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EH)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病有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低的特点。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近10年来研究日趋深入,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海滨  林雪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08-110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发展提供了广阔思路。现将近7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若干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 4 0年来 ,中医主要以肝肾阴阳模式治疗本病 ,取得了一些成绩 ,笔者在此就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不当之处 ,敬请同道指正。1 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归属目前中医著作、教科书均将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病名“眩晕”范畴 ,笔者认为 ,这种归属方法有待商榷 ,因为中医的“眩晕” ,不仅指单纯的高血压病 ,还包括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如美埃尼症、低血糖、脑动脉硬化症、脑出血和供血不足、一些眼科疾病等 ,均可以眩晕为主要症候表现。但是临床上一些…  相似文献   

4.
罗继红  李玲  曹玮 《中医研究》2011,24(4):52-54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病两类。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种独立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危害因素,且存在着"三高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现已成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世界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亦不断深入,中医证型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对疾病本质的把握。故早在1988年卫生部药政局制定"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确定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4个证型以便于临床辩证施治。随后几十年虽有发展,但对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重视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1999年10月我国发布的“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同时高血压病也是脑卒中、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探讨了血瘀证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及益气活血法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的高血压病患病率40多年来持续上升,从1958年的5.11%上升到1991年的11.88%。近年来以每年300多万患者的速度增加。为了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我们于1997-2003年应用自拟强力降压乐治疗高血压病182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病,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病患者至少2亿[1]。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逐步年轻化,并发症多且严重,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推拿手法结合练功治疗原发性缓进型高血压病胡玮(湖北省武汉市按摩医院武汉430000)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推拿手法练功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中医学把它归为中风、眩晕、头痛的范畴。笔者在近5年的临床工作中,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运用推拿手法,配合...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血压病 (E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据 1991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性调查显示 ,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病发病率约为11.88%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6 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 0 %。该病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 ,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围绕着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实质 ,国内开展了许多现代研究。本文旨在通过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的差异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关系 ,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提供新的依据 ,同时对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也具有实际意义。1 …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它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常常引起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是造成这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在全世界每年导致1200万人死亡,高于任何一种疾病[1]。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大力开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心、脑、肾脏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阴虚体质是因体内阴液亏耗所致的一种以虚热内生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本文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有关阴虚体质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整理研究发现阴虚体质人群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两大疾病。因此本文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阴虚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病2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与防治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眩晕”、“肝风”等病证范畴,是当代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病,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源远流长,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这类疾病的临床疗效,特别是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研究,揭示了不少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作用机理,显示了中医药对该病治疗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良生活方式比例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跃居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而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防治工作刻不容缓.高血压病仅仅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高血压病的蔓延[1].笔者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诊高血压病患者,随机抽取128例,对这部分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等诸多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其独特优势,以往多从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着手。我们通过综合分析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深入探讨高血压病的病机,结合古代诊治高血压病的文献,采取从痰瘀论治高血压病,收到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不仅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而且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降低血压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有效控制血压历来备受关注。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调整阴阳平衡,治疗高血压病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广西城乡居民高血压病发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进行简要综述,从而总结出广西城乡高血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主要致病因素,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高血压病现已成为现代人群中最"时髦"的疾病之一,且疾病日趋年轻化、复杂化、原发性,因此导致临床出现大量难治性高血压病,单纯使用一种降压药已经不能满足高血压病人群的需要。中医学特色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阴阳气血平衡才能维持脏腑的功能正常,如果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有时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采用传统的刺络放血方法,治疗Ⅰ、Ⅱ期高血压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共107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已明确诊断而前来就诊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58例。年龄均在35岁以上,平均年龄51.2岁。病程半年到30年不等,平均8.2年。其中Ⅰ期37例,Ⅱ期70例。1.2 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依据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