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时,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心房颤动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关系:50~59岁组慢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0.5%,80~89岁组上升为8.8%。22年随访心房颤动的累积发生率男性2.2%,女性1.7%。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是无心房颤动对照组的2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在50~59岁组为1.5%,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地乱颤,从而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以往的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与心房重构密切相关,导管消融术可能会减少心房大小,逆转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离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波离散度 (Pdisp)是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一的电活动标志 ,其异常多提示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房内传导延迟与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 ,其最大P波时限 (Pmax)与Pdisp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阳性预测准确度均好[1,2 ] 。为探讨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Pmax与Pdisp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我们分别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步记录 12导心电图 ,测得Pmax与Pdisp值 ,旨在为老年患者预测阵发性心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结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寻胺碘酮对房颤犬心房结构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对照组(n=7)和胺碘酮组(n=7).对照组和胺碘酮组犬心房快速起搏6周(400次/min),建立房颤犬模型.胺碘酮组犬起搏后口服胺碘酮30 mg/(kg·d),直至起搏结束.超声评价各组犬起搏前后左心房、左心耳结构和功能;测定房颤诱发情况;Masson染色检测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观察心房肌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胺碘酮能够有效防止心房快速起搏诱发房颤犬左心房、左心耳功能降低,使犬房颤诱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显著减少,降低房颤犬心房肌CVF值,有效抑制房颤犬心房肌MMP-9表达增加.结论 胺碘酮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房颤犬心房结构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防止房颤犬心房结构重构,减少房颤发生.  相似文献   

7.
梁丽  陈琼  陈为  杨培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76-4476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是内科急症,快速的心房激动可经过旁路下传心室,引起快速心室率,严重者可诱发心室颤动和猝死。正确及时地作出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诊断对临床的紧急处理及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我院2006-01-2010-12共发现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30例,总结其心电图改变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约4%的60岁以上老年人曾发生过心房颤动。房颤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由于房颤会造成有效的心房收缩丧失,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可引起血流动力障碍和血栓栓塞事件,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持续性心房颤动(>48h)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房颤。本文观察了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秀红  苏凯 《临床荟萃》2007,22(1):33-33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并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约24%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出现心房泵功能丧失,心脏血流动力学恶化。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观察DCM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大时限和P波最小时限的差值(Pd)的变化,探讨Pmax、Pd和Pnax+Pd对DCM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38-4339
选取我院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208例,均予经食道心房调搏术。208例中PSVT164例,心房扑动23例,心房颤动18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其中PSVT、心房扑动患者行电诱发和终止成功率均较高。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应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治中准确性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立华  钟国强 《临床荟萃》2010,25(5):433-43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和维持机制及其导管射频消融仍在探索中。1947年Scher最早提出局灶触发启动心房颤动的观点。1964年Moe等提出“多子波学说”,并一直被广泛接受。多子波赖以存在的心房肌被称作心房颤动形成的基质。目前认为触发灶和(或)基质是心房颤动发生和(或)维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即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可以引起心房内血栓、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是我国7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房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大量研究表明,心脏离子钾通道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存在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作用靶点位于钾离子通道的药物已应用于心房颤动,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效果欠佳,并发症较多等缺点,现阶段关于心房钾离子通道重构及新型钾离子通道药物已经成为房颤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永久起搏器心房电极的植入过程中,某些患者心房处于房颤状态.此时仅能通过X线下心房电极的位置确定心房电极植入是否成功.本研究对此类患者术后心房电极的状态进行随访,以揭示此种方法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对植入心房电极过程中心房处于房颤状态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72个月.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 部分患者记录心房腔内心电图,1例患者记录食管心电图.对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测定心房电极的阻抗、感知以及脉宽设定为0.37~0.40 ms时的阈电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房、心室的内径和EF值.结果 39例患者心房电极植入中心房处于房颤状态.对2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维持窦性心律者14例(51.9%),心房静止1例(3.7%),心房颤动12例(44.4%).14例维持窦性心律者心房电极起搏感知参数良好.比较窦律与心房颤动、静止者的左房内径(37.3±4.95) mm vs (42.9±5.62) mm,左室舒张末内径(48.7±4.62) mm vs (53.92±8.23) mm;左室射血分数(67±6.8)% vs (51±14.9)% 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心房如处于房颤状态,以X线透视下心房电极达到良好的部位作为心房电极放置成功的标准是安全可靠的方法.为使术后心房电极持续发挥作用,术前应考虑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6.
李历 《临床荟萃》2001,16(9):427
心房颤动伴宽 QRS波群心动过速常见于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由于心室率快速且心室除极顺序的异常 ,可以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 ,故鉴别三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1 ] 。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和伴预激综合征三者鉴别诊断中 ,应注意下列几点 [2 ]。1 宽 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频率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多 <2 0 0次 / min,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常 >180次 / min,心房颤动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多见于心率增速时 ,而心率减慢时宽 QRS波群减少。2 宽 QRS心动过速的节律心房…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协调性收缩完全丧失,表现为心跳强弱不等,快慢绝对不规则,心电图特征为无恒定P波,代之以大小、形态和时间均不等的快速振荡F波,心室律不规则,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60-69岁和80-89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可高达2%和9%。据大规模统计资料表明,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房颤的病因以高血压病为首,冠心病次之,风湿性心脏病占第三位,这三种疾病所致的房颤占总发病率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裘文娟 《现代护理》2002,8(5):370-371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多伴有明显的心悸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常需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来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  相似文献   

19.
高尿酸血症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尿酸沉积等途径诱发心房颤动,引起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目前高尿酸血症在心房颤动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高尿酸血症引起心房颤动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宏才 《临床荟萃》2009,24(20):1819-1820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控制心室率已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与心脏结构、功能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心脏重构有关。本研究旨在观察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在心房颤动转复后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