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案例分析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32例,均行常规部分心包剥脱术,总结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中痊愈23例(痊愈率71%),有效9例(有效率29%),总治疗有效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案例.术后随访显示,患者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效果显著,是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一旦确定病情,应当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对16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例术后1个月心功能I级(12例),心功能Ⅱ(4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报道本院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后的远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共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在3.7~83(41.8±16.1)岁,女性患者81例(27.3%),NYHA心功能Ⅳ级41例(13.8%),术前合并房颤140例(47.1%),既往接受过心包剥脱术70例(23.6%),结核性心包炎有182例(61.3%),特发性心包炎有99例(33.3%)。本次手术剥脱完全者281例(94.6%),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16.2%),21例患者同期接受了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手术死亡13例,手术死亡率4.4%(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49例,死亡7例,死亡率2.8%;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死亡6例,死亡率12.5%)。平均随访55.7月,失随访38例(12.8%),随访中死亡13例。手术时年龄、术前房颤及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4.03(1.5-1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治疗安全有效,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对72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2例术后1个月心功能Ⅰ级(59例)、Ⅱ级(11例)。1例术中死于急性心肌膨胀,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包切除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是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方法 对72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2例术后1个月心功能I级(59例)、Ⅱ级(11例)。1例术中死于急性心肌膨胀,1例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果 心包切除程度、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是此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治疗手术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在全麻下行心包剥脱术,治愈28例,死亡1例.对21例患者随访3个月~3.5年,均无复发.结论 心包剥脱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心包剥脱范围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荣生  邓盛  白韬 《吉林医学》2010,(24):4116-4117
目的:总结分析4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剥脱术的治疗体会,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9年~2010年期间,40例因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从手术时机的选择、病因、心包剥脱范围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40例中手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2.5%;其余39例(97.5%)症状均明显缓解出院。35例(87.5%)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期2个月~10年。绝大数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能从事中等程度体力劳动以上28例(74.60%),症状改善者7例(22.22%),无明显改善者4例(3.17%)。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靠有效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尽早剥除缩窄心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59-61
目的回顾性分析4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外科治疗的近期疗效,总结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1年6月~2018年12月外科治疗的4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26例、Ⅳ级11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和射血分数,术后6个月心功能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42例患者成功剥离心包,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2.38%,其余41例临床痊愈出院。统计学发现术后舒张压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脉压差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中心静脉压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LVEF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术后收缩压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可根据中心静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脉压差及心功能来评价手术疗效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科治疗缩窄性心包炎1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128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1.57%,死亡原因:均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其它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17例(13.2%),心律失常9例(7.02%),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3.9%),呼吸功能不全4例(3.1%),伤口感染3例(2.3%),术后胸内出血2例(1.6%),脑梗塞1例(0.78%)。早期1例因心包切除不彻底而复发。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应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术中心包切除范围因病情而定,力求彻底松解病变心包,术后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疗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79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男性51例,女性28例.年龄7~71(29.21±12.98)岁.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51例,Ⅳ级22例.前胸正中切口64例,左前外侧切口15例.均在全麻下行部分心包剥脱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其中术后低心输排量综合征2例,术中右室流出道破裂出血修补失败1例,术后全身衰竭1例.3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效果。方法:80例病程1个月—20年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均行心包切除。采用左前外侧切口62例,正中切口18例3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包切除8例。结果:本组病死4例(5.00%)。随访61例,其中治愈49例(88.33%),好转8例(13.11%),无效4例(6.56%)。结论:缩窄性心包炎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径路应根据患者槽况选择;切除范围可根据病例情况确定。对于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或合并心内病变房外科手术治疗者,可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午6月诊断并经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缩窄性心包炎30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的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的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结果局限性心包增厚、钙化(80%),左、右心房增大(分别为93%、37%),右心室增大(约17%),左右心室前后径相对缩小(63%),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舒张期异常运动(分别为73%、26%),左房左室后壁夹角〈150。(96%),二尖瓣早期充盈异常(93%),下腔静脉增宽(100%),且不随呼吸变化(10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年10月至2007年6月临床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3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缩窄性心包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100%)、劳力性呼吸困难(100%)、颈静脉充盈(97%)、肝大(64%)和下肢浮肿(97%).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包增厚(67%),左、右心房增大(分别为92%,39%),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异常运动(分别为83%,75%),二尖瓣早期充盈异常(93%),下腔静脉增宽且不随呼吸变化(100%),组织多普勒显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反常运动增强.结论:腔静脉系统压力增高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的各项特征性表现对确立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科1987年1月至1991年1月收治缩窄性心包支28例,治愈24例(85.5%),好转2例(7.1%),总有效率为92.6%,疗效满意。现就有关诊断,治疗,监测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海军 《中外医疗》2010,30(17):7-7,9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科在2004~2008年期间对80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而进行心包剥脱术的患者,并对术前术后的心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80例均成功剥离心包,中心静脉压明显下降,手术成功康复出院。患者术前术后的心功能评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包剥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充足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监测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万英 《中外医疗》2013,32(13):21-22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剥脱术后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08年1月—2012年9月行心包剥脱术的32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析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8.75%vs.25.00%,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0%vs.75.00%,P〈0.05),其中低钾症状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剥脱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对1978年来收治的缩窄性心包炎106例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经左胸前外侧切口入路66例,经胸骨正中劈开入路40例,对106例病的手术及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左胸前外侧切口手术治愈率为34.9%(23/66),胸腔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死亡率为6.1%(4/66),经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手术治愈率为87%(35/40),无胸腔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评价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10例病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B超证实各房室心腔正常。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左前外侧加横断胸骨切口和彻底解出房室环处瘢痕环状带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