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猝死高危病例的β-阻断剂疗法水牧功一等一、猝死高危病例发病后早期死亡的大部分原因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猝死中80%以上是过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由于室颤(VF)与持续性VT、尖端扭转型VT(Tdp型VT)所致。而心肌梗塞后出现室早的一部分作为“警告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度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是心性猝死的重要原因。1.猝死时的情况Holter心电图对猝死时的情况判断是很有价值的。DeLuna归纳探讨了除外急性冠状动脉病变和其它疾病终末期的157例Holter心电图中...  相似文献   

3.
猝死预防的非药物疗法现状笠贯宏美国心脏性猝死每年达30~40万人,其中80~90%是由于室颤(VF)乃至持续性室速(VT)发生的。因此,VF、VT猝死的预测、预防不但是医学界而且已成为社会的大问题。作为其治疗方法不但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胺碘酮),而...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专辑(二)──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笠贯宏心力衰竭是以泵功能低下为基础的疾病群,在心衰时,加剧或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很多。为此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可发生室性早搏(PVC)、室速(VT)、室颤(VF)、房颤、房性心动过速、房性...  相似文献   

5.
WPW综合征猝死的病理与预防川良德弘等WPW(预激)综合征是引起发作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CT)和发作性房颤(PAf)等心动过速发作的疾病,通常生命预后良好。作者等尚末经历过不具有基础心脏病的WPW综合征病人猝死病例...  相似文献   

6.
粗略估算,美国每年猝死的人数大约有30-40万,考虑大部分的原因是室颤或持续性室速之类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植入型除颤器(ICD)是一种通过采用电休克并起搏的方法终止一旦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以达到对症治疗目的的装置。但是,多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再发性,而且难以预测它的发作。因此,对于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停止后仍存活的病例,应用ICD是更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高龄者安静时心电图RR_(CV)的倾向中高龄者心性猝死的原因,考虑为心梗后心功能低下、心律失常、缺血等。最近引人注目的是植物神经系统参与了猝死的发生.故评价植物神经的功能,可能对包含猝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病后的预后判断及作为预防的指标有价值.简便的筛?..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埋藏式除颤器电除额是治疗心室颤动(VF)的唯一确切疗法。埋藏体内的自控室顾放电除国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ifibfillstor:ICD)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在医院外的心室颤动复苏或再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种死高...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病理与预防相义房缺血性心脏病(IHD)的猝死(发病1小时以内死亡的不能预期的内因性死亡),是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所致。因此,围绕急性心肌梗塞与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病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猝死的病态、猝死与IHD的关系、梗塞后病例猝死的预...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在循环系统疾病中是最多见的病症。心律失常有否危险取决于是否引起并发症或者有无猝死的危险。其并发症有循环障碍、血栓等。另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也是危险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危险性心律失常如下表,心室纤颤、心室扑动、反复心跳停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属可引起猝死的心律失常。但是,如果从猝死的预测角度看,对ST-T部,QT部的易变性也应予以注意。复级相的易变性,意味着易发生折返激动,  相似文献   

11.
Kazuo  K 张舒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9):406-407,432
与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β—受体阻断剂(BB)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成功地抑制了85%患者的室性早搏,并逐渐提高了左室短轴缩短率和一年存活率。DCM 患者,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病率很高。虽然抑制室性心律失常可减少猝死的发生,但是直到今天,对DCM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作用仍有争议。BB 具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特别是对体内儿茶酚胺水平高的患者更为有效。DCM 患者其交感一儿茶酚胺系统活动加强,因此BB 可有效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然而,值得疑虑的是,心衰或DCM 患者不能  相似文献   

12.
Ca负荷与后除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速(VT)和室颤(VF),是有基础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VT和VF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许多不明之处,但很多情况下是由延迟后除极(DAD)、早期后除极(EAD)等触发激动引起心律失常的折返所致。DAD由细胞内钙超负荷引起。EAD引起的触发激动也与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近几年来,在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疾病中,  相似文献   

13.
高谦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9):411-413
1.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房室传导阻滞;③束支传导阻滞;④缓慢性心房纤颤等。在考虑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方面,明确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有怎样的关系至为重要。一般猝死占总死亡率的12~15%,而心性猝死则占总猝死的60~70%。在动态心电图记录的猝死病例中,由缓慢心律失常引起的占15%。即使是同一种心律失常,由于轻重程度、患者基础心脏病等不同,危险性大不相同,处置上的紧急程度亦各异。对于各种各样的患者,迅速正确地判断现时和将来的危险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石爱萍 《日本医学介绍》1999,20(12):546-548
对配子(精子或卵子)进行人工操作,使之受精而导致妊娠的一系列技术,称为生殖辅助医疗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ART的历史非常久远,从1799年即开始了人工授精,但在ART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仍然是体外爱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IVF-ET在全界迅速推广,做为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和男性不育的方法而固定下来,有人甚至认为因此而基本上解决了不育的问题。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无论如何努…  相似文献   

15.
呼吸系统疾病福地义之助等一、基因治疗呼吸系统的基因治疗研究,从先天性疾病的囊性纤维化(CF)和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症开始,已扩展到肺癌和间质性肺炎等后天性疾病。1.囊性纤维化和α1AT缺乏症囊性纤维化从1989年连锁分析,CFTR(Cyst...  相似文献   

16.
金武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3):128-129
猝死的原因大致分为心脏致死和非心脏致死。非心脏致死为脑血管病、主动脉瘤破裂、消化道出血等。猝死大半是以心脏病为基础的心脏致死。心脏致死的原因大致分为泵失调导致的全身循环衰竭和致死的心律失常。即便是在反应一般人口猝死原因的东京都监察医务院的报告中,心血管系统疾患亦是猝死的第一原因。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为基础的心律失常死亡最多。研究的病例虽然较少,但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偶然发现由于室颤等过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则较多。本文考察了以猝死为主要原因的心律失常诱因和机理,概述心律失常猝死的预测和预防手段。一、猝死的基础疾患及心律失常作为心脏死的基础疾患有①缺血性心脏病最多;②心肌疾患(肥大型及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右室有形成心律失常源、继发性心肌病等);③慢性心功能不全(伴有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④传导系统异常(完全性房室传导  相似文献   

17.
通常,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较好方法是给予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此外,纠正低钾血症、低铗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也有效。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目前没有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优于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但是对合并无症状的阵发性室速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胺碘酮有希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的心电图心脏的重量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但可因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等而引起肥大。老年性特有的心脏疾病是心肌变性、瓣膜钙化和各种的传导阻滞。心电图中常见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  相似文献   

19.
自 1 98 9年 CAST(Cardiac ArrhythmiaSuppression Trial)研究报告以来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基本概念已大大改变。即在此之前临床上发现室早等情况时 ,由于认为有控制室早会降低猝死 ,改善生命预后的设想 ,而给 类抗心律失常药较多。结果是虽然开发出很多具有很强的 Na 通道阻断作用的 类抗心律失常药 ,但根据 CAST试验 ,现在有报告指出 , 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反而会使生命预后恶化 ,因此现在已不再轻易使用 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在这种情况下 ,以预防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为主要目的 ,又开发…  相似文献   

20.
植物神经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支配人体的生命活动。为适应环境,人体在运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而安静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许多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这常是心律失常的基础。但致死性心律失常并不经常发生,其发生与心律失常的基础、触发活动(期外收缩)、修饰因子(植物神经、电解质等)三者平衡相关,而有时也与植物神经密切相关。本文就植物神经与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别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