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庆祝国 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973计划实施5周 年,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作为973计划的参与者,谈几 点亲身体会。   有人说,973计划的实施是“一箭双雕”,我的体 会是“一箭多雕”。   首先,9  相似文献   

2.
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国家重点实验 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实施5周年。首先,我代表科学技术部, 向多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工作第一线 辛勤劳动的科学家、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 者致以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形势下,今天,我们召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大会,总结成绩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年来,973计划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计划,对我国基础研究整体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未来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向多年来为973计划成功实施辛勤耕耘的各位专家和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刚才,观看了973计划专题片,听了万钢同志的报告和光召同志的发言,很受鼓舞,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973计划管理规范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3计划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科技界誉为国家众多科技计划中的旗舰计划之一。本文对973计划启动实施10多年来,在信息化管理、管理队伍专业化、强化项目整体性以及经费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规范化调整和完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建议在计划管理人才的培养、项目评审评估国际化以及利用高新技术提升评审评估质量等方面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使973计划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 20周年和973计划5周年纪念大会。自1988年起, 我分别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名研究人员和一名学术 带头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了16年的科研工作, 在这里我谈几点感受。   1.国家重点实验室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10-10
今年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十周年。十年来,973计划坚持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的结合,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显著提升了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0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5周年。首先,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向多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工作第一线辛勤劳动的科学家、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基础研究发展,为基础研究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973计划实施的成就和经验,表彰先进,昭示未来,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事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下面我代表科技部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56-56
为规范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973计划自1998年正式启动起,就着手部署973计划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2009年973计划指南方向、评审立项、经费投入、单位及研究人员等几个方面对2010年973计划信息领域启动的项目情况进行了概述,并指出随着项目逐年增多,如何处理申请滚动支持的结题项目和新生项目之间的关系成为973计划执行中的一个显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制定和实施 973计划是世纪之交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 ,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 973计划的实施 ,带动了我国基础研究工作的全面发展 ,使基础研究真正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部在 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中 ,实行了一种新的科技投入模式 ,使得 973计划项目的研究既能够遵循基础研究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 ,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 ;又能够在国家目标的引导下 ,进一步满足多学科交叉、跨单位协同攻关的要求 ,以充分体现在国家层次上 ,组织战略性、定向性基础研…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摇篮。科学前沿的研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世纪新发展,我国科技界的使命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陈至立国务委员、程津培副部长和两位代表(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卢柯院士和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代表金之钧研究员)刚才已经作了很重要的讲话和发言,对于这些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有了非常系统、完整的描述。我想就这些问题,补充一点个人意见,重点讲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和各位所讨论的是基础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和中国同事们多年合作的结果.世界科学的发展,中国以前有着很重要的贡献.在科学史里,尤其在物理学,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最早的课题是公元前4世纪周朝《墨子》里就有详细的记载;在天文学方面,在3 300年前中国就有第一个超恒星的记载.这些都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这是我所找到甲骨文上人类第一次记载超行星的报道,这是3 300年以前.在技术上,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很重要的贡献,包括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这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很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享受着由基础研究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成果,例如通信、计算机、交通、医疗等诸多领域,大大提高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今天在我国已经家喻户晓。但是不少人却存在这样的误解,似乎只要重视科学和技术就自然地能使生产能力搞上去,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也会迅速扩大。此外还存在类似的看法,好像占有科技知识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只要兼办企业,就一定能赚钱,使日子好过得多。其实大量的事例表明,科学和技术要使企业真正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存在很多更深层次的复杂问题,需要正确的认识和切实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否则还是收获不大。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基础科学首先是一种人类的知识财富,它的内涵十分广阔,而属于纯科学的部分几乎都是抽象的和理论性的,其中有很多部分在可见时间内很难转化为生产力,如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第二点,只有应用性较强的部分才可能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然后通过技术再转化为产品,我们称之为应用科学。在国外产业界有这样的看法:“今天的基础研究就是明天的应用研究”,“5年内能转化为新技术的为应用研究,10——20年或以上才能够转化为技术的,才可以称之为基础研究”。这后一种研究的必要性在于知识储备,为未来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提供准备。从这个观点来说,基础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是合乎逻辑的转化关系,基础科学在这个意义上的新突破,通过应用科学研究才能转化为新技术,对生产和经济效益才真正有意义。因此,科学和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指的是它们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转化需要科学的可应用性和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基础科学》2001,(3):29-32
基础研究是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着重大成果少、创新不够、分散重复、年轻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新技术先导和源泉的基础研究的发展将更为重要.面向新世纪,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科技实力,针对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基础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大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大科学”(big science or megascience or large scine-ce)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就其研究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根据大型装置和项目目标的特点,大科学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巨额投资建造、运行和维护大型研究设施的“工程式”大科学研究,又称“大科学工程”,其中包括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如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新疆经过不懈的努力,基础研究实力明显增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形成了区域研究特色,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出发,通过对新疆研究项目、知识创造和转移及人才培养等进行介绍,探讨了新疆基础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新疆基础研究存在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定位等问题,并提出了"十二五"改善新疆基础研究发展及资助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微结构光栅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电子工艺技术和衍射光学技术相结合 ,可以设计加工出新型的微结构光栅 ,实现以往传统光栅很难实现的新功能。本文报道了我们课题组在新型微结构光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首次设计并加工出了 4种新型微结构光栅 :六角阵列泰伯效应光栅、色分离光栅、双层计算机全息图和圆环达曼光栅。这些新型微结构光栅对发展新型光电子器件有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头号科技经济强国,其强大的经济竞争力有赖于其世界领先的整体科技实力,科技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