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2006,(1):112-112
2月10日,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强调,风景名胜资源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促进风景名胜区永续利用。曾培炎对进一步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编制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二是高度重视对自然风貌和人文遗址的保护,三是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四是加大风景名胜区工作的统一协调力度,五是依法开展风景名胜区工作。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建设部,有关部门、地方和风景名胜区负责人发了言。  相似文献   

4.
信息     
声音国务院召开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曾培炎出席讲话2月10日,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强调,风景名胜资源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促进风景名胜区永续利用。曾培炎对进一步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编制好风景名胜区规划,二是高度重视对自然风貌和人文遗址的保护,三是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四是加大风景名胜区工作的统一协调力度,五是依法开展风…  相似文献   

5.
冀治文 《中国园林》1991,7(4):49-50
本文对风景名胜区保护方面提出了保护的物质性、文化性、环境性;在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方面提出了长期保留、部分开发、全部开发等六个观点,是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带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仇保兴 《城乡建设》2006,(12):53-56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1985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促进风景名胜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的高度,深刻认识风景名胜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要进一步明确保护和管理规定,规范各项工作,促进风景名胜区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1985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促进风景名胜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的高度,深刻认识风景名胜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就要进一步明确保护和管理规定,规范各项工作,促进风景名胜区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湖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双重头衔,对其进行景观整体提升应慎之又慎。呈现怎样一个让世人接受的"新"西湖景观?如何协调景观改造与风貌保留之间的关系?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自身心得,提出"小笔晕染"的设计理念。试图从植物景观提升、建筑风貌改造及标准化设计几个方面对上述疑问进行解答,期望总结出适合风景名胜区道路景观提升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煜辉  卢峰  孙国春 《中国园林》2006,22(12):37-41
风景名胜区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途径。针对重庆市唁斯特峡谷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从景观生态战略的角度出发,思考“资源保护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协调”、“范围划定宏观原则及微观分区方法”、“游赏路线组织“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对风景名胜区从规划规范到实施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解决现实中的迫切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英瑾 《中国园林》2012,28(1):102-104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原则,并从土地权属与管理责任、社会系统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和乡村景观规划方面,探讨保护与管理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