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5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过门静脉系统局部应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于肝转移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门静脉注射 2× 10 5个MCA 2 0 5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肝转移肿瘤模型 ,同时脾脏被移植到皮下 ,作为反复多次向门静脉系统注射的途径。第 3~ 7天 ,0 1μgIL 12通过腹腔或脾脏注射 ,同时对照组中通过脾脏注射等体积的平衡盐水。第 2 1天检查肝转移肿瘤的情况。结果 在肝转移模型中 ,IL 12腹腔注射组和IL 12脾脏注射组的肝脏重量 (1 33± 0 0 8)g和 (1 2 9± 0 0 7)g明显小于对照组 (1 92± 0 17)g ,P <0 0 5 ,IL 12腹腔注射组和IL 12脾脏注射组的肝脏转移结节数目 (1 5 3± 0 5 8,0 6 0± 0 89)明显少于对照组 (18 2 5± 5 71,P <0 0 5 )。在IL 12脾脏注射组中 (n =6 ) ,3只小鼠的肝脏肿瘤完全消失。结论 通过门静脉系统局部应用IL 12是治疗肝转移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从Panc-02细胞株分离出的两种对γ-干扰素(IFN-γ)敏感性不同的肿瘤细胞,探讨肿瘤细胞IFN-γ敏感性对其在体试验中致瘤性的影响。方法IFN-γ刺激Panc-02细胞后,根据Ⅰ型表面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分类技术,分离出FS-3和PM-9细胞。将这些肿瘤细胞注射于小鼠的皮下,在21 d里比较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IFN-γ刺激FS-3,PM-9和Panc-02细胞后,FS-3的MHCⅠ表达最高,对IFN-γ的敏感性高;PM-9的MHCⅠ表达最低,对IFN-γ的敏感性低。把这3种肿瘤细胞注射于小鼠的皮下后,PM-9肿瘤的生长明显快于FS-3和Panc-02肿瘤。21 d后PM-9肿瘤的大小(139.1±30.2)mm~2明显大于FS-3和Panc-02肿瘤[(0.8±1.6),(14.3±6.7)mm~2,P<0.01]。注射PM-9细胞的小鼠全部形成肿瘤(n=24,100%),而注射FS-3或Panc-2细胞的小鼠只有部分形成肿瘤(n=12,30%;n=24,75%;P<0.05)。结论肿瘤细胞对IFN-γ敏感性影响其在体环境中的致瘤性。  相似文献   
3.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4.
医用透明质酸钠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136 0例腹部手术患者 ,关腹前于腹膜及腹腔创面涂抹医用透明质酸钠 (sodiumhyaluronate)凝胶剂 3~ 15ml,随访期间 ,2 3例患者获 2次手术探察的机会 ,观察腹腔粘连程度 ,并与同期未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剂的 2 6例 2次手术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 :腹腔粘连Ⅰ级 11例 ,Ⅱ级 9例 ,Ⅲ级 3例 ,Ⅳ级 0例 ;对照组 :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17例 ,Ⅳ级 3例。两组轻度粘连分别为 87%和 2 3% ;两组重度粘连分别为 13%和 77%。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腔内粘连情况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对腹部手术后预防腹腔粘连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K/GCV治疗组,CD/5-Fc治疗组,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GCV CD/5-Fc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各组体积数增加(P<0.05),治疗组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q值=1.675>1.15,即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于小鼠皮下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右侧腹部皮下注射2x105 个Panc-02细胞建立皮下肿瘤模型.皮下肿瘤被检测24d,通过测量的皮下肿瘤的两个直径以计算出肿瘤大小(mm2).分为IL-12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从第3~7天,IL-2治疗组,每天在肿瘤周围注射0.1 μg IL-12,对照组同时同部注射同量平衡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2治疗组从第7天开始Panc-02肿瘤的生长出现受到抑制.第10天,IL-12治疗组[(13.8±8.7) mm2]与对照组[(36.4±8.5) mm2],(P<0.0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66.5±50.4) mm2 VS (264.4±46.4 )mm2, P<0.01].结论:肿瘤周围注射IL-12明显抑制Panc-02皮下肿瘤的生长,为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相似文献   
8.
��Ѫ������ϵͳ��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它在使病人受益的同时又对其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如肿瘤复发率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输血免疫学研究有多方面进展,现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喆  韦军民 《中国医刊》2012,47(8):31-34
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约15% ~ 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有肝转移,50%最终发生肝转移,另有25%患者则在根治术后5年内出现肝转移[1],其中20%~35%的患者肝脏为惟一转移部位,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6 ~12个月[2],对大多数这类患者而言,肝转移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结果 CTC成功检出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3.3%和63.3%。在16例行全部3种检查的患者中,耐受性分别为87.5%,68.8%,56.3%。结论 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