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西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石WO_3品位为0.26%,白钨矿大部分浸染在石英、萤石、方解石颗粒中,单体解离困难。现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常温浮选,1粗5精2扫加温浮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仅能获得WO_3品位为59.31%、WO_3回收率为58.64%的钨精矿。为了提高该矿石的选矿指标,试验以苯甲羟肟酸+油酸钠为白钨矿常温浮选混合捕收剂,进行了阶段磨选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常温浮选,常温浮选精矿再磨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5精2扫加温浮选,最终获得了WO_3品位为62.31%、WO_3回收率为71.62%的钨精矿,钨精矿WO_3品位提高3个百分点,WO_3回收率提高12.98个百分点,精矿指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2.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石WO3含量为0.20%,矿物组成较复杂,金属矿物主要有白钨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萤石、石英、透闪石、滑石、金云母、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长石、绢云母、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矿石中白钨矿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紧密。为确定白钨矿的高效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情况下1次浮选脱硫,然后以碳酸钠为矿浆p H调整剂、水玻璃+栲胶为脉石矿物组合抑制剂、731为白钨矿浮选捕收剂,经1粗2精1扫浮选预富集钨、预富集精矿水玻璃强化调浆后1粗2精1扫常温浮选选钨、常温钨精矿90℃下水玻璃强化调浆后1粗5精1扫加温浮选选钨,最终获得WO3品位50.23%、WO3回收率为70.32%的白钨精矿,实现了白钨矿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3.
江西某低品位白钨矿WO_3品位为0.35%,矿石结构复杂,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共伴生含钙脉石矿物含量较高,属于复杂难选低品位白钨矿。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大量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为矿浆调整剂,Pb(NO_3)_2为白钨矿活化剂,Na_2SiO_3+Al_2(SO_4)_3为脉石矿物的组合抑制剂,苯甲羟肟酸(GYB)+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GYR)为白钨的组合捕收剂,经过"一粗三精二扫"的常温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白钨粗精矿;在白钨粗精矿中加入水玻璃和硫化钠,将矿浆温度调至90℃,矿浆浓度浓缩至55%,搅拌1 h,再经过"一粗四精二扫"的加温精选闭路流程,最终获得WO_3品位为61.89%,回收率为63.83%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4.
江西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石WO_3品位为7.81%,Mo品位为0.04%。为高效、低成本回收其中的白钨矿进行了常温浮选选钨试验。结果表明,以FX-6为捕收剂常温浮选WO_3品位为7.81%的白钨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7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浮钨,粗精矿浓缩1粗4精2扫浮选流程处理,最终获得含WO_3品位64.13%、回收率70.02%的白钨精矿。WO_3品位2.56%的白钨矿浮选尾矿及钼矿物的回收将另文介绍。  相似文献   

5.
广东惠东某含铜白钨矿石WO_3品位1.25%,铜品位0.15%,95.09%的钨以白钨矿的形式存在,硫化铜中的铜占总铜的95.14%。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按铜硫混合浮选—白钨浮选原则流程进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矿至-0.074 mm 68%进行1粗2精1扫铜硫混合闭路浮选,可获得铜品位5.13%、回收率93.79%的铜硫混合精矿;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对硫化矿混合浮选尾矿进行1粗2精3扫白钨浮选—精矿1粗2精1扫加温浮选,可得到WO_3品位68.86%、回收率91.58%的白钨精矿,实现铜硫的富集和白钨矿的有效回收,可为该矿石中铜、硫、钨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但仍需进行铜硫混合精矿的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6.
某选钼尾矿中WO_3含量0.21%,为有效提高该尾矿中低品位白钨矿资源地回收利用,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丁基黄药、2#油预先脱硫,脱硫后的尾矿采用碳酸钠为pH值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进行1粗3扫2粗精选别可得到白钨粗精矿;将白钨粗精矿在加温的条件下,采用ZL为捕收剂,水玻璃抑制剂为主、NS抑制剂为辅,通过3精2精扫闭路试验,最终得到了WO_3含量69.09%、WO_3回收率为84.19%的较好指标的钨精矿,为该尾矿中钨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共、伴生白钨矿资源的浮选回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某含铋白钨矿石中含Bi 0.074%,含WO_30.19%,有用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含泥量大,且方解石较多,属于高含钙、粒度细的难选低品位白钨矿。对该白钨矿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87.5%条件下,以乙硫氮+丁基黄药为铋粗选捕收剂、BK-205为起泡剂、石灰和水玻璃为铋精选抑制剂,经一粗三精二扫的闭路流程,获得了含Bi 20.44%,Bi回收率为66.29%的铋精矿;调节铋浮选尾矿矿浆p H值为9左右,以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白钨捕收剂,经一粗二精二扫闭路流程获得白钨粗精矿;白钨粗精矿经过浓缩加温后,经一粗三精二扫闭路流程,获得了含WO_361.62%,WO_3回收率为81.08%的白钨精矿,回收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8.
湖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含0.23%WO3、24.48%CaCO3、11.10%CaF2,矿石中钨与钼类质同象替代较为普遍,且含有大量富钙脉石矿物。为了有效回收其中的白钨矿,本文采用常温粗选-加温精选-酸浸的选矿工艺处理该矿石,其中在白钨浮选的常温粗选段,采用了以水玻璃为主的组合抑制剂及新型高效捕收剂TB,同时在精选作业中添加HDZ药剂抑制含钙脉石矿物;在白钨浮选的精选段,采用改进型的"彼得洛夫法",取得了品位64.21%WO3、回收率77.70%的白钨浮选精矿,对白钨浮选精矿进行酸浸,最终得到白钨精矿品位68.29%WO3、回收率75.85%的试验指标,实现了钨矿物与高钙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利用某矿山钨矿低品位白钨矿资源,为该矿选矿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对该白钨矿进行了磨矿细度和选别效果等一系列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0.075 mm占46.85%~50.12%,采用800 g/t的Na_2CO_3、1 050 g/t的Na_2SiO_3和400 g/t的新型捕收剂BZ进行闭路浮选试验,最终可得到钨粗精矿WO_3品位8.04%,回收率高达92.63%的良好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0.
白钨矿通常与萤石、方解石和磷灰石等含钙盐类矿物共生,表面性质相似、溶解组分作用复杂以及存在矿物表面相互转化现象,导致白钨矿与含钙盐类脉石矿物分离难。利用捕收剂混合使用时药剂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分别考察组合捕收剂对含钙矿物的单矿物浮选行为,揭示含钙矿物浮选体系中三种含钙矿物可浮性的差异规律,用于指导含钙矿物浮选分离。对栾川某尾矿中WO_3含量为0.21%的实际矿石,采用水玻璃作抑制剂、GYR与水杨醛肟为组合捕收剂,进行白钨常温浮选试验,获得钨品位WO_362.34%、回收率73.78%的浮选指标,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较好地分离,实现尾矿中徽细粒级白钨矿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某钨矿的主要钨矿物为白钨矿,采用常温粗选—加温精选的浮选工艺回收钨矿物。当原矿品位WO3为0.593%时,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ZL为捕收剂,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品位WO365.97%、回收率81.98%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12.
广东大尖山某铅锌多金属矿石铅品位为2.10%、锌品位为3.805%、银含量为35.85 g/t。矿石铅、锌均主要是以硫化矿的形式存在,硫化铅和硫化锌分别占总铅和总锌的95.71%和95.84%。为给该矿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磨细至-74 μm占80%,以CaO为矿浆pH调整剂、硫酸锌为抑制剂、丁胺黑药+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3精4扫铅浮选,铅浮选尾矿以CaO为矿浆pH调整剂、CuSO4为活化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3精4扫锌浮选,获得了铅精矿铅品位60.29%、铅回收率92.02%、含银826.13 g/t、银回收率72.75%、含锌3.64%,锌精矿锌品位48.32%、锌回收率92.30%、含铅0.95%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江西某白钨矿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钨,钨主要以白钨矿形式存在。现场原采用重选工艺回收,生产指标不理想。为提高白钨矿分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条件下浮选脱硫后,以NaOH+Na2CO3为调整剂、Na2SiO3+GS为抑制剂、731氧化石蜡皂+YK为捕收剂,采用1粗2精2扫预精选—预精选精矿浓缩后经1粗4精2扫—1次2次精选尾矿合并精扫选—精矿返回2次精精选、尾矿返回1次精扫选的工艺流程,获得了WO3品位66.71%、回收率72.91%的钨精矿。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工艺进行改造优化后,现场生产获得了WO3品位62.29%、回收率74.21%的钨精矿,较原工艺流程WO3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0.10和18.86个百分点,钨精矿中硫含量从1.53%降至0.21%,优越性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河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南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矿石性质的特点,对试样适宜的磨矿细度、浮选脱硫产品白钨矿粗选试验条件、白钨矿粗精矿精选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1段磨矿、1粗1精预先脱硫、3次粗选白钨矿、白钨粗精矿脱泥浓缩、2精1扫流程处理,可以获得WO3品位为52.15%、回收率为70.53%的白钨精矿。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刘志红 《矿冶工程》2017,37(2):57-59
针对贵州某硅-钙质胶磷矿,采用双反浮选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 μm粒级占82.50%,粗选捕收剂YW-01用量1.4 kg/t、调整剂硫酸用量14 kg/t,精选捕收剂SEA用量0.5 kg/t条件下,通过一粗一精一扫闭路浮选,可得到P2O5品位30.54%、回收率88.59%、MgO含量0.81%、SiO2含量12.28%的磷精矿。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德昌县大陆槽稀土矿主要稀土矿物为氟碳铈矿,其嵌布粒度细,与其他矿物嵌布关系复杂;萤石、重晶石、锶钡硫酸盐矿物等伴生矿物含量高,矿石泥化现象严重,造成稀土矿物难以回收利用。针对目的矿物的分布情况和矿石性质,确定了浮—磁联合的工艺流程,重点考察了脱泥、磨矿细度、浮选捕收剂、抑制剂、起泡剂等条件试验,最终确定了预先脱泥,磨矿细度-0.074 mm占65%,采用水玻璃为抑制剂,新型捕收剂103为捕收剂,SL-301为起泡剂的“预先脱泥—两粗—三扫—三精—精扫选”闭路试验流程,获得品位30.38%、回收率73.74%的浮选精矿和品位11.93%,回收率13.41%的浮选次精矿;浮选精矿通过磁场强度为1.19×103 kA/m的“一粗一扫”强磁作业后,获得品位61.11%、回收率60.09%的最终稀土精矿,浮选次精矿经场强1.19×103 kA/m的强磁产出的粗精矿和浮选精矿经强磁产出的中矿混合再次经过1.19×103 kA/m强磁作业后产出品位56.03%、回收率3.87%的稀土磁选次精矿,磁选产出的精矿和次精矿总回收率达63.96%。  相似文献   

17.
新疆某羟硅铍石矿BeO品位0.47%,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类矿物。为回收利用其中的铍矿物,采用浮选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0%,调整剂氟化钠用量400 g/t、碳酸钠用量1 500 g/t、硫化钠用量2 000 g/t、六偏磷酸钠用量50 g/t,捕收剂油酸900 g/t+GYB 100 g/t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四次精选的闭路浮选试验,可获得BeO品位8.31%、回收率84.56%的铍精矿。该羟硅铍石的浮选富集程度较好,可为同类型矿石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磷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某地低品位磷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 探索了磨矿细度、捕收剂(十二胺)用量、抑制剂(硫酸)用量及浮选流程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一粗一精一扫、中矿返回粗选的浮选工艺流程, 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78%、粗选十二胺用量500 g/t、硫酸用量18 kg/t, 精选十二胺用量200 g/t、硫酸用量9 kg/t, 扫选硫酸用量14.4 kg/t条件下, 针对P2O5品位为22.41%的原矿可获得P2O5品位32.47%、P2O5回收率83.32%的磷精矿, 实现了P2O5的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19.
赖伟强 《金属矿山》2017,46(6):94-98
山西某低品位含金镜铁矿铁品位为26.41%、金品位为0.67 g/t。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自然金占总金的88.15%;铁主要存在于赤(褐)铁矿中,赤(褐)铁矿中铁占总铁的68.28%。为回收矿石中有价元素金和铁,进行了优先浮选金,浮选尾矿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反浮选回收铁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3.78%条件下,以石灰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分散剂、丁基黄药+丁胺黑药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经1粗2精2扫浮选,获得了金品位为29.31 g/t、回收率为87.93%的金精矿,选金尾矿经1粗1精1扫弱磁选,获得了铁品位为65.86%、回收率为13.34%的铁精矿1,弱磁选尾矿经1粗1扫高梯度强磁选,强磁选精矿以NaOH为调整剂、改性淀粉为抑制剂、油酸钠为捕收剂,经1粗2精1扫反浮选,获得的铁精矿2铁品位为61.79%、回收率为50.67%,铁精矿1与铁精矿2合并后混合铁精矿铁品位为62.59%、总铁回收率为64.01%。试验结果可以为该矿石有价元素综合回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林  张锦仙  吕超  马原琳 《金属矿山》2022,51(3):124-128
云南文山某低品位铝土矿Al2O3及SiO2含量分别为44.35%、10.52%,Fe及TiO2含量分别为13.36%、4.64%,属于高铁高钛、低铝低硅型铝土矿;可回收铝矿物主要以一水硬铝石相态存在,铁矿物主要包括赤铁矿与针铁矿,钛矿物主要以锐钛矿相态存在,脉石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对该矿石进行了铝硅浮选分离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捕收剂种类与用量、磨矿细度、调整剂用量、抑制剂种类与用量等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以改性组合脂肪酸KYB为捕收剂,硅酸钠+GY 3为组合抑制剂,碳酸钠为调整剂的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条件下,采用“1粗2精1扫”闭路试验可获得铝精矿Al2O3含量为53.34%、铝硅比为9.79、Al2O3回收率为81.62%的技术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该类铝土矿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