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怡 《中国实用医药》2014,(15):237-238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入院指导和宣教,并未对其做具体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饮食干预和运动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能够较好的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评价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每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接受个体化饮食控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以明确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对母亲妊娠结局的具体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控制对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病情进展、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经过产前检查并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针对孕妇血糖水平予以护理干预的孕妇(30例),对照组为同期因某些原因导致未接受相应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8例);对两组的血糖水平以及分娩、围生儿结局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酮症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死亡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入院3、5d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处于妊娠期的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保证孕妇的妊娠质量和保障围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60例(实施孕期管理)和观察B组50例(未采取孕期管理措施),另抽取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A组及观察B组的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各个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孕期管理,能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96例和对照组196例,观察组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四个方面)。对照组为同期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在入院时才明确诊断的GDM产妇。对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糖护理干预后较护理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G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夜间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胱抑素C( Cys C)、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评估2组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夜间血糖、TC、TG、Cys C、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够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和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运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低血糖水平,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和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率[65.0%(26/40)]明显不及观察组[95.0%(38/40)];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2.5%(9/40)]明显高于观察组[7.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真胰岛素(TI)水平的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空腹血清TI水平,与同期入院体检的6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并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尿酸(UA)、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TI水平的改变趋势及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TI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FBG、UA、C肽及HOMA-I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TI与血清FBG、UA、C肽及HOMA-IR水平均有直线正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TI水平异常增高,TI升高水平可反映血糖、尿酸代谢障碍,肾功能损伤程度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41例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1例GDM患者(GDM组)和10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的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将4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列为观察组与同期1O0例非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经过,探讨GDM对母婴的影响。结果两组比较羊水过多、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早产、胎儿窘迫、巨大儿、死胎和畸形儿发病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感染、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少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的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应重视GDM筛查,早期诊治,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室率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红梅 《淮海医药》2013,31(5):399-400
目的分析比较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水冲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观察对比2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累积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97、-9.791、-7.836,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45、5.0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47、3.934,P<0.05)。结论相比于胺碘酮,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常用药物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东岳  范印圭  操斌全  王尚中 《安徽医药》2013,17(10):1771-1773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为73.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地高辛+硝酸异山梨醇酯+呋塞米+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压、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83%,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SBP、DBP、心率(HR)低于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压及心功能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陈兴情  赵小兰  王小芳  吴旭 《中国药房》2013,(48):4554-455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mg,qd,口服,若血压未达标准则剂量加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米普利5mg,qd,口服,若血压未达标准则剂量加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24h尿蛋白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EA)、血肌酐(SCr)、血电解质钾(K^+)、血清光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UREA、24h尿蛋白、CysC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Ccr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压、K^+、SCr均无明显变化,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地延缓肾功能衰竭,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冯玲  孙建美  张军涛  赵艳辉 《中国药房》2014,(24):2242-2245
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扩血管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抗血小板药、调脂药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bid,并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0.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首次负荷剂量1.5μg/kg静脉注射后,以0.01μg/(kg·min)速度持续72 h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治疗72 h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周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指标变化、血压、24 h尿量、实验室指标、再入院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24 h尿量、实验室指标、N末端前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24 h尿量、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心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呼吸频率、NT-proBNP、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血钾、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入院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2例,以上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h后动脉血气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O2、PCO2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O2、P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ry)应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HF患者44例设为对照组,洋地黄、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综合方法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CHF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I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率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治疗后LVEDd、LVESd数值两组均显著缩小,LVEF数值增加,心功能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义(P〈n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心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