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控制系统变采样周期智能动态调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采样周期时变不确定性对控制性能和网络运行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控制原理和预测机理的智能动态调度策略.该策略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率、截止期错过率以及误差绝对值积分(Integralof the Absolute Error,IAE)对消息进行反馈控制调度,保证网络利用率、截止期错过率以及控制性能保持在期望的范围内;利用BP神经网络对网络利用率和数据包执行时间进行预测,实时调整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以适应网络中信息流的变化.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调度算法既能满足控制系统的性能,又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类离散时间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鲁棒跟踪控制问题.在数据传输中,同时考虑了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丢包等网络特征,并将连续时间控制系统的时滞输入方法用于离散时间网络化跟踪控制系统的建模中.利用并行分布补偿技术并且考虑到模糊鲁棒跟踪控制器的激活机制,建立了这类系统跟踪控制的符合系统运行机制的模糊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首先针对这类跟踪控制系统的名义模型建立一个镇定条件,使得其满足一个给定的H∞跟踪性能,然后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鲁棒跟踪控制器的存在条件.仿真示例说明了所提跟踪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网络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日益突出,它是恶化系统性能、导致信息不能准时到达、引起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对网络控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并从减少网络延时的网络优化与调度策略、无模型智能控制策略、鲁棒控制策略等方面出发,对网络延时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有效地实施网络控制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多型号产品生产计划与调度过程的并行与信息有效集成,针对型号产品研制生产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多型号产品生产计划与调度模型.建立了生产计划与调度过程模型、计划模型和组织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理念的运行控制模型,详细描述了协同控制运行机制和相应的调度策略.利用Delphi6开发了多型号产品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计划与调度过程的监控能力,缩短型号研制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5.
针对火星及其他星球探测复杂通过性任务使导航控制系统设计面临的困境,提出星球车导航与动力学联合仿真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基于修正的Bekker理论模型,以MSC.ADAMS软件为基础,通过子程序二次开发,建立含松软土壤环境下轮壤接触星球车动力学模型;采用C++建立交互式并行仿真系统,协同调用动力学模型与导航控制模型并行解算形成联合仿真的闭环系统,实现导航控制系统与动力学模型的无缝链接和并行高效解算。选取合适土壤特性参数,给定导航指令,对星球车特殊工况,如车体抬升、抬轮、蠕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平台能够真实实现星球车导航与动力学的联合仿真,为星球车导航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对水轮机的控制,针对网络控制中存在的丢包现象,提出基于动态矩阵的网络控制方法,降低了网络丢包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在对水轮机建立刚性水击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在truetime网络环境中分别采用动态矩阵和PID对其进行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动态矩阵在水轮机网络控制中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良好的多项目资源调度模型已成为项目型企业多项目管理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在分析多项目并行调度特点的基础上,基于Petri网擅长描述随机性、任务间并发、同步、并行等系统特征的优势,克服当前已有的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的不足,构建了基于CPN的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通过建模实例阐述了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证明了基于着色Petri网构建多项目并行调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控制系统调度与控制综合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需同时考虑信息调度和控制性能两个方面。针对网络控制系统中这两方面的综合设计,首先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信息调度研究现状,阐述了现有控制网络调度算法的工作方式和特点。接着从提高网络控制系统综合性能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了网络控制系统中调度与控制综合设计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以兼顾控制性能质量(QoP)和网络服务质量(QoS)为目标的网络控制系统综合性能优化是系统设计的重点,并对网络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研究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网络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日益突出,它是恶化系统性能、导致信息不能准时到达、引起系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对网络控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延时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影响,并从减少网络延时的网络优化与调度策略、无模型智能控制策略、鲁棒控制策略等方面出发,对网络延时的控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有效地实施网络控制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引出了网络控制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NCS的仿真工具箱TrueTime的组成、功能、以直流电机为对象,建立了一个基于TrueTime的NCS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控制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无线频谱资源,保障智能电网中重要控制类信息传输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为其他业务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服务,提出了一种智能电网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优先级的数据分组调度机制. 该机制基于差异化调度策略的思想,依据智能电力通信网流量的异构特性、业务特点和服务质量要求,为智能电力通信业务划分了优先级,进而对各个优先级设置了不同的策略,并重点考虑信道质量和信道切换造成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仿真验证,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数据分组调度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较高优先级次级用户数据分组的传输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利用率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服务质量对IPSec安全设备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在IPSec安全设备中实施服务质量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对数据流采用两级分类和两级调度的机制,从而保障关键业务不在IPSec安全设备处被阻塞。该实施服务质量的体系结构将服务质量模块与IPSec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供集成化的检测、控制和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IEEE802.16协议对于保证多媒体业务的QoS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基于IEEE802.16网络的带宽调度策略的优点与缺陷,并在现有严格优先级调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IEEE802.16的PMP网络模型的改进策略,并通过仿真数据证明改进方案能够有效保证各类多媒体通信服务流的QoS性能,保证带宽资源在各种业务之间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基于策略的端到端移动QoS体系架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基于策略的服务质量(QoS)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下一代移动网络的端到端分层QoS 架构。定义了涵盖无线接入网络的增强策略管理组件,并引入了分层策略模型和通用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扩展以完成自适应网络资源配置和QoS协商。对该架构实例性能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架构既保障了会话的QoS要求,更利于网络间QoS参数的智能配置和自适应协商,最终在全网范围内保障业务的端到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QoS如延迟、丢包建立网络化控制系统状态方程,提出一种根据网络QoS离散化连续系统二次型代价函数及设计相应最优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控制器的方法。针对系统控制性能对网络QoS的约束,提出一种能够兼顾系统性能与网络QoS的控制与调度综合协调设计方法。仿真实验证明了提出的网络化控制离散二次型最优综合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和与已有的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IaaS层的资源调度研究在任务调度机制和资源负载均衡机制上存在的不足,以SLA管理、资源调度等理论为基础,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基于SLA的云计算资源调度策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SLA的云计算资源调度框架,讨论了面向IaaS资源服务提供商SLA管理机制及内容,设计了基于SLA管理的QoS保证机制,与负载均衡模块和任务调度模块交互实现服务SLA的保证,有效实现IaaS资源服务提供商在任务QoS约束下最大化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无线异构网络中网络感知自适应的视频传输服务质量框架,并描述了完整的框架及框架中的自适应算法。该框架包括可伸缩视频编码模块、服务质量映射模块、带宽估计模块、错误和拥塞控制模块以及接收端的解码输出模块。优点在于:拥塞控制和错误控制机制更加有效;网络条件恶劣时视觉质量平滑下降;网络资源能够有效地被利用。仿真结果证明了自适应服务质量框架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区分服务模型的体系结构,研究其实现IPQoS的各种控制策略,通过对区分服务的队列调度算法进行分析,对DWRR调度算法提出改进调度策略,设计出一种区分服务中队列调度PHB实现方案.通过在NS2仿真平台上测试,计算得出各个流获得的平均带宽,仿真结果图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实现了对具有不同QoS请求的业务流的区分服务,说明此队列调度设计方案满足DiffServ中PHB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