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76例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彻底刮除病灶或作肿瘤骨段切除,并对瘤壁作灭活处理,以同种异体骨作支架,周围填充骨基质明胶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术后观察机体反应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机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1例发生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5~16个月,X线显示新骨形成时间为术后1.5~4月,完全骨化的时间为术后5~9月,骨缺损骨性愈合74例,并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肿瘤复发2例.结论:骨基质明胶、自体红骨髓、同种异体骨复合物能有效修复骨缺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76例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彻底刮除病灶或作肿瘤骨段切除,并对瘤壁作灭活处理,以同种异体骨作支架,周围填充骨基质明胶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术后观察机体反应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机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1例发生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5~16个月,X线显示新骨形成时间为术后1.5~4月,完全骨化的时间为术后5~9月,骨缺损骨性愈合74例,并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肿瘤复发2例。结论:骨基质明胶、自体红骨髓、同种异体骨复合物能有效修复骨缺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颗粒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复合骨修复材料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疗效和生物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5月,选取37例良性骨肿瘤患者,男21例,女16例,其中1例为2处病变;年龄19~58岁,平均38.5岁。骨纤维结构不良11例(12侧),骨囊肿14例,骨巨细胞瘤级10例,内生软骨瘤2例。肿瘤大小为1.0cm×0.7cm×0.4cm~10.0cm×4.0cm×3.0cm;肿瘤位于股骨近端12例(13侧),远端7例,胫骨近端9例,肱骨近端5例,指骨2例,掌骨和跟骨各1例。行肿瘤刮除术,瘤腔用颗粒型n-HA/PA66填充,伤口常规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局部炎性反应,排斥反应,全身毒性,瘤腔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余伤口期愈合。局部炎性反应轻微,无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术后全部获随访5~33个月,术后3~5.5个月可见新骨长入n-HA/PA66填充区,下肢在术后8个月可完全负重,上肢在术后5个月可完成日常活动。结论颗粒型n-HA/PA66复合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用于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自固化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自固化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8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32例良性骨肿瘤患儿.男21例,女11例;年龄4~14岁,平均9.8岁.病程3~18个月.其中非骨化性纤维瘤12例,骨囊肿8例,骨样骨瘤7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5例.骨缺损部位:股骨15例,胫骨8例,肱骨6例,其他部位3例.骨缺损范围为2.0 cm × 1.5 cm × 1.0 cm~10.0 cm × 5.0 cm × 4.0 cm.其中26例采用切开病灶刮除后以条状或颗粒状CPC填充缺损,填充量为3~23 g;其中3例并发病理性骨折的患儿病灶清理后采用钢板固定,并行CPC植骨.6例骨囊肿先穿刺抽液,为淡黄色液,注入注射型CPC 5~20mL. 结果 32例伤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未出现过敏及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切口局部无疼痛或瘙痒感.术后4~9个月,平均7个月,X线片示植入的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患儿肢体活动正常.行内固定的患儿术后6~12个月拆除内固定.条状及颗粒CPC于术后8~36个月完全吸收,注射型CPC至最长随访48个月仍未完全吸收.无肿瘤复发. 结论 应用自固化CPC修复小儿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是一种安全、经济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基质明胶复合自体红骨髓及同种异体骨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76例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损患者,彻底刮除病灶或作肿瘤骨段切除,并对瘤壁作灭活处理,以同种异体骨作支架,周围填充骨基质明胶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物,术后观察机体反应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机体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1例发生感染,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5-16个月,X线显示新骨形成时间为术后1.5-4月,完全骨化的时间为术后5-9月,骨缺损骨性愈合74例,并获得较好的关节功能,肿瘤复发2例。结论:骨基质明胶、自体红骨髓、同种异体骨复合物能有效恢复骨缺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胎儿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总结胎儿骨移植修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994年1月~1999年6月,应用经酒精处理后的胎儿骨移植修复148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其中骨囊肿63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42例,骨巨细胞瘤26例,内生软骨瘤17例。骨缺损最大3.5cm×10.0cm,最小0.5cm×1.0cm。结果 148例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修复均于3~12个月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2个月。随访1~6年,平均14个月,肿瘤无复发,无局部及全身反应。结论 胎儿骨作为良性骨肿瘤术后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无明显组织反应,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2年2月-2006年4月,应用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缺损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1~68岁,平均38岁.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11例,严重粉碎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或感染性骨缺损9例,陈旧性骨折需矫形植骨5例.肱骨干骨折8例,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4例,股骨髁间髁上粉碎性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骨开放(Gustilo Ⅰ、Ⅱ型)粉碎性骨折4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21例.局限性骨缺损23例,范围3cm×3 cm×2 cm~7 cm×4 cm×3 cm,整段骨缺损15例,范围在3 cm以内.骨折按AO/ASIF分类,B2型5例,B3型10例,C2型16例,C3型7例.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5~17 d,平均8 d;陈旧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5~13个月,平均7.5个月.术中植入同种异体松质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体20~50g,平均28 g. 结果 3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3.2年.复查X线片示36例达骨性愈合,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陈旧性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7个月.同种异体松质骨6~8周开始与自体骨融合爬行替代.1例感染性骨缺损移植后迟发性感染,去除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置管冲洗、局部稳定后再次植骨愈合,随访2年1个月骨感染未复发;1例钢板松动致骨折未愈合,再次行内固定、自体骨移植后骨折愈合.根据Mankin等和Komcnder等标准评定,满意36例,不满意2例. 结论 同种异体松质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安全、有效,是修复骨折和骨缺损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体小块骨填充修复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切除骚刮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12月,使用异体小块骨对230例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填充修复,其中男156例,女74例;年龄5~56岁,平均32.8岁。病程3个月~15年。肿瘤刮除术后囊腔范围为1.0cm×0.8cm~10.0cm×2.0cm,局限性切除后骨缺损长度为1.0~3.5cm。根据骨缺损情况,植入自体髂骨和异体骨0.5~30.0g,术后引流2~3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定期摄X线片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体温、引流量、肢体肿胀等一般情况与自体骨移植同类手术相比无差异。术后196例切口期愈合;切口渗出淡黄色液体34例,其中30例引流2周后切口愈合,占14.78%;切口延期愈合4例,占1.7%(渗液持续3~4周后,经扩创换药期愈合3例,取出植入材料切口愈合1例)。获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患者在6~1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平均6.5个月。骨移植术后肿瘤复发6例,复发率3.0%。按Mankin、Komender和王志强标准评定,满意196例,占85.22%;不满意34例,占14.78%。结论异体小块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是骨移植术中良好的植骨材料。植骨区的稳定性、局部血运情况及骨肿瘤刮除后瘤腔处理方法是影响骨愈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骨愈合机制,提出"结构移植"新理论.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多孔TCP人工骨颗粒材料修复各种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9个月~46岁.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骨囊肿23例,嗜酸性肉芽肿12例,内生软骨瘤13例,非骨化纤维瘤2例,骨母细胞瘤3例.肿瘤范围1.5 cm× 1.0 cm~7.0 cm× 5.0 cm.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为2.0cm×1.5 cm~8.0 cm×5.0 cm.术后不同时间点行X线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骨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在体TCP人工骨降解的X线影像学半定量研究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TCP人工骨降解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伤口均I期愈合.61例获5~24个月随访.骨缺损于术后1~6个月均愈合,骨愈合率达96.7%.除1例坐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无复发.X线片观察术后1个月即可见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间隙模糊,新骨开始形成3个月植骨从周围向中心开始吸收,周围与中心均可见新骨形成;6个月植骨与宿主骨融合,骨缺损完全修复,移植材料降解率为78.9%;12个月植骨大部分吸收,骨质改建塑形,部分髓腔再通;24个月骨质塑形改建良好,髓腔再通.术后1个月SPECT观察,显示局部有较多核素浓聚,骨代谢旺盛,植骨中心核素有明显浓聚,为中心诱导成骨现象.组织病理学观察,TCP人工骨颗粒与宿主自体骨结合紧密,植骨处有大量骨软骨组织形成,充填骨孔洞内外深部有新生血管样组织长入,于植骨内部及周围形成有较多细胞围绕的"镶边"状结构.结论 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其内部多孔三维结构模拟人骨天然仿生"自组织"结构,有利于募集细胞长入支架深部,达到良好的血管化并最终形成修复性新骨组织,兼具骨传导和骨诱导的骨愈合机制,为一高效新型"结构性"骨移植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远端蒂复合组织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8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远端蒂复合组织瓣修复12例小腿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缺损。男8例,女4例;年龄25~66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重物砸伤2例,胫骨骨髓炎并软组织溃疡、坏死2例,骨肿瘤切除术后骨和软组织缺损1例。8例一期修复,4例二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6 cm×4 cm~10 cm×7 cm,肌瓣切取范围为4.0 cm×2.5 cm~8.0 cm×6.0 cm,骨瓣切取范围为4 cm×2 cm×2 cm~5 cm×4 cm×4 cm;供区胫骨骨缺损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修复,创面直接拉拢缝合7例、部分缝合后游离植皮修复5例。结果术后12例胫后动脉穿支远端蒂复合组织瓣均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8个月。复合组织瓣外观、颜色、质地及踝关节功能均满意。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瓣修复胫骨骨缺损处愈合良好,供区髂骨修复骨缺损处愈合良好。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远端蒂复合组织瓣血供丰富,是修复小腿远端局部软组织缺损合并局限性骨缺损创面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1.
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囊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介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2月~2006年3月,共收治骨囊肿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5~16岁,平均11.5岁。其中肱骨近端5例,股骨颈2例,股骨干3例,胫骨上段2例,胫骨下段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行瘤体刮除、异体骨与自体骨髓联合移植术,8例加行器械固定术。结果术后5例切口期愈合;8例切口引流物150ml以上,其中5例切口渗液,3例伤口延期愈合。全部获随访6个月~2年,根据Capanne标准,术后X线片达级愈合10例,级3例,时间为3.5~8个月,平均5.2个月,无1例复发;未见再骨折发生;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65年6月 ̄1994年8月,应用自备库存骨修复较大骨缺损260例。供骨采自外伤性截肢的长骨,手术时摘除的股骨头、髌骨、肋骨等。经0.1%硫柳汞或75%酒精浸泡,4℃冰箱保存。术后早期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但不影响骨愈合。经平均4年5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肿瘤病例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成人单腔骨囊肿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成人单腔骨囊肿的自然转归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1998年,采用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治疗15例成人单腔骨囊肿,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9~41岁,平均27岁。随访期间不同时期门诊复查,常规摄X线平片或X线断层片及CT扫描检查。结果本组获随访6~11年,平均7.5年。X线片示,术后早期植入的松质骨粒呈颗粒状,界限清楚;术后2~3个月,松质骨粒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术后5个月,骨粒开始相互融合,形成片状,密度增加;术后7个月,植入骨粒完全融合;此后至随访结束时,再生骨存在骨重建,所有患者未见囊肿复发。CT扫描更加清晰地显示松质骨粒被新骨替代的过程。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治疗成人单腔骨囊肿,经长期随访观察,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3月~2005年6月收治单纯性骨囊肿患儿并获随访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岁7个月~15岁,平均9岁6个月。肱骨近端18例,股骨近端7例,肱骨干2例,腓骨近端、股骨远端、胫骨远端及跟骨各1例。活动期13例,静止期18例。其中植骨术后复发2例,类固醇注射5次未愈合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9例。患儿均先抽去囊液后,注入从髂后上棘吸取的骨髓,平均注入骨髓40ml(30~70m1)。结果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1例获随访1~5年,平均2.2年。经1次注射后囊腔完全愈合9例,占29.0%;基本愈合7例,占22.6%;部分愈合5例,占16.1%;未愈合8例,占25.8%;无效2例,占6.5%。骨囊肿静止期与活动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岁年龄段与9~15岁年龄段、骨髓增生活跃组与增生明显活跃组、肱骨近端病灶与股骨近端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注射自体骨髓治疗单纯性骨囊肿安全、有效,但1次注射疗效有限,部分需多次注射;静止期疗效优于活动期。  相似文献   

15.
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介绍带蒂桡骨骨膜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术式。方法 自 1986年 3月以来 ,选择 2 6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设计并应用带蒂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植入 ,骨瓣为 1.0 cm× 0 .4cm× 0 .5 cm,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2 6例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切口均 期愈合 ,骨不连在术后 2~ 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 ,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豌豆骨的动脉供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成人尸体上肢50例,研究了豌豆骨的营养动脉。另用60张正常人左手前后位X线片,测量月骨的垂直径和横径。证实豌豆骨可替代月骨。讨论了豌豆骨的血供特点,手术操作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一种既有成骨作用,又有抗感染能力,且免疫原性较低的新型植骨材料。方法以5mm×5mm×5mm骨粒和6mm×6mm×20mm骨条作为载体,采用超声和负压双重复合法制备复合庆大霉素抗生素骨粒和骨条。将抗生素骨粒分别埋入24只Wistar大鼠左、右股肌袋内,于术后1、3、5、7、10和14d检测庆大霉素体内释药浓度及持续时间。将健康雄性成年绵羊10只,制成6mm×6mm×20mm左前肱骨和右后股骨缺损感染模型,于缺损处注入5×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ml。将感染动物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5),实验组将复合庆大霉素抗生素骨条植入缺损区,对照组将空白骨条植入缺损区。术后行大体观察、白细胞计数、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抗生素骨粒植入后1d,骨粒与肌肉组织中药物浓度分别为46.1μg/ml和17.3μg/ml,后缓慢释放,至14d局部软组织药物浓度仍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2.0μg/ml)。羊体内抗感染实验术后2周,实验组1只羊1侧肢体植骨部位出现脓性分泌物,4~8周植入骨与周围较好融合,12周愈合良好;对照组2~8周植入骨基本被脓液包裹或软组织取代,其中1只羊于20d死亡,12周植骨区除中央被软组织填充外,余愈合较好。白细胞计数术前各组均在正常生理范围,术后1~14d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术后2周除1侧肢体植骨腔内出现脓液,余在各周内逐渐有新骨生成并爬行取代植入骨,愈合良好;对照组2~8周显示植入骨被脓液包裹,并逐渐被吸收,未见新生骨爬行取代。结论复合庆大霉素抗生素骨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体内抗感染效果和成骨能力,有望成为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骨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增强引导性骨再生 (GBR)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18只兔分为 5组 ,每组 3只 (第 5组 6只 ) ,造成双桡骨干 10 mm骨缺损 ,以硅胶管桥接骨断端 ,实验组于 0、2和 4周分别在硅胶管内注射自体骨髓 0 .3ml;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外周静脉血。在不同时间内作 X线片、大体、组织学观察及生化检测。结果 实验组成骨活跃 ,10周骨缺损完全修复 ,对照组各时间点均较实验组差 ,10周时仍无 1只兔骨性愈合。术后 2、4周实验组钙及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体骨髓可明显增强 GBR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血供自体骨和重组异种骨(reconstitutedbonexenograft,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以及受体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状况。方法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随机收集入院的骨缺损27例,分为A组:带血供自体骨和RBX移植修复组(n=9);B组:带血供自体骨移植修复组(n=10);C组:RBX移植修复组(n=8)。以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的X线片判断骨缺损修复情况、骨愈合时间与是否再吸收;3组分别在术前,术后2、4、6和8周,采用免疫定量分析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和C组3例达临床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与C组各3例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未愈合。3组术后2、4周血清VEGF值均较术前呈显著性升高,4周A组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和8周3组的血清VEGF值术前、术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供自体骨和RBX移植修复骨缺损,其移植早期受体血清VEGF表达明显增高,且表达水平可作为骨生长、愈合状况的生物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低温保存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性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成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4℃和-196℃的温度环境中保存3个月和6个月,同时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生物衍生骨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修复实验兔桡骨的长段骨缺损。8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左前肢植入材料):A3组:组织工程骨在4℃保存3个月;A6组:组织工程骨在4℃保存6个月;B3组:组织工程骨在-196℃保存3个月;B6组:组织工程骨在-196℃保存6个月。2个对照组(右前肢植入材料):C组:组织工程骨未行低温保存;D组: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于术后2、4、6和12周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于6周和12周行X线片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大体观察,A3、A6、B3、B6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D组骨痂少且断端更为明显。各时间点组织学观察,A3、A6、B3、B6和C组植入材料周围胶原及骨痂均较D组明显,术后12周组织学评分,D组与其它各组比较P值<0.05。X线片示D组植入材料皮质骨无明显变化,骨痂较少;余各组12周植入材料与自体骨融合,髓腔开通,骨折线消失,塑形好。生物力学检测D组与其它各组比较P值<0.05。结论以4℃和-196℃保存方法能有效保存组织工程骨,对修复骨缺损有明显效果,这一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