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为临床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22日至2014年4月22日期间,对这2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时间进行探讨。结果:200例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中,共有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5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有32例患者在药物使用当天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比的64.00%。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用药当天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因此,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症处理,进一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1年1月,使用本院中药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 重视中药注射剂,慎用中药注射剂,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找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调查,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及特点进行分析,以供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结论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必须加强用药监护.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骨伤患者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以使中药注射剂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安全,既促进疾病康复又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方法 对我院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出现的如:过敏反应、毒性反应、配伍、用药剂量及方法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在我院常用20余种中药注射剂中,有9种3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经及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教育,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查清配伍和用药说明,控制滴速,严密观察,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做好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和发生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20例患者,其中68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这些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因素。结果在临床发生过程中,各种中药注射剂均会发生独特的不良反应类型,其症状并不相同。在发生原因上,主要和患者体质、药物成分、辅料、剂量、合并用药有着较大关系(P0.05)。结论在对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体质、药物成分、辅料、剂量、合并用药等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时间、注射方式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差异不显著,与年龄有一定关联,药品不良反应在超过60岁患者中易于发生,出现时间大部分在给药1小时左右。结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药用药指征以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并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制药质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分析我院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10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108例不良反应涉及4类21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症状多见,其次为消化道反应及发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比40岁以下高.结论 中药注射剂可引起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状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导致的过敏反应是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省收到的2 063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并归纳总结了中药注射剂导致过敏的原因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情况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清热解毒、抗菌类,补益类等8个品种。不良反应表现在发热、过敏、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本身成分、医护人员用药不当、也有患者自身对药物的反应所造成。结论在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严格按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和药品说明书使用,既能很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药效,又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经配液后稳定性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1]。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中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因此,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指导干预,指导临床医师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和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实践案例,对常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的中药静脉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中老年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以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寒颤为主,多在注射过程出现;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不良反应药物以脉络宁注射液最多。结论:临床应辨证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加强对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案例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特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根据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案例及近年来相关报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某些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不合理用药、临床试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他相关因素,为预防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致死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83-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有关中药注射剂致死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致死病例报道涉及18种中药注射剂;严重过敏是中药注射剂致死的主要原因;未遵循中医理论辨证用药,给药方法 不合理可能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医药人员的高度重视,临床医务工作者应了解各种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卢立忠  牛岩辉 《吉林医学》2012,33(28):6122-612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原因,进而提高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方法:对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6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皮肤过敏52例,占83.9%;呼吸系统4例,占6.5%;循环系统3例,占4.8%;消化系统3例,占4.8%。结论:应加强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改进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也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查阅近年来医学期刊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对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认为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组方与成分复杂、易过敏、辨证错误、使用不当等。解决的措施应当是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明确注射剂组方及药物成分,严格控制用法用量;辨证用药,避免联合用药;用药后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上报的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31.2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5.83%);涉及12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各科室反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病例资料10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患者个体差异以及说明书不规范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