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兴桥 《大家健康》2014,(1):163-16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以干预前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二联用药率、用药疗程、抗菌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有助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药品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胜江 《大家健康》2016,(12):168-169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对于2015年1月-2016年我院肾内科、神经内科、骨科、儿科、妇科在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干预后的用药记录进行收集,并和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干预前的用药记录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药师在进行临床用药干预之后,我院的各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2.5天,药方使用不合格率下降了52%,药品费用使用平均降低了3886元,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率下降了6.4%。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方式不同,医师的接受情况也不同,延迟干预的效果(95%)要明显大于及时干预的效果(58%)。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之后,规范了药师用药的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中中药师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药物治疗法,实验组使用详细的药师干预进行治疗,对患者住院花费费用、总药费、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种类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过干预药物治疗过程后,实验组住院费用与总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实验组药物使用时间与品种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药师进行合理用药,能够大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而且对降低患者医药费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师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近年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师干预情况分为两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药学干预用药,100例对照组患者用药不实施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更少、抗菌药使用率更低及处方合格率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过量、重复等用药情况,观察组患者用药更为规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对患者治疗用药时,药师的干预能有效降低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增加用药的有效性,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还间接减少了患者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屈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97+2809
目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到选药正确、组方合理、药物的用量及用法符合要求的目标。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结合本院2009~2011年用药分析,归纳总结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以本院为例,临床医生、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了足够认识,重视药物对人体不可忽视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药品合理应用是建立在全面、正确了解其药理作用、毒副反应和使用方法后,以合理用药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层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加深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目的的认识,结合药师工作的核心和宗旨,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结果及结论: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门诊或住院部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药学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药品使用方法不合理、缺少疾病专项治疗药品、重复用药、使用药物与患者病情不符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实施药学干预之后,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严格规范了临床药师的用药行为,有效提高了医院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王尧  潘永辉 《中外医疗》2014,33(1):96-96,98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收集2009年该院骨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妇科、儿科未进行用药干预前的用药记录。与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药学干预后,该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下降2.01d,处方不合格率下降56.3%,抗菌药使用率下降30.2%,药品费用平均降低3777.6元,抗菌药费用平均降低2185.4元,患者不良反应降低6.5%;及时干预医师接受率为53.6%,延迟干预医师接受率为94.7%。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药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用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干预前与干预后作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处方不合格率、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抗菌药费用、患者不良反应等基本指标。结果经药学干预的实验组处方不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药学干预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药品费用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干预的接受率为85.00%,明显高于及时干预的31.25%的接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规范医师用药行为,避免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医师的接受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引入临床药师参与医院的药事管理活动,对医院新药引入、审批、临床评价、临床用药监管等方面进行干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医院药事管理对于医院用药合理性、药事管理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引入临床药师干预药事管理活动,包括新药引入、审核、临床评估、用药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药品目录结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仔细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引入临床药师干预药事管理之后,药品目录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如临时采购药品通过率由100%降至56.1%,新药评估通过率由100%降至53.2%。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3.8%降低至干预后的3.58%,药费比控制在38%以下,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较之干预前明显降低。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医院药事管理活动,干预新药引进流程,有利于规范医院用药目录,减少新药引进的盲目性,保障医院引进药物的质量,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医院药事管理活动更好地进行,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安全、有效、经济。临床药师通过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处方点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细菌耐药监测等工作,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一步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步下降。临床药师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其不合理使用提出具体干预措施,以促进该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13年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品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发现前列地尔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和仍需改进的几点问题.结论:临床药师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促使前列地尔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韩强  王来成 《中国医院》2011,15(10):13-16
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用药风险,从干十预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结合1例冠心病伴多种疾病的用药方案,介绍临床药师从分析治疗方案,提出用药调整、补充,并对治疗全过程用药干预、优化的方法。结果:临床药师的药学知识及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使临床用药更合理、安全。结论: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和问题,呼吁临床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药师在工作中应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安全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可大大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人。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控制,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科学、合理、安全用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督促患者、药师、医生、护士等从自身做起,合理、安全用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通过临床药师从临床药学角度,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实施干预后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抽取临床各科病历统计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医嘱病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使用率有了有明显的下降,平均使用率下降了14.51%,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病历下降了25.58%。结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是明显的,干预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6月妇科科室用药记录,将该用药记录与我院2016年3至6月临床药师参与干预后的妇科用药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8±0.7)d,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3±0.5)d,干预前药品费用为(7423±101)元,干预后药品费用为(3674±102)元,干预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2.5%,干预后使用率为52.5%,干预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对临床医师用药行为起到规范作用,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该种干预方式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肖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79-180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杜海燕  吴慧  严丽  杨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0):3547-3549+3544
目的:探讨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与用药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6月收治的67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纳入A组,行常规用药管理;2021年7—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7例产妇纳入B组,实施药师合理用药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并对其用药成本加以对比。结果:B组总不合理用药率、术后感染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总用药费用、抗菌药物成本—效果比(C/E)及总药品费用C/E均较A组低,差异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前>2h、术前0.5~2h给药占比更低,而钳夹脐带后给药占比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药师合理用药干预能够提高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使用合理性,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现象,并可使其用药成本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肖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79-180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