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丰富广东水库浮游植物区系、群落演替以及水库水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方法]显微镜下对长潭水库2010—2011年期间采集的5个样点丰水期(7月)及枯水期(12月)样品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计数;并计算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Mcnaughton优势度值、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等;依据Mc...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对平顶山市河滨公园亭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采用单因素生物指标和藻类指数对亭湖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亭湖共有浮游植物61属种,隶属于5门33属,其中绿藻门42种,硅藻门10种,蓝藻门5种,裸藻门和甲藻门均为2种;亭湖的绿藻指数值为6.0,藻类综合指数值为10.5,说明亭湖水质处于重度富营养型,并对河滨公园亭湖水域的保护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元聚类分析方法在杭州湾水质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杭州湾调查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水质调查结果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运用多元聚类分析方法综合理化和生物指标对杭州湾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方法能够较好的评价生物及水质指标,将各种聚类结果与水环境要素调查结果综合考虑,能够更为准确地对水质进行评价;杭州湾水域的浮游生物多样性较好,优势种为近岸低盐种,富营养化程度由外海向近岸递增.  相似文献   

4.
山东荣成月湖浮游动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荣成月湖水中的浮游动,植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浅水浮游生物网自水底至水表面采集浮游动、植物,样品经固定后称重、计数及初步分类,同时进行各采样点的水质采集及分析。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月湖水质的酸度正常,重金属、磷、总无机氮、溶解氧符合一类水质标准,COD属于三类水质标准。浮游植物统计结果表明,靠近人海口的站位9#其浮游植物最为丰富多样,其它站位的浮游植物则较少。在总共检出29种浮游植物中,优势种占6种;浮游动物检出22种,其中优势种占6种。研究结果与1982年荣成南部靖海湾的调查结果(浮游植物26种,浮游动物18种)相比,其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州湾人工鱼礁区域水质、沉积物监测及生物调查等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监测区水质受到磷酸盐和无机氮的轻微污染;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其迁移与转化受到总氮、总磷的影响;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在监测区内侧种类及生物量均低于外侧,浮游植物外侧的相似性较好,但内外两侧的相似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云南地方两个主要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和Capsicum frutescens L.)幼苗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探索根际特有微生物群功能挖掘、调控机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IT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多样性.[结果]一年生辣椒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群落,而在灌木状辣椒中则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菌群,表明不同辣椒可根据生长环境选择性"招募"不同的有益真菌群类来分解环境中不同有机体为自身提供养分以促进生长.在仅多样性分析中灌木辣椒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一年生辣椒、对照.[结论]辣椒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受不同基因型辣椒品种的影响,灌木辣椒种相较于一年生辣椒种根际真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于2013年5月和9月对鸭绿江下游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浮游植物群落指标、营养状态指数及理化参数指标对鸭绿江下游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鸭绿江下游浮游植物共有5门,22属,31种。种群结构以硅藻门为主。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丰度平均值为60.3×104cells/L,TSI平均值为53.5,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7。基于优势种、丰度、TSI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理化指标综合评价,鸭绿江下游水体呈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萍内生细菌群落特征,为揭示其生态功能提供全面的遗传信息.[方法]以宿州市新汴河中的紫萍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紫萍内生细菌16S rDNA的V5~V7变异区序列,使用FLASH、UCHIME和UPARSE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结果]紫萍内生细菌主要包括4大类群,最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其中包括β–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和δ–变形菌纲;其次为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主要菌属包括污泥单胞菌属、黄杆菌属、红长命菌属、氢噬菌属、水库杆菌属、根瘤菌属、艾德昂菌属、嗜甲基菌属、红细菌属、生丝微菌属、食酸菌属、甲基娇养杆菌属、芽单胞菌属、不粘柄菌属、纤维弧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等,这些菌属与水体中氮、碳、磷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关系密切.[结论]紫萍内生细菌对增强浮叶植物净化水体能力和维持淡水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其群落特征将为选育具有增强植物修复潜力的功能菌株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堆肥发酵剂对猪粪发酵的影响.[方法]以猪粪、锯木灰和堆肥发酵剂为原材料进行好氧堆肥,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别以ITS1F_ITS2R和338F_806R作为真菌和细菌引物测定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堆肥发酵剂能促进猪粪的堆肥发酵升温,增加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并改变其优势种.[结论]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0.
于2021年春季和秋季在灌河口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分别对游泳动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进行生物样本采集,并对水生动物的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差异进行研究。游泳动物部分共发现42种,隶属于6门,10纲,17目,鱼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94,0.73和2.00。浮游动物共发现5个门类,12个类群,35个物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桡足类最多,占比48.57%。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90~2.01之间。根据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灌河口海域目前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发现56种,7个门类,其中环节动物为主要类群,物种数占比53.57%。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570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4.72 g/m2。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06~2.53,平均值为1.75,参照水质生物评价标准判定水质处于中污染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并与历史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灌河口海域底栖动物逐渐小型化,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减少,优势种数...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与效率,提出水资源绝对资产负债表的概念,提出资源系数、质量系数和效率系数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给出水资源绝对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方法。以济南市为例,计算反映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利用效率的资源系数、质量系数和效率系数,计算出2011—2015年绝对资产值分别为0.28亿、0.37亿、0.54亿、0.26亿和0.25亿m3;绝对负债值分别为0.64亿、0.42亿、0.71亿、0.19亿和0.64亿m3。水资源绝对资产负债计算方法是在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性研究,对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创立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珠江河网中下游腹地的“四横两纵”横向汊道体系为研究靶区,采用余水位曲率、潮波衰减率公式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1960—2016年洪枯季的水面线演变过程及其与余水位曲率变化的对应关系,探究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1993年前人类活动以联围筑闸为主,此时水面线在中下游“南沙-容奇”洪季呈下凹型,枯季呈微上凸型(洪季曲率为正,均值为1.50×10?10 m?1,枯季曲率为?6.64×10?12 m?1). 在中上游“板沙尾-南华”洪枯季均为下凹型(曲率均为正,洪季均值为1.92×10?10 m?1,枯季为5.37×10?12 m?1). 1993年后,中下游河道受人为采砂和航道疏浚的影响,导致水位降低. 围垦叠加海平面上升影响导致口门水位抬升,使得水面线在洪季的下凹程度增大(曲率为正,均值为3.98×10?10 m?1),枯季由微凸变凹(曲率为正,均值为1.85×10?10 m?1). 中上游由于强烈的河道采沙和疏浚,导致中游来流量增大,另叠加桥梁建设对径潮流的阻滞作用,因而水面线在洪季和枯季均转为上凸型(曲率均为负,洪、枯季均值分别为?6.87×10?10和?0.55×10?10 m?1).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场,考察模拟微重力场及添加不同质量密度葡萄糖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生长情况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小球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当小球藻细胞接种密度为1.42×107 个/毫升,培养时间为12 d时,普通环境下培养的小球藻最高细胞密度仅为5.80×107 个/毫升,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小球藻细胞密度达到1.58×108 个/毫升. 在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作为额外碳源后,微藻生长周期显著缩短,适宜小球藻生长的葡萄糖质量密度为10 g/L. 当添加10 g/L葡萄糖,小球藻接种密度为5.76×107 个/毫升,培养时间为5 d时,普通环境和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小球藻的最高细胞密度分别可达3.85×108 个/毫升和5.42×108 个/毫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现状,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历年遥感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城市扩张生态效应指标体系,探究1980—2017年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张的生态效应.[结果](1)1980—2017年间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面积增加6.35 km2,以林地、草地和水域为...  相似文献   

15.
硅酸盐风化被称为“地质空调”,影响着地球的长期气候变化。控制硅酸盐风化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岩性、植被、气候和构造等。为了探讨岩性单一变量对于硅酸盐风化速率的影响,选取云南省腾冲市北海湿地的数十平方千米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仅有花岗岩和安山岩两种岩性出露,花岗岩流域和安山岩流域的构造活动一致,温度、降雨量、径流量等气候条件相同,植被的发育情况也完全相似。基于上述情况,对区域内采集的4个河水样品和1个雨水样品开展水化学质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输入、硅酸盐风化和碳酸盐风化对于采样流域主量阳离子的贡献比例平均值分别为8.1%、76.5%、16.0%;采样区域内硅酸盐和碳酸盐风化速率平均值分别为5.68、9.96 t·km-2·年-1,大气CO2消耗速率分别为2.68×105、0.29×105 mol·km-2·年-1;花岗岩和安山岩的风化速率分别为3.22、8.14 t·km-2·年-1。安山岩的风化速率是花岗岩的2.5倍,表明在植被、气候、构造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岩性对化学风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分层注水工具是分层注水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对分层注水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不同管道粗糙度、不同流量对分层注水工具过桥短节摩阻压耗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分层注水工具过桥短节流量为500~2 000 m3/d工况下,外管压耗为1.90×104~6.16×105?Pa,内管压耗为3.61×105~4.03×106?Pa;当粗糙度不变时,液体流量越大,引起的局部阻力越大,引起的分层注水工具摩阻压耗越大,管道粗糙度对摩阻压耗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以上研究结果为新分层注水管道设计及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洞庭湖区和长江荆江河段发生了大规模、高频次的人类活动,导致荆南三河(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径流序列发生显著变化,严重影响了洞庭湖区的江湖水量交换与水安全情势。为了量化荆南三河径流序列的变异特征,引入STARS法和ICSS法分别用于识别径流序列的均值与方差变化,确定其变异位置与变异水平;同时,通过梳理同期发生的重大人类活动,从物理机制层面探索荆南三河径流变异的驱动成因。结果表明:荆南三河新江口站、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康家岗站和管家铺站径流序列均发生了均值跳跃变异(变异幅度24%~78%),径流量严重减少,康家岗站还发生了振幅缩减的方差变异(变异幅度74%);径流变异的主要原因是1969~1971年的荆南三河河道裁弯和2001~2006年的三峡水库蓄水;河道裁弯主要影响荆南三河的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康家岗站、管家铺站,减少流入洞庭湖水量约614×108 m3,三峡水库蓄水影响新江口站、沙道观站、弥陀寺站,减少流入洞庭湖水量约174×108 m3;从受双重影响的沙道观站和弥陀寺站来看,河道裁弯和三峡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径流变异幅度基本相当,但在绝对量值上,河道裁弯引起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养殖废水中有机氮含量.[方法]从精养池塘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效氨化能力的芽孢杆菌,命名为ZXL-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组成对菌株ZXL-7氨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氨化效果较大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高效氨化能力菌株ZXL-7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优化的氨化培养基组成为:丁二酸钠28.04 g/L,酵母提取物8.73 g/L,KH2 PO42.05 g/L,MgSO4·7H2 O 1.58 g/L,MnSO4·H2 O 0.61 g/L,NaCl 3.00 g/L.[结论]菌株ZXL-7对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有机氮含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乳液聚合共聚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破乳剂DW1,并对其进行了FT?IR、GPC、1H?NMR、13C?NMR等结构表征以及粒径分析。以新疆污油泥为目标处理物,进行以DW1为破乳体系的破乳处理实验,并用扫描电镜对处理前后的污油泥颗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破乳剂DW1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13.9×105,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8×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为1.73,D50为26.00 μm,平均粒径为25.00 μm,粒径分布不均匀,但DW1的稳定性较好。破乳处理污油泥实验表明,DW1对新疆某油田污油泥的除油率可达到99.55%。  相似文献   

20.
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程序因未能有效控制大气CO2污染,常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偏年轻许多?在分析可能存在的大气CO2污染途径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融入多种大气CO2污染控制技术的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新采样程序在保持操作简便的前提下,使大气CO2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专门设计的样品瓶实现了采样程序与制样程序的有效衔接,有利于降低制样程序中的大气CO2污染。以苯合成液体闪烁计数法测定14C比活度,新采样程序使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在测年上限50×103年以内)不再产生可识别的偏差。在河北平原地下水14C测年采样中的初步应用显示,早期取得的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存在较大的负偏差,例如对14C表观年龄约为47×103年的地下水,可偏年轻20×103年以上。因此,有必要对以往取得的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否可靠重新进行评估。地下水14C测年沉淀法采样新程序的推出使传统放射性测量法重新得到重视,因采用的样品量千倍于加速器质谱法,使制样程序中的大气CO2污染更易控制,古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更具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