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自制的中空多孔微纳纤维结构Sn0.84Sb0.08Sm0.08O2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Sn0.84Sb0.08Sm0.08O2/TPU(Sn0.84Sb0.08Sm0.08O2添加质量分数为0%、3%、6%和9%)复合微纳米纤维薄膜。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均呈现纤维状三维网络结构;复合薄膜的抗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添加量为6%时,薄膜的抗拉伸强度为2.68 MPa,伸长率为573%,是TPU薄膜的1.5和8.3倍。Sn0.84Sb0.08Sm0.08O2的添加将复合薄膜的热分解温度和接触角分别提升至303℃和120°。复合薄膜的红外发射率随Sn0.84  相似文献   

2.
采用掺杂Sc2O3,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Zr1-xScxO3-α(x=0,0.1,0.15)材料.在610-850℃采用交流阻抗谱法测定了CaZr1-xScxO3-α的电导率及电导激活能,并对CaZrO3掺Sc及掺In样品的电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610-850℃,CaZrO3的电导率为4.3×10-19-1.4×10-6S/cm,CaZr1-xScxO3-α(x=0.1,0.15)的电导率为1.16×10-4-1.4×10-3S/cm,CaZr1-xInxO3-α(x=0.1,0.15)的电导率为0.34×10-4-4.33×10-4S/cm,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掺杂能极大提高CaZrO3的电导率,并随着掺杂量的增加,电导激活能降低,电导率增加;温度及掺杂量相同时,掺Sc材料电导率明显高于掺In材料,说明掺Sc对提高材料的电导率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温固相技术合成Ho3+和Yb3+共掺杂La7P3O18上转换荧光粉。XRD结果表明,合成样品是空间群为P21/n的单斜结构的La7P3O18晶体和少量La PO4晶体的混合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证实La7P3O18晶体是一种光学带隙为4.10 e V的间接半导体。经980 nm激光激发,Ho3+和Yb3+共掺杂La7P3O18荧光粉发射出Ho3+离子特征的蓝色(486 nm)、绿色(550 nm)和红色(661 nm)特征峰,其中,661 nm处发射峰在样品上转换发光光谱中占主导地位。此外,随着Ho3+和Yb3+掺杂量的增加,样品上转换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4.
选择在LiF-CaF2-SmF3熔盐体系中,采用熔盐电解法在1160℃下通过恒电流在Fe阴极表面获得了不同厚度(17.22~40.34μm)的Sm2Fe17合金层,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与方波伏安法研究了Sm3+在W与Fe阴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m3+无法单独沉积于W电极上,Sm3+在铁阴极上的还原为Sm0分为2步,首先在-0.33V(vs.Cr/Cr2O3)发生Sm3+还原为Sm2+的可溶-可溶型反应,然后当电极电势超过-0.78V(vs.Cr/Cr2O3)时Sm2+开始在阴极界面处上发生欠电势还原,在Fe电极表面生成Sm2Fe17合金,这是由于在Sm2Fe17合金中降...  相似文献   

5.
钴铁氧体因结构独特、磁晶各向异性和矫顽力高等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在纳米尺度下,钴铁氧体的磁性表现出与组分、尺寸及阳离子占位紧密的依赖关系。采用热解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ZnxCo1-xFe2O4(0≤x≤0.4)纳米颗粒,测试结果表明Zn2+成功掺杂进入到CoFe2O4中,且颗粒粒径分布在6~8 nm之间,说明Zn2+的掺杂对粒径的影响可忽略。磁性研究表明,随Zn2+掺杂量的增大,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净磁矩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小尺寸效应下Co2+在四面体(A)和八面体(B)位上均有分布,Zn2+引入优先取代A位上的Co2+,使部分Co2+从A位迁移到B位,从而B位上的Co2+和Fe3+出现部分反平行排列,主导磁性的A-O-B相互作用减弱所致。研究结果表明,无磁性Zn...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Eu3+掺杂MgAl2O4:Eu3+荧光粉。主要考察粉体的物相结构、形貌、颗粒尺寸及电/磁偶极跃迁强度随Eu3+摩尔分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Eu3+不等价取代Mg2+后并未影响基质材料的晶体结构,产物全部为立方相MgAl2O4,但间隙O2?的存在会影响被取代离子Mg2+的配位关。当Eu3+掺入时,其会与溶液中的NH4+共同参与调控样品的形貌和尺寸,以致片状颗粒的厚度减小、不规则程度加剧。基于J-O理论认为,在248 nm紫外和39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Eu3+在MgAl2O4中所处格位的对称性差异是引起电偶极(5D07F2)和磁偶极(5D07F1)跃迁相对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共沉淀法合成钠离子(Na+)掺杂的高稳定性Li1-xNaxNi1/3Co1/3Mn1/3O2(NCM-Na)正极材料。首先论证采用低冰镍提取镍作为合成材料镍源的可行性。其次,在化学试剂合成的NCM(Ni,Co,Mn)材料中预先引入最优含量的Na+,占据部分Li+位点,实现具有更低Li+/Ni2+阳离子混排的稳定结构,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a+掺杂量为1%(质量分数)(x=0.01)时,获得的NCM-Na正极材料在1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76.84%提高至89.21%。特别是在5C大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依然维持在110 mA·h·g-1。这为杂原子掺杂耦合材料化冶金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三元LiNi1/3Co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掺杂不同质量分数Y2O3对Al2O3-Y2O3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Al2O3涂层,以及Y2O3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Al2O3-Y2O3复合涂层。利用SEM、EDS对粉末以及不同涂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元素分布进行分析。使用XRD表征粉末和涂层的物相。使用显微硬度仪、纳米压痕测试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 Al2O3喷涂粉末的物相由α-Al2O3组成,而喷涂得到的Al2O3涂层则由α-Al2O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现有W-Y2O3材料基础上,引入微量Hf4+掺杂入Y2O3,调节Y2O3与W晶粒之间的界面关系,从而改善W基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改变Y与Hf元素的掺杂比例,获得纳米级W基复合粉体,在氢气气氛下常规烧结制备W-Y2(Hf)O3复合材料。采用SEM、TEM等表征手段对W-Y2(Hf)O3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Y与Hf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掺杂Hf元素有利于后续氢气还原,在第二相掺杂量不变条件下,当Hf含量增加时,所获得的粉体粒径减小,W-3Y-7Hf的粒径约为100 nm,明显小于传统制备的W-Y2O3粉体。烧结后的块体晶粒尺寸细化,显微硬度和相对密度随之增大,成分为W-3Y-7Hf烧结块体显微硬度最高,为513.7HV0.2,致密度为97.6%。在钨基材料中...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磁制冷材料La0.75Ce0.25Fe11.5-xAl0.2Si1.3Snx(x=0,0.05,0.1,0.2)的磁热效应和相变性质。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着Sn掺杂浓度的增加,主相1:13相减少,α-Fe和LaFeSi相增加。引入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实验结果得出,增加Sn掺杂浓度能够增大晶格常数,并增强相邻原子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居里温度。当磁场变化为2 T时,体系中最大磁熵变为13.59 J·kg-1·K-1,其相对制冷能力为154 J/kg,具有成为磁制冷材料的潜力。通过Banerjee准则和等温熵变的场相关指数n确定当Sn掺杂浓度为0.05%(质量分数)时,合金由一级相变转变为二级相变。合金的相变行为对Sn含量非常敏感,可以通过调节Sn掺杂浓度,实现多级串联制冷。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Al19Fe20-xCo20-xNi41Mo2xx=0,1,2,3,4,5)共晶高熵合金(EHEAs)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微量Mo的EHEA可形成面心立方(fcc)+B2共晶组织,而添加相对较高含量Mo的EHEAs可形成fcc+B2+μ树枝状组织。Mo元素有利于提高L12相的强度和B2相的延性。然而,随着Mo含量的增加,生成的富Mo μ相降低了EHEAs的强度和塑性。Al19Fe18Co18Ni41Mo4 EHEA具有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最佳组合。增加Mo含量可以提高EHEAs的抗氧化性。随着Mo含量的增加,EHEA在滑动过程中形成了抗氧化性增强的摩擦氧化物层,摩擦系数单调下降。本研究为Al19Fe20-xCo20-xNi41Mo2x EHEAs的摩擦学性能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准同型相界(MPB)对提升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BiFeO3-BaTiO3体系的准同型相界通常位于0.70BiFeO3-0.30BaTiO3组分附近。然而,对于BiFeO3-BaTiO3体系,BaTiO3含量越高其居里温度越低。因此,在较低的BaTiO3含量组分附近构建准同型相界是使其同时获得良好的压电活性和高居里温度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制备了0.74BiFe1-xGaxO3-0.26BaTiO3x=0~0.05)系列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Ga含量对其物相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a含量的增加,陶瓷样品从三方相逐渐向赝立方相转变。当x≤0.01,陶瓷样品为三方相结构;而当0.04≤x≤0.05,陶瓷样品为赝立方结构,在0.02≤x≤0.03形成了准同型相界(三方-赝立方)。另外,由于容忍因子的升高,该系列陶瓷的居里温度随着Ga含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位于准同型附近的陶瓷样品表现出良好的压电活性和较高的居里温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频感应炉制备La0.8Ce0.2Fe11.7-xMnxSi1.3母合金并退火,将合金饱和氢化后破碎成粉末。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将居里温度TC间隔为5 K的多种La0.8Ce0.2Fe11.7-xMnxSi1.3H1.8x=0.23,0.26,0.29,0.32,质量分数,%)合金粉末进行混合粘结,提高合金的磁熵半峰宽。用VersaLab和绝热温变直接测量仪测试粘结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表明,与单一成分粘结样品相比,混合粘结样品的最大等温磁熵变有所降低,磁熵半峰宽以及相对制冷能力有所提高。含4种成分的混合粘结样品的相对制冷能力可以达到139.2 J/k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弧熔炼的材料制备方法,研究了微量的主族元素Al掺杂对Ni48Co1Mn37In14-xAlx (0≤x≤2)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显微组织、晶体结构、马氏体相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l替代部分In,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掺杂2at%的Al元素,平均晶粒尺寸缩小到10 μm左右,大约为未掺杂样品的三十五分之一;当Al掺杂量在0.25at%~2at%时,金属Al完全固溶到基体中,而且Al在合金中的固溶度随掺杂量的增加有所提升,当Al掺杂量为2at%时,Al在基体中的固溶度接近2at%;随着Al对In的取代,室温下合金由L21立方奥氏体与单斜6M马氏体的两相结构转变为单一的6M调制马氏体相结构,晶胞体积逐渐减小,马氏体相变温度呈现上升趋势;合金抗压强度不断增大,Ni48Co1Mn37In12Al2的抗压缩断裂强度与Ni48Co1Mn37In14相比提高了160%,压缩应变也由5.46%增加到6.36%;适量的Al替代In后,合金在人工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能总体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Ni48Co1Mn37In12Al2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Ni48Co1Mn37In14合金,且其耐腐蚀性接近于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15.
Ti(Cx,N1-x)基金属陶瓷是用不同碳氮比制造的。研究了碳/氮比对芯-环结构和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孔太多, Ti(C0.5,N0.5)基金属陶瓷的性能较差。随着碳/氮比的增加,白核/灰环的形成率降低,并且微观结构的均匀性增强。因此,基于 Ti(C0.7,N0.3)的金属陶瓷显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但有少量的孔隙和较低的相对密度。与Ti(C0.7,N0.3)基金属陶瓷相比,TiC基金属陶瓷在没有N元素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且无孔隙,但其晶粒较粗大。为了获得细晶粒和高密度的显微组织,将0.25%Cr3C2-0.75%VC(质量分数)引入到TiC基金属陶瓷中,获得了优异的硬度、横向断裂强度和韧性。另外,在Ti(C0.7,N0.3)基金属陶瓷中也添加了0.25%Cr3C2-0.75%VC,但其力学性能低于Ti(C0.7,N0.3)的金属陶瓷,这是因为细颗粒和反应颗粒与Ti(C,N)发生了急性固溶反应。研究了基于不同C/N比的Ti(Cx,N1-x)基金属陶瓷的切削性能和摩擦性能。结果表明,具有0.25%Cr2C3-0.75%VC的TiC基金属陶瓷在室温下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15,在1000 r/min的高速切削过程中,使用寿命最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不同Zr含量的FeCoCrNiZrxx=0.5,0.75,1)高熵合金。研究了Zr含量对合金组织、磁性能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振动样品磁力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的磁性能和电化学腐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CoCrNiZrx合金具有典型的共晶组织,由面心立方固溶体和C15 Laves相组成。随着Zr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合成的静态滞回曲线可以看出,FeCoCrNiZr0.5合金具有顺磁性和铁磁性的混合型特征,FeCoCrNiZr0.75合金表现为顺磁性,FeCoCrNiZr1合金表现为典型的铁磁性。同时,FeCoCrNiZrx合金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经历活化与钝化转变。当合金中的Zr含量为0.75%(原子分数)时,合金极化电阻具有最大的阻抗电容半径,钝化膜的耐腐蚀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在掠射角度α=0°和α=80°的条件下制备氧化钨(WO3-x)薄膜,然后在其表面沉积二氧化钛(TiO2)。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WO3-x/TiO2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断面形貌以及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在三电极体系1 mol/L LiClO4/PC溶液中,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WO3-x/TiO2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XRD结果表明,WO3-x/TiO2薄膜为非晶态结构,与掠射角度无关。当掠射角度为80°时,获得了纳米柱状多孔薄膜。从 W 4f和Ti 2p的XPS谱图确认氧化钨为亚化学计量比的WO3-x,而氧化钛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TiO2。与致密薄膜相比,纳米柱状多孔薄膜需要较低的驱动电压且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纳米柱状多孔薄膜的电荷容量为83.78 mC,是致密薄膜电荷容量30.83 mC的2倍以上。在±1.2 V驱动电压下,注入和脱出离子扩散速率分别为Din=5.69×10-10 cm2/s和Dde= 5.08×10-10 cm2/s。与纯WO3薄膜相比,WO3-x/TiO2薄膜的电致变色循环稳定性更好。纳米柱状多孔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光调制幅度,因此其光密度变化(ΔOD)大于致密薄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内生β-Ti相的Zr/Ti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力学稳定性,采用力学弛豫谱研究了(Ti0.474Zr0.34- Cu0.06Be0.126)100-xFexx=0,2)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通过引入Fe元素,提高了β-Ti相的稳定性。此外,还发现了一个异常的内耗峰,这是由于在亚稳的β-Ti相中析出ω-Ti所引起的。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下,由于相变和非晶基体部分结晶的耦合效应,2种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均表现出异常过冲行为。所得结果为更好地理解内生亚稳β-Ti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复杂动态力学弛豫行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xCuFeNiCoCr高熵合金。研究了铝含量对合金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并讨论了合金制备过程中晶粒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合金晶粒细化,且合金晶粒尺寸随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烧结过程中,合金中会产生新的晶粒,并首先吸收一定热量形成含Al的金属间化合物。在1200 ℃加热2 h后,获得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证实了高熵合金的形成。根据获得的能谱,合金组成均匀,合金化程度高。然而,随着Al含量的增加,出现了少量具有高Al含量的高对比度区域。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抗电化学腐蚀性能。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提高。当Al含量为1mol%时,自腐蚀电压为-235 mV。随着Al含量的增加,硬度也增加。结果表明,当Al含量为1mol%时,合金具有最佳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法制备了Fe0.5MnNi1.5CrNbxx=0,0.05,0.1,摩尔比)高熵合金,并分析了不同Nb含量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Nb元素的合金具有单相fcc结构,其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即延展性)分别为519 MPa和47%。添加少量的Nb(x=0.05)后出现(200)织构和少量Fe2Nb Laves相,合金的延展性增加到55%,并且抗拉强度增加到570 MPa。当Nb含量增加到x=0.1时,织构减少,而Fe2Nb Laves相增多,抗拉强度和延展性分别为650 MPa和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