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结果 2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部,4例位于胰尾部.2例瘤体以囊性为主,1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13~45岁年轻女性。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尾4例,肿瘤体积较大,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实性为主4例,囊性为主2例,2例肿瘤见线条状及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瘤体包膜较完整,边缘清楚。不伴有胆总管及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40岁。术前其中13例均经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其中2例仅行CT平扫。结果 15例中肿瘤位于胰头者8例,肿瘤位于胰体尾者7例。肿瘤直径约4~15cm。CT平扫肿瘤成囊实性,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成分成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结论 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12,自引:2,他引:110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 (1)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2)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7例,囊性结构为主者3例,其CT表现分别为囊实部分相间分布或实质部分呈附壁结节。(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1例,其CT表现为囊性部分位于包膜下。(4)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胰腺,呈圆形、椭圆形,多有完整包膜,增强后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5)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6)8例术前诊断为良性、3例诊断为低度恶性肿瘤。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且CT诊断有其重要价值,需与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囊腺癌、胰腺癌囊变、胰性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和诊断.结果: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为囊实性结构,2例以实性结构为主,其内伴有少量低密度区,2例以囊性结构为主,伴少量实性成分.15例肿块实性部分静脉期均较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增强扫描各期肿块CT值均低于胰腺实质.15例患者中13例为女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典型的影像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7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体尾部4例,异位胰腺1例。7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1例肿瘤内有出血灶,3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CT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均为年轻女性.5例CT表现为胰腺区巨大囊实性肿块,其中肿瘤位于胰尾3例、胰体1例、胰头1例, 1例肿块内伴有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性成分动脉期呈轻度增强,门静脉期肿块囊壁及实性成分均增强明显,囊性部分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其中1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5例均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1例肿块MRI表现T1WI、T2WI高低混杂信号,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包膜完整,增强扫描肿块实性成分明显增强,囊变坏死区无增强.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胰腺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假乳头状囊性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9例中,囊性结构为主5例,囊、实结构比例近似3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CT平扫病灶呈类圆形低密度团块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假乳头状囊性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5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体尾部4例.5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其中3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均有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肿瘤均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aimed to report clinical features and CT, MRI, PET/CT findings of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 of the pancreas. 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SPT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Most patients were asymptomatic. SPTs in male patients mainly appeared as solid and near solid tumors. Mixed tumors and cystic tumors had larger size than solid and near solid tumors. Solid tumors and solid part of mixed tumors were T2 hyperintense and T1 hypointense and had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Four tumors (80%) showed markedly even or uneven 18F-FDG uptake. Thes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can help differentiate SPT from other pancreatic neoplas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观察病变形态、密度、边界、周围结构及强化方式。结果:肿瘤多呈圆形、椭圆形,多有完整包膜,与胰腺分界清晰,一般不伴有胆总管和胰管扩张。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囊实性结构比例相仿的肿瘤占全部病例的63.6%,囊性结构为主者占全部病例的27.3%,实性结构为主的肿瘤占全部病例的9.1%;CT平扫实性部分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呈低密度,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CT检查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 20例。术前均行常规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胰头7例,5例位于胰颈,8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直径2~14.3cm,15例包膜显示清晰,5例包膜显示欠清晰。15例呈囊实混合型,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3例以实性成分为主。1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18例病灶实行成分呈渐进性延迟强化,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病灶,动脉期包膜及壁结节即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大多数SPTP具有典型的MSCT特点,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对绝大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在多层螺旋CT上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合CTA、多平面重建和二维曲面重建等影像技术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分析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女性35例,男性5例.40例患者SPTP影像学表现中,22例位于胰头,5例位于胰颈体交界区,6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体尾部,3例位于胰尾部,1例胰头、胰体尾部均见;类圆形30例,圆形5例,分叶状4例,表现为胰头增大1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肿块多数较大,最大横断面达15 cm×18 cm,最小1.0 cm×1.1 cm;肿块完全实性7例,囊实性成分33例,其中囊性为主8例,实性为主17例,囊实性相仿8例.实性部分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可见中等强化,至门静脉期肿瘤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强化程度均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均呈低密度.CT表现1例患者见恶性倾向,9例推压、包绕肠系膜血管,8例脾血管受压,3例累及肝总动脉及分支,2例累及十二指肠,11例伴有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有明显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13例伴有钙化.病理示良性37例,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3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螺旋CT能协助诊断,运用CTA、多平面重建和二维曲面重建等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肝MFH和1例胰MFH的CT表现。病理分型:1例为黏液型,4例为多形性型。5例均采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进行了延迟扫描。结果:5例肿瘤最大径6.8~22.5cm,其中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叶3例,胰尾部1例。CT平扫:1例表现为巨大囊性结构为主的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楚;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实质呈轻度~明显强化,2例肿瘤内可见细小血管;静脉期肿瘤呈中度~明显强化,肿瘤内坏死区和肿瘤实质显示清晰,边界清楚;延迟期2例示病灶密度稍低于肝实质。5例中合并肝内转移1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侵犯膈肌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CT诊断为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1例。结论:肝胰MFH的主要CT表现为肿瘤内坏死显著,局部浸润性强,其CT表现与病理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结果本组中胃间质瘤7例,小肠间质瘤16例,结肠间质瘤2例,直肠间质瘤1例,难以确定部位者5例。31例中良性3例,交界性6例,恶性22例。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均匀实性者6例,不均匀实性者14例,囊实性混合者11例,有2例有钙化灶。增强扫描有3例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内有斑点状变性坏死灶;25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区。3例良性者为均匀类圆形实性肿块,直径<5cm。交界性与恶性者形态、大小、密度等无明显差别,肿瘤直径均>5cm。结论对胃肠道间质瘤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肿块,定位准确,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胰腺原发性类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原发性类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类癌的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肿块最大径2.0—11.0cm,平均6.4cm。CT平扫肿瘤实质较胰腺稍低,密度均匀者2例,不均匀者3例,肿块钙化者1例。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者3例,轻度强化者2例,肿瘤实质密度均低于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1例中央坏死明显,无强化,整个肿块呈囊状;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明显,与胰腺相似或稍低;1例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高于胰腺。肝转移1例,同时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血管侵犯。未见胆管及胰管扩张。结论胰腺类癌CT表现主要有较少引起胆道及胰管扩张,对周围血管较少累及,钙化较常见;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胰腺相似,延迟期强化程度高于胰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1例中,腹内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及腹腔各1例),腹壁7例(腹直肌2例,腹内斜肌5例),腹外7例(胸壁3例,颌骨、骶骨、颈部及大腿软组织各1例).骨外侵袭性纤维瘤病19例,12例为类圆形或梭形,7例为不规则形.CT平扫示17例肿瘤密度为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2例肿瘤为囊实性;增强扫描17例中,15例肿瘤为轻中度强化,2例肿瘤明显强化,4例肿瘤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穿行.骨侵袭性纤维瘤病2例,CT平扫表现为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1例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可分为腹壁、腹内及腹外三型,各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