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的核心,“肝肾同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它揭示了肝肾之间相互滋生、依存、制约、协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心脾相关的理论是在中医经典理论五行学说以及藏象学说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学说性理论,其对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以及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对心系、脾系疾病防治的理论体系.早在<内经><难经>就详细论述心脾两脏互相关系的重要性.<素问·阴阳藏象大论>"心生血,血生脾".<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心主血,脾统血,血成为心脾相关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3.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藏象学说将心与脑从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等方面联系起来.藏象学说是一个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用以解释人体内部结构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以阴阳学说为经纬,其间充斥五行学说的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个巨系统中,其核心思想是辨证的与整体的观念.笔者认为心与脑作为两个重要的脏器,虽然分属不同的系统,但是,其功能等诸方面的密切联系完全可以将二者纳入一个崭新的系统,那就是心脑子系统.这个系统中,心与脑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平行或者隶属关系来形容,二者之间有着多维的、复杂的联系.是藏象体系中重要的物质与功能子系统.而正是这些多维的、复杂的联系构成了心脑同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中医学术界基础理论和肾藏象术语缺乏严密性的弊端,笔者从古文献学角度尤其是《黄帝内经》原文中遴选有关肾藏象的理论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总结和归纳整理,力求直白、明晰、详实和可靠,并匡正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尊重《黄帝内经》内容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5.
“心与小肠相表里”为中医藏象理论之一,即心与小肠经络相连,生理相关,病理互损。现代学者基于肠道微生态学说提出的“心-肠轴”理论与“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病机相契合。本研究通过从“心-肠轴”角度阐明“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内涵,并从治疗的角度佐证,以期创新中医藏象理论,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医肝病学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所谓肝病,在现代医学指的是以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器官的疾病,例如病毒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病,脂肪肝,肝脏囊肿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等等;而在传统中医学,虽然有时也包括了肝脏器官的疾病,但其实更多地是指以中医藏象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肝"的机能失调所致的肝脏器官以外的全身性疾病,例如眩晕,中风,郁证,疝气等等.与经典的中医学不同,现代中医学将现代医学的肝脏疾病也视作是中医的"肝病",这种由来已久的风气造成了中医学术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心主血脉”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宣明五气论>曰:"心主血"[1];<素问·痞论>日:"心主身之血脉";<灵枢·本神 >"心藏脉,脉舍神 "这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对心脏的生理功能的言简意赅的描述.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重视整体观念,主张从整体出发探讨心脏之功能及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心主神明"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经典立论,本文从心主神明中医理论渊源,心主神明基础心主血脉,血与脑,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因子与神经细胞,临床证据等角度论述对"心主神明"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鉴古观今论奇恒之腑甘肃省清水县中医院(741400)任爱民中医藏象学说将人体内在的脏器,分为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在《内经》成书前,对脏腑的概念及划分存有争议,《素问·五藏别论》云“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八段锦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中医理论内涵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研究思路。老年冠心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八段锦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获得多项指南的推荐。在系统思维、变易思维等中医思维方式指导下,八段锦融合了阴阳、藏象、经络等中医特色学说,具有调整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系统改善老年冠心病病人胸痛症状、睡眠、心理情绪、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中医理论中的“气”与现代医学中的“线粒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血瘀证与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病理认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心主血脉”的理论渊源,然后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心主之“心”与能量代谢、心主之“血”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这对今后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探究、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历代医家对血痹病因、病机、脉证、变证、治则、方药的相关论述,结合临床观察发现,血痹学说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许多交汇之处。表明血痹既是中医血脉系的疾病之一,又是血脉系各种疾病(血痹变证)的病因。通过对血痹学说进行广泛的探讨,有助于系统地研究中医血脉系病变与防治,有利于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肠道给药治咳喘吴耀南,涂福音5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脾胃学说的理论,采用中酉医结合的方法.即在用酉药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急则治标”和“标本兼治”的治则,分别用通腑泻热、宣肺祛痰和益气养阴清热、通腑宣肺祛痰的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肺...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加强对学生临证中医思路的培养,具体说来就是对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中医内科学的总论中对其下了一个定义,认为“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70年代我国开展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研究以来,已走过20余年的路程,对脾本质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特别是对脾虚证本质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七五期间.由国家科委组织的“脾虚证候发生机理的研究”,在广泛范围内对脾虚证的实质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脾主运化的生理、病理、结合药理及其动物模型等方面研究相当深入。1986年全国中医理论现代研究讨论会修订“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草案”时,将木糖排泄率和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列为脾气虚证诊断的参考指标。然而,回顾过去,脾胃学说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这应引起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16.
正脾胃学说源于《内经》理论,成熟于东垣时代,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对脾胃学说颇有研究,牟师从五脏形成说及现代进化论看,脾胃不独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还是脏腑之原本。历代医家十分注重脾胃在诊治上的作用,调节脾胃是中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在临床诊治上起着核心作用。1《黄帝内经》确立脏腑以脾胃为核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脾胃是核心。《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  相似文献   

17.
加强脾虚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脏象学说是中医的理论核心,脾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西医结合研究脾虚证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脾虚证及基础理论研究思路方法等问题已有专家论述,无需重复。本文仅就脾虚证本质研究的困难和成绩、问题和对策、设想和意义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期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所促进和稗益,并望取得同道们的批评指正。1困难和成绩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脾益气、主统血,牌为气血生化之源;牌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脾主思藏意;脾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可见中医的牌是涉及消化…  相似文献   

18.
自由基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衰老是一多环节的生物学过程,是机体在退化时期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1〕,普遍性、进行性、退化性和内因性是人体衰老的基本特征。近年来,随着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衰老的机制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衰老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大量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诸如自由基学说、遗传程序学说、差错灾难学说、交联学说、脂褐素累积学说、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衰老发生的机制和对策。在这些衰老学说中,以自由基学说最受重视,支持这一理论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传统医学中的肺积、痞癖、肺痿、咳嗽、咳血、胸疼被现代中医认为是与肺癌有关或肺癌的某些称谓。中医在治疗这些临证表现时都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结合脏腑学说去辨证论治。无论是哪种表现中医对肺癌的一致意见是“正虚、标实”。现代中医结合医学影像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学诊断结果推导肺癌的发生多由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毒邪留置不去、阻于胸中、肺气瘀滞宣降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津液输布不利、雍而为痰、痰瘀胶结从而形成肺内肿块的个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脾虚证内分泌功能变化的研究现状解放军177医院(510317)陈茹琴安徽中医学院(230038)孙弼纲高尔鑫广州军区总医院(510010)沈鹰近20多年来,在中医脏象学说领域中,国内学者对脾虚证患者作了一些有关内分泌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甲状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