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53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患者血清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并且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non-HDL-C水平也相应增高。另外,在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血清水平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程度最相关。结论表明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及时预防和控制non-HDL-C增高对冠心病性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99例60~75岁无糖尿病史及肾功能损伤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94例无糖尿病史及肾功能损伤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E(apo E)、脂蛋白(a)[Lp(a)]及Hcy。并通过Frost法计算出non-HDL-C。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1),并且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Hcy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1),并且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与Hcy无相关性(r=0.281,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清Hcy及non-HDL-C水平是CAD的危险指标。血清Hcy浓度与non-HDL-C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血清Hcy和non-HDL-C与Lp(a)三者同时检测是评价和预测CAD的可信且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46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2小时内采集空腹血清,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按照病变支数分别分为0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各组组间对比分析.Gensini积分进行对数转化后与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 (1)1、2、3支病变组血清non-LDL-C水平分别为(3.39±0.83)、(3.66±0.95)、(3.94±1.07),均高于正常组(2.66±0.71)(P<0.01).2支和3支病变组血清non-HDL-C水平均高于1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on-HDL-C、LDL-C、TC与Gensini积分对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P<0.01)、0.175(P<0.01)、0.203(P<0.01).控制任意2个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non-HDL-C与Gensini积分对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163(P<0.01),LDL-C、TC的偏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non-HDL-C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且较TC、LDL-C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共入选3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胸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80)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n=240),分别检测其空腹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肌酐、血脂水平等各项生化指标,并采用主要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50%)及Gensini评分体系对其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多支病变(2支或3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51)、体质量指数(BMI)(OR=0.905)、Hb A1c(OR=1.343)和血肌酐(OR=1.023)(P均3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169,P<0.01),HDL-C则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病变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吴炯  郭玮  潘柏申  赵瀛 《检验医学》2006,21(4):316-319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的相关性;分析比较38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标本的血脂检测值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比较进食因素对各血脂检测项目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三酰甘油(TG)水平增高,non-HDL-C与LDL-C相关性下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值[(3.60±1.10)mmol/L]显著高于阴性组[(3.18±0.64)mmol/L,P=0.002].non-HDL-C的值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而其他一些血脂检测项目(TG、HDL-C、LDL-C等)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结论non-HDL-C与冠状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基本不受饮食因素的干扰,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LDL-C)的相关性;分析比较38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标本的血脂检测值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比较进食因素对各血脂检测项目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三酰甘油(TG)水平增高,non-HDL-C与LDL-C相关性下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的non-HDL-C值[(3.60±1.10)mmol/L]显著高于阴性组[(3.18±0.64)mmol/L,P=0.002]。non-HDL-C的值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小,而其他一些血脂检测项目(TG、HDL-C、LDL-C等)均受饮食因素影响较大。结论non-HDL-C与冠状动脉阻塞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基本不受饮食因素的干扰,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的患者的血清,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分析各血脂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分析各指标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C、LDL-C、non—HDL-C显著增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5;②TC、non—HDL-C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P〈0.05。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骨保护素,同时检测血脂。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数量和狭窄度积分来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作对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9.203,P<0.05)。骨保护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F=7.571,P<0.001)。冠状动脉正常或内腔轻度不规则、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的患者,其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μg/L)分别为0.104±0.035,0.111±0.037,0.130±0.084,0.169±0.077。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OR=2.4;95%的可信区间为1.4~4.2)。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进展可能有直接关系。OPG,LDL-C、三酰甘油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科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共386例选择性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发病年龄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n=101)、早发冠心病组(n=88)及晚发冠心病组(n=197),分析早发和晚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冠脉造影特点,多因素分析影响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早发、晚发冠心病组中男性、吸烟及糖尿病比例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P0.05);晚发冠心病组与早发冠心病组相比,合并糖尿病比例偏低(P0.05);多因素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860,95%CI:1.140~7.175)增加早发冠心病的风险;高龄(OR=1. 172,95%CI:1. 124~1. 222)、男性(OR=3. 276,95%CI:1. 647~6. 516)、吸烟(OR=3.699,95%CI:1.616~8.468)、血糖增高(OR=1.351,95%CI:1.083~1.686)增加晚发冠心病的风险;早发冠心病组和晚发冠心病组在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及糖尿病增加早发冠心病风险,早发冠心病病变并不轻于晚发冠心病。积极开展针对相关可控危险因素(尤其吸烟)的干预及管理,可延缓冠脉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表达水平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LMC)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首次发病诊断明确的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根据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按照美国介入和治疗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对LMC循环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LMC循环良好组30例(2-4级)和LMC循环不良组55例(0-1级),比较两组non-HDL-C水平。结果 与LMC循环良好组比较,LMC循环不良组LDL-C、non-HDL-C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on-HDL-C为LMC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OR=3.019,95%CI:1.053~8.658,P=0.04)。LMC循环评分与血清non-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28,P=0.036)。non-HDL-C表达水平预测LMC循环不良曲线下面积为0.638(95%CI:0.521~0.755,P=0.036)。结论 non-HDL-C...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血脂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0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2427)和对照组(n=635)。统计分析用R语言。建立冠心病相关血脂指标的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模型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冠心病预测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血脂指标。结果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3062例,其中冠心病组2427例,对照组635例。将血脂指标同时纳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后导致了模型较严重的共线性,逐步回归(stepwise)只能够在部分地减少共线性的严重程度,而LASSO回归模型显著减少了共线性的严重程度。经过LASSO回归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non-HDL-C)是预测冠心病的代表性的血脂指标。结论LASSO回归在处理多重共线性的样本数据时有优势。LASSO回归发现LDL-C、HDL-C和non-HDL-C是预测冠心病的代表性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纵静  唐其柱  周恒 《临床荟萃》2012,27(1):31-34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检测在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组)83例、CHD(支架植入组)163例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组)44例中老年病例的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各组间男女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药物治疗组、支架植入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LDL-C、LDL C/HDL-C比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支架植入组TC、LDL-C、TC/HDLC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支架植入组HDL-C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组女性HDL-C水平高于男性(P<0.05),但女性TC/H DL-C比值、LDL-C/HDL-C比值低于男性(P <0.05).支架植入组女性TC和HDL-C高于男性(P<0.05).对照组女性TC、HDL-C高于男性(P<0.05),但女性TG/HDL C、LDLC/HDL-C低于男性(P<0.05).结论 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对中老年CHD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水平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18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及apoB/apoA1比值,分析各血脂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血清TG、non-HDL-C和apoB/apoA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和apo 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DL-C和apoA1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TC和LDL-C,而non-HDL-C、apoB以及apoB/apoA1的特异度均较高。结论血清non-HDL-C及apoB/apoA1比值的升高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性明显正相关,其预警价值高于传统指标LDL-C和T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密切,尤其对于LDL-C和TC已经达标者控制其non-HDL-C和apoB水平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256排冠状动脉CT分析中青年和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检查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972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528例)和老年组(≥60岁,444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MI)、吸烟、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中青年组主要为单支,低钙化积分病变,而老年组主要为多支,高钙化积分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而老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性别构成。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特征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住院患者322例行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正常者68例(21%),确诊冠心病患者254例(79%),其中单支病变组75例(30%),2支病变组83例(32%),3支病变组96例(38%);依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造影前常规测定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对所得数据资料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OR值较大。结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程度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脉病变的影响程度可能强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16.
载脂蛋白A5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患者(114例)和对照者(40例)的代、TG、HDL-C、LDL-C、载脂蛋白A5、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LP(a)]和尿酸(uA)的水平.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患者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弥漫病变组,分析比较这些组间ApoA5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ApoA5、HDL-C和载脂蛋白A1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TG、LP(a)和U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TC、LDL-C、载脂蛋白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及弥漫病变组的ApoA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05,P<0.01),随病变加重ApoA5水平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相关分析显示ApoA5水平与TG(r=-0.208,P=0.040)及LP(a)(r=-0.088,P<0.001)水平成显著负相关;与HDL-C(r=0.241,P=0.016)正相关.结论 血清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负相关.ApoA5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冠心病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阴性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空腹血脂、血糖、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别以冠状动脉狭窄分数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为因变量,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元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除总胆固醇、血糖外,血脂、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仅有高密度脂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纽(P〈0.05)。冠心病纽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分数显著相关(r=0.25,P〈0.05;r=-0.32,P〈0.01),病变冠状动脉支数与任何自变量无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均为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观察12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浓度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用冠状动脉造影方法确诊冠心病。结果:高血压伴冠心病组患者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血尿酸浓度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有必要监测及及时干预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脑梗死关系,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5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单纯脑梗死组(57例)、合并糖尿病组(43例)、合并高血压组(53例),另设6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TC和HDL-C,同时根据Friedewald公式计算出LDL-C,按Frost法计算出non-HDL-C含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各组血清TC、LDL-C及non-H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各组间比较,LDL-C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组TC及non-HDL-C含量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C及non-HDL-C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应重视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non-HDL-C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