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地震属性沿层分析方法研究河流相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地震垂向分辨率不足的情况下,可根据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原理,利用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在横向上的差异,研究每一种沉积微相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几何形态和沉积特征。本文主要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沿层切片和沿层地震频谱成像等技术,并结合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开展了对河道砂体沉积的地质解释和研究,推断出了沉积物源方向和砂体发育带,指出了油气储层的有利区。其中沿层地震频谱成像技术是通过频谱成像的最大能量确定的频率检测对应的地层调谐厚度,而不是直接利用地震资料的主频计算地层厚度。  相似文献   

2.
频谱成像技术在采穴构造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每个薄层产生的地震反射在频率域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特定的频率成分,该频率成分可以指示薄层的时间厚度.频谱成像技术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技术,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振幅谱描绘时间地层厚度变化,而相位谱则显示了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在预测的储层体内,提取度量高频端能量衰减的衰减梯度属性,预测储层的含油性.江汉盆地西南缘采穴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古生界白垩系渔洋组的网状河道砂体,其最佳频谱响应位于25~45Hz之间,应用频谱成像技术预测主要含油有利区位于采穴构造东部,呈北北东向展布,钻探揭示,该区具有工业油流,表明频谱成像预测结果与钻探成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李才  王昕  陈华靖  邓吉锋  刘朋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40-42,45,137,138
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将时间域地震数据体转换为调谐数据体,通过其振幅谱可以识别地层的厚度变化。蓬莱A地区已钻的3口探井揭示了该区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单层厚度较大,常规属性指示储层横向分布广泛,但地震剖面显示储层厚度横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变化。为了研究该套储层厚度的空间变化,利用Landmark软件开展了大量的有关频谱成像模块参数的试验应用研究,最终通过参数的优选预测的储层厚度经实钻井证实比较准确,为类似地区开展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储层频谱成像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阿北-顺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阿北顺北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是该区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一套填平补齐的滨岸相沉积,具有层薄、厚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为准确检测该储层段的厚度、边界及空间分布,通过应用频谱成像技术,对过已钻井地震数据进行频谱成像扫描分析对比,从中寻找储层厚度与调谐频率的关系,沿层进行频谱能量的追踪,并根据频谱成像响应特征进行岩性解释,预测了储层的分布和厚度,取得明显的了效果。  相似文献   

5.
顺托果勒北区块东河砂岩薄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河砂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受多期地质运动的影响,东河砂岩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预测比较困难。顺托果勒北区块勘探程度低,没有钻井,没有三维资料,二维测网密度低。根据构造演化史分析,顺托果勒北区块应与相邻的哈得逊油田有相同的构造演化特点,油气成藏特征也应基本相似。为此,利用周边地区的测井资料在顺托果勒北区块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对东河砂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划分了东河砂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对东河砂岩地层厚度与调谐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东河砂岩的最佳调谐频率,并通过区域频谱成像处理资料沿层进行了能量追踪,对东河砂岩厚度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范围进行了解释。在顺托果勒北区块,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对东河砂岩储层进行了预测。结合构造解释结果,优选出一个面积和厚度较大的圈闭,部署了顺托果勒北区块第1口探井,并在深度5483m钻遇厚度为40m的东河砂岩。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频谱成像正成为一项隐蔽性油气藏识别的重要工具。根据薄层调谐原理,不同频率振幅信息反映了不同厚度地层的调谐振幅,因此地震记录实质上是不同地层厚度信息的叠合,也就是不同地质体的综合反映。对于薄砂层、河道和砂坝等隐蔽性油气藏,由于受其它地质体信息的干涉,在地震数据体上难以清晰识别。而时频分析技术通过频谱分解,对储层响应较好的频率成分进行成像,从而有利于目标地质体的识别。通过对小波包变换时频分析及频谱成像技术的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在对河道砂体的预测上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频谱成像技术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泌阳凹陷深凹区砂岩储层厚度变化快、横向相变复杂、薄层储层精细刻画难度较大等特点,在泌204井井区应用了地震频谱成像技术,并对砂岩储层频谱成像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频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克服离散傅里叶变换时窗长度选择上的困难,采用以小波变换为基础的时频分析技术,建立薄储层与频率之间的调谐关系。在精细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深凹区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分频技术生成了泌204井井区不同频段调谐频率下的地震能量数据体,并进行了薄储层分辨能力分析;然后基于地震能量数据体,进行了砂体储层的边界和空间分布检测,提出了有利目标区。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孟凡利  彭丽娟  韩立国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5):39-41,80,158,159
浊积岩储层厚度的求取是油气藏描述的重要部分,采用普通振幅法计算易造成较大的误差。针对大芦湖油田浊积岩储层多期次发育,储层厚度难以精确预测的问题,在层序控制下,基于薄层反射调谐原理,利用生成调谐频率及调谐能量体对储层厚度和其横向变化进行描述,对实钻井砂体厚度与调谐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定量估算了储层厚度,并对储层展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有效指导了该区滚动勘探,取得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冯凯  查朝阳  钟德盈 《石油物探》2006,45(3):262-266
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县有很好的垂向分辨能力,在储层横向变化不大时反演效果很好,但如果储层的横向变化十分复杂,反演技术的局限性就非常突出,要获得好的反常效果很困难。基于薄层反射调谐原理的频谱成像技术不依赖于井资料,只与地震资料的品质有关,对于储层边界,非均质及厚度的成像,分辨率尤其是横向分辨率要高于传统的宽带地震分辨率。中国东部H区块S构造带,主要目标地层厚度变化大,构造复杂,目标储层主要由砂岩、砾岩、凝灰质砾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非均质性强。综合应用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对其含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验证井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0.
张志让  杨建勋  李梅  杨绍国 《石油物探》2011,50(1):69-75,19
在砂、泥岩地层中,地震反射成层性较好,通常利用频谱成像调谐能量相对高来检测储层分布。相反在生物礁、火山口等特殊地质体内部,地震反射杂乱,据此采取逆向思维,利用频谱成像调谐能量低值区的分布,实现对特殊地质体的检测。该方法在多个生物礁、火成岩工区储层预测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快捷的寻找特殊地质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频谱分解技术应用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薄层反射在频率域会出现陷频现象,其陷频周期的倒数等于薄层的时间厚度.频谱分解技术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地层厚度进行预测.从此原理出发,阐述了频谱分解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体的高保真要求和定义频率范围的原则.实际应用时,利用沿层调谐体,通过求取频率域第一优势频带的频率进行地层厚度预测;利用各单一频率调谐体对薄层进行检测,利用调谐能量的变化对横向不连续的地质异常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频谱分解技术比传统的基于时间域地震主频的方法对地质体有更高程度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利用谱分解技术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相应的数学变换可得到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振幅体和相位体), 进而通过对调谐体、时频体和单频体的解释得到对目标体的地质认识。本文应用最大熵法定量求取储层厚度, 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频率扫描方法定性预测储层厚度变化,并利用广义S变换方法和交会融合预测沉积微相。首先,通过多井对比, 分析测井相和砂体厚度; 然后通过井震结合, 分析各井对应井段的薄层砂岩振幅调谐体, 确定合理的调谐频率, 并对砂体厚度进行分析; 再通过建立响应频率、砂体厚度与沉积微相之间的交会关系, 在测井微相约束下预测沉积微相。应用结果证实,谱分解技术结合井资料可直观地反映河道砂体储层厚度分布和沉积微相区带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相分析的砂体储层厚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探初期,工区内钻井较少和砂体厚度较小且横向分布不稳定的时候,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描述砂体的分布范围和厚度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地震的各种属性和波阻抗反演在碳氢检测、储层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属性的地震相分析可以清晰地刻画砂体的横向分布情况.研究区调谐频率和砂体的厚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因此,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14.
地震拓频技术就是在小时窗内通过频谱分解研究薄层变化,在频率域通过调谐振幅或相位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利用不同频率对不同尺度地质体存在不同的响应特征认识地质体,可识别厚度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层。文中对歧北斜坡南中段缓坡带进行了多种地震参数的提取和分析,包括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相位余弦等。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拓频属性分析技术对该区的主力油砂体的变化较敏感,尤其对BS6—BS8井区沙河街组主力油层的厚度变化反映突出,与新钻探的B35、B38、B39、B27井的检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含油气砂层的频率特征及振幅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一般认为砂岩在含油气以后,其地震波的瞬时频率会变低,并且其频谱的10Hz附近的低频成分的能量增加.这种没有论证过的结论直到目前还在被广泛地应用着.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本文用一系列理论模型分析了砂层含油气后的频率特征和振幅特征.其结果说明,地震波的频率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1)地层的砂泥岩组合情况;(2)子波的波形;(3)地层的含油(气)性.而第三个因素所产生的频率高低没有明显的规律.但亮点条件下往往瞬时频率偏低者居多,这是由于强波接近于一个“单层反射波”的缘故.在任何剖面上,强波大多视周期较大,但它并不与含油(气)性有直接关系,即低频往往是强振幅的派生现象.本文还讨论了单层反射波的频率调谐作用,并通过模型试算对气层的吸收作用作了正确估价.  相似文献   

16.
过渡层反射特征及脉冲波的振幅调谐现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孙成禹 《石油物探》2001,40(3):1-7,41
从弹性动力学理论出发,详细推导了速度线性变化的过渡性地层在平面波法向入射时的反射波响应,并分析了其反射的滤波特性;说明了在不同厚度下,过渡层的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数值算例。数值算例表明,对于具有某一特定主频的脉冲波入射到均匀层-过滤层-均匀层界面上时,在过滤层为一相应厚度时表现出反射振幅明显增强的现象,即所谓的振幅调谐现象。鉴于两者的良好对应关系,这一现象有可能用来进行指导地震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单层厚度小于1/4个波长的薄层砂体,其厚度已经小于传统意义上的地震垂向分辨率。但是研究认为,在调谐效应下,薄层砂体厚度与地震反射振幅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利用这一特征,对WZ工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薄层砂体——大套泥岩夹单层砂体和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分别开展定量储层预测研究,通过体雕刻技术直接定量预测单砂体的厚度,通过层段的纵波阻抗平均值预测薄互层砂体总体厚度,最终获得薄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和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