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发生骨相关事件(SREs)的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2012年该院223例NSCL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SREs的预测因素分析。结果223例NSCLC骨转移患者中,发生SREs患者为119例(53.4%)。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单发骨转移病灶患者发生SREs风险低于男性、吸烟史、非腺癌、多发骨转移病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多发骨转移是发生SREs的独立风险因素。NSCLC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3个月,生存分析显示NSCLC骨转移患者发生SREs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NSCLC骨转移患者中,女性、腺癌、不吸烟史、单发骨转移病灶患者发生SREs风险更低,多发骨转移是发生SREs的独立风险因素,应注意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4月-2006年6月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7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38.1%)、脊柱(32.8%)、骨盆(16.3%)、四肢(8.7%)和颅骨(4.1%),其中肋骨(30.7%)、腰椎(17.3%)、胸椎(13.1%)分列前3位。中位生存时间为10.7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17.8%。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骨痛、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乳酸酶(LDH)、CEA水平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胸部(肋骨)、脊柱(腰椎/胸椎)、骨盆(髂骨)等;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可能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01-804
目的:观察ERCC1、β-Tubulin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二步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肺组织中ERCC1、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和生存分析的方法分析ERCC1、β-TubulinⅢ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术后用铂类、紫杉醇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2%、71.1%,ERCC1表达在肺癌组和正常癌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在以上两组间无差异。45例术后用含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患者中,ERCC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者的生存率较全阴性者低;肺癌中ERCC1、β-TubulinⅢ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同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β-TubulinⅢ蛋白均升高,二者表达均阳性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对紫杉醇、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术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RM1、β-tubuIin Ⅲ在非小细胞肺癌组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 plus法对93份非小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RRM1、β-tubulin Ⅲ在非小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年龄、性别、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与否及临床分期对RRM1、β-tubulin Ⅲ表达的影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RM1阳性率61.29%;β-tubulin Ⅲ阳性率64.52%,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RRM1表达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腺癌组织β-tubulin Ⅲ表达阳性率高于鳞癌,女性NSCLC组织β-tubulinⅢ阳性率高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患者、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否NSCLC组织中RRM1、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对患者的治疗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的预后相关因素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1年和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时序分析筛选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8.7%和15.4%。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骨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体能状况好、腺癌、单纯骨转移、接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非小细胞骨转移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GP方案对表达不同肿瘤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吉西他滨加顺铂化疗2周期,观察患者EGFR及VEGF在鳞癌及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状况及相关性,分析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疗效差异。结果EGFR)及VEGF表达阳性在鳞癌患者中高于腺癌患者,EGFR及VEGF表达分布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性,VRGF表达阳与阴性患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EGFR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P方案敏感性的指标之一,EFGR检测可为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45例正常肺组织(NL)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总阳性率为58.62%(39/67),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57.89%(22/38)、53.33%(8/15)、66.67%(6/9)、60%(3/5),053蛋白在肺正常组织为阴性。在鳞癌、腺癌p53均主要表达于胞核,p53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肺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有关。肺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p53阳性表达在生存率低于3年组和高于3年组中分别为56.76%(21/37)和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阴性患者预后好于阳性。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肺癌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偶联因子1(ERCC1)和存活蛋白(Survivin)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给予化疗。检测ERCC1和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比较ERCC1和Survivin不同表达情况的化疗效果及生存情况。结果 ERCC1阴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ERCC1阳性患者,Survivin阴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Survivin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96、4.812,P均0.05)。在16个月的随访中,3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63.33%。ERCC1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1.92±4.23)月,ERCC1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为(9.04±3.8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4,P0.05)。Survivin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2.58±3.87)月,Survivin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为(9.77±4.89)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1,P0.05)。患者的年龄偏大、吸烟、分化程度较低、临床分期较高、ERCC1的表达为阳性、Survivin的表达为阳性,是经过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R=2.349、10.216、6.378、26.258、7.729、8.837,P均0.05)。结论 ERCC1和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可纳入对该种类疾病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推断的预测因子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切除标本的XOR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旁组织未表达XOR,肺癌组织XOR阳性表达率为44.2%,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O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间存在密切关系。XOR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11.3%,阴性表达者为38.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OR可以作为评价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膜结构伸展刺突蛋白(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不同病理特点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50例正常非肿瘤组织中Moes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Moesin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oesin阳性表达率为90.00%(90/100),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00%(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esin在TNM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淋巴结转移标本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Moesin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肺癌分期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发生、发展、预后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  97例NSCLC手术标本行VEGFmRNA逆转录 ,PCR扩增 ,电泳检测。 结果 VEGF表达总阳性率为 66.0 % ,腺癌 (3 4例 ) ,鳞癌 (5 1例 )和鳞腺癌 (1 2例 )间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0 .5 ,P >0 .0 5 ) ;TNM分期与VEGF表达有关 ,Ⅰ期患者的VEGF阳性率低 ,Ⅲ期患者较高(χ2 =2 2 .78,P <0 .0 1 ) ;淋巴结转移与VEGFmRNA表达密切相关 (χ2 =40 .9,P <0 .0 1 ) ;VEGF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明显减低。 结论 VEGF的表达与NSCLC的进展密切相关 ;VEGF表达阳性者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手术后易复发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住的已行TTF-1检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TTF-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67例晚期肺鳞癌和腺癌患者中TTF-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阳性的总生存和TTF-1表达阴性的总生存(中位生存时间27.5月vs29.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结论TTF-1可用于肺鳞癌及肺腺癌的鉴别诊断;TTF-1表达可能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KB1蛋白表达情况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KB1蛋白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KB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高分化肺癌(83.87%)、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88.46%)和Ⅰ~Ⅱ期肺癌(75.00%)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肺癌(51.28%)、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50.00%)和Ⅲ期肺癌(4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KB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低表达可能提示肺癌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的表达同临床病理特征和病人预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 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MRP的表达。结果 :6 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MRP总阳性率为 83.88% (5 2 / 6 2 ) ,强阳性率为 4 6 .77% (2 9/ 6 2 ) ,其中鳞癌的阳性率为 87.5 0 % (35 / 4 0 ) ,腺癌为 77.2 7%(17/ 2 2 )。MRP表达与患者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MRP表达阴性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 (6 9.81± 17.4 1)月 ,表达阳性者为 (2 5 .38± 4 .4 6 )月 ,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5 6 )。鳞癌中MRP阴性和阳性者术后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5 3)。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中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MRP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 ,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MRP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5.
刘莉  单利  曲彦丽  韩志刚 《农垦医学》2009,31(6):506-511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的表达与顺铂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该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科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用顺铂方案化疗的初治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8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的表达情况,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资料与该指标的表达进行比较,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ERCC1染色阳性29例,阳性率为35.8%,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状态评分、分期及是否吸烟无关,腺癌表达高于鳞癌。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有效率为20.69%,ERCC1表达阴性组化疗有效率为5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阳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03天,ERCC1表达阴性组为564天,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表达不同是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检测其表达可以预测晚期肺癌的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本研究可为临床上NSCLC患者个体化疗方案的制定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与肿瘤-睾丸抗原XAGE-1b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从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反应扩增XAGE-1b基凶、定量RT—PCR检测VEGFR-2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中,XAGE-1b表达阳性率为40%,61.1%的腺癌表达XAGE—1b,远高于非腺癌的8.3%(χ2=6.302,P=0.012)。XAGE.1b与VEGFR-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02).XAGE—1b阳性患者的VEGFR-2表达水平偏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比值比0.072,95%可信区间0.007-0.785,P=0.031)和VEGFR.2表达水平(比值比14.765,95%可信区间1.274~171.144,P=0.031)是XAGE-1b表达的影响因素。XAGE-1b表达阳性与阴性、VEGFR.2表达高与低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416、P=0.384)。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R-2与XAGE-1b基因表达呈正相关.XAGE-1b表达阳性并且VEGFR-2高表达的患者可能是免疫疗法与抗血管生成疗法联合治疗的合适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pCAM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并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EpCAM表达,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EpCAM表达与患者术后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EpCAM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阴性患者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阴性患者5年内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率均低于EpCAM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CAM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且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远期转移和生存相关,干扰EpCAM功能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OPN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0例NSCLC和21例正常肺组织中OPN的表达,并对OPN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PN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63.75%,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3.81%。肿瘤中OPN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OPN的表达率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对OPN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率分析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OPN为负性预后因子。结论OPN在肺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有关,OPN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MPl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手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MMPl2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0例肺癌中MMPl2表达阳性率为70%。MMPl2表达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50岁或〈50岁)、肿瘤大小(≥3cm或〈3cm)、临床分期(Ⅰ、Ⅱ期或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MMPl2阳性表达率(90.4%)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58.9%),肺鳞癌中MMPl2阳性表达率(87.8%)高于腺癌组(31.5%),吸烟者MMPl2阳性表达率(86.8%)高于不吸烟者(40.9%),MMPl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MMPl2阴性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MMPl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TNM分期无关;MMPl2与肺鳞癌及吸烟关系密切;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密切相关:MMPl2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N- 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N- cadherin(神经性钙黏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 cadherin表达阳性的例数为30例(33.3%);34例Ⅲ期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47.06%,56例Ⅰ、Ⅱ期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2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42.31%,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N-cadherin阳性率21.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N-cadherin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N- 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N-cadherin可能参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