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冀西北坝上地区主栽8种马铃薯的营养、质构品质及加工适宜性,本文对8种马铃薯的营养指标(淀粉、粗蛋白、维生素C、干物质、还原糖)和质构指标(外皮层硬度、内皮层硬度、纤维含量、紧实度面积)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营养及质构品质在不同马铃薯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5项营养指标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9.23%,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7.09%;4项质构指标中紧实度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8.55%,肉层脆性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9.56%。由隶属函数分析得到8个品种的主要营养品质从优到劣依次为:大西洋>布尔班克>夏波蒂>冀张薯8号>黑金刚>冀张薯12号>冀张薯5号>红美人;主要质构品质从优到劣依次为:大西洋>冀张薯12号>布尔班克>黑金刚>夏波蒂>冀张薯8号>红美人>冀张薯5号,并由此获得了8种马铃薯的加工适宜性状况。本研究不仅为合理利用冀西北坝上主栽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后期开展马铃薯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定西地区主栽的7个品种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微波工艺生产马铃薯颗粒全粉,并测定其原料品质指标(干物质、总淀粉、直链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和其颗粒全粉的功能指标(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结果表明:除克新1号品种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偏低、还原糖含量较高以外,其余6个品种费乌瑞它、陇3、青薯6号、冀张薯8号、陇薯6号、庄薯3号均符合加工全粉的要求;马铃薯原料中总淀粉含量高,则游离淀粉的含量相对较高。7个品种马铃薯颗粒全粉的蓝值顺序为费乌瑞它冀张薯8号庄薯3号青薯6号陇薯3号陇薯6号克新1号;持水性顺序为冀张薯8号费乌瑞它青薯6号庄薯3号陇薯3陇薯6克新1号;持油性高低顺序是克新1号青薯6号冀张薯8号庄薯3号陇薯3号陇薯6号费乌瑞它。该结果可为甘肃省定西地区马铃薯颗粒全粉生产的原料选择和颗粒全粉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2个品种的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全粉,并对马铃薯全粉的基本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然后以22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制作马铃薯-小麦复合馒头(马铃薯全粉:小麦粉=3:7),并对其比体积、高径比、气孔结构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小麦复合馒头的比体积、高径比、气孔特性和质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高径比和比体积均较高的品种是紫花白、夏波蒂、陇薯6号、陇薯7号、中薯2号;气孔密度和气孔表面积分率都较高的品种是一点红、青薯9号、大西洋;硬度和咀嚼性都较好的品种是一点红、费乌瑞它、青薯6号、青薯9号、大西洋。综合考虑馒头的感官和物理特性,一点红、青薯9号和大西洋3个品种比较适合替代小麦粉,制得体积较为理想、硬度较低、气孔结构较好的馒头。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主粮化新品种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应马铃薯主粮化优质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陇薯6号为对照,对10个引进品种的营养品质、矿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等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薯9号、冀张薯8号、陇薯10号等3个品种产量高,抗性强,营养品质好,矿物质含量丰富,还原糖含量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低,是良好的马铃薯全粉加工原料,符合马铃薯主粮化品种要求,具有良好的主粮化开发前景,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与薯饼品质特性之间的关系,以适宜西北旱区栽培的13个马铃薯鲜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薯饼,并对薯饼的感官和TPA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马铃薯品种对加工薯饼的品质特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马铃薯薯饼的硬度、弹性、胶着性及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不同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马铃薯薯饼色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评价感官和TPA,供试的13个品种中,陇薯7号、陇薯8号、中薯18号和新品系LY08104-12的表现较好,制得的马铃薯薯饼感官品质较好,硬度适中,口感酥软,质构品质也较优。该结论可为不同马铃薯品种在薯制品加工适宜性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影响不同品种马铃薯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龙葵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探讨马铃薯贮藏过程中龙葵碱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醇(1:10, V:V)混合溶剂提取后,用甲醇复溶并稀释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riplequadrupoletandemmass spectrometry, HPLC-QQQ-MS)测定马铃薯块茎中龙葵碱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8个品种的马铃薯块茎在不同贮藏温度(5、15、25℃)、相对湿度(55%、70%、85%)、贮藏时间(8、16、24 d)下龙葵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影响大西洋、新大坪、荷兰15号、夏波蒂与陇薯3号龙葵碱的贮藏主要环境因素为相对湿度;威芋5号与冀张12号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青薯9号品种的贮藏主要环境因素为时间。结论建议针对不同品种马铃薯重点控制不同环境因素,保障龙葵碱含量安全,其中青薯9号不宜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7.
以5个品种马铃薯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研究马铃薯-小麦混配粉的流变学特性,以及不同品种马铃薯粉加入对馒头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粉对混配粉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品质影响虽有所差异,但大体趋势一致,均随着马铃薯粉加入量增加,混配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拉伸面积、延伸度降低;软化度、拉伸阻力、拉伸比变大;馒头比容、表皮L值、感官得分降低,硬度变大;经比较分析,大西洋品种混配粉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品质最好,其次为新大坪、陇薯10号、荷兰15、庄薯3号。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甘肃、北京三地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淀粉颗粒大小、热特性、微观结构特征、黏度特性、流变学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微观结构特征与物化特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布尔斑克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为16.64%,不同品种淀粉D50值的变化范围是59.40~323.90 μm,荷兰薯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温度、糊化焓值最高,淀粉颗粒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陇薯9号的糊化温度最低,为62.27 ℃,陇14和陇薯7号的贮能模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D50值与淀粉的糊化焓值(r=0.596 3)、糊化温度(r=0.502 4)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r=-0.576 5)、回生值(r=-0.551 8)呈显著的负相关;淀粉热特性的起始糊化温度与黏度特性的峰值温度(r=0.961 0)、峰值时间(r=0.733 6)、糊化温度(r=0.933 9)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马铃薯淀粉的加工利用及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萍  巩慧玲  赵瑛  杨俊峰 《食品科学》2004,25(11):103-105
针对10个栽培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及其主要成分淀粉含量的变化和关系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个月的贮藏期中10个品种间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品种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不同品种间以及贮藏期间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地差异(p<0.01);马铃薯贮藏期间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耐贮藏品种为斯诺登和甘农1号,较耐贮藏的品种为渭薯8号、大西洋、蝉内贝克、夏波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系)加工面条的适宜性,以13个旱作品种(系)的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制备马铃薯面条,在对13个不同品种(系)基本成分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以纯小麦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系)马铃薯对面条感官、蒸煮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马铃薯面条的感官、蒸煮和质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感官综合评分较高的品种(系)是陇薯9号、中薯18号、LY08104-12、L1036-34、天薯11号;断条率较低的品种是陇薯7号、陇薯9号、陇薯11号、陇薯14号、天薯11号;蒸煮损失率较小的品种(系)是天薯11号、L1027-10、中薯18号、L1036-34、L1149-2;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较好的品种(系)是L1149-2、陇薯7号、陇薯14号、青薯9号、中薯18号。综合评价面条的感官、蒸煮和质构特性,供试的13个品种(系)中,陇薯9号、天薯11号、中薯18号和新品系L1036-34、L1149-2表现较好,制得的面条感官品质较好,硬度适中,口感劲道,质构品质也较优。与CK相比,所筛选品种制得的面条感官评分范围为82.98~88.66分,较CK降低5.31~11.34个百分点;断条率与CK相当;损失率范围为2.44%~4.76%,较CK高出1.86~4.18个百分点;面条的质构特性与CK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主栽的11个品种马铃薯块茎为原料,采用捣碎制泥工艺生产马铃薯颗粒全粉,测定其原料品质指标(总淀粉、蛋白质、还原糖、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和颗粒全粉功能性指标(碘蓝值、透光率、冻融稳定性、持水和持油性)。结果表明:11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为67.9%~73.4%,其中大西洋、919淀粉含量高,早大白和克23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富金、尤金蛋白质含量高,中5蛋白质含量最低;还原糖含量差异也较大,BQ25和大西洋含量较低,克23还原糖含量较高;脂肪含量差异不大;大西洋粗纤维含量较低,克23粗纤维含量较高。异亮氨基酸、苯丙氨基酸+酪氨酸含量11个品种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必需氨基酸模式标准”,相对其他氨基酸,33、大西洋、夏波蒂和中5的氨基酸含量较高。11种马铃薯全粉的游离淀粉率差异不大。但是透光率差异很大,919的透光率最大,BQ25和大西洋的透光率较小。富金、克23和33的析水率较高,BQ25和大西洋析水率低。11种马铃薯全粉的持水能力为7.3~8.1 g/mL,持油能力为7.6~8.6 g/mL。  相似文献   

12.
以夏波蒂、白玫瑰、黑玫瑰、克新1号、费乌瑞它、冀张薯8号6个品种的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自提薯渣并采用中温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和糖化酶水解提取膳食纤维,研究了不同品种干马铃薯渣(dried potato residue,DPR)和马铃薯膳食纤维(potato dietary fiber,PDF)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DPR的各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夏波蒂、黑玫瑰的总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分别为43.16%和31.87%。PDF得率最高的是夏波蒂(62.19%),最低的是白玫瑰(42.99%),黑玫瑰为51.27%。与DPR相比,酶解后得到的PDF中淀粉和果胶含量较低,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较高;DPR结构紧密,而酶解得到的PDF结构更疏松,有褶皱和很多空洞,表面积大。黑玫瑰PDF的淀粉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为7.69%,显著低于白玫瑰(P0.05),纤维素含量高达21.30%,木质素含量与含量最高的白玫瑰差异不显著(P0.05),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综合比较,黑玫瑰PDF的持水性、持油性、膨胀性和葡萄糖束缚能力在6个品种中均较大,因此黑玫瑰是一种适合提取PDF的马铃薯资源。  相似文献   

13.
摘要 通过建立高效、准确、适宜批量测定甘薯块根多酚含量的方法,为筛选评价高多酚含量甘薯种质提供技术支持。对提取溶剂、福林酚、碳酸钠等浓度及反应时间进行系统优化,并对建立的甘薯多酚高效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可靠性进行评价;采用优化的方法对国内83个甘薯品种的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醇做提取剂,最佳浓度为70%,最佳福林酚浓度为15%,碳酸钠浓度为5%,最佳反应时间60 min;采用酶标仪及96孔板可同时检测30份样品;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4%,3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4%,表明建立的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83份甘薯样品的多酚含量在0.22~2.00 mg/g鲜样之间,且紫肉品种中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东农310为本土培育的适用于全粉加工的马铃薯品种,该研究以引进生产全粉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对照,从营养物质/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价分析了东农310马铃薯雪花粉在土豆泥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东农310雪花粉的干物质、蛋白和淀粉含量较低。矿物质元素中钙含量低于大西洋,但磷、铁、镁、钾含量都高于大西洋,吸水性略低大西洋雪花粉。东农310雪花粉颜色外观与大西洋相比,白度基本一致,黄绿色较深。添加相同比例雪花粉时大西洋质地和粘聚性更接近于市售土豆泥粉所制作土豆泥,但东农310土豆泥质地更软且粘聚度低,感官评价更适口。GC-MS香气成分检测,东农310醛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且气味阈值低,是土豆泥的关键性香气物质。综合分析认为,东农310雪花粉制作的土豆泥营养成分丰富、整体风味浓郁,且质地软,略微提高其比例则可接近市售土豆泥质地,适用于加工为土豆泥。  相似文献   

15.
研究5个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秦薯8、普薯32、南薯010、徐渝薯34、泰中14)的甘薯全粉不同添加量对配粉面团特性及配粉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薯全粉质量分数的增加,5种甘薯配粉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指数均逐渐下降,弱化度均升高。添加甘薯全粉后,5种甘薯全粉制作的馒头亮度均降低、色泽均变暗,馒头感官评价得分随甘薯全粉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同一质量分数下,5种甘薯配粉的面团特性及配粉馒头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南薯010配粉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制作配粉馒头时,南薯010、普薯32、秦薯8号甘薯粉的添加量可以添加到15%,徐渝薯34和泰中14甘薯粉的添加量不能高于10%。  相似文献   

16.
冯悦  冯颖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83-188
为探明不同品种甘薯中游离酚与结合酚的含量差异,以"辽薯20"紫薯为原料,用酸水解法对提取完游离酚的紫薯渣中的结合酚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H2SO4进行水解,利用响应面优化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对12个甘薯品种的游离酚和结合酚进行了提取测定。结果表明,结合酚提取最优工艺参数为水解时间22 h,水解温度62 ℃,液料比35:1 mL/g,实际提取量为(0.212±0.004) g/100 g,达到预测值(0.220 g/100 g)的96.36%。不同甘薯品种间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分布范围较宽,分别为(0.14~1.63) g/100 g和(0.05~0.28) g/100 g,且游离酚含量大于结合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61、0.15 g/100 g,其中,紫肉品种甘薯游离酚与结合酚含量均高于其它肉色品种。研究表明了结合酚提取工艺的切实可行,及紫肉品种甘薯作为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原料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为评价不同品种甘薯多酚的总量及选取适宜甘薯品种开展结合酚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