酯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卡那霉素给药3d组和卡那霉素给药6d组。应用耳蜗基底膜铺片AgNO3染色检测外毛细胞,耳蜗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乙酰胆碱酯酶表达,并结合听觉脑于反应监测耳毒性损伤的发生。【结果】给药3d组ABR阈值无明显改变,外毛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表达增加;给药6d组ABR阈值升高,外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乙酰胆碱酯酶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卡那霉素可损伤外毛细胞并影响乙酰胆碱酯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系统时毛细胞凋亡现象及其在听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400mg·kg-1·d-1,分别于用药1d,3d,6d后处死。处死前检测其听脑于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的变化,并利用光镜和TUNEL标记技术检测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结果①豚鼠肌内注射丁胺卡那霉素1d后耳蜗毛细胞即出现凋亡现象,连续用药3~6d,毛细胞凋亡呈强阳性表达;②耳蜗毛细胞凋亡出现的早期豚鼠听力阈值无明显改变,连续用药6d后听力阈值则明显提高。结论①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于耳蜗毛细胞可引起毛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的一条途径;②丁胺卡那霉素耳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引起耳蜗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O2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改变、耳蜗超微结构改变与听功能的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36只红目豚鼠分3组,分别以功率为1、2和3W的CO2激光在豚鼠左耳耳蜗底周打孔,听性脑干诱发电检查听功能变化,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SABC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耳蜗Hsp70表达的情况.结果 术后即刻3组听阈较术前明显升高,照射后3周1W组听阈基本恢复,2W和3W组听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术后3周,扫描电镜观察1W组外毛细胞静纤毛个别紊乱,2W组出现散在的外毛细胞静纤毛的倒伏,排列紊乱,3W组出现外毛细胞静纤毛严重缺失、破坏和融合呈球状;术后即刻3组耳蜗中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Hsp7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术后3周1W组Hsp70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W和3W组Hsp70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增强,且A和B组术后即刻和术后3周、C组术后即刻ABR阈值的变化和Hsp70阳性反应平均灰度值的变化密切相关,而C组术后3周ABR阈值的变化和Hsp70阳性反应平均灰度值的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CO2激光照射豚鼠耳蜗后能诱发耳蜗热休克反应,使HSP70表达增强,其表达程度与听功能的变化、耳蜗超微结构损伤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微量渗透泵 (MOP)向豚鼠耳蜗灌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 ,观察其对庆大霉素中毒所致耳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豚鼠分成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及正常组 ,于 2组豚鼠右耳耳蜗植入MOP灌注bFGF ,分别于灌注前 ,灌注后 1周、2周测ABR阈值 ,扫描电镜观察耳蜗组织形态。结果 :耳聋组在灌注bFGF后 1周、2周ABR阈值较灌注前降低 (P <0 .0 5 ) ,耳蜗毛细胞形态得以恢复 ;正常组ABR阈值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MOP持续恒速耳蜗灌注bFGF对耳蜗中毒的毛细胞有修复作用 ,对正常耳蜗功能和形态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米卡星(amikacin,AMK)在不同给药时间内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作用,探讨AMK的耳毒性。方法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MK3d组、AMK7d组和AMK11d组。采用异硫氰酸四甲基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方法,并结合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耳蜗毛细胞形态及听功能的改变。结果AMK首先损伤耳蜗底回的外毛细胞,并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向顶回发展,外毛细胞缺失明显增多,而AMK对内毛细胞的损伤要轻于外毛细胞。听功能改变与形态学变化基本一致。结论AMK可损伤豚鼠耳蜗毛细胞,导致听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冲击波作用下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体冲击致豚鼠耳蜗损伤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的表达。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YBD-2000型冲击波发生器对豚鼠耳蜗致伤,实验前后测试听力,12h后处死动物制作耳蜗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的表达。结果ABR:实验组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阈值为50.94±5.98)较正常对照组(ABR阈值为5.60±1.78)明显上升(P<0.01),听力下降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PARP表达阳性,对照组无阳性表达,愈近底回愈多,愈近顶回则愈少。结论PARP在气体冲击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呈阳性表达,提示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在冲击波致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3只豚鼠随机分为丁咯地尔组(5只),噪声损伤组(5只),正常对照组(3只)。采用105 dB SPL(sound presure level,声压级)白噪声刺激,连续5 d(5 h/d)制造噪声性耳聋动物模型,其中丁咯地尔组在每天噪声刺激前30 min给予丁咯地尔(200 mg/kg)灌胃。豚鼠在给噪前后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给噪后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耳蜗外毛细胞受损情况。结果噪声损伤组及丁咯地尔组豚鼠噪声刺激前后ABR阈值分别为(17.50±3.80)dB SPL、(16.00±3.94)dB SPL和(67.08±6.20)dB SPL(、49.00±4.59)dB SPL,两组豚鼠经噪声刺激后阈值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POAE幅值的下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丁咯地尔组豚鼠ABR阈值的升高和DPOAE幅值的下降与噪声损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蜗基底膜铺片观察到凋亡、坏死和缺失的受损外毛细胞,计算其受损率发现,丁咯地尔组豚鼠外毛细胞受损率明显低于噪声损伤组(P<0.01)。结论预防性使用丁咯地尔可以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害,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天冬氨酸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磷脂沉积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聚天冬氨酸(PAA)对庆大霉素(GM)所致耳蜗组织磷脂沉积的拮抗作用,进一步探讨PAA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拮抗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测定不同给药组、不同给药时间后豚鼠耳蜗组织各类磷脂的含量;记录听性脑干诱发应答(ABR),用透射电镜观察耳蜗Corti器毛细胞溶酶体形态改变。结果 给药5d后耳蜗组织磷酸肌醇(PI)(19.7μg±6.6μg)、一磷酸肌醇(PIP)(121μg±21μg)、给药10d后PIP(126μg±8μg)含量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超微结构Ⅰ组耳蜗Corti′s器外毛细胞表皮板下溶酶体改变给药10d较给药5d更明显,可见较多溶酶体聚集,体积略增大;Ⅰ组ABR阈值改变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PAA对GM干扰耳蜗组织磷脂代谢有抑制作用,从而拮抗了GM所致溶酶体磷脂沉积病态及耳蜗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豚鼠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对耳蜗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有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选用耳廓反射灵敏,体得300-500g的健康杂色豚鼠72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组,再灌汪1h、6h、24h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手术前有处死前分别测试ABR、耳蜗标本HE染色病理检查、耳蜗电镜检查、测定耳蜗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耳蜗组织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汪各组脑干诱发电位(ABR)发生明显异常,咯波潜伏期明显延长,阈值升高(P<0.01);外毛细胞变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耳蜗组织MDA含升高、SOD活力降低;iNOS在耳蜗组织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底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呵引起豚鼠ABR各波潜伏期延长和阈值增高,可造成耳蜗毛细胞及血管纹等组织病理损伤。耳蜗组织SOD活力下降及MDA升高参与了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损伤。耳蜗组织在正常情况下,血管纹、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均有iNOS弱阳性表达,在缺血及再灌注期间iNOS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天鼓冲剂对豚鼠噪声性听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后三组豚鼠暴露在4KHz、110dB SPL的稳态白噪声中6h×6d,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噪声暴露前7d和噪声暴露结束后给予天鼓冲剂灌胃,模型组与预防组同期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给药.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观察各组动物反应阈、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变化,耳蜗基底膜铺片毛细胞计数比较各组动物毛细胞损伤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治疗组比较,预防组豚鼠的ABR阈值、毛细胞损伤率均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电镜下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豚鼠的ABR阈值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但毛细胞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两组毛细胞损伤程度均较重.结论:天鼓冲剂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在改善听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豚鼠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在药物性耳聋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24只健康豚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加L.精氨酸(全程)组和庆大霉素加L一精氨酸(半程)组.观察各种豚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听觉脑干反应、内耳外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庆大霉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精氨酸全程组和半程组治疗后血清中一氧化氮高于正常组和庆大霉素组(P<0.05~P<0.01).L一精氨酸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0.05).L-精氨酸组内耳外毛细胞仅有散在损失. 结论:一氧化氮一定量升高对内耳毛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进一步升高则对外毛细胞有保护作用.L-精氨酸治疗能降低ABR阈值,减少外毛细胞损害,对耳蜗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听阈及耳蜗毛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听阈及耳蜗毛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和作用特点 .方法 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 (ABR)及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豚鼠在 8Hz,1 2 5 d B SPL ,1次· d- 1 ,2 h/次的次声暴露条件下 ,其听阈和耳蜗毛细胞听毛形态的变化情况 .结果 豚鼠在 click声及 9个频率的短纯音的听阈均有升高 ,最大阈移为 2 6 d B (4k Hz短纯音 ) ,最小阈移为 1 8d B(click声 ) ;豚鼠听阈的升高缺乏频率选择性 ,各频率阈移间无显著差异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耳蜗毛细胞出现了以外毛细胞为主的损伤表现 ,且由底周至顶周外毛细胞听毛的损伤逐渐加重 .结论 慢性次声暴露确可使豚鼠听力出现下降 ,但与白噪声相比其又有自己的声损伤特点 ,可能在声损伤机制上二者是有差别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对庆大霉素(GM)致聋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一旦发现致聋后立即给予肌注谷胱苷肽(GSH),观察其听力能否改善。方法选听力正常豚鼠40只,随机分DPOAE组10只,ABR Ⅰ、Ⅱ组各12只(Ⅰ组为ABR出现变化后停药,Ⅱ组为停药后再注射GSH 5d),对照组6只。实验组每日肌注GM 10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盐水。用药前后采用DPOAE和ABR监测其振幅和IV波反应阈。停药2周后行耳蜗铺片,观察毛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DPOAE组在用GM后平均7d出现变化,而ABR组平均10d出现阈移。ABR Ⅰ组用GM 10d停药2周后复查阈移呈进一步增大(P<0.01),而ABRⅡ组(停药后用GSH)2周后复查阈移无明显增大(P>0.05)。毛细胞形态学与功能变化基本一致。结论DPOAE较ABR能更早地发现GM耳毒性,及时停药听力有望不受损害,而ABR出现变化后,即使停药听力损害仍将继续加重。GSH能阻止GM对耳蜗的继续损害。  相似文献   

15.
冲击波暴露合并缺氧对豚鼠内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氧对冲击波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和听毛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对冲击波暴露后不同组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技术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技术进行观测。结果冲击波暴露后单纯冲击伤组、冲击伤加缺氧组听阁均较暴露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毛细胞受到损伤,冲击伤加缺氧组更为明显。结论冲击波暴露后早期听阈阈值及听毛细胞损伤与缺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镫骨切除术对豚鼠听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镫骨切除术对听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24只(48耳)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选定左耳为手术耳,分别进行暴露砧镫关节手术(手术对照、1组),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植入术(镫骨切除术组、2组);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分别于术后1 h、术后1 d各组随机抽出4只豚鼠进行耳蜗中轴切片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手术对照组除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外,其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反应阈均无明显改变;镫骨切除术后1 h反应阈明显提高(23.75±3.77 dBSPL);Ⅰ、Ⅱ、Ⅲ、Ⅳ波和Ⅰ~Ⅲ波间期较术前延长.镫骨切除术后Ⅰ、Ⅲ波潜伏期较手术对照组延长,而各波间期无明显差异;各组术后1 d与术后1 h各听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耳蜗结构完整,各转螺旋神经节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镫骨切除术组仅第3排外毛细胞静纤毛部分略有紊乱(术后1 d恢复正常),手术对照组毛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镫骨切除术可引起豚鼠听力轻度损失,对耳蜗功能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功率Nd :YAG激光照射鼓膜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纤末端功率为 8W、6W、4W的Nd :YAG激光针对豚鼠作鼓膜照射 2s。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耳蜗基底膜铺片及扫描电镜技术 ,观察激光照射前后 (分即刻及饲养 2周后 )ABR阈值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所用激光功率与内耳损伤程度成正相关 ,3组ABR阈值在即刻和饲养 2周后均升高 ,8W、6W组均较 4W组升高明显 ,8W、6W组照射后 2周ABR阈值较照射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 4W组 2周后恢复明显 ,与照射前差异无显著性。照射后立即取材的耳蜗毛细胞形态改变的结果 :即刻 8W、6W组耳蜗外毛细胞出现肿胀 ,硝酸银浓染 ,血管纹血管扩张 ,4W组无明显改变。饲养 2周后 ,8W组外毛细胞平均损失达 45 % ,6W组平均损失 2 0 % ,以上两组内毛细胞亦有少量缺失 ,4W组内、外毛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 :本实验提示 :采用Nd :YAG激光治疗中耳疾病时 ,其光纤末端输出功率应控制在 4W ,时间为 2s为宜 ,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