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目的:通过固定矫治器与平面导板、斜面导板、后牙垫等联合应用,探讨缩短固定正畸矫治时间,减少因频繁粘接矫治器附件而导致的釉质损害,提高矫治效率。方法:将86例覆过深病例随机分成2组,即固定矫治器与平面导板、斜面导板、或后牙垫等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统计整平排齐,打开咬合等第一阶段治疗时间,以及因咬合障碍所致的矫治器附件脱落次数及牙位,比较两组病例在固定矫治器治疗第一阶段疗效差异。结果:对照组平均整平排齐,打开咬合时间为5~6个月,因咬合障碍所致的矫治器附件脱落率达33.97%,治疗组平均整平,打开咬合时间为2~3个月,仅有2例因后牙垫配戴问题致2个托槽、1个颊面管脱落。所有咬合过低患者,因固定矫治器与平面导板、斜面导板或后牙垫早期联合应用后,均达到了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效率,减少或降低了釉质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结论:固定矫治器与平面导板、斜面导板、后牙垫的早期联合应用可提高错畸形的矫治效率,缩短矫治时间,有效减少了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固定平面(斜面)导板-简便实用的正畸辅助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动矫治器的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应用比较普遍 ,但由于患者配合不佳 ,常常影响其疗效[1] 。也有些医师制作微型平面或斜面导板 ,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 ,虽然体积有所减少 ,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以上缺陷[2 ] 。近年来 ,我们将固定导板作为一种临床辅助装置 ,广泛的应用于打开咬合 ;消除咬合干扰 ,协助纠正单个牙的跨牙合和多数后牙的跨牙合 ;深覆牙合用固定平面导板 ,使上下颌矫治器同步装配 ;固定平面导板能协助纠正前磨牙的扭转 ;还能有效保护下颌的矫治装置 ,固定斜面导板可有效矫治TMD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固定平面 (斜面 )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最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应用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水  闻妙仙 《口腔医学》2009,29(9):503-504
目的观察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的临床疗效和矫治特点。方法对22例后牙锁[牙合]患者采用改良[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22例患者解除后牙锁[牙合],治疗时间为2.1—3.8个月,平均3.1个月,治疗后上下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改良[牙合]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牙合]支抗稳定,牵引方向灵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最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矫治方法。方法: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3-26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治疗中上颌使用前牙平面导板和健侧后牙[牙合]垫,患侧上下颌后牙交互牵引。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后牙正锁[牙合]得到了矫治,牙弓形态正常,前牙覆[牙合]超[牙合]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下1/3高度增加。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本组7例功能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以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打开咬合,然后用固定矫治器唇向移动上前牙,纠正前牙反(牙合),最后调整全牙列咬合关系.结果7例患者反(牙合)全部解除,磨牙呈中性关系,面型改善,颞颌关节无变化.反(牙合)解除时间平均2.5个月;全部矫治完成时间10.5个月.结论采用非拔牙设计,联合应用活动式上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疗程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上颌平面导板及斜面导板矫治器在固定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常书楼白丁赵美英临床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某些深覆时,配合应用平面导板、斜面导板可有效打开咬合,调整下颌位置,有利于治疗性诊断。作者改进其在固定矫治器中的固位,并通过14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  相似文献   

9.
严重深覆[牙合]患者的矫治常需要辅助平面导板打开咬合,传统的活动平面导板常因患者的配合不佳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文介绍一种改良型固定小基托平导的制作方法,既打开咬合,导下颌向前,又由于患者无法随意摘下,缩短矫治时间,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磨牙[牙合]垫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是固定矫治常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磨牙[牙合]垫直接撑开前牙咬合,解除前牙反[牙合]的反锁结关系。传统[牙合]垫的制作方法往往把口内咬合关系转移至口外,固定于[牙合]架上之后,在模型上弯制卡环。用自凝树脂从舌侧基板延伸覆盖至磨牙咬合面。  相似文献   

11.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如不及时矫正 ,将会对颌骨的发育、咀嚼功能、容貌、颞颌关节及全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乳牙期、替牙期牙性反牙合的矫治 ,临床上常选用可摘式牙合垫活动矫治器、用牙合垫抬高咬合、解除反锁结关系 ,但长期戴用牙合垫会压低后牙 ,使前牙覆牙合加深 ,因此 ,反牙合解除后需分次磨除牙合垫[1] ,本文介绍使用下颌前牙平面导板抬高咬合 ,解除反锁结关系 ,配合可摘式无牙合垫活矫治器使牙齿唇向移动 ,扩大牙弓 ,使反牙合得以快速矫治一、病例资料9例患者年龄 4~ 9.5岁。乳牙期 3例 ,男 1例 ,女 2例 ;替牙期 6例…  相似文献   

12.
平面导板、斜面导板在固定正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6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配合方丝弓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治,结果表明虽然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对语言和进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在打开咬全、解除锁、减少托槽脱落以及增加支抗等方面具有快速、有效的优点,利大于弊.其适应症介绍如下1、重度深覆病例,单纯用固定矫治器不易打开咬合时,用平面导板压低前牙、升高后牙,如果深覆伴有下颌后缩可用斜面导板.2、前牙深覆或内倾、后牙牙冠短、咀嚼易咬掉托槽者;尖牙或双尖牙呈对刃状易咬掉托槽者;后牙锁易咬掉托槽者均可用小平导板防止咬掉托槽.3、因下后牙内倾或舌侧错位造成的后牙正锁,用末端伸达最后一个磨牙远中的平导板增加交互牵引时上颌的舌侧支抗.4、平导板末端翻过上颌结节,颊侧设回弯钩,牵引543|345向远中移动,可以同时起到打开咬合、减少脱托槽以及增加支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前牙深覆牙合是牙牙合畸形中较常见的上下颌牙弓垂直向距离关系异常 ,矫治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咬合打开的效果。本文采用上颌前牙小导板结合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前牙深覆牙合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临床选用需打开咬合的安氏Ⅱ类低角型者 (下颌平面角 <2 5°) 43例 ,男 2 0例 ,女 2 3例 ,年龄 11~ 16岁。深覆牙合均在Ⅱ度以上。减数拔牙 3 1例 ,非拔牙治疗 12例。1 2 矫治方法常规方丝弓矫治技术操作程序 ,前牙明显拥挤者 ,先对牙列进行基本排齐及整平 ,然后戴小导板 ;前牙拥挤不明显 ,同时戴小导板[1]…  相似文献   

14.
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15例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平面导板完成不拔牙矫治。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改变。结果上前牙舌倾得以纠正,Spee曲线整平,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SNB角增大,下前牙压低,下后牙升高,下颌骨长度增加。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在上颌前牙舌倾纠正后,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使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得以改善。配合使用平导打开咬合,可以有效地纠正前牙深覆[牙合],整平Spee曲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错牙合畸形多采用非拔牙矫治,其矫治后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本文将观察采取固定矫治器加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及保持后牙合位在矢状方向的稳定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正畸科1994~1999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非拔牙矫治病例2 0例,均采用固定矫治配合斜面导板矫治,Hawley保持器保持,矫治结束后随访观察3年的病例。病例选择标准如下:( 1)年龄11~18岁的恒牙期健康患者,无正畸治疗史;( 2 )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错牙合,下颌后缩型;( 3 )采用固定矫治器加斜面导板…  相似文献   

16.
改良上颌平面导板辅助打开咬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覆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型,影响患者美观、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矫治此类错时,压低前牙和(或)同时升高后牙,打开前牙咬合极为关键.活动矫治技术常利用平面导板[1],而平面导板配合固定矫治技术使用时,常有固位不良、影响牙齿移动等缺点.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将传统的平面导板加以改良,辅助方丝弓和直丝弓矫治器打开咬合,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且上颌牙列拥挤的患者10例,上颌采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第一磨牙,同时下颌戴用活动式全牙列骀垫打开咬合,最后全口粘结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分别于矫治前(T1)、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T2)、固定矫治器治疗后(T3)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经改良式摆型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78mm,远中倾斜3.84°,上前牙平均唇向倾斜移动1.52mm;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前牙反[牙合]解除,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与固定矫治器结合治疗恒牙早期功能性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下颌尖牙高[牙合]型[牙合]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ngle Ⅰ类错[牙合]上颌前牙有散在间隙伴深覆[牙合]深覆盖病例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8~22岁。均采用国产直丝弓托槽,先行上颌牙固定矫治。同时下颌配戴尖牙高[牙合]型[牙合]板打开咬合,矫治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待咬合打开,后牙有接触时再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选择头影测量指标22项,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MP—SN,S-Ar—Go,Y—axis在戴尖牙高[牙合]型[牙合]板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N—Me,ANS—Me也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平面角增大,下颌有后旋趋势,有利于改善低角型面形。U6-PP,L6-PP增大,有显著性差异,上下后牙均有升高,有利于打开咬合,解除深覆[牙合]。U1-PP增大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上前牙伸长,L1-Mp有减小的趋势,没有显著性差异,下前牙有压低的可能。U1-SN,UI—NA,U1-PP有非常显著差异,上颌前牙明显内收,深覆盖明显改善。结论:下颌尖牙高[牙合]型[牙合]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是-种治疗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8例后牙锁伴前牙深覆的患者,以平导结合固定矫治器代替传统的垫式矫治器进行治疗,意在寻求一种有效、快速的矫治后牙锁的方法。结果表明:解除锁平均时间为2.6月,前牙咬合打开为3.4月,完成矫治为14.6月。本文认为平导结合固定矫治器能使锁解除、前牙压低及后牙升高、建同步进行而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功能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研究,探讨发育期骨性错(牙合)畸形一期矫治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或斜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器对12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联合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结果 SNB角增加1.28°,FMA角无明显改变,OP-SN值变大,Go-Pog、Go-Ar都呈显著性增大,前牙覆盖减少7.26mm,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显著减小。结论 利用功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一期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同样可收到双期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