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一组戊巴比妥钠(15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另一组是氯胺酮(10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和腹腔爆炸清创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心率变化、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109±14(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例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地尔硫0.25mg/kg静脉注射,继以10mg/h静脉滴注维持,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分别为(141±10)(、127±80)(、103±13)(、104±13)(、104±15)次/min,给药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控制新发房颤的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对无需紧急复律和无地尔硫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38-54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癫痫分型将80例癫痫患儿分为部分型(28例),强直阵挛型(17例),强直发作型(12例),肌阵挛发作型(13例),继发全面型(10例)。分别对比各型患儿在接受单药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症状月平均发作次数及每次平均持续时间;同时对各型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此外对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部分型、强直阵挛型、强直发作型、肌阵挛发作型及继发全面型患儿接受治疗1个月时症状月平均发作次数为3.31±1.85次/月、2.86±1.61次/月、2.66±1.21次/月、3.01±1.12次/月、3.26±1.27次/月,均明显低于各型治疗第13个月的6.77±2.36次/月、6.29±2.11次/月、6.22±1.26次/月、7.11±1.35次/月、6.26±1.41次/月(P<0.01);同时各组治疗后平均每次发作时间分别为7.12±2.16min、8.27±2.27min、7.12±2.15min、7.55±3.18min、7.17±3.32min,同样也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的25.15±9.16min、22.27±8.23min、18.11±7.18min、17.12±6.26min、27.36±8.11min(P<0.01)。而经治疗后部分型、强直阵挛型、强直发作型、肌阵挛发作型及继发全面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64.71%、83.33%、84.62%及80.00%,各型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各型之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同样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各型癫痫患者均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郭晨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4,(11):936-93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肌松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双盲分为米库氯铵0.2 mg/kg组(L组)、0.25 mg/kg组(M组)、0.3 mg/kg组(H组),行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患者诱导前后不同时点血压(BP)、心率(HR)及T1和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r=0.8的时间。结果3组插管条件均满意,给药后HR均出现明显升高(P〈0.01), BP明显降低(P〈0.01)。 L组注药后3 min HR[(76.9±11.1)次/min]低于M 组[(85.6±13.7)次/min]、H组[(83.9±14.5)次/min,P〈0.05],L组起效时间[(3.5±1.0)min]长于M组[(2.9±0.8)min]、H组[(2.5±0.7)min,P〈0.01], L组的气道峰压[(16.7±3.6)cmH2O]高于M组[(14.7±2.5)cmH2O,P〈0.05]。结论0.2 mg/kg米库氯铵可以提供满意插管条件,剂量增加至0.25 mg/kg可以明显缩短起效时间,而3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相对恒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控制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新发房颤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地尔硫(艹卓)0.25mg/kg静脉注射,继以10mg/h静脉滴注维持,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给药前及给药后5,15,30,60min时的心室率分别为(141±10)、(127±80)、(103±13)、(104±13)、(104±15)次/min,给药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静脉注射地尔硫(艹卓)控制新发房颤的快速心室率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对无需紧急复律和无地尔硫(艹卓)使用禁忌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6.
黄江焱  曹凤林 《当代医学》2016,(24):124-125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腹腔镜手术患者1 20例分为2组,各60例,A组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B组给予右美托咪啶持续静脉泵注,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A组气腹建立后MAP、HR波动较B组更为稳定;A组导管拔除时间(15.8±9.3)min、麻醉恢复时间(21.3±10.6)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7.8±9.5)min,B组导管拔除时间(24.1±11.5)min、麻醉恢复时间(28.9±14.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5.9±9.3)min;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5/60),B组为21.7%(13/6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可促进患者术后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AMI伴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继续以1 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 h用量不超过2200 mg,观察房颤的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27例患者用药后30 min、2 h1、2 h、24 h心室率分别为(130.2±16.8)次/min;(111.54±12.1)次/min;(98.2±10.5)次/min:(80.14±16.7)次/min,较用药前心率(148.8±18.2)次/min明显下降。房颤转复率:24 h内为72.3%(19/27),48 h内为86.2%(23/27),72 h内为92.3%(24/27)。其中3例出现心动过缓,2例出现长间歇,经停药及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AMI并发的房颤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做为首选药。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茶多酚静脉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量效、时效关系。[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复灌制备小鼠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茶多酚不同剂量(50、100、200 mg/kg)和不同时间(缺血0 h、再灌即刻、再灌30 min)1次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含水量、电镜下超微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茶多酚50、100 mg/kg、缺血0 h、再灌即刻、再灌注30 min给药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79.59±0.45)%,(79.18±0.45)%,(79.18±0.45)%,(78.95±0.79)%,(79.22±0.89)%与模型组(80.21±0.40)%比较明显降低(P<0.01);电镜显示可减轻血脑屏障的损伤。[结论]茶多酚静脉注射给药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单次用药以再灌注即刻给药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儿呼吸以及复苏的影响,寻求一种呼吸抑制轻、苏醒快速的小儿胃镜麻醉方法。方法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两组:联合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组。在两组患儿氯胺酮基础麻醉(肌内注射)后,1%利多卡因5mL经联合组患儿鼻腔行喉、会厌局部麻醉;5min以后,两组患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开始无痛胃镜镜检。观察两组患儿给药后3、6min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抑制、静脉用药量、胃镜镜检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静脉给药3min后,联合组与TIVA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为(109.04±19.09)次/min、(85.70±21.92)次/min,(1947±2.33)次/min、(14.73±6.05)次/min,(94.94±4.71)%、(87.95±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3.17、3.85,均P〈0.05)。静脉给药6min后,联合组与TIVA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脉搏氧饱和度分别为(113.98±25.03)次/min、(91.96±16.82)次/min,(26.07±2.86)次/min、(22.29±5.00)次/min,(98.01±1.35)%、(94.77±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2.98、2.43,均P〈0.05)。给药3min,联合组与TIVA组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9、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5)。给药6min,联合组与TIVA组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5、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联合组与TIVA组静脉用药量、胃镜镜检时间及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1%利多卡因局麻联合静脉麻醉是呼吸抑制轻、苏醒迅速的小儿胃镜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郑细优  肖静  刘翔 《当代医学》2016,(35):176-177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转归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停用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4.17±20.07)h vs(141.76±22.48)h、(3.18±1.16)d vs(6.37±1.73)d、(80.75±22.57)h vs(124.49±25.8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RR、HR、WBC、PCT、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06±1.17)次/min vs(20.33±1.75)次/min、(72.44±7.13)次/min vs(80.34±7.46)次/min、(7.51±1.11)×109/L vs(9.79±1.38)×109/L、(1.19±0.08)ng/L vs(1.49±0.20)ng/L、(122.74±15.58)ng/L vs 153.08±17.62)ng/L、(7.99±0.44)ng/L vs(9.18±0.6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缩短转归时间,降低PCT、IL-6、TNF-α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30例,其中误诊20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例,手足搐搦症3例,不明热6例。误诊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症状不明显,小婴儿症状表现特殊,脑脊液改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