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恒庆 《安徽医学》2014,(7):967-968
目的观察乳果糖及促肠动力药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源性肠道菌群失调及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4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乳果糖10~20 g口服,3次/d,西沙必利10 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黄连素0.3 g口服,3次/d,疗程为1个月。定性定量分析6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减少。治疗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血浆内毒素与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值呈正相关(r=0.226,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益生菌、乳果糖及促肠动力药后,可以明显提高肠道益生菌而抑制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酵母菌,降低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肠屏障功能障碍患者98例,对照组给予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静脉注射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70.8%(P〈0.05)。观察组在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腹水常规及培养检查、肝功能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复方谷氨胺酰胺和益生菌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5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17)和对照组(n=18)。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行复方谷氨酰胺和益生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血清中TNF-α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较基线期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血清TNF-α水平较基线期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和益生菌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比值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粒,每次2粒,疗程2周。结果①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显效率(50.0%)、有效率(32.1%)及总有效率(82.1%)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39.3%、17.9%、57.1%)(P〈0.05或P〈0.01)。②观察组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道菌落检测显示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酵母样真菌菌落检测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制剂对治疗肝硬化有协同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且对肝硬化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相关益生菌群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60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人群20人,IBS患者包括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未分型4种类型,再将IB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治疗,2片,3次/d,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腹泻型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均小于正常人群(P〈0.01),混合型IBS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小于正常人群(P〈0.01);服用培菲康4周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1);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中,治疗有效者,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都要少于治疗无效者(P〈0.01)。结论IBS患者存在某种肠道菌群的量的变化,且外源性补充相关益生菌制剂时,患者病情的变化伴有粪便中益生菌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例IBS患者为IBS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给予IBS组患者益生菌治疗,并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新鲜粪便,定量检测肠道菌群。比较两组以及IBS组各亚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 IBS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较对照组减少,肠杆菌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组拟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泻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其他两组减少,肠杆菌较其他两组增加,交替组乳杆菌较便秘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益生菌干预后,IBS各亚型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较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干预有助于改善IBS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及梭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TNF-α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CD3及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肠道有益菌增加,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内毒素水平的干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57例,另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将5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肝利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各组及治疗后两疾病组肠道10种细菌菌落数和内毒素水平。并对比两疾病组治疗前后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肝硬化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或0.01),葡萄球菌、梭菌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治疗前两疾病组内毒素水平及各肠道菌群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中肠杆菌、真杆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观察组中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葡萄球菌、梭菌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其中治疗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改变。结论微生态制剂能调节肠道菌群状态,提高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含量,降低内毒素水平,对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60例,随机分为大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大黄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大黄粉口服,1次2g,1天2次;2周后观察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结果:肠道微生态:治疗2周后大黄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常规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细胞因子:大黄组IL-6、IL-1、TNF-α均明显下降(P〈0.01),常规组仅TNF-α有所下降(P〈0.05)。结论:口服大黄粉能够通过提高肠道有益菌数量和降低有害菌数量而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脾固表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2岁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固表的中药复感宁方,对照组口服培菲康散(双歧三联活菌),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杆菌菌群变化及B/E值,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B/E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都仍然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则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运脾固表法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及B/E值,降低肠杆菌含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双肽对其的影响。方法43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10d;研究组22例,给予谷氨酰胺双肽0.3g/(kg·d),剩余氮量由平衡氨基酸提供;对照组21例,仅由平衡氨基酸提供氮源。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ETX)水平。另以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结果肝硬化患者组DAO及ETX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DAO及E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肝硬化患者血DAO与ETX水平呈正相关(r=0.269,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补充谷氨酰胺双肽可能有助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使用过程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60)和联合治疗组(n=60),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甘露醇,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法测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并统计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8.33%vs 18.33%,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以降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黄旭东  郑晓鹏  郑赵利 《河北医学》2011,17(8):1041-104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的差异,探讨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空腹血糖>11.1mmoL/L,余20例空腹血糖<9.0mmoL/L)和20例正常人群的新鲜粪便,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快速细菌鉴定法对双歧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14.
肝炎肝硬化自发性腹水感染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自发性腹水感染(SAI)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 示差法检测 34例肝炎肝硬化SAI患者、11例肝炎肝硬化无菌性腹水 (SA)患者及 11名健康对照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LAC)、甘露醇(MAN)后尿液排泄率比值情况,评估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水平;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检测患者血浆、腹水内毒素(LPS)水平。结果:治疗前肝炎肝硬化SAI组、SA组和健康对照组尿LAC/MAN分别为0. 100±0. 004、0. 072±0. 007和 0. 021±0. 001(3组比较,P<0. 05);血浆LPS水平分别为 (0. 265±0. 010)Eu/ml、(0. 098±0. 015)Eu/ml、(0. 029±0. 003)Eu/ml(3组比较,P<0. 05);治疗前肝硬化SAI组、SA组腹水LPS水平分别为(0. 264±0. 007)Eu/ml、(0. 055±0. 009)Eu/ml(P<0. 05);肝硬化腹水患者尿LAC/MAN与血浆LPS水平呈正相关(r=0. 787,P<0. 001);肝硬化SAI患者治疗 1周后尿LAC/MAN( 0. 067±0. 004 )及血浆、腹水LPS水平( (0. 068±0. 003)Eu/ml, (0. 047±0. 004)Eu/ml)均较治疗前下降 (P<0. 05)。结论:肝炎肝硬化SAI患者存在肠黏膜通透性异常。  相似文献   

15.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范才波  罗云  谢志翔  陈海琼  黄光明  李静 《重庆医学》2012,41(23):2355-2357
目的观察柴芪承气汤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柴芪承气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d及7d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AC/MAN)比值、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治疗后3d和7d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LAC/MAN比值和内毒素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DAO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3d及7d升高(P<0.005);治疗后7d治疗组DAO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芪承气汤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复苏时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复苏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再灌注复苏组(NS组)和质量分数为1%的GLP再灌注复苏组(LS组),于放血前、休克40min、再灌注复苏40min和90min时观察细菌的移位情况;复苏90 min时,检测肠粘膜SOD活性、MDA和TNFα含量的变化;同时取回肠末端观察肠粘膜的损伤情况和用TUNEL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随着再灌注复苏时间的延续,NS组血液细菌阳性率增加,细菌移位增加,明显高于LS组和S组(P<0.05);2NS组和LS组肠粘膜SOD活性明显低于S组,而LS组又明显高于NS组(P<0.05);NS组和LS组肠粘膜MDA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S组,而LS组又明显低于NS组(P<0.05);3NS组肠粘膜损伤明显重于S组和LS组,且肠粘膜凋亡细胞百分数也明显高于S组和LS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复苏过程中肠粘膜的损伤与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及肠粘膜细胞的凋亡增多等有关,而GLP对此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功能性肠胀气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锞  廖文 《四川医学》2009,30(1):19-21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对功能性肠胀气的疗效。方法将功能性肠胀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B组仅服用双歧杆菌,疗程2周。结果治疗1周,A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B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A组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0.01),B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高于A组(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1周有效率:腹胀:53.3%VS17.9%,伴随症状:58.3%VS28.6%;2周有效率:腹胀:76.7%VS42.9%,伴随症状:79.2%VS45.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对功能性肠胀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青岛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菌群对尿酸处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患者30例(男28例,女2例)及同期在健康查体中心查体的健康对照组粪便标本20例(男16例,女4例).应用细菌培养方法进行粪便菌群分析,运用酶比色法检测不同组粪便中细菌分解前后尿酸含量变化,磷钨酸法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发生变化,表现为总需氧菌(7.76 ±0.67,P<0.05)、大肠杆菌(7.58 ±0.34,P<0.05)及拟杆菌(2.75 ±0.31,P<0.05)增加,乳酸杆菌(2.69±1.48,P<0.05)及双歧杆菌(5.38 ±0.34,P<0.05)数目减少.血及粪便中尿酸含量升高(P<0.05),粪便菌群尿酸处理能力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菌群尿酸分解活性主要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呈正相关(r =0.565,0.328,P<0.05).结论 青岛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失调现象,粪便菌群尿酸处理能力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有关.菌群失调可能参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