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牙形刺是奥陶纪地层划分的主导化石门类,目前已建立了可以全球对比的牙形刺生物化石带,但还缺乏对洲际尺度牙形刺生物带对比资料,特别缺乏精细年代控制的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以研究程度较高的亚洲地区为例,梳理了亚洲内部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资料,初步建立了亚洲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对比格架,结合国际地质年表研究进展,提出了亚洲地区奥陶纪牙形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以目前执行的IGCP 652项目中国工作组研究任务为依托,开展我国鄂尔多斯西南缘奥陶系多重地层研究,有望获得高精度年代控制的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2.
四川广元志留系Ludlow统的再研究兼论车家坝组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广元地区志留纪晚期地层曾被划分为金台观组、车家坝组和中间梁组,后被厘定合并为一个组,即车家坝组。通过对岩性组合特征和生物化石群面貌的分析,广元地区晚志留世地层在岩性、生物化石生物群面貌方面具有一致性,赞成将三组归入同一个岩石地层单元——车家坝组,代表近岸、正常浅海(平均浪基面以上)沉积(BA2—BA3)。对比分析表明,该组的牙形刺Ozarkodina crispa应鉴定为Ozarkodina snajdri。这是O.snajdri牙形刺带在中国的首次报道。依据牙形刺化石,车家坝组的时代被修订为中Ludlow世晚期—晚Ludlow世早期。该组上部发现几丁石Sphaerochitina sp.组合,可与O.snajdri牙形刺带和bohemicus tenus-kozlowskii笔石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牙形刺生物地层学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划分海相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不可缺少的微体古生物学门类。 1984年,我们在吉林省中部磐石县吉昌乡一带石炭系官帽屯组中补采珊瑚化石时,采了数个牙形刺样品。经分析处理,发现牙形刺计10属14种。这是吉林省地槽区首次获得的牙形刺,不仅对进一步探讨吉林省的石炭纪地层提供了重要的微体古生物学依据,同时用牙形刺研究其他海相地层,特别是为解决疑难地层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牙形刺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川西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的白云岩中一直没有找到可靠的生物化石,长期以来,白云岩就成为划分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标志。严格来说,这是一条岩石地层界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地层界线。在对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时,在二叠纪长兴组珊瑚层以上的灰质白云岩中发现了微生物岩层并在其中首次找到了牙形刺H.parvus和灾难种有孔虫化石,从而为我们精确划分川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界线生物地层及确定该地区白云岩与微生物岩的时代及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沉积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从晚二叠世长兴组顶部至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中下部的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研究了宁蒗-盐源地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特征,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牙形刺组合带:(1)Panderodus gracilis-Panderodus simplex组合带;(2)Pterospathodus cellodni组合带;(3)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组合带。从生物地层学、沉积学和区域对比的角度分析了Pterospathodus celloni带和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带之间的相互重叠关系,并认为其相互关系为渐变演化关系,不是突变关系。  相似文献   

6.
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玉平 《地层学杂志》2002,26(4):297-301
湘西中、上寒武统剖面在寒武系全球层型的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三叶虫生物地层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一些重要层段的牙形刺详细研究尚未进行 ,而牙形刺在全球界线层型研究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文内详细介绍了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结合《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 )对全球层型的要求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的最新工作进展 ,提出了今后几年湘西中、晚寒武世牙形刺的研究方向及主要任务是建立该地区中、上寒武统候选层型剖面的标准牙形刺序列 ,为我国摘取寒武系内部的“金钉子”并力争用中国的阶填补《国际地层表》中寒武系的空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台西缘志留系牙形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详细研究了扬子地台西缘宁蒗-盐边地区志留系岩石地层和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特征,该岩系自下而上可建立3个牙形刺组合带:①Panderodus gracilis-Panderodus simplex组合带;②Pterospathodus celloni Walliser组合带;③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 Walliser组合带;从生物层学、沉积学和区域对比的角度对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分析了Puetospathodus cellini Wal-liser带和Pterospathodus amorphognathoides Walliser带之间的相互重叠关系,并认为其相互关系为渐变演化关系,而不是突变关系;并对部健重要属种进行了措施。  相似文献   

8.
吉林地质调查院在西藏北部申扎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对石炭纪一二叠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自下而上划分为永珠组、拉嘎组、昂杰组、下拉组和木纠错组,并进行了生物地层划分,在永珠组建立了Gnathodus girtyi-Gnathodus tezanus牙形刺组合、Goniatites菊石带、Choristites-Spirigerella腕足组合和Trigonatreta cf.paucicostulata-Elivella baschkirica腕足组合;昂杰组建立了Spiriferella-Costiferina腕足组合;下拉组建立了Ipciphyllure-Waagenophyllum-Wentzelellites珊瑚组合、Dielasma millepunctatum-psudoantiquatonia mutabilis腕足组合和Neoschwagerina筵带。  相似文献   

9.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 (东区 )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 7属 2 0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 :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组合和 .Idiognathodus magnificus- I.delicat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 ,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 (组合 )和早二叠世早期 (组合 ) ,本区 C/ P界线应置于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肥城煤田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6属14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Ⅱ.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组合和Ⅰ.Streptognathodus parvus-Idiognothodus magnific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和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本区C—P界线应在四灰之底。  相似文献   

11.
太原西山石炭纪牙形刺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万世禄  丁惠 《地质论评》1984,30(5):409-415
太原西山石炭系为我国北方石炭系标准剖面。近十多年来,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在山西其它地区石炭系与太原西山标准剖面的对比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从生物地层学角度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对比手段。众所周知,太原西山石炭纪地层中的古无脊椎动物,诸如腕足类、珊瑚和(竹蜓)类以及古植物等,均有较详细的研究。但对地层对比意义较大的一类微体古生物——牙形刺,至今还一无所知。可是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日本、欧州一些国家和苏联,石炭纪牙形刺研究已有十几年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莱芜煤田石炭系多门类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本区石炭系及牙形刺组合带,在此基础上对其地层层序及生物地层的划分和二叠系的确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再论华南志留系红层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形刺P.eopennatus带的确立和P.celloni带、P.amorphognathoides带的细分,使华南Llandovery统的划分和对比发生了变化,以往归入P.celloni带的地层,极大多数都要归属到P.eopennatus带,层位变低。依据牙形刺生物地层的分析,溶溪组(下红层)的时代可能为埃隆期晚期,...  相似文献   

14.
朱自力 《地层学杂志》1991,15(3):161-172,180
<正> 贵州南部上石炭—下二叠统地层发育,沉积连续,各门类化石丰富,是石炭—二叠系界线地层研究的重点地区。各门类古生物由于生态的差异,通常不在一个剖面上共生,特别是和牙形刺在各剖面上成互为消长关系。在台地浅水区,相当丰富而牙形刺罕见;在盆地深水区,牙形刺丰富,但无原地生活的,所产的少量也为重力流带入;在水体较  相似文献   

15.
三叠纪的3统7阶时限相差极大,晚三叠世的时限最长。牙形刺是三叠纪生物地层的主导化石门类,在生物地层划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三叠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牙形刺带已达50带,还会增加,特别是在晚三叠世。阶是全球的地质年代单位,应全球统一,使用共同的名称和定义。不要按国别建阶,更不能按岩相或生物群建阶。陆相地层不适宜建阶,陆相地层的阶名也不宜再使用。  相似文献   

16.
唐山地区奥陶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河北唐山地区的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为华北型奥陶系的标准剖面。1975—1976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工作,采集的化石经笔者等鉴定和初步研究。在河北二区测队同志工作的基础上,1979年10月,笔者等对唐山市赵各庄长山、东域山以及卢龙县武山剖面又逐层采集了化石。对牙形刺、笔石、头足类烫三叶虫等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对这一地区奥陶纪地层的生物序列以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河北二区测队李勤、郑国庆提供剖面资料,笔者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17.
该项成果研究了14个门类古生物化石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地层特性,以牙形刺的研究为先导,综合建立牙形刺等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带和组合带,组成综合性生物地层和格架,比较精细地确定了南边村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和点位,界线划分和对比的精度以厘米计;沉积岩石学及微相分析和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对界线的沉积环境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的估测,铷——锶同位素年龄值的测定,测得泥盆—石炭系之间的原始沉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不同相区下、中泥盆统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西的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岩相复杂;我国泥盆系的几种沉积类型,在此区均有出露,是研究我国泥盆系的重点地区之一。华南多数泥盆纪层型剖面均建立于此区。建国三十年来,对广西泥盆纪的地层序列,进行了分组建带工作,描述了大量的化石群,划分了不同的沉积类型。但是关于广西泥盆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特别是与洲际间的对比,以及广西境内不同相区的对比,长期以来未得解决。本文试从牙形刺和竹节石的组  相似文献   

19.
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牙形刺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临安板桥早奥陶世的留下组、施家头组和荆山组中发现较丰富的牙形刺动物群,自下而上建立Cordylodus angulatus带、Chosonodina herfurthi带、Paltodus deltifer带、Paroistodus proteus带和Prioniodus elegans带等5个牙形刺带,均属于早奥陶世。研究表明,临安板桥一带的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地层时代局限于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弗洛期,与上覆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硅质泥岩呈假整合接触关系,其间缺失弗洛晚期—达瑞威尔早期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地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和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的泥盆系以发育碳酸盐台地和礁组合沉积为特征,岩相多样,地层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研究桂林泥盆系露头的相结构及碳酸盐台地礁组合不同亚相的9个剖面中的不整合界面,识别出该区中、晚泥盆世地层的5个层序界面:(1)牙形刺下varcus亚带和中varcus亚带之间;(2)牙形刺hermmani-cristatus带和disparilis带之间;(3)牙形刺下rhenane亚带和上rhenane亚带之间;(4)牙形刺expansa带内部;(5)牙形刺praesulcata带和sulcata带之间。这些层序界面在岩石学上的特征为具有生物铸模溶孔的白云岩和不同规模的暴露溶蚀面。比较明显的大的海泛面有2次:(1)牙形刺ensensis带和varcus带之间;(2)牙形刺linguiformis带和下triangular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