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GC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联合诱导制备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脉交泰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肝糖原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CK和LDL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脉交泰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FBG、HbA1c、GSP水平,明显改善TC、TG、LDL-C等指标(P<0.05);肝脏肝糖原含量及LDLR和GCK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脉交泰胶囊具有明显的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提高肝糖原的含量,增加肝脏GCK和LDLR蛋白表达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16.7mmol·L-1的大鼠随机分组:大明胶囊大(200mg·kg-1·d-1)、中(100mg·kg-1·d-1)、小(50mg·kg-1·d-1)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苯乙双胍(75mg·kg-1·d-1)组,连续用药14d,用快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提取心肌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大明胶囊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经大明胶囊治疗后的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空腹血糖也明显下降。结论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并且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初老大鼠卵巢Bcl-2、Caspas e-3 mRNA表达及氧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自然衰老的雌性大鼠建立初老动物模型,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卵巢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和黄嘌呤氧化法分别检测卵巢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初老组相比,各SI处理组卵巢Bcl-2 mRNA表达量和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Caspase-3表达量明显下降,中剂量(158 mg.kg-1)和高剂量(500 mg.kg-1)SI处理组MDA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上调卵巢Bcl-2、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并增强SOD活性,可能是其改善衰老卵巢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对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和DM造模组,造模组给予STZ 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DM组和DM 阿托伐他汀治疗(AT)组,AT组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15 mg·kg-1·d-1)灌胃.于8周末,1%戊巴比妥麻醉下取胸主动脉,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血管组织中MC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M组相比,AT组大鼠体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P<0.05).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大血管组织MC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DM组相比,AT组大鼠大血管组织MCP-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血管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升高,而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而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甲双胍对脂肪肝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脂肪聚积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并研究二甲双胍对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分3组:设LETO大鼠为对照组,OLET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二甲双胍每天100mg·kg-1)。于治疗后9,22周,测定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用WesterBlot方法测定肝脏SREBP-1蛋白表达水平;用定量PCR方法测定SREBP-1及参与其裂解的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肝脏SREB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其靶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增加。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甘油三酯含量下降;治疗9周后,S1P和S2P mRNA水平下降;治疗22周后,肝脏SREB-1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结论OLETF大鼠肝脏SREBP-1高表达,促进脂肪肝形成;二甲双胍可通过下调SREBP-1的表达,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11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组(N-ac-etyl-L-cysteine,NAC)组、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5、10 mg.kg-1)。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HE染色和VG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生化法测定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α1(I)前胶原(α1(I)procollagen)mRNA表达;原位灌注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SD大鼠肝脏星状细胞,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加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进行刺激,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EL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和模型组比较,MEL(10 mg.kg-1)组肝纤维化评分较低(P<0.05),MEL能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升高SOD、GPx活性,MEL(10 mg.kg-1)组、NAC组大鼠肝组织α1(I)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经LPS刺激后A值增大,与LPS组相比,LPS+NAC组和LPS+MEL(0.1 mmol·L-1)组A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MEL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抑制前胶原基因转录和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8,(7):976-979
目的:考察薤白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为薤白降血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另取50只大鼠饲以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取成模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和薤白低、中、高剂量组(0.83、1.67、2.50 g/kg,分别饲以含10%薤白的高脂饲料8.3、16.7、25.0 g/kg,不足采食量者用高脂饲料补足)。饲养45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计算大鼠肝、脾、肾、心脏指数,并检测大鼠肝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肝X受体α(LXR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和肝指数显著升高,血清中HDL-C含量和肝组织中LDLR、LX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薤白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且薤白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LDLR、LX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肝、脾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薤白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中LDLR、LXRα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对舒必利、利培酮所致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防治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利培酮所致的大鼠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紊乱及肝脏脂质沉着的效果。方法大鼠第1~4天予舒必利25 mg·kg-1·d-1或利培酮0.05 mg·kg-1·d-1灌胃,从第5日起舒必利加至50 mg·kg-1·d-1或利培酮加至0.1 mg·kg-1·d-1,2周后加用二甲双胍100 mg·kg-1·d-1,总共给药周期为8周;取基线,3 d,1周,2周,4周,6周,8周7个时间点,称取大鼠体质量,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S)及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h PBG);于实验第8周末检测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FA)、胰岛素(insulin,IRS)水平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并取大鼠肝脏进行常规HE染色。结果各时间点二甲双胍组与正常对照组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服用舒必利组、利培酮组大鼠在第6周、8周末体质量、2h PBG、INS、FA升高(P<0.05),8周末TC、TG、HDL-C升高(P<0.05),LDL-C降低(P<0.05),而舒必利与利培酮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舒必利或利培酮合用二甲双胍的大鼠6周及8周末体质量、2h PBG、INS、FA较单独使用舒必利或利培酮的大鼠更低(P<0.05),8周末TC、TG、HDL-C更低(P<0.05),LDL-C较高(P<0.05)。肝脏病理示舒必利及利培酮组大鼠肝细胞形态紊乱,血管周围见多量白色脂肪浸润细胞,且在距离血管较远的肝细胞也可见到脂质沉着;舒必利或利培酮合用二甲双胍的大鼠肝细胞形态整齐,血管周围及血管较远白色脂肪浸润细胞明显少于舒必利及利培酮组。结论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利培酮可引起大鼠体质量增加、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及肝脏脂质沉着,二甲双胍能有效地防治舒必利、利培酮所致的大鼠体质量增加及糖脂代谢紊乱,并能减轻肝脏脂质沉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一和(或)联合应用交感能受体阻滞剂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对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50只,质量为(200±10)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行假手术(麻醉后行肾周包膜剥除术),术后2周开始灌服饮用水;阳性对照组、RAS阻断剂组、交感能受体阻断剂组及联合用药组均行5/6肾切除术,术后2周分别灌服饮用水、RAS阻断剂剂(洛汀新10 mg.kg-1.d-1)、交感能受体阻断剂(阿尔玛尔20 mg.kg-1.d-1)以及RAS阻断剂+交感能受体阻断剂(洛汀新10 mg.kg-1.d-1+阿尔玛尔20 mg.kg-1.d-1)。干预时间为8周。所有大鼠术后第2、4、6、8、10周用鼠尾测压仪测量大鼠血压并将大鼠置于代谢笼,留取24 h尿液,之后以考马斯亮兰法行尿蛋白定量检测;术后10周即实验结束时采血测定血红蛋白及生化指标;同时留取肾脏标本行肾脏病理检测,免疫印迹测定Ⅲ型胶原(C-Ⅲ)、Ⅳ型胶原(C-Ⅳ)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Ⅲ、C-Ⅳ和AT1-R的m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血压[(173±16)mm Hg与(119±13)mm Hg]和尿蛋白定量(24 h)[(42.4±6.5)mg与(7.5±0.5)mg]测定值均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加重(P<0.05),C-Ⅲ、C-Ⅳ和AT1-R及其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3个干预组大鼠的血压明显改善[(117±16)mm Hg,(116±16)mm Hg,(115±16)mm Hg与(173±16)mm Hg],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24 h)[(31±5)mg,(31±6)mg,(23±6)mg与(42±6)mg(P<0.05)],病理改变减轻,C-Ⅲ、C-Ⅳ和AT1-R及其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血压无明显变化,但尿蛋白定量更少,病理改变更轻,C-Ⅲ、C-Ⅳ和AT1-R及其mRNA的表达更少(P<0.05)。结论 RAS阻断剂、交感能受体阻断剂单一应用和联合应用均能够明显减轻和延缓慢性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的肾小球纤维化、硬化,起到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与单一用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肾脏保护作用更好,且不依赖于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2S对动脉粥样硬化(AS)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结合维生素D3的方法建立AS大鼠模型,并给与腹腔注射NaHS 56μmol·kg-1.d-1,持续12周。检测血脂水平及肝胆固醇含量。HepG2细胞给与NaHS 100μmol·L-16 h后,用RT-PCR方法检测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 NaHS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均较模型组降低,肝胆固醇含量下降。NaHS使HepG2细胞HMGCoA Re-ductase mRNA表达下降,LDLR mRNA表达增加。结论H2S对AS胆固醇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能下调肝HMGCoAReductase,使胆固醇合成下降;上调肝脏LDLR表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作用是否与其调节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C11(CYP2C11)基因表达的作用有关。方法18只SHR随机分为SHR模型组、阿托伐他汀50和10 mg.kg-1组;6只W 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阿托伐他汀ig给药,每日1次,共10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RT-PCR和W 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肝、肾及主动脉组织中CYP2C11mRNA和蛋白质表达;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14,15二-氢二十碳三烯酸(DHET)含量;并测定血脂含量。结果阿托伐他汀50 mg.kg-1组在给药后第6~10周和10 mg.kg-1组在给药后第10周SBP明显低于SHR模型组。在CYP2C11 mRNA和蛋白质表达中,SHR模型组心、肾和主动脉均明显高于WKY组;给药10周后,阿托伐他汀50 m.gkg-1组的4种组织和10 m.gkg-1组的心、肾和主动脉的表达明显高于SHR模型组。治疗前SHR各组尿液中DHE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WKY组,给药后阿托伐他汀50 m.gkg-1组的含量明显高于SHR模型组;同时,阿托伐他汀50 mg.kg-1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SHR模型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上调CYP2C11基因的表达,并增加其代谢产物表氧化二十碳三烯酸,这可能是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基胍(Am i)与维生素C(V itC)合用是否可通过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Am i,V it C和V it C+Am i治疗组分别ig Am i 100 mg.kg-1,V itC 100 mg.kg-1或V itC 100 mg.kg-1+Am i 100 mg.kg-1,每日1次,给药1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m i和V it C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的体重,但对血糖水平无影响;V it C降低TG、TC和LDL水平,显著提高HDL水平,Am i及V it C明显降低HbA1c和G-LDL水平,并增强主动脉HSPG表达。Am i+V it C的治疗作用较Am i及V it C更为明显,但所有的观察指标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Am i和V it C无降血糖作用,但可通过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gCl2和CdCl2对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样作用及不同剂量CdCl2对HgCl2雌激素样作用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行双侧去卵巢手术制备模型,按照分组,每天ip给予生理盐水(去卵巢模型对照组),雌二醇0.08mg·kg-1(阳性对照组),HgCl20.04,0.20和1.00mg·kg-1;CdCl20.08,0.40和2.00mg·kg-1;以及HgCl2+CdCl2(0.04+0.08),(0.04+0.40)和(0.04+2.00)mg·kg-1组,连续3d。观察子宫增重作用、子宫内膜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和嗜银染色(Ag-NORs)颗粒数。结果与去卵巢模型对照组相比,HgCl21.00mg·kg-1组和CdCl22.00mg·kg-1组均能显著诱导去卵巢大鼠子宫增殖(P<0.05);HgCl20.04mg·kg-1能够明显提高CdCl20.08和2.00mg·kg-1组子宫脏器系数(P<0.05)。HgCl2和CdCl2组MI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递增,且呈剂量-效应关系,除CdCl20.08mg·kg-1组外,其余各组与去卵巢模型对照组相比较,MI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去卵巢模型对照组相比,HgCl20.04mg·kg-1能够提高CdCl20.08,0.40和2.00mg·kg-1组MI(P<0.05);HgCl21.00mg·kg-1和CdCl22.00mg·kg-1大鼠子宫内膜Ag-NORs颗粒数明显增高(P<0.05),HgCl20.04mg·kg-1能够明显提高CdCl20.08和2.00mg·kg-1组Ag-NORs颗粒数(P<0.05)。结论 HgCl21.00mg·kg-1和CdCl22.00mg·kg-1单独应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HgCl20.04mg·kg-1与不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CdCl20.08mg·kg-1和0.40mg·kg-1联合应用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重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以及凝血时间的检测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丹皮酚和芍药苷配伍的高(丹皮酚50 mg.kg-1+芍药苷12.5 mg.kg-1)、中(丹皮酚25 mg.kg-1+芍药苷6.25 mg.kg-1)、低(丹皮酚12.5 mg.kg-1+芍药苷3.125 mg.kg-1)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胶原、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丹芍配伍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及全凝血时间。结论牡丹皮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重组方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拟除虫菊酯诱导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拟除虫菊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理。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斑点杂交 ,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同时检测了氯菊酯 (PM )和溴氰菊酯 (DM )对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 (NGF)表达的影响。结果4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表明 1次大剂量 (PM1组 ,4 0 0mg·kg- 1)和连续 5d较小剂量 (PM2组 ,2 0 0mg·kg- 1)PM处理后大鼠脑组织N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多。其中RT PCR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NGFmRNA水平均有显著升高 ;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mRNA升高基本一致。而DM对NGF的影响与PM稍有不同 ,虽然大剂量(DM1组 ,2 5 .0mg·kg- 1) 1次ip和连续 5d较小剂量 (DM2组 ,12 .5mg·kg- 1)ip均可引起NGFmRNA表达的增加 ,流式细胞术结果却表明DM2组海马的NGF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增加 ;免疫组化亦表明DM2组皮层及海马各区NGF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升高。结论 两型拟除虫菊酯对NGF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不同 ,而NGF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其神经损伤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浙贝母总生物碱(TAF)对人肺腺癌A549/顺铂(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①离体实验:采用MTT法观察TAF(12.5~200mg·L-1)对A549和A549/DDP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MTT法检测TAF 9mg·L-1对A549/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同时设环孢菌素A(Cys A)1mg·L-1和汉防己甲素(Tet)1mg·L-1为阳性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相对表达;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DDP细胞P-糖蛋白(P-gp)相对表达。②在体实验:制备BALB/c裸鼠A549/DDP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DDP 5mg·kg-1、TAF2 mg·kg-1、DDP 5 mg·kg-1+TAF 0.5,1和2 mg·kg-1联用组,每两天ip给予DDP,每天ig给予TAF,持续13d,检测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结果 TAF作用72 h抑制A549和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141±5和(298±22)mg·L-1;IC10值分别为15.3±1.9和(9.0±1.2)mg·L-1。DDP 0.01~100mg·L-1与TAF 9 mg·L-1合用后,DDP抑制A549/DDP细胞存活的IC50值由(14.06±3.72)mg·L-1降至(0.79±0.14)mg·L-1,抑制A549细胞存活的IC50值无明显变化;TAF对A549/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7.80倍,高于Cys A(10.16倍)和Tet(14.05倍)。TAF可明显降低A549/DDP细胞MDR1 mRNA及P-gp相对表达(P<0.01)。DDP 5mg·kg-1体内抑瘤率为49.9%,与TAF 2mg·kg-1合用后抑瘤率增至67.4%(P<0.01)。结论 TAF在体内外均可逆转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可降低MDR1 mRNA和P-gp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噻氯匹定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研究噻氯匹定的抗AS作用。噻氯匹定20和60 mg·kg-1·d-1连续8 wk,po,能显著抑制鹌鹑动脉内膜AS斑块形成. 每2 wk测定血清血脂,该药对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影响,但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有升高. 于AS造型2和4 wk,血清NO水平下降;在AS造型6 wk,NO水平升高,噻氯匹定可逆转AS造型引起的NO水平变化. 用放免法分析该药对前列环素合成的影响,结果噻氯匹定3.3,10和30 mg·kg-1,24 h内ig 3次,均显著提高大鼠动脉壁6-酮-前列腺素F含量. 结果表明噻氯匹定可抑制鹌鹑实验性AS斑块形成,除抑制血小板功能外,保护内皮功能可能也是该药抑制AS病变形成的重要机 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EAM)与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急性血瘀模型、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00 mg·kg-1,EAM400 mg·kg-1,ECT 200 mg·kg-1,EAM 400 mg·kg-1+ECT 200 mg·kg-1组。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大鼠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制备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EAM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其中EAM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APTT和TT;ECT还能显著延长PT。与单独应用EAM或ECT相比,EAM与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延长TT上优于单用ECT(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用EAM或ECT(P<0.05)。与阿司匹林相比,单用EAM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EAM降低Fib的作用较好,ECT延长PT的作用较好;EAM与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结论 EAM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数,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链脲佐菌素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大鼠分别ig给予番茄红素5,10和20 mg.kg-1每天1次,连续8周。8周后取尾尖血用罗氏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含量,腹主动脉采血后分离血清和血浆,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UP)含量,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In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肾组织AngⅡ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RT-PCR法检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ACE2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FBG,Ins,Scr,BUN,AngⅡ和24 h U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番茄红素10和20 mg.kg-1组Scr,BUN,AngⅡ和24 h UP含量均显著降低,Scr由(54.2±4.3)μmol.L-1分别降低到40.3±2.0和(34.4±3.8)μmol.L-1,BUN由(17.7±2.3)mmol.L-1分别降低到15.5±1.2和(13.1±0.5)mmol.L-1,血浆中AngⅡ由(858±56)ng.L-1分别降低到680±62和(623±64)ng.L-1,肾组织AngⅡ由(19.8±2.9)ng.g-1分别降低到16.7±2.6和(13.6±2.4)ng.g-1蛋白,24 h UP由(16.4±3.5)mg分别降低到13.7±1.9和(9.9±2.3)mg(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ACE2,ACE mRNA和ACE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番茄红素5,10和20 mg.kg-1组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其中番茄红素20 mg.kg-1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ACE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番茄红素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增强肾组织ACE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番茄红素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肾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和红花总黄酮(ECT)配伍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PNS 50 mg.kg-1、ECT 200 mg.kg-1、PNS+ECT及阿司匹林100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微量毛细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单独应用PNS和ECT均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其中PNS还能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与单独应用PNS或ECT相比,PNS+ECT配伍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降低Hct上优于单用PNS(P<0.05),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抑制作用则优于单用PNS或ECT(P<0.05)。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相比,单用PNS或ECT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不及阿司匹林,但PNS降低Fib的作用较好;PNS+ECT配伍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在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小板聚集,降低Fib含量,延长TT和PT等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趋势。结论 PNS和ECT单用能显著改善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且二者配伍后能增强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