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对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动力学,锯切破碎机理模型和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石材时的切削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金刚石锯条锯切石材的实验,测量并分析了金刚石结块磨损特征及其分类,金刚石结块磨损机理,金刚石结块磨损与加工时间,进给速度,石材种类,金刚石结块性能和锯条张紧力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加工参数和金刚石结块的优选原则,研究结果为系统开发和改进金刚石工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基于 这些结果,可改进结合剂,金刚石质量,金刚石浓度,金刚石粒度,结块尺寸和结块间隔。  相似文献   

2.
测定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切削力,金刚石结块磨损和锯条变形等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前面对锯切运动,锯切机理,锯切切削力和金刚石结块磨损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在实验室里用小型框架锯切实验机模拟框架锯锯切过程的实验方法,比较了用单锯条三节块和单锯条单结块锯切石材的实验结果,优选了结块分布间距,与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在实验机上用单锯条三节块锯切石材时,测量得到的处于中间的金刚石结块的切削性能,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加工中金刚石结块的切削状态,利用这一结果,可快速地通过简单的实验,评价金刚石锯条在实际加工中的切削力和金刚石结块磨损特性,其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水平式框架锯锯切是在大面积大理石板材加工中占主导地位的加工工艺。在金刚石框架锯锯切中的加工运动学锯切破碎过程、锯切力、锯切结块磨损、锯条张紧力调整、锯切可加工性评定等问题,均是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地加工出高质量石材大板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金刚石框架锯锯切过程中的运动学问题,提出了单颗粒金刚石在锯切加工过程中同石材接触的运动模型,以及结块和锯条平均切削厚度的概念;分析了金刚石结块同石材侧表面的接触面积和金刚石结块顶面同石材接触面积的变化特征,为研究锯切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框架锯锯切研究(Ⅳ)--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力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对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动力学和锯切破碎机理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通过金刚石锯条切削石材的实验,测量并分析了金刚石框架锯锯切加工石材时的切削力特征以及切削力与进给速度,石材种类,金刚石结块性能,金刚石结块分布距离等因素的关系,提供了几种石材的切削力值,可供设计金刚石框架锯锯机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框架锯锯切加工运动学分析、单颗粒和单结块切削力试验结果,讨论了采用计算机模拟框架锯锯切过程中所需的运动学、金刚石结块磨损和金刚石颗粒切削力模型,以及模拟过程图.采用简化方法计算了金刚石结块表面的理论金刚石颗粒数;结合对金刚石结块磨损的研究结果,用Monto Carlo方法生成了结块表面的金刚石颗粒的出刃高度、分布位置和磨损形态,生成了数字化的金刚石锯条,为计算机模拟框架锯锯切加工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框架锯锯切加工运动学分析、单颗粒和单结块切削力试验结果 ,讨论了采用计算机模拟框架锯锯切过程中所需的运动学、金刚石结块磨损和金刚石颗粒切削力模型 ,以及模拟过程图。采用简化方法计算了金刚石结块表面的理论金刚石颗粒数 ;结合对金刚石结块磨损的研究结果 ,用MontoCarlo方法生成了结块表面的金刚石颗粒的出刃高度、分布位置和磨损形态 ,生成了数字化的金刚石锯条 ,为计算机模拟框架锯锯切加工过程 ,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几种金刚石框架锯的性能参数,综述了影响金刚石框架锯锯切的主要因素,以及锯切加工工艺,包括金刚石锯条的张紧,预调,安装,锯切参数等.为正确使用金刚石框架锯切石材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模拟了在框架锯锯切过程中石材和锯片的接触面积和有效切削刃数、单个金刚石颗粒、金刚石结块和整个金刚石锯条的切削力。结果表明:在结块表面上出刃的金刚石颗粒中,只有半数金刚石颗粒在一个固定的切削区间内切削石材。金刚石在不同位置切削产生的断裂沟槽交错,形成了锯切沟槽的底部,切削力的试验结果与实际切削试验结果在数量级和变化趋势上是一致的。切削进给量和金刚石结块的切削性能是影响切削力和结块磨损的主要因素。石材和锯条结块间的最佳接触面积取决于结块间距、结块数目、结块尺寸,以及石材的长度与锯条有效切削长度之比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框架锯锯切加工运动学分析、单颗粒和单结块切削力试验结果,讨论了采用计算机模拟框架锯锯切过程中所需的运动学、金刚石结块磨损和金刚石颗粒切削力模型,以及模拟过程图。采用简化方法计算了金刚石结块表面的理论金刚石颗粒数;结合对金刚石结块磨损的研究结果,用Monto Carlo方法生成了结块表面的金刚石颗粒的出刃高度、分布位置和磨损形态,生成了数字化的金刚石锯条,为计算机模拟框架锯锯切加工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几种金刚石框架锯的性能参数,综述了影响金刚石框架锯锯切的主要因素,以及锯切加工工艺,包括:金刚石锯条的张紧,预调,安装,锯切参数等。为正确使用金刚石框架锯切石材提供一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添加纳米金刚石粉(NDP)碳惩的静液压合成金刚石初步试验。结果表明,NDP作为晶种可提高石墨相变为金刚石的得量,并提高产物中金刚石粗晶粒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用真空喷镀的方法,使金刚石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钛,然后再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得金刚石的金属材料制品,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喷镀钛改善了其浸润性,并活化了金刚石表面,最终提高了金刚石金属材料制品的抗弯强度和耐磨性能,从而延长了制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的再结晶石墨与金刚石成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通常金刚石合成用的石墨片,溶剂一触媒金属片交替叠装方式的试样,在4.5GPa、1450℃的条,牛下,分别经过90秒、150秒、240秒的预热处理,再升高压力到5.4GPa进行了金刚石合成实验。得到了随预热处理时回延长,金刚石产量降低,粒度增粗、成核数量减少的结果。通过晶体的溶解度与其粒径的关系,推出了再结晶石墨粒径与其溶解度及金刚石晶核溶解度的关系,解释了再结晶石墨对金刚石成核的影响。进一步指出在预热处理中可以通过控制再结晶石墨的生长,来达到控制金刚石核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阴极等离子溅射沉积方法对金刚石颗粒表面进行镀铬处理.利用SEM、XRD对镀铬金刚石颗粒进行物相分析,使用金刚石单颗粒静压强度测定仪和人造金刚石冲击强度测定仪对金刚石进行力学性能测定.检测镀覆前后金属烧结体力学性能,并对比金刚石锯片刀头中的实际破坏形态及出刃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刚石在镀层的保护下,单颗粒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镀层实现了与基体的结合,金刚石工具的性能和寿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采用金刚石微粉与硬质合金衬底在超高压高温条件下烧结而成。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既具有金刚石的高硬度、高耐磨性与导热性,又具有硬质合金的强度与抗冲击韧性,是制造切削刀具、钻井钻头及其他耐磨工具的理想材料,也是功能材料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IR光谱和SEM等技术,探讨了20Na2O.10ZnO.10B2O360SiO2玻璃与金刚石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提出了同一种简便易行的金刚石锯片刀头制造方法。该方法将电铸和粉末冶金技术相“组合”,可以大幅度降低刀头制造成本,同时又使刀头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CSD金刚石磨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制造树脂结合剂磨具的金刚石磨料,传统产品为单晶颗粒,大多数(70%以上)为针片状,表面光滑,与结合剂结合不牢,磨削过程中过早脱落,使用效果不理想。本文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以粉状石墨为原料,以铁基合金粉末为触媒,对原料的成份和配比、合成块的组装结构、合成工艺参数及调控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在六面顶压机上,研制出了一种金刚石磨料新产品——CSD(Crumb Structure Diamond)磨料。合成压力和电功率与合成单晶金刚石的工艺参数基本相同,而合成时间较短,不超过5min,石墨转化率达到80%左右。得到的新产品不是针片状单晶颗粒,而是团粒结构的颗粒,颗粒形状为等积形,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经制作成砂轮使用证明,金刚石与结合剂结合牢固,在磨削过程中呈微刃破碎,自锐性好,磨削锋利,寿命比传统产品成倍提高。CSD磨料可作为RVD金刚石磨料的更新换代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20.
Diamond/metal composites are very attractive materials for electronics because their excellent thermal properties make them suitable for use as heat sink elements in multifunctional electronic packaging systems. To enlarg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mposites, current efforts are mainly focused on investigating different ways to improve the contact between metal and diamond. In the present work, a theoretical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facial thermal conductance of aluminum/diamond and aluminum/graphite interfaces. Additionally, diamond particles were surface modified with oxygen to observe how it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diamond surfac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of diamonds has been performed using different surface analysis techniques, especiall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