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PN-EN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三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和PN-EN组(P<0.05).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病人机体营养状况,肠外联合肠内营养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期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COPD加重期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3例和肠外营养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5d及治疗第10d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计算死亡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治疗后各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蛋白类指标降幅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27.27%)低于肠外营养组(56.00%),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69.70%)高于肠外营养组(4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加重期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控制患者营养状况的恶化,纠正或减轻患者的负氮平衡,对于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P<0.05),而EN-PN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负氮平衡均得到有效纠正。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肝移植病人86例,对37例病人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EN组),49例采用肠外营养(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EN组病人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 vs 40.8%);术后第5天肝功能的恢复、前清蛋白水平的提高和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减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在腹腔联合器官切除术后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腹腔联合器官切除的28例病人随机分为PN +EN组和TPN组,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N+EN组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PN+ EN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腹腔联合器官切除术后行EEN安全可靠,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同时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郭明发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4):218-220,22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n=30)组和全肠外营养(TPN,n=28)组,两组均行营养支持8 d.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d、术后第9天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功能、体重等,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将早期接受完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的46例定义为EN组,早期接受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的60例定义为PN+EN组。检测营养支持治疗前与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计算APACHE Ⅱ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CRP、ALB、Hb、APACHEⅡ变化均较治疗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N+EN组指标变化的幅度较EN组大,临床价值更高(P0.01)。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治疗不仅能维持肠道功能恢复,还可通过下调机体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而发挥全身保护脏器功能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应激性溃疡(SU)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98例S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49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清CRP水平、胃液pH以及医院感染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治疗有效率为87.8%,高于肠外营养组的6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胃液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CRP均降低,胃液pH值均增高,且治疗后肠内营养组CRP降低与胃液pH值升高幅度均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医院感染率为12.2%,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2.7%(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提高SU治疗效果,提高胃液pH值,减轻炎症反应,降低CRP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测定手术当天、术后第2天(营养支持第1天)和第3、7、14、21天的多项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清蛋白和氮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21天GCS评分>8分的病人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迅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入住ICU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严重烧伤早期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前瞻性观察两种营养支持途径对严重烧伤病人代谢的影响。方法:临床烧伤病人19例,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有严重吸入伤,休克,消化道出血,明显腹泻及腹部疾患者不列入本研究。除行常规抗休克等处理外,EN组伤后第1天即口服或经鼻饲管注入奥力康,PN组从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和葡萄糖等,两组热量和氮摄入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2.
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30例手术治疗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PN)组,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质量及血清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小于PN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显著.EN对肝酶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具有营养风险的非血运障碍的老年肠梗阻患者,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方法对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与x线辅助的肠梗阻导管的快速放置,进行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改善肠道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在此基础上按照给予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和仅给予肠外营养分组,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及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变化。结果平均(24.83±7.95)min可完成肠梗阻导管放置。65.0%的患者1—2h内腹胀、腹痛情况明显缓解,27.5%患者在48h内症状完全缓解。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为导管放置后(25.25±8.17)h,多数患者可耐受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前白蛋白均值低于正常,但1周后两组均达到正常值范围,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均值高于正常,治疗后研究组降至正常,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1周后再次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条件下,老年肠梗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早期生长与肠外肠内营养的关系,为早产VLBWI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实践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VLBWI出院校正胎龄与出生胎龄的体重Z-评分(Z-score)改变(ΔWt SDS)分为两组:非生长减速(non-catch-down,NCD)组,ΔWt SDS≥-0.67;生长减速(catch-down,CD)组,ΔWt SDS<-0.67。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CD组92例、CD组85例早产VIBWI。两组母亲孕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出生胎龄、出生体格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及相应Z-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D组出院体格指标及相应Z-score显著高于CD组(P<0.05或<0.01)。NCD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组(P<0.05)。NCD组PN时间显著低于CD组(P<0.01)。出生5~7 d NCD组PN脂肪乳摄入量和PN能量摄入量均显著高于CD组(P均<0.05),而出生2~6周NCD组PN能量摄入量显著低于CD组(P<0.05);出生5 d~6周NCD组EN摄入奶量则显著高于CD组(P<0.05或<0.01);出生5 d~5周NCD组PN和EN总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 早产VLBWI出生1周内充足PN脂肪乳和能量摄入,EN喂养量增加,可降低PN时间,获早期生长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PN组(n=30)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在营养支持后第1和第2周的营养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EN组病人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较PN组有明显改善,而PN组病人的谷丙转氨酶较EN组有明显升高。EN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EN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指标,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老年患者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与单纯PN对术后内毒素血症、肝功能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不同时段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老年患者共48例,其中术后接受PN联合EN营养支持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PN+EN组),单纯给予PN营养支持的患者23例为对照组(PN组)。记录其一般资料、比较术后内毒素水平和肝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结局(死亡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和总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内毒素水平术后1d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术后7和14d分别与术后1d的差值比较,PN+EN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PN组(P〈0.01);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值术后1d较术前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4d与术后1d的差值PN+EN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PN组(P〈0.05);PN+EN组感染并发症(2/25,8.0%)显著低于PN组(6/23,26.0%,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总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N联合EN可降低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道营养减轻烧伤后内脏自由基损害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早期肠道营养与早期静脉营养减轻内脏自由基损害的效应. 方法:将66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早期静脉营养组(PN)、早期肠道营养组(EN).制成30%TBSA三度烧伤模型.分组灌喂或颈外静脉输液给予相同热量和热氮比的营养液.烧伤后6、12、24、48、72 h检测心、肝、肺、肾组织血管通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结果:烧伤后大鼠心、肝、肺、肾组织血管通透性、MDA和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升高,N组在多个时相点低于PN组(P<0.05,<0.01).EN组组织SOD在多个时相点高于PN组(P<0.05,<0.01). 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可减轻内脏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及氧自由基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不同营养途径对危重症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ICU危重症病人45例,分为A组(PN支持) 、B组(EN支持)和C组(PN+EN支持),每组各15例.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8 d后测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ALB、Hb、淋巴细胞总数(TLC)、IgA、IgG和 IgM、 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并进行临床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分析对比.结果:给予营养支持8 d后,42例(93.3%)病人康复,3例(6.7%)死于原发病.三组病人的Hb均明显升高,EN组和PN+EN组的TP、ALB较PN组有显著升高,EN组TCL和IgM、PN+EN组IgG和IgM均较PN组升高.结论:三种途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EN或联合EN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