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公办中、小学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的摸底普查工作,进行分类统计,并初步摸清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鉴定工作对校舍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后续校舍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找出校舍建筑抗震性能现状与现有规范之间的差距奠定基础;为有关部门作好校舍建筑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年参加重建震区校舍,对震区村镇校舍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些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既有框架校舍由于所建年代不同,设计所依据的抗震规范不一样,因而其抗震性能好坏呈现年代性.Pushover方法是一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本文通过三个依据不同抗震规范设计的框架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研究不同时期框架校舍抗震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按TJ 11-78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较差,后来按GB J11-89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有较大提高,目前按GB 50011-2001设计的框架校舍抗震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础。社会捐助是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社会慈善事业起步晚,社会捐助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存在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这严重地制约了社会捐助活力。进行制度创新,是促进社会捐助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绵竹市中小学校舍震害破坏特征分析及抗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通过对绵竹市中小学校校舍震后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校舍震害特征和破坏机理,指出了中小学校校舍在选址、投资、设计、建造等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中应加强的抗震措施,同时强调应切实重视这种规模不大的大量性民用建筑的建设质量问题,对灾后中小学校舍加固及重建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程咨询》2009,(6):62-63
本刊讯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明确提出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中小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1当前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状况笔者在检查中发现,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状况普遍不容乐观。城区较农村只是在建筑物内的固定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数量、拥有室外消火栓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土地紧张,消防车通道、楼房之间的防火间距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地震作用部分转移加固方法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低层单跨的中小学混凝土框架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的可行性,为这类特点的中小学校舍提供加固设计方法.方法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地震作用部分转移的加固方法,即在原框架结构中设置剪力墙,通过其吸引部分地震作用来降低对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要求.结果 设置剪力墙后,结构X、y向的变形均明显减小且基本相同,层间位移角也明显地减小,剪力墙可有效地分担原框架结构的部分地震作用,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其抗震能力.结论 地震作用部分转移加固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和造价低廉的特点,避免了对原框架结构构件的逐一加固,应用实际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宁夏工程技术》2014,(3):188-188
<正>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2月,原宁夏大学与宁夏工学院、银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宁夏大学,于1997年12月26日挂牌,2001年11月,教育部批准宁夏大学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宁夏大学,并于2002年2月26日正式挂牌.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建的区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和"211工程"立项建设高校.学校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53.8 hm~2,校舍建筑面积67万m~2,另有教学实验农场113 hm~2.在校教职工2668人,专职教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由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所引发的中小学校间的类型转变,以及校舍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等问题,实现教育建筑更为充分的价值;依托于文献查阅、实证提炼、系统归纳总结等方法,提出了校舍空间计划的方法,并结合铜川市印台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进行实证研究.鉴于国内对校舍空间的研究多着重校产资源的权属与管理,因此该方法为分析探索教育空间的充分利用和相互转化,教育空间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的统筹衔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并行网络控制系统服务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解决网络控制系统因并行而导致的时延增大问题,协调并行控制效率与信息通信负荷,建立了网络控制系统并行化体系结构、质量衡量标准和服务质量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控制器闲置时间的最大闲置时间最先(MvTF)的消息调度策略.以基于CAN总线的并行网络控制系统服务质量管理为例,建立了服务质量管理仿真模型,并将上述调度策略与单调速率调度策略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采用MVTF调度策略进行并行系统的服务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及网络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发生的国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数拾万人的伤亡及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合肥位于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大断裂带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在暑假期间对合肥市中小学校的校舍进行抗震检测及加固是非常正确的决定.我院共承担8所中学校舍的抗震加固设计,在学校秋季开学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本文除了对校舍的抗震加固设计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外,另外对房屋的抗震设防管理,房屋设计使用年限,以及高校的抗震加固,提出了看法,以便为抗震减灾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校安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提高校舍抗震能力和综合防灾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广大师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采用隔震技术加固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建立隔震体系的两质点简化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在建筑结构顶部加层隔震的减震工作原理,并提出了隔震层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以一栋不能满足抗震要求的教学楼为研究对象,运用建筑结构顶部加层隔震的减震方法加固,发现其减震效果非常明显且达到了抗震设防目标,因此这种隔震方法对学校校舍的改造加固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受城镇化进程影响,西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县城和人口稠密的镇区集中,呈现大班额和大规模趋势,县域大量既有中学校舍空间指标滞后、模式陈旧,就学压力剧增、校园亟待更新以满足供给需求.目前大多数学校建设仍依据2002年颁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而此标准仅适用于48班以下办学规模,由于建设标准滞后,大量既有校舍新建、改扩建缺少有效指导,更制约了新型教育理念下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教学需求、把握地方办学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及各地区已有标准,选取陕西12个县域的代表性学校,以理科实验空间为例,运用建筑计划学方法深入细致调查,分析实验空间现状使用问题并建立类型化研究;基于实验空间计划的影响要素分析,构建大规模办学背景下不同班级规模所对应的校舍实验空间适宜性指标参考,并提出灵活弹性的空间模式和设计策略,为西部县域既有中学更新改造作设计指导、亦为地区适宜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砌体结构房屋校舍的质量检测内容,并依据有关资料和规程,对房屋进行抗震鉴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的外环境设计需要考虑越来越多的因素.以四川大坪村的震后重建项目为例,以优化建筑外环境为目的,对大坪村进行了整体规划,深入研究了影响建筑外环境的因素,并将可持续理念应用于实际建设,为山地乡村的外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合并重组,新校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老校区部分房屋、土地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高校应在满足正常教学用房的前提下,将闲置的房屋、土地资源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以投资入股、联合开发或出租经营等手段采盘活国有资产,提高房地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房地产资源优质高效运转,确保国有房地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8.
超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有共性,但更有独特性和先兆性。"城乡等值"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乡村发展上取得诸多成绩的重要理念,借鉴这一理念并解读其核心要义,将对我国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参考。基于这一理念,上海在乡村振兴上可以从七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的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数量多、类型多、范围广,做好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是常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常州市乡村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将常州市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分为休闲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和红色文化体验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共空间是承载村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与更新对推动新时期乡村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辨析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公共空间更新关系的基础上,以皖北怀远县刘楼村为例,梳理村庄公共空间现状,总结皖北乡村公共空间现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刘楼村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的目标、路径、技术手段,构建"美化边界、突出标志、优化节点、提升道路、整合区域"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并积极创新村民参与更新的方式,以期为皖北其他乡村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