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乃近等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过敏反应和致癌等。八十年代解热镇痛药物主要改用毒性小使用安全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替代毒性较大的吡唑酮类药物,且主张制剂单方化,因为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两种以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吡唑酮类(氨基匹林、安乃近等)解热镇痛药毒副作用较多,部分限制使用和淘汰,致使目前解热镇痛药的注射剂品种紧缺。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朴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已被列为主要发展的品种,常见单方扑热息痛制剂有片剂、胶囊剂、酏剂等,临床应用证明安全可靠。该药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其消炎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临床解热镇痛的时候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解热镇痛药的效果。方法:将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72例有发热、疼痛、风湿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A、B、C、D、E、F共6组,分别让他们服用安乃近、扑热息痛、消炎痛、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中草药,研究不同组解热、抗风湿以及镇痛效果。结果:解热效果最强的分别是安乃近、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其中扑热息痛以及阿司匹林两组之间P>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而在控制癌性引起的发热的情况下,解热效果最好的是消炎痛。抗风湿最好的依次是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并且两组之间P>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最好的是阿司匹林,最差的是消炎痛,而中草药各种效果均为最差,但是其副作用最小。结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热、疼痛、风湿情况使用不同的解热镇痛药,才能达到良好的解热、抗风湿以及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解热镇痛药——氨酚待因片研制成功一种由麻醉药品与镇痛药品制成的解热镇痛复方制剂——氨酚待因片,已由青海制药厂研制成功,该药系在扑热息痛中加入微量的磷酸可待因,能显著地增强镇痛效果。临床适用于术后疼痛、牙痛、感冒引起的头痛与全身痛,软组织损伤疼痛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李星  张志刚 《海峡药学》2010,22(12):311-312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现已成为最常用的非处方药之一,也是幼儿和儿童解热镇痛药的首选,广泛推荐应用于感冒发热、头痛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和疼痛。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致哮喘发作、肝肾损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速效伤风胶囊是一种复合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扑热息痛0 2 5g、人工牛黄 10mg ,咖啡因 15mg、扑尔敏 3mg。其中扑热息痛为主要成分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扑热息痛又名乙酰氨基酚 ,为临床常用的较为安全的解热镇痛药 ,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的可引起恶心、呕吐 ,偶见过敏反应 ,如皮疹、药热、粘膜损害 ,本文总结了速效伤风胶囊的一些临床少见的不良反应。1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  例 1:男 ,4 7岁 ,因上感服速效伤风胶囊共 8粒 ,10天后鼻衄 ,牙龈出血 ;例 2 :女 ,32岁 ,经常头痛、发热 ,多次服速效伤风胶囊及扑热息…  相似文献   

7.
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酰氨酚(Paracetamol)又名扑热息痛、醋氨酚(Acetamiophen),是一种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  相似文献   

8.
高鹏 《黑龙江医药》2007,20(1):77-77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品种很多,笔者结合文献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现就临床常用品种的使用情况做一综述。1扑热息痛自20世纪50年代英国司丹林公司成功的开发了扑热息痛后,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被《中国药典》、美、英、日等国药典收载。也是世界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随着对扑热息痛临床适应症的广泛开发,已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国内扑热息痛剂型较多,除原料药外有21种剂型。  相似文献   

9.
一、在儿科中的应用儿科解热止痛剂的选择,在美国仅限于扑热息痛与阿斯匹林,在世界其它国家尚包括安乃近。其原因在于安乃近可引起肾脏损害、过敏反应,特别是粒细胞减少,因此1977年在美国已停止出售。关于粒细胞减少的特征,是在用药过程中粒细胞突然减少,严重病例粒细胞从血中以至从骨髓中消失,因而容易继发感染。美国禁用安乃近后,在以色列仍继续使用,而以色列粒细胞减少在人群中的总发生率与美国相似,所以对安乃近的此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小儿用药需要,研究了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的滴剂。本文采用混合溶媒制成20%溶液,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化学动力学稳定性试验,并在家兔中测定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扑热息痛滴剂分解10%的时间为4.56月,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0.5%,其吸收速率与程度均较对照品片剂好,因此可作为医院制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小儿用药需要,研究了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的滴剂。本文采用混合溶媒制成20%溶液,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化学动力学稳定性试验,并在家兔中测定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扑热息痛滴剂分解10%的时间为4.56月,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0.5%,其吸收速率与程度均较对照品片剂好,因此可作为医院制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10%扑热息痛注射液的药理及兔体内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扑热息痛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之一。经研究证明扑热息痛具有非那西丁的疗效,不具非那西丁的毒副作用,因而受  相似文献   

13.
扑热息痛解热作用已十分肯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它为最佳解热镇痛药,我国卫生部也将其定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以扑热息痛为主的解热镇痛药有口服滴剂、片剂、栓剂。该药口服有胃肠道刺激和肝首过效应,栓剂由于基质的限制影响了该药的生物利用度。而滴鼻剂克服了以上缺陷。本文就滴鼻剂对发热兔体温的退热作用予以研究并与片剂进行比较和评析。1材料与方法1.1药品:扑热息痛滴鼻剂(由本室开发自制);扑热息痛片(930216,上海黄海制药厂);蛋白胨(920621,意大利);生理盐水(960606,石家庄四药股份有限公司);液体石…  相似文献   

14.
对乙酰氨基酚:一个必须紧急加强管理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酰氨基酚,在英国被叫做扑热息痛,是一个解热镇痛药。首先发现于19世纪末,是一种毒性更大的止痛药非那西丁的一个活性代谢物,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扑热息痛又名对乙酰氨基酚,为一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的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于1878年问世.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是国际医药市场上头号解热镇痛药,全球市场每年产销量约达10万吨。我国于1959年开始生产扑热息痛,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产量持续稳步上升。目前已成为我国医药原料药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全国有几十家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而感染是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四季常见。发热机理临床分为非致热原性和致热原性,前者较少而后者较为多见。其中前列腺素E(PGE)是一种极强的致热物质。当PGE刺激体温中枢的体温调节细胞时,就会使体温调节点升高到37度以上,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使体温升高。解热镇痛药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阿斯匹林、安基比林、安乃近。这三种药在儿科领域应用广,解热镇痛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对羟基苯乙酮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扑热息痛是乙酰苯胺类中一种起效快又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国外报道了它的由苯酚经对羟基苯乙酮(2)的新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8.
安乃近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军  何英 《上海医药》1996,(12):27-30
疼痛、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目前临床用于解热、镇痛的药很多,其中95%以上属于解热镇痛药,包括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等。安乃近是吡唑酮类的一个重要代表药物,具有较强的解热和镇痛作用。自投入临床用于治疗以来已有百年历史,但其作用机理一直不很清楚,  相似文献   

19.
本刊曾刊登《解热镇痛药的再评价》一文(注:见2002年第6期第417页),讨论安乃近在一些国家引起粒细胞缺乏的报告,引发了关于安乃近作为一种镇痛药的优缺点的种种争论。安乃近的化学结构与苯基吡唑酮类的氨基比林相似。上世纪30年代,氨基比林被发现能引起粒细胞缺乏。此后不久发现安乃近也与粒细胞缺乏有关,推测其危险性是每120个服用安乃近病人中发生1例。因此,安乃近在大部分工业化国家被禁用或从市场上撤除,但在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远东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和南美洲仍在使用。瑞典对安乃近的管理措施耐人寻味:由于估计安乃近致粒…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乃近片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乃近属于吡唑酮类解热镇痛药。目前,安乃近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碘量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3,4]。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安乃近制剂含量的方法。1仪器与药品仪器WFZ800-D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I,C-6A高效须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6AV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药品安乃近纯品,经无水乙醇重结晶数次,药典法测得含量为100.呈%,高效须相色谱法测定含金为99.96%;扑热息痛,三乙胶,甲醇均为分析纯。2实验方法与结果2.1最大吸收波长选择将安乃近的甲醇溶液在紫外区扫描,其最大吸收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