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抗坏血酸(Vc)、硬脂酸酯为原料研制合成了一种新型抗氧化剂抗坏血酸脂肪酸酯(AS)样品,并经红外光谱测定等检测手段确认其为AS。用AS样品进行细胞微核实验和Ames实验,结果表明:(1)AS可降低CP诱发的小鼠活体骨髓细胞的微核率,并且其剂量与抑制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因而说明其具有抗致突变作用。(2)AS和Vc一样对TA00、TA98具有抗诱变作用,并且其剂量与抑制率之间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3)相同当量浓度下AS的抑制作用较Vc强,因此,认为AS抗诱变作用有可能较它自身的Vc生物活性作用强。实验证明AS具有抗诱变作用,并且其抗诱变作用有可能较其自身的Vc生物活性强。  相似文献   

2.
微板法检测蚊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敏感品系(S)蚊虫和室内选育的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方法:微滴定板法。结果:4种S品系蚊虫中,以中华按蚊体内AchE水平最高;3种抗性品系蚊虫中,抗残杀威品系的AchE活性〉抗氯氰区酯品系〉抗DDVP品系,且后者一S品系差异无显著性。蚊虫体内AchE活性随发育而逐步增高,以不同浓度残杀威作抑制剂,测定室内不同品系淡色库蚊个体的AchE活性,表明蚊虫AchE活性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3.
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的维生素C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雁川  杨富清 《营养学报》1996,18(3):364-366
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的维生素C生物效应研究石雁川,杨富清,陈炳卿,刘志诚(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哈尔滨150001)关键词:抗坏血酸硬脂酸酯,维生素C,豚鼠StudyonVitaminCActivityofL-ascorbyl...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侠  宋其林 《卫生研究》1998,27(4):263-265
采用Ames实验和微核实验研究姜黄素的抗诱变作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的抗癌作用打下基础。结果表明:姜黄素(60~250微克/皿)在S-9存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二氨基芴所致TA98、TA100的回复突变;抑制率分别为29%~55.9%;37.5%~59.1%;在给环磷酰胺前,经口投与小鼠60、120、240mg/kg姜黄素一周,每日一次。结果显示:此剂量范围内,姜黄素能明显地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43.9%、56.9%、63.9%,与阳性对照相比微核形成率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上述结果提示,应拓宽姜黄素其它生物学作用,如抗致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YK保健液进行一、二阶段毒理试验和大、小鼠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的结果表明:(1)雌雄两性大、小鼠的经口LD50均>10g/kg,属实际无毒类物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各剂量组均未诱发微核增加和精子畸形率升高。Ames试验结果表明,各受试剂量在加与不加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不能诱发TA100、TA98、TA97菌种发生突变。(2)W256瘤株的大鼠移植性肿瘤试验表明,中、高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3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S180瘤株的小鼠移植性肿瘤试验,三个剂量组的瘤量抑制率均>30%,差异显著(P<0.05),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以初步认为YK保健液对W256、S180瘤株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抗香烟烟雾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香烟烟雾冷凝物(CigareteSmokeCondensate,CSC)诱发的DNA损伤的保护/对抗作用。采用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DNASynthesis,UDS)试验,对两种CSC诱发DNA损伤和Se、VE抗CSC的致突变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两种CSC均可诱发大鼠肝细胞DNA损伤,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Se和VE均能抑制CSC的诱变性,抑制率在1447%~3702%,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rSe=09075,rvc=09088,P<005)。当Se和VE联合作用时,抑制率达4298%,呈现出协同抗诱变效应。结论:Se和VE具有不同程度的抗CSC的致突变作用,两种抗诱变剂的同时使用是合理的抗诱变/抗癌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7.
复合蔬菜汁抗突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正高  赵萍 《营养学报》1994,16(4):422-425
复合蔬菜汁抗突变作用的研究韩正高,赵萍,王丽君(天津胸科医院营养科,天津300051)关键词复合蔬菜汁,抗突变作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AStudyontheAnti-mutativeActionofCompoundVegetableJuices¥H...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建立了三种检测大鼠血清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特异性抗体的ELISA。通过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对比试验发现,三种ELISA在检出大鼠血清HPRSV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和敏感性上均明显高于IFAT试验,并且ELISA与IFAT总检出符合率为88.5%。此外还发现由于引入小鼠抗大鼠Kappa轻链McAb,抗体捕捉ELISA和间接夹心ELISA具有早期诊断的特性,这些方法的建立对野生及实验动物的HFRSV流行病学监测及检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废水回收硫铵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研究丙烯腈废水回收硫铵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回收硫铵在较高剂量时可引起小鼠微核率的升高,低剂量时不明显;对TA(98)和TA(100),无论加S9还是不加S9,均无明显致突变活性。提示回收硫铵在较高剂量时对哺乳动物染色体可能具有一定的损伤畸变作用,而引起基因突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抗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抗坏血酸硬脂酸酯(AS)在生物体中的抗诱变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检测AS对致突变物的抗诱变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500mg/kg AS组与阳性对照间差异无显著性,1000、2000、4000mg/kg三组与阳性对照间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Ames试验A配维生素C的四个抗诱变直线回归方程均成立,AS及维生素C的剂量与对TA98、TA100抑制率之间均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AS是具有抗致突变性的,而且AS的抗诱变性可能优于维生素C的定一特性有可能与AS的稳定性强于维生素C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砷中毒病区腐植酸样品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砷中毒地区的腐植酸样品有无致突变性。方法用Ames试验检测了从中国贵州省高砷煤、台湾乌脚病病区井水和内蒙古砷中毒病区井水中提取的天然腐植酸样品。结果贵州高砷煤中腐植酸在不加大鼠肝匀浆(+S9)时回复突变系数为1.02~0.82rev/μg,在加入大鼠肝匀浆(+S9)时回复突变数为1.53~1.12rev/μg。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存在。结论贵州高砷煤中腐植酸对TA98(移码突变型)菌株有较强的直接致突变性,台湾乌脚病病区井水中腐植酸对TA98(-S9)有较弱的致突变作用,而内蒙腐植酸没有致突变作用。同时还研究了商品腐植酸、砷和铁的致突变性,发现单纯的砷、铁和商品腐植酸均无致突变作用,但是砷与腐植酸共同作用,在某一浓度时,不论有没有铁存在,对TA98(-S9)都有微弱的致突变作用。以上各种样品对TA100(±S9)(碱基取代型)菌株均不表现出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心磷脂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雪 《应用预防医学》1997,3(4):250-253
抗心磷脂抗体秦雪negativephenotypeincarrierswithantibodytoeantigen.JournalofVirology,1994,68(12):810211WhiteRJ,JacksonSP.TheTATA-bind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山西地区原发性肝癌(PHC) 中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以山西省肿瘤医院为主的省级4 所医院PHC患者98 例,检测抗-HCV、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抗- HBcIgM 等指标,均采用ELISA 法进行测定。结果 PHC 组抗- HCV 阳性率8.16 % ,HBV 感染率68 .3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 P<0 .05) 。两者的病因分值(ARP) 分别为94% 和91 % 。经1∶2 条件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抗- HCV、HBsAg 和抗- HBc 均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55 .06、10 .18 和9.85 。叉生分析结果表明,抗- HCV和HBsAg 双阳性的OR值为61 .37,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亦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CV 和HBV 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CV感染在致肝癌作用中,是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HBV 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双抗体包被的抗体夹心法,用微板ELJISA检测血清HBcAg,确定双包被工作度MC-抗-HBC(效价1:1000)为0.04μl/孔,MC-抗-HBS(1mg/ml,5mg/ml)为3~4μl/孔;最佳裂解剂及其工作度为7%NP-40巯基乙醇溶液。分别用不同的酶标记抗体检测,均证明双包被具有特异性。加入抗-HEc进行阻断试验,其阻断率为79.3%。对临床844例HBsAg阴性的血清及114例HBV-DNA探针阴性血清用本法进行HBcAg检测,均为阴性。在临床应用上,本法阳性率明显高于试管法,与HBV-DNA探针阳性符合率为91.4%,且特异性与HBV-DNA探针一致。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对百草枯中毒病人体内血浆总抗氧化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C(Vc)与血浆总抗氧化状况 (TAS)的关系 ,从而确定Vc的药物动力学 ,并评价补充Vc对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潜在治疗作用。实验包括 4个部分 :1 )调查 56名健康成年人的TAS与Vc的基线水平 ,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Vc ,用HitachiR71 50仪器测量TAS ;2 )体外研究Vc与TAS的关系。即在 1 0名正常自愿者混合血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c(1 0~1 0 0 0mg L) ,然后测量TAS的变化 ;3 )通过评价 7名志愿者的TAS来研究体内Vc的药物动力学。每名志愿者按体重给予 50mg kgVc ,注射后 0 5、1、2…  相似文献   

16.
国产柴油机废气颗粒物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Ames和小鼠髓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对三种类型国产柴油机废气颗粒物进行了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结果表明,6120型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剂量在500μg/皿以上,加与不加S9条件征TA98和TA100的致突变性均呈阳性S-195柴油机废气颗粒物在剂量1000μg/皿,不加S9条件下TA98和TA100呈阳性,而4115型柴油机废气颗粒物未显阳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呈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7.
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择24例前S1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病例组、22例前S1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对照组、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为携带者对照组。检测其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结果表明:病例组家庭成员HBV感染率,HBsAg、HBsAg、抗HBcIgG3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IgG3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病例组家庭内HBV感染危险度也大于对照组,比值比(OR值)分别为5.0和6.4,两对照组间未见差别。说明前S1蛋白是HBV传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选用一组体外短测指标对茶水冻干物、茶多酚及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表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四种儿茶素的防癌作用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茶木冻干物、茶多酚及四种儿茶素在代表起动阶段的基因突变及微核形成两项指标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反应关系。在四种儿茶素中,ECG对微核形成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儿茶素。在促癌阶段方面,ECG和EGCG对TPA抑制V79细胞代谢协作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这两种儿茶素的抗促癌作用在BALB/C3T3细胞转化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以上受试物对癌细胞的体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并无特异性。本文结果表明,V79细胞基因正向突变和细胞周期阻断法微核试验作为起始阶段指标、V79细胞代谢协作试验作为促癌阶段、Hela细胞存活率及软琼脂生长能力的测定作为癌细胞增殖指标,适用于茶中防癌有效成分的筛检。  相似文献   

19.
用组织培养,梯度离心纯化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包被抗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人IgMu链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酶标抗体(二抗)采用间接ELISA研制出了检测人血清中特异性抗RSVIgM抗体的试剂盒,用于RSV感染的早期诊断,对其进行质量检测的结果表明,特异性好,灵敏度达1:160,精密性CV值为13.3%,稳定性(37℃存放4天)变化率在20%以下,用此试剂盒检测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0.
对人工家蚕蛹巴西冬虫夏草的致突畸变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Ames试验中的TA(97)、TA(98)、TA(100)和TA(102)4个菌株分别在加和不加S9条件下平皿掺入法试验结果均阴性;小鼠骨髓PCE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也均阴性;致畸试验发现引起大鼠仔鼠顶骨和枕骨发育不全和缺失,大脑发育不全,腭裂和唇裂,高、中、低3组的畸形发生有剂量反应关系,其致畸原因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