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哮喘是机体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的气道可逆性痉挛.临床上表现为:屡次反复的阵发性胸闷,伴哮鸣音并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或兼有咳嗽者.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可逆性的痉挛、狭窄.临床上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严重时可延续数日至数周或呈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过敏体质导致的,常根据其症状表现及其病机而确定其病名,治疗上着重调节偏颇的过敏体质;西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各种过敏原所引起,诊断上着重于寻找过敏原,治疗上着重于避开、对抗过敏原。比较中西医对过敏性疾病认知的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原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过敏性哮喘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无过敏性疾病或家族史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总IgE和IL-10水平,分析不同类型过敏原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免疫状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哮喘患者中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49.23%和37.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10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组患者IL-10水平低于食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以对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为主,其对机体的气道炎症和免疫影响更为明显,应成为临床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舒琪惠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4):192-193
哮喘是因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原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的气道可逆性痉挛,狭窄。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呜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等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对不同年龄组喘息患儿的过敏原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喘息患儿共200例,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儿童组,使用Allergy Screen(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体外过敏原筛查。就3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敏原主要分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的比例远超于吸入性过敏。其中鸡蛋和牛奶容易引发食物性过敏,而屋尘和户螨尘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诱导因素。结论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在测定喘息患儿的过敏原有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另外,婴幼儿儿童不宜过早接触鸡蛋、牛奶,有条件的经过医院的皮试在确定是否摄取这类易过敏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过敏性皮肤病、不同季节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差异性,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5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过敏原阳性率为39.6%。其中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38.3%,显著高于食入组阳性率11.0%(P<0.05)。皮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食人组过敏原阳性率(P均<0.05)。不同季节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6~8月过敏原阳性率最高,9~11月次之。6~8月和9~11月两个时间段吸人组过敏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同期食入组(P<0.05)。结论:依据过敏性皮肤病的类型、季节选择过敏原筛查范围,可有效提高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过敏原检测4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发生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患病率近年有所增加,其病因主要是由于过敏原经吸人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相应特异性IgE类抗体产生,引发变态反应,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产生。作者从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447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现将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因为过敏原或其它非过敏原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痉挛、狭窄。本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暂时性、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能自动或经治疗后缓解[1]。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发作期经医院治疗出院后,由于缺乏疾病的防治保健知识,很快又卷土重来,造成哮喘的频繁发作,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及痛苦。因此作好哮喘病人的出院指导,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吸入过敏原的致敏率,分析阳性过敏原的年龄及性别差异,阐明过敏原与过敏性鼻炎症状、合并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过敏原,对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6 236例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记录病人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和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阳性过敏原及其致敏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过敏原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5 530例病人(88.7%)至少1种过敏原阳性。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最常见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致敏率分别为47.3%和41.7%,其在自报过敏性鼻炎成年病人中的致敏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高于女性。尘螨致敏与过敏性鼻炎的持续性、严重程度均无关,但户外过敏原的致敏率在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病人显著高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病人,在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病人显著高于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病人。SPT中尘螨的皮肤指数与过敏性鼻炎症状无关,艾蒿、禾本花粉的皮肤指数与过敏性鼻炎症状正相关。≥54%的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呈现4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尘螨、德国小蠊阳性与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无相关性,户外过敏原(艾蒿、蒲公英、大豚草)的致敏率在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病人中显著高于无合并症AR病人。结论尘螨是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中最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吸入过敏原致敏率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敏性鼻炎伴合并症病人多重致敏率高。户外过敏原致敏率与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其在过敏性鼻炎合并症病人中的致敏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过敏原是指那些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引起相应L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过敏性疾病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所致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原测定能够帮助医生确定患儿是否为过敏性疾病,同时确定何种过敏原在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儿哮喘病在初冬发病率较高 ,它是由于机体对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管可逆性的痉挛。其主要病理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气道粘膜水肿 ,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征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地治愈 31例重危哮喘患儿 ,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31例患儿中年龄为 8个月 8例 ,1岁至 1岁半 17例 ,两岁 6例 ,男女之比为 3∶2 ,31例患儿中发病最少者 1次 ,最多者 3次 ,31例均在发病 2 4小时内急诊入院 ,表现呼吸急促 ,闷喘明显 ,烦躁不安 ,心率加快 ,两肺布满哮鸣音 ,必须立即抢救。入院后除给予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喘息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婴幼儿均采用体外定性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的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的过敏原总阳性率分别为100%、76.7%和6.7%,(χ2=118.484,P〈0.05);(2)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年长组(〉3岁)较高(χ2=15.749,P〈0.05),而对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吸入性过敏原中榆树、柳树、杨树及艾蒿、蒿属植物组合年长儿阳性率高于婴幼儿;食物性过敏原中牛奶、蛋黄和蛋白阳性率最高,牛奶阳性率婴幼儿明显高于年长儿;结论:本地区榆树、柳树、杨树、牛奶、蛋黄和蛋白是最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食入性过敏反应逐渐减少,而吸入性过敏反应相对增加。过敏原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许健  陈莉农  黄成  郭奇 《重庆医学》2015,(28):3992-3994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种类分布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成都地区不同年龄过敏性疾病儿童血清20种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 。结果1097例患儿中过敏原阳性率为37.28%,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5.62%,以尘螨组合最高,屋尘其次,猫毛再次;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3.52%,以鸡蛋白最高,花生与蟹类其次,海鱼组合再次。婴幼儿组、学龄前期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尘螨与鸡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7%与14.94%、33.14%与7.69%、39.52%与2.38%,尘螨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鸡蛋白阳性率却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四季中吸入性过敏原患病率以秋季最高,明显高于春、夏、冬季(P <0.05),而食入性过敏原患病率四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秋季吸入性过敏原患病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P<0.05),其他3季吸入性与食入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种类分布依次为尘螨、鸡蛋白、屋尘、花生、蟹类;不同年龄不同种类的过敏原患病率有差异;秋季是吸入性过敏原的高发季节,而食入性过敏原的患病率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15.
小儿支气管哮喘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免疫紊乱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当机体通过吸入、食入、注入或接触等各种途径接受某种过敏原(或变应原)刺激后,出现在某一组织或器官甚至全身性的强烈反应。引起各种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今世界范围内过敏性疾病呈增高趋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个人过敏原与荨麻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个人过敏原与荨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检测114例儿童荨麻疹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的IgE。结果114例儿童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总阳性率为73.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7.7%的阳性率(P〈0.01);28.1%(32/114)患儿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同时检出阳性;57.9%(66/114)的患儿检出阳性2种或2种以上。食入性过敏原中对螃蟹、虾、龙虾最敏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逐渐降低;吸入性过敏原中尘(粉)螨阳性率最高,且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结论儿童个人过敏原与部分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年龄段过敏原构成不同,螃蟹、虾、龙虾和尘(粉)螨是广州地区儿童荨麻疹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疾病(allergic diseases)由于其起病年龄早、临床表型复杂多样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热点。开展过敏原实验室诊断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尽早明确引发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环境诱因,也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治疗提供一定依据。过敏原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体内试验、体外试验2种方法,前者主要观察过敏原进入患者机体后引发的皮肤反应性,而后者主要测定的是患者血清中游离的过敏原特异性IgE分子,过敏原实验室诊断应以病史为基础,选择适合的体内试验和/或体外试验以及选择恰当的过敏原种类,参考有指导意义的诊断流程,最终做出高准确率的特异性过敏原诊断。过敏原组分诊断立足于已确切的致敏蛋白组分,将会对于确认真正过敏原诱因、评估症状严重度以及预测未来结局转归等多方面提供证据,势必将成为未来过敏原实验室诊断的新方向。因此,本文就过敏原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意义解读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伟红 《新疆医学》2013,43(3):38-40
通过检测乌鲁木齐市新市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分析食物性和吸入性过敏原,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采用免疫印迹定量检测法,发现并确定过敏原。105例患者均对本检测试剂呈阳性。其中仅由吸入物过敏原引起的阳性率为38.1%(40/105),仅由食物过敏原引起的阳性率为15.2%(16/105),同时由吸入和食物过敏原引起的阳性率为46.7%(49/105)。只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为27.6%(29/105),同时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为72.4%(76/105),按阳性率高低,吸入性过敏原8类,依次是蒿属植物和艾蒿花粉、尘螨和粉螨、榆杨及柳树、屋尘、豚草、蟑螂、点霉素等菌类、猫狗皮毛,食物性过敏原5类,依次是虾蟹、鳕鱼、黄豆和花生、牛奶、鸡蛋。过敏原诱导的变态反应是产生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原因,检测结果显示过敏原刺激导致的病变患者呈现低龄化趋势,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马兰地区人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原种类,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皮肤科门诊明确诊断为荨麻疹、湿疹患者127例作为研究组,健康新兵1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过敏原检测,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中血清总IgE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荨麻疹、湿疹的致敏原吸入性大于食入性,以尘螨、粉尘和榆树、柳树、杨树致敏原为主,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一定效果。结论本地区人员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气候干燥是过敏原易飘浮通过空气而吸入导致变应性皮肤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过敏原分布。方法128例哮喘患儿分别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112例,阳性率为87.5%,78.1%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29例,阳性率为22.6%,32.8%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结论哮喘患儿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多数为多种过敏原混合致敏,近年夏秋季发病率升高,夏秋季杂草花粉为其过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